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50000矿产地质调查专项填图工作指南

1:50000矿产地质调查专项填图工作指南


一、我国1:5万区域矿产调查工作的历史演变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矿产地质填图的主要工作内容不明确,针对性不强
,没有反映矿产的相关内容,往往回到区调的路子 2.调查填图形成的地质图,与区调的填图结果没有本 质的差别 3.矿产地质填图没有形成自己的工作体系,与区调没 有明确的界限
一、我国1:5万区域矿产调查工作的史演变
5 预研究
5.1.1 地理底图资料
●建造构造图地理底图应采用国家测绘局出版的1∶50 000地形图或国家地理 信息中心提供的1∶50 000矢量化地形图(数据)。野外工作底图(野外数据
采集手图)采用符合精度要求的1∶25 000(矢量化)地形图
●如果调查区没有1∶25 000比例尺地形图,可采用1∶50 000地形图按有关 规定放大编制成1∶25 000 (矢量化)地形图(数据),并搜集补充有关道路 等基础设施的现势资料 ●如果调查区无1∶50 000比例尺地形图(如青藏高原的某些地区),可选用 年代最新的、拍摄时冰雪覆盖程度最低、无云层遮盖、分辩率1m左右的遥感数 据,编制成正射图像(数据),补充经纬网和有关地名,作为地形图(数据)
一、我国1:5万区域矿产调查工作的历史演变 ●规范中涉及到矿产的内容: 6.6.3 调查研究新构造运动特征及其对成矿作用和地 质环境的影响 6.6.4 探讨构造活动与沉积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 用及成矿控矿作用的关系 6.8 矿产资源 对区内已知矿产种类、分布及潜在价值进行了解。对 新发现的矿化、蚀变现象进行观察记录,采集必要的 测试样品
4.总则
4.5 基本要求
●分析和解剖各类地质作用(含沉积、火山、侵入、变质、构造)与成矿关系
,明确主攻矿种及类型,突出与之相关的建造构造,调查追索并圈定含矿岩层 、特殊岩性层、与成矿作用有关的构造和矿化蚀变
●已完成1:50000区域地质调查的基岩区,划分重点区和一般区,对成矿有利
地段采取实测方式重点调查和研究,其他地段以收集资料、稀疏路线调查和综 合编图为主;未开展1:50000区域地质调查的基岩区(Ⅲ区),填制建造构造图 ;在浅覆盖区和盆地区,利用物化探、浅钻、钻探等资料编制建造构造图 ●野外调查宜采用1:25000地形图为工作底图。没有1:25000地形图的地区, 可采用1:50000地形图放大。对满足精度要求的公开卫星影像、数字高程模型 、道路、水系、地名等地理要素可作为工作底图开展调查试点。 ●采用数字地质调查技术
5 预研究
5.1.4 资料分析整理 分析研究调查区沉积、火山、侵入、变质、构造等成矿地质条件与成矿规 律,确定主攻矿种及类型,初步总结成矿条件、控矿因素。类比典型矿床 ,初步确定研究区主要矿床类型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与成矿结构面、成 矿作用特征标志。研究调查区矿产特征与建造构造的关系,划分出区内主 要含矿建造 5.1.5 编制建造构造草图 以1:50 000区域地质调查资料为基础,结合区域矿产资料、相关专题科研 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初步划分建造填图单元,编制建造构造草图。初步确 定重点调查区与一般工作区,并布设踏勘路线与剖面位臵等 5.1.6 预研究资料建库 对收集到的有效地质点、剖面、工程等信息分图层建立数据库,为野外工 作提供参考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 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 GB/T 17412.1-1998 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火成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 GB/T17412.2-1998 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沉积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 GB/T 17412.3-1998 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变质岩岩石的分类和命名方案 GB/T 17766-1999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GB/T 25283-2010 矿产资源综合勘查评价规范 GB/T 958-2015 区域地质图图例 DZ/T 0078-2015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程 DZ/T 0079-2015 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技术要求 DZ/T 0227-2010 地质岩心钻探规程 DZ/T 0179-1997 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1∶50 000) DD2010-05 矿产远景调查技术要求(试行) DD2006-05 地质信息元数据标准 DD2006-06 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 1∶5万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指南(试行) 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指南(试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 区域地质调 查工作要求(试用)比例尺1:50000》1983 年12月
调查要求: ●地质调查 ●矿产调查 ●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调查 ●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调查
一、我国1:5万区域矿产调查工作的历史演变
(二)第二阶段(1991年-2004年),区域地质调查总则( 1∶50 000) DZ/T0001-1991出台后,我国区域矿产调查 (1∶50 000)工作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 000)目的任务 一比五万区域地质调查(以下简称一比五万区调)是一项 基础地质工作。其目的任务是通过填制一比五万地质图查明 区内地层、岩石(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构造以及其 他各种地质体的特征,并研究其属性、形成环境和发展历史 等基础地质问题,为国土规划、矿产普查、水文、工程、环 境地质勘查、地质科研、地质教学等提供基础地质资料
一、我国1:5万区域矿产调查工作的历史演变
(三)第三阶段(2004年-至今),独立发展阶段
2004年《战略性矿产远景 调查技术要求(试行)》 ----中央资源补偿费开展 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 2010年,《矿产远景调查 技术要求(试行)》 ---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 矿产地质调查 2015年8月、2016年3月, 适应新要求,制定 《1∶50000矿产地质调 查工作指南(试行)》。
和野外工作底图
●对满足精度要求的公开卫星影像、数字高程模型、道路、水系、地名等地理 要素可作为工作底图开展调查试点
5 预研究
5.1.2 收集区域矿产资料
(1)工作区及邻区矿产资源调查评价成果资料 (2)已有矿床、矿(化)点地质勘查成果资料、原始资料 (探矿工程素描图、矿区大比例尺地质填图实际材料图与 野外记录等) (3)矿产开发利用现状或矿产开发技术条件等相关资料。 5.1.3收集科学研究资料 (1) 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区域成矿规律和典型矿床研究 等成果资料 (2) 涉及工作区及邻区的相关专题研究报告、专著及论 文等资料
4.总则
4.1目的任务 调查工作区内各类建造和构造要素特征、空间分布、相互关联及与成矿 的关系,查明含矿建造、构造、矿化蚀变带等分布和特征,为成矿规律 研究、找矿靶区圈定、潜力评价等提供基础图件 4.2 部署原则 ●突出重点矿种和重点成矿区带,以1:50 000标准图幅为基本调查单 元进行单幅或多幅专项填图 ●一般应在1:50 000区域地质调查基础上部署矿产地质专项填图工作 ●在成矿有利地段、存在重要地质矿产科学问题的地区部署开展大比例 尺矿产地质专项填图 ●以最新成矿理论、找矿预测理论为指导,充分应用新技术、新方法, 促进地质调查与科学研究深度融合,解决与成矿作用相关的重大地质问 题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各类成矿作用的地区(包括火山成矿作用
、侵入成矿作用、变质成矿作用、沉积成矿作用等),矿
产地质专项填图的目的任务、部署原则、工作程序、工作 内容、技术方法、成果提交等方面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1:50 000矿产地质专项填图工作,大于 1:50000的矿产地质专项调查工作可参照使用。
一、我国1:5万区域矿产调查工作的历史演变
(六)参考资料
二、矿产地质调查专项填图细则主要内容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3.1 建造 3.2 含矿建造 3.3 建造构造图 3.4 成矿作用 4 总则 4.1 目的任务 4.2 部署原则 4.3 工作程序 4.4 工作内容 4.5 基本要求 5 预研究 5.1 资料收集整理分析 5.2 野外踏勘 5.3 专项填图工作方案编写 6 野外调查 6.1 测制剖面 6.2 划分填图单元 6.3 野外调查内容 6.4 综合整理与分析 6.5 数据库建设 6.6 野外验收 6.7 成果编制 7 工作质量要求 7.1 剖面图质量要求 7.2 平面填(编)图
5 预研究
5.2 野外踏勘 5.2.1 矿产地质专项填图前,必须进行野外踏勘,为编制工作方案提供第一 手资料 5.2.2 了解工作区地层、岩石、构造、典型矿床的基本特征。了解主要建造 类型、特征及含矿性 5.2.3 对工作区地质、矿产及地形地貌等进行概略了解,对室内收集的有关 资料进行必要的野外验证,应穿越不同类型建造构造单元、代表性矿化带、蚀 变带及物化遥异常。工作区内矿产资源丰富、矿(化)点分布较多时,还应对 重点地段进行全面踏勘 5.2.4 应适当采集关键地段、有代表性地质、矿化现象的岩矿标本,并进行 必要的岩矿鉴定或分析测试。通过踏勘选择确定实测地质剖面位臵 5.3 专项填图工作方案编写。编制矿产地质专项填图工作方案及相关图件( 包括建造构造草图、工作程度图、工作部署图等),明确本次填图要解决的重 大矿产地质问题,确定重点工作区,布设剖面、地质路线等位臵
3.术语和定义
●建造:是指同一时代、同一构造环境、同一地质作用下形成 的,宏观上可识别填绘的一套岩石组合,可分为沉积岩建造、 火山岩建造、侵入岩建造、变质岩建造等 ●含矿建造:在特定构造环境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含矿性,已 发现矿(化)体赋存的一套特殊岩石组合 ●建造构造图:反映工作区内各类建造和构造要素特征、空间 分布、相互关系及与成矿的关系的图件 ●成矿作用:成矿作用是指在地球的演化过程中,使分散存在 的有用物质(化学元素、矿物、化合物)富集而形成矿床的各 种地质作用。成矿作用是复杂多样,根据成矿地质条件差异可 分为沉积成矿作用、火山成矿作用、侵入成矿作用和变质成矿 作用
(五)制定矿产地质填图细则的思路框架 1.落实局党组要求 2.与区调在工作内容等方面做出严格的区分和界定,突出 矿产基础,不重复区调工作 3.在区域地质调查基础上,以成矿作用为主线,建立以建 造构造填图、控矿因素及矿化特征等为核心调查内容的矿 产地质填图工作体系 4.联合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贵州省地矿局、 吉林大学、广东省地质调查院等多家单位,形成矿产地质 调查专项填图细则,大家讨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