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选择填空题解法

选择填空题解法


七、分析法: 把选择题的题干和选择支当成一个整体,根据 题干所给的信息,发掘它们的某种特征,这些特 征可能是数值,可能是图形,一旦发现这些特征, 进行快速处理得出答案. 1,设a,b,c∈R,且4a-4b+c>0,a+2b+c<0,则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B ) Ab2≤ac Bb2>ac C b2>ac且a>0 D b2>ac且a<0
特殊位置
3,过抛物线y=ax2(a>0)的焦点F作一直线 交抛物线于P,Q两点,若PF与FQ的长分别 1 1 为p,q,则 p + q 等于( A ) 1 A 4a B 2a C 2a D 4
a
4,已知异面直线a、b所成的角为60°,P为空 间一定点,则过点P且与a、b都成60°的直线 共有( C )条。A1 B2 C3 D4
3 2
B: —
1 2
1 C: 2
3 D:2
二、数形结合法: 就是从数中去认识形,从形中去认识数。 华罗庚先生说过:“数缺形少直观,形少数难 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非。” 1,若关于x的方程 1 x 2 =kx+2有唯一的实 数解,则实数K为( D ) A 3 B(-∞,-2)∪(2,+∞) C(-2,2) D(-∞,-2)∪(2,+∞)∪{ 3, 3 }
选择题、填空题解法
三中 gigi3321
学习目标 使学生掌握选择题、填空题特殊 解法并能熟练运用。 学习重点、难点
各种特殊解法的适用环境,准确 和熟练的运用这些方法。
学法指导
准确掌握各种方法的适用环境。做选择题 要“不择手段,多快好省”。做选择题切忌小 题大做.
选择填空解法:
直接法
数形结合法 运动的观点 模型法 特例法 估算法 分析法
y
a
o x
a +b
b
五、特例法: 运用某些满足题设条件的某些特殊的函数,位置, 关系,图形,数列等对各选择支进行检验或推理得出答案 的方法.特例越简单,越特殊更好. (一)特值法: 1 1 sin( 1, 30) cos( 60) 等于( A )A 2 B— C0 D1
练一练:1,cos cos =cos +cos +3,则sin( + )= ( C )A1 B—1 C0 D3
3 2
(二)特值排除法 π 1.若 0 x ,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D )
2
sin A. x 3 x π
sin x 2 π
sin D. x

4 2 x 2 π
2.(05全国)已知函数y=tan x在(— 2 , 2 )内是减函 数,则( B )A:0< ≤1 B:—1≤ <0 C: ≥1 D: ≤—1 3.已知0<a<b<1,则A=ab、B=logba、C= log1 b 则它们的 a C<A<B 大小关系为
(八)特殊点法: 1,若函数f(x)的图象可由y=lg(x+1)的图 象绕坐标原点逆时针旋转90度得到,则f(x) =( A ) A10 x 1 B 10x 1 C 1 10x D 1 10 x 2.若函数f(x)= 为( C )A2
a2 x a 2 2 x 1 是奇函数,则a的值
B—1
C1
D—2
3.函数f(x)=asinx+cosx的图象的一条对称轴 方程是x= 4 ,则a的值为( B ) A2 B 1 C 3 D 2
2
六、估算法: 有些问题,由于条件限制,无法进行精确的 运算和判断,就只能依赖估算,估算实质是一种 粗略的算法,它以正确的算理为基础,通过合理 的观察,比较,推理,判断作出正确的结论也就是 把有关的数值作出扩大或缩小,从而对运算结果 确定出一个范围或作出一个估计的方法. 1,如图多面体ABCDEF中,平面ABCD是一边 3 长为3的正方形,EF∥AB,EF= 2 ,EF与平 面AC的距离为2,则多面体的体积为( D ) 15 A B5 C6 D 2
x y0 2x y 2
表示的平面区
动画演示选 择题解法动 画演示\线 性回归.gsp
四、模型法: 利用高中数学重点讲授的数学模型为基础 解决相关问题。 1,对正方体的八个顶点作两两连线,其中成异 面直线的有( B )对。 A、3(C41+C42+C42) B、3(C84-12) C、3(C84-6) D、3C84 2.两两垂直的三条弦AB、AC、AD,且AB=6, AD=8,AC=10,空间存在一点O,使得 OA=OB=OC=OD,则OA=( A )。 A5 2 B5 C10 2 D10
2,定义一种 “ ” 运算,对于n N+,满足以 下运算性质;①2 2=1 ;②(2n+2) 2=3(2n 3 n 1 2).则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2n 2为
小结: 数形结合法、特殊化法、运动 的观点、模型法体现了用数学的思 想,结合直接法,共同高效地解决 选择、填空问题。
2 cos
2
2,(08辽宁)若函数y=(x+1)(x—a)为偶函数, 则a等于( C ) A—2 1 B—1 C1 D2 3,已知sina+cosa= — 5 ,a∈(0,π),则tana的 4 3 4 3 值是( C )A 4 B 3 C— 4 D— 3 4,sin2a+sin2(a+ 60°)+sin2(a+120°)=
2
y2 2 9 a x2
o x
(五)特殊位置; 1,如图:在 △ ABC 中,点 O 是 BC 的中点, 过点O的直线分别交直线AB,AC于不同的两 AB , mAM AC ,则 nAN m n 点M,N若 2 的值为 . A 2,三棱锥A—BCD中, N AB=CD=a截面MNPQ与 B C AB,CD都平行,则截面 O MNPQ的周长为( A ) M A:4a B:2a 3a C:2 D: 与截面位置有关
(六)特殊图形 1,棱长为 2的正四面体的体积为(
1 A 3
A
)
B
3
C
3 3
2 D3
(七)特殊数列: 1.如果a1,a2,…an为各项都大于零的等差 数列,公差不为0则( B ) Aa1a8>a4a5 Ba1a8<a4a5 Ca1a8=a4a5 Da1+a8>a4+a5 2.等比数列{an}中,q<0,其前n项和为 Sn,则S8a9与S9a8大小关系为( A ) AS 8a9 >S9a8 BS8a9 =S9a8 CS8a9<S9a8 D不确定
(三)特殊方程: 1,(04全国)设双曲线焦点在x轴上,两条 1 x,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渐近线为y= 2 ( C ) 5 5 A5 B 5 C D 4
2
(四)特殊结论: 1,(04浙江)曲线y2=4x关于直线x=2对称的 曲线方程是( C ) Ay2=8—4x By2=4x—8 Cy2=16—4x Dy2=4x—16 2,P是椭圆 =1上一点, F1、F2, 是两个焦点且在x轴上,∠F1PF2=60°,则 △ F1PF2的面积为( A ) y 3 A3 3 B 3 C D2 3

4.函数f(x)=x3,当0≤a≤ C) 立,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为( 1 A(0,1) B(—∞,0) C(—∞,1)D(—∞, 2) 5.不等式 X 1 2 的解集为( A ) A[-1,0) X B[-1,+∞) C(-∞,-1] D(-∞,-1] ∪(0,+∞)
2时f(mcosa)+f(1—m)>0恒成
例题讲解
一、直接法: 从条件出发,经运算、推理直接得出答案的方法. 1.函数 y x( x 1) x 的定义域为( C ) A x | x ≥ 0 B x | x ≥ 1 C x | x ≥ 1 0 D x | 0 ≤ x ≤1 练一练:原点到直线x+2y-5=0的距离为( D ) A:1 B: 3 C:2 D: 5 2。sin330°等于( B ) A:—
A. 3, 3] B.( 3, 3) [
3 3 C. , ] [ 3 3
D.
(
3 3 , ) 3 3
三、运动的观点: 让图形、图象或曲线运动起来,在运 动的过程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1,不等式0≤x2-ax+a≤1的解集是单元素集, 则a的取值为( ) B A0 B2 C4 D6
动画演示选择 题解法动画演 示\一解(数形 结合).gsp
2,圆 x2 y 2 1 与直线 y kx 2 没有公共 点的充要条件是( C ) A. ( 2,2) k k B. (∞, 2) ( 2,∞) k 数 C. ( 3,3) k 形 D. (∞, 3) ( 3,∞) 结 3,若过点A(4, 0)的直线 l 与曲线 ( x 2)2 y 2 1 合 法 有公共点,则直线 l 的斜率的取值范围 为( C )
模型法
, 1 ), b =( 1 , 7)的夹角 3,与向量 a=( 2 2 2
7 2
相等,且模为1的向量是( B ) 4 3 3 4 3 4 5,5) A ( 5 , 5 ) B ( 5 , 5 )或( 2 2 , 1) C( 3 3 D( 2 3 2 , 1 )或( 2 32 , 1 ) 3 3
运动的观点 2,正三棱锥侧棱长为m,底面边长为a, m 求 a 的取值范围( D ) 3 3 A[ 6 ,+∞) B( 6 ,+∞) 3 3 C[ 3 ,+∞) D( 3 ,+∞) 3,若不等式组 域是一个三角形, y 0 则a的取值范围是 x y a ( D) A a 4 B 0 a 1 3 C 1 a 4 D 0 a 1或a 4 3 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