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量地理学课程说明书

计量地理学课程说明书

三、教学资源
指定教材
张超、杨秉赓.计量地理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参考文献
[1]林炳耀.计量地理学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
[2]徐建华.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3]樊修睦等.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4]陈开明.线性代数.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二、地理数据连续型分布
第8周
§2地理学研究中的统计假设检验
一、空间类型的抽样设计
二、抽样分布
第9周
三、假设检验
1、两个区域方差的比较
2、两个区域平均数的比较
3、两个以上地理区域平均数的比较
4、适合性检验
第四章复习思考题
作业三
第10周
第五章地理系统要素间的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10学时)
§1地理要素间的相关分析
英文
Quantitative Geography
课程性质
专业核心课
学时/学分
72 /4
授课范围
地理科学专业07级本科1班、07级专科5班,地理科学专业08级本科6班
授课时间
和地点
时间:周二上午3、4节、周六上午3、4节
地点:东院4号教学楼4C303
人数
限制
74
课程简介
主要内容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地理事物的数据处理和空间形态的计量(第二、第三、第四章);第二部分为地理事物的空间关系(第五、第六章)和空间构成(第七、第八章);第三部分为与人类空间活动有关的地理模型(第九章)。
第五章复习思考题
第六章地理系统要素的逐步回归分析(2学时)
本章略讲,主要介绍基本原理
第六章复习思考题
第13周
第七章地理系统的聚类分析与判别分析
(12学时)
§1地理系统的聚类分析
一、地理系统分类的意义和作用
二、聚类分析的数据处理
第14周
三、聚类分析的统计量
四、地理系统的聚类方法
第15周
§2地理系统的判别分析
教学进度
(以周为单位、每周4学时)
课堂讲授
实验、实习、作业、课外阅读及参考文献等
教学内容摘要
(章节名称、讲述的内容提要,课堂讨论的题目等)
内容及时间、地点
第1周
第一章绪论(4学时)
§1计量地理学的产生
§2计量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3计量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4计量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第一章复习思考题
第2周
5.本期如有放假、特殊情况和临时实习等,教学时间作相应微调。
系主任签名:分管教学院长签名:
年月日年月日
备注
1.开学一周内,班长或课代表将其姓名、联络电话、手机以e-mail传送给任课老师。
2.若以e-mail与老师联络时,请于主题处注明您的班级、姓名及事由等。
3.本课程答疑时间、地点为:每周五14:30-17:30、4号教学楼A区208室。
4.修读本课程的同学均应准时到课,若无法准时前来,应有请假条。
第5周
三、线状分布——网络
四、离散区域分布的测度
五、连续区域分布的测度
作业二
第6周
§2时间序列
一、时间序列的两种形式——增长和下降
二、时间序列的滑动平均
三、时间序列的趋势分析
四、时间序列的循环分析
第三章复习思考题
第7周
第四章地理学研究中的概论函数和统计假设检验(12学时)
§1地理学中的概率函数
一、地理数据离散型分布
第18周
§5最优区位模型
§6最优规划模型
§7战略决策模型
第九章复习思考题
第19、20周
2009年6月22号之后为复习考试时间
教学方法
与手段
通过教材进行基本内容讲解,理论联系实际,并辅以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学习方法
课前预习,课上听讲、记笔记;以每章复习思考题为主要依据进行课后复习、上机进行地理模型计量化运算和分析;
附件:《计量地理学》课程说明书
《计量地理学》课程说明书
一、主讲教师信息
姓名
董杰
性别

学历
博士
职称
教授
研究方向
自然资源环境
工作单位
环境与规划学院
讲授课程
计量地理学、自然资源学原理
联系电话
8239979
电子信箱
dongjie@
二、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
中文
计量地理学
先修课程
自然地理学、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等
一、地理相关的意义
二、地理相关程度的度量方法
三、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
§2地理要素间的回归分析
一、地理回归分析的意义和作用
二、一元地理回归模型的建立
作业四
第11周
三、多元地理回归模型的建立
§3地理系统的空间趋势面分析
一、空间趋势面分析概述
第12周
二、趋势面分析的数学模型
三、趋势面分析的具体计算方法步骤
五、实践教学(含课程实验、课程论文、读书报告、文物考察、野外实习、写生等)
六、成绩考核
平时成绩
占总成绩20%,其中作业质量和上课出席各占10%。
期末成绩
占总成绩80%,闭卷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00分)。
题目类型有:名词解释、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计算题(携带计算器)等。
考试说明
缺席1/3学时者,取消考试资格,重修;总成绩不及格者,补考;补考不及格者,重修;补考或重修时,考试成绩占100%。
[5]孙东川,林福永.系统工程引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6]刘昌明,岳天祥,周成虎.地理学的数学模型与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教学网站
[1]/HJXY_HTML/Bob_jiaoxuekeyan/
四、教学信息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1)掌握计量地理学的基础知识、常用方法,建立起定量概念和地理学方法论的基础,了解学科发展的特点和趋势。(2)用定量的观点认识和研究地理(自然和人文)现象及其变化规律,能够看懂相关科技文献中所应用的一些常用计量方法,理解计量地理学在实际工作中的意义和作用。(3)能够运用一般的数学方法来描述、分析和解决实际地理学问题,正确处理资料和数据。
第二章地理数据系统(6学时)
§1地理数据类型及其变换
一、地理数据的基本类型
二、地理数据的变换
§2地理数据的分布特征
一、地理数据的来源与整理
第3周
二、地理数据的分布特征值
§3地理数据库(自学)
第二章复习思考题
作业一
第三章空间分布的测度和时间序列(14学时)
§1空间分布的测度
一、空间分布的类型
第4周
二、点状分布的测度
一、判别分析的基本原理
二、两类地理判别分析
第七章复习思考题
第16周
第八章地理系统要素关系的主成分分析(4学时)
§1主成分分析方法的原理
§2主成分分析的解法
§3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计算方法
§4主成分析应用实例
第八章复习思考题
第17周
第九章地理模型系统(8学时)
§2地理环境辨识模型
§3投入产出模型
§4地理系统动态模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