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最新九上美术1可触摸的历史-中国雕塑艺术_图文
最新九上美术1可触摸的历史-中国雕塑艺术_图文
一号坑秦兵马俑
为了保护兵马俑,在一号坑的上面,修建了拱 形大厅。
将军俑
军吏俑
武士俑
将军俑大都身材 高大魁梧,头戴 双卷尾冠,足穿
高 级
方口翘尖履,身 军
穿双重长襦,外 吏
怶彩色鱼鳞甲, 俑
或着长袍不披甲, 长髯飘洒,昂首 挺胸。有的显得 威武大度,雄 风
, 俗 称
逼人,勃发出阳 将
刚之气;有的显 军
❖ 你发现套在他胳膊上的东西了吗?你知道是什么东 西吗?是干什么用的?
俳优
❖ 在感到好笑的同时,你注意到他的身材了吗?为什 么会这样?
❖ 这位艺人是一位侏儒,和这位艺人相仿的陶俑还发 现了三件,都是在四川出土的,都是侏儒。这种说 唱艺人在汉代被称为“俳优”,即表演诙谐滑稽戏 的人。
❖ 汉代“俳优”并非都是侏儒,只是侏儒的表演更能 产生滑稽的效果,需要指出的是,当时的艺人地位 低下,被当做取乐的工具,特别是那些有生理缺陷 的艺人,处境更悲惨。
铜奔马(马踏 飞燕)
背景
骏马在中国古代是作战、运输和通讯中 最为迅速有效的工具,强大的骑兵也曾经是 汉朝反击匈奴入侵,保持北部地区安定必不 可少的军事条件,所以汉人对马的喜爱超过 了以往的任何一个朝代,并把骏马看作是民 族尊严、国力强盛和英雄业绩的象征。因此, 大量骏马的形象出现于汉朝雕塑和工艺作品 中
❖ 骏马体型的每一部分都异常完美而匀称 ,姿态动感强烈,同时也保持着精确的平衡 。
❖ 运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 手法,以丰富的想象力,精巧的构思,娴熟 的匠艺,把奔马和飞鸟绝妙地结合在一起, 以飞鸟的迅疾衬托奔马的神速,造型生动, 构思巧妙,将奔马的奔腾不羁之势与平实稳 定的力学结构凝为一体,它所具有的蓬勃的 生命力和一往无前的气势,更是中华民族的 象征。
跪
上体笔直挺立,立下
射
部是右膝、右足尖射及左
俑
足抵地,三个支点俑呈等
二
腰三角形支撑着上体,
号
重心在下,增强了稳定
坑
感。
兵 马 俑
甲片随着身体的扭转 而流动,衣纹伴着体态 的变化而曲转。富有韵
律和动感,使人物形象
更有真实感。
《吴越春秋》记载:“臣闻射之道,左足纵, 右足横;左手若扶枝,右手若抱儿。右手发,左 手不知,此正射持弩之道也。”
伏虎
南朝陵墓雕刻
南朝陵墓大多取坐北朝南方向, 石刻距陵墓约千米左右,一般都 包括镇墓神兽、神道石柱、神道 碑等几种。镇墓神兽分三种:天 禄、麒麟与辟邪。
辟邪
❖ 其形态为挺 胸昂首、 张口吐舌,似正在发 出震天吼声。它是用 整块方形石雕刻而成 ,在平原之上硕大的 体量具有很强的艺术 辐射力,仿佛它在控 制着这一地域。在各 种角度观看,它都给 人以气势宏大、雄浑 稳定的感觉。
❖ 他故意做着各种夸张的 表情和动作,创造了许 多欢乐,并送给观众, 包括今天的你。
❖ 找找看,有哪些夸张的 表情和动作让你做受感 染?
百戏
❖ 盛,人们生活 比较安定,加上统治阶级重视提倡,“百戏”达到 最繁荣的时期。
❖ 艺人右手拿着鼓槌,左手抱着小鼓,自敲、自说、 自唱。为使观众大笑他还要配合表演一些滑稽的动 作。
和兵马俑比身高
❖ 他们每一个 个头都很高 大,平均身 高1.80米, 是目前世界 最高大的圆 雕陶俑。
不 同 的 身 份 , 不 同 的 冠 饰
不同的脸型,不同的表情
国青年痴迷兵马俑成狂,跳入坑内扮秦俑被抓。
见到秦俑时,除了 激动就是激动,便不 由自主跳入俑坑。”
9月16日下午,一位叫马林的德国青年,由于对秦始 皇兵马俑痴迷成狂,自制秦俑服装,装扮成秦俑并跳入1 号坑修复区。所幸秦俑馆公安干警及时发现,文物没有 被损坏。
得满韬略,气轩 俑
昂,表现了儒将 之风。
。
铠 甲 武 士 俑
❖ 铠甲武士俑, 披甲站立,或免 冠,或头戴软帽 ,腿扎行滕,脑 后绾六股宽辩行 扁髻,个个神情 严肃恭谨。
战袍武士俑
❖ 战袍武士俑,免 冠束髻,身穿短袍 ,挽弓挎箭。这种 不戴头盔,不着铠 甲的武士,更显示 出秦军的英勇善战 和大无畏精神。
九上美术1可触摸的历史-中 国雕塑艺术_图文
提到“雕塑艺术”,你也许 会觉得陌生。其实,在你生活的 城市,或者你曾今到过的许多旅 游景点,都或许有雕塑的存在, 比如现代城市的广场雕塑,风景 旅游点的纪念性雕塑等。
❖ 兵马俑在秦始皇陵墓的东侧,有三个俑坑组 成,总面积近2万平方米。
❖ 其中三号坑最小,却是统领一号坑和二号坑 的军事指挥所;二号坑是骑兵,战车和弓箭 手组成的混合部队;一号坑最大,是战马和 步兵组成的主体部队。国家为了保护这些珍 贵的艺术魂宝,在一号坑的原址上建立了一 个举世无双的宏大博物馆—秦始皇陵兵马俑 博物馆
讨论:试比较《铜奔马》与《马踏匈奴》的不 同(从表现手法、整体感觉等方面分析)
汉霍去病墓石刻欣赏
❖ “马踏匈奴”为墓 前石刻的主像,长 1.9米,高1.68米, 为灰白细砂石雕凿 而成,石马昂首站 立,尾长拖地,腹 下雕手持弓箭匕首 长须仰面挣扎的匈 奴人形象,是最具 代表性的纪念碑式 的作品。
吴平忠侯萧景墓西侧神道柱
❖神道柱通高六 米五,柱围两 米五。柱身高 四米二,雕饰 隐陷直刳棱纹 二十四道,寓 意一年之节气
❖ 神道柱柱首为一饰以覆莲纹圆盖,盖上 站立仰天长啸小辟邪一只。
❖ 汉俑在形象的塑造上 注重传神而不是象形, 如《击鼓说唱俑》就 打破人体正常的比例 结构,用夸张的手法, 将俑的上身塑得扁平, 下身做成蹲坐姿态, 于是,一个左手夹着 鼓、右手举着鼓棰、 肚子滚圆、手舞足蹈 的说唱俑便活灵活现 地展示在我们面前。
他是谁?
❖ 这是2000年前东汉时期 的一位说唱艺人,他正 在表演逗人的滑稽戏。
讨论:纵向比较 “秦代兵马俑”和 “汉代百戏俑”在 表现手法上有哪些不同?
❖ 秦俑在艺术上的突出特 点是不仅追求神似,而 且讲究形似,秦俑的身 高近似真人,人物形象 的刻画非常细腻,不同 身份的人,具有不同的 装束、神态,在已经出 土的兵马俑中,有二十 多种不同的脸型,一百 多种神情,细节的刻画 非常逼真,如铠甲的甲 钉、衣褶、发髻和胡须 的样式等等,都显示了 高超的写实技巧,令人 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