提升语文素养,行动才有收获
——参加语文教研组研讨心得语文教研组组长张雪老师组织展开了教育教学研讨会。
就“如何提升语文素养”实行研讨。
十八小全体语文教师参与了讨论,而且热情高涨。
以下是我的研讨心得。
对于语文素养,相信所有的语文老师都不会感到陌生。
尤其是近几年在南京举办了“七彩杯”全国语文教师素养大赛后,我们对语文素养就更加注重了。
但是,说到如何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那能够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我认为,首先我们要理解语文素养的内涵。
我的理解是:狭义的语文素养是指一个语文教师为有效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及达到其相关预期目标,而必须具备的各项教学技能与语文修养。
具体包括:1、较高的教育理论修养。
2、丰富的学识(阅读量)和热爱学习的习惯。
3、潇洒的三笔字。
4、准确、流利的普通话。
5、风趣幽默、睿智的语言。
6、能歌善舞(至少一样比较能露脸)。
7、较强的课堂教学组织水平与应变水平。
8、能写出好的作文(下水文)。
9、对教材的分析,解读与在构建的水平。
明确了语文素养的涵盖范围后,我们即可相对应地去一一反思自己,补充自己,提升自己,超越自己——这实际上就是一个持续学习的过程,而且这种学习是五止境的。
只有持续学习,持续行动,持续实践,持续反思,才能持续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提升教师语文素养,关键在行动,行动的关键在于长期或者说是永久地坚持不懈,即所谓的活到老,学到老。
怎么做?
1、大量阅读中外相关教育教学的理论专著,如果是自己的书,最好能够在书的旁白处做好批注,另外,还可做摘抄,写读后感等。
这是提升教育教学理论的有效方法。
如苏霍姆林斯基系列等。
2、大量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这是人类的精神食粮中的精品,读之,既陶冶情趣,又增长文学修养。
3、每天抽些时间(或在上课时,提笔写字时等),认真地练习粉笔字,毛笔字,钢笔字.让自己的三笔字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能引起学生的“哇哇”的赞叹。
相信你能作到。
4、提升普通话的方法是:多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多看新闻联播的播音员如何播音,注意观察他们的发音嘴型的变化,轻声儿化的处理,自己在无人或有人时(如早读课),捧着美文读得不亦乐乎。
关键词是:长期+坚持。
5、幽默,风趣,睿智的老师,人见人爱,更何况是学生?这个条,如何修炼?每天读一篇幽默故事,一则笑话,让自己一肚子都是幽默故事与笑话。
让自己在课堂上能信手拈来。
关键词:适度+适当。
6、朋友,你喜欢唱歌吗?你会跳舞吗?让我们即刻加入舞者歌者的行列,要知道,唱歌跳舞既有利于您的身心健康,又能提升您的教师魅力,举手投足间尽显潇洒,开口启唇处皆展魅力。
我曾试过与学生比赛唱歌,或在课堂上偶尔插上一两句改编的歌曲,学生学习的兴趣斗增.试一试,只要您开口。
7、每一节课都精心备课,精心上课,要全情投入,要充分预设。
课堂教学的效果好不好,关键在教师,要知道,教师的一言一行及任何细微的表情变化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趣。
另外,持续反思、持续进步。
8、记得一位校长曾讲过:教师要求学生写作文,教师必须能写好作文。
其深意不言自喻。
如果教师自己都怕写作文,如何要求学生喜欢上写作文?如果教师都不能写出要求学生写的作文,那他如何能够更有效地去指导学生完成这篇作文呢?长期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但责任可能会让学生自己背,不公平。
9、教师、学生、文本,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大家都已清楚。
如何才能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文本,关键在教师,关键在教师是否能对教材做出准确的分析与解读及再构建的水平。
这种水平最终将会在学生与文本之间搭起一座桥梁,让学生走进文本、阅读文本、欣赏文本、喜欢文本,在这过程中将教师传授的解读与构建文本的方法内化并最终体现,形成学习的技能。
我想,随着时代的持续前进,社会的持续进步,教育持续发展,科技的持续创新,等等,这个切都在向我们所有的老师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
但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最基本的语文素养应该永远不会有太大的改变。
所以,通过参加这次研讨,我们能够、也应该树立这样的自我意识:持续地读书,持续地学习,持续地实践,持续地反思,持续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