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油品检测基础知识

油品检测基础知识

油品检测基础知识一、原油的组成原油的化学组成复杂,它是混合物,由多达几百种不同结构的烃类形式存在。

主要是C、H还含有少量的S、N、O的烃类衍生物及Na、Mg、Ca、Ni、V等金属化合物。

原油的烃类主要有:烷烃、环烷烃、芳香烃。

二、原油的物理性质1、颜色与气味多数是从棕色到黑色,但也有透明或黄色的,它的颜色主要取决于其胶质与沥青的含量。

胶质与沥青的含量越多,其颜色就越深。

它有很浓的气味,这是由于容易挥发的有机物的缘故。

若含S与N化合物时,就会散发很难闻的臭味;若含芳香烃多时,则有一种芳香气味;若含胶质和沥青多时,气味较浓;若含汽油等轻质馏分多时,有浓的汽油味。

2、密度(依据GB/T 1884-2000测定)密度与其组成有关,含胶质、沥青及烷烃越多,密度越大。

其密度一般波动在650~980㎏/m3,大于1000㎏/m3的原油很少见。

密度现有15℃、20℃、桶/吨及API(密度指数)等几种表示方式。

具体几种密度的换算见GB/T 1885-1998《石油计量表》。

原油密度换算表的几点说明(执行GB/T 1885-1998)(1)将测量的密度体积换算成20℃的密度体积。

(2)由计量单位换算表将视密度→标准密度(20℃)→→15℃的密度→吨桶比→计算出API(注API=141.5/15℃密度-131.5)(3)注意:再查看温度与密度时,温度用靠近法,密度用内查法。

如:38.8℃表中没有就靠38.75℃来查。

密度807没有就将808与806的一同查出相加÷2得出20℃的密度体积。

3、粘度(依据GB/T 1995-1998测定)粘度的大小随液体成分、温度、压力的不同而不同。

含烷烃多的粘度较小;含胶质、沥青多,粘度较大;馏分沸点越高,粘度越大;随着温度的增高而降低。

4、凝点(依据SY/T 0541-1994测定)原油中含有一些大分子的烷烃或环烷烃,俗称石蜡与地蜡。

它们在较低温度下易结晶成固体,是原油产生凝点的重要因素。

凝点与含蜡量及蜡的熔点有关,含蜡越多,蜡熔点越高则其凝点越高。

凝点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原油在低温下贮存和使用。

5、闪点(依据GB/T 261-2008测定)原油的沸点越低,其闪点越低。

闪点是贮运原油的重要指标,因为贮运温度不允许超过闪点。

6、温度(依据GB/T 8927-2008测定)7、含水率(执行GB/T 8929-2006)三、原油的化学性质1、酸值(依据GB/T 264-1983)原油一般是呈弱酸性,生产与检测中用1克原油中和KOH 多少mg来计量。

2、硫含量(依据GB/T 387-1990)实验的原理:试样燃烧→S生成SO2 ,SO3 →加入H2O2后生成H2SO4→用NaOH中和测出S的含量。

四、原油的手工取样(依据GB/T 4756-1998)1、适用范围:有油罐、罐车及管线三种方式。

根据要求,可做综合样或分时间制取样品。

2、取样的原则:(1)具有完整性(2)具有代表性罐交的必须取上、中、下三层,抽取样品后混合成综合样,其中上部在液面200mm下,下部在罐底250mm上。

管线定时全程取样,管线定时全程取样,管线交接的必须制订抽样方案,按时段、按流量、全程抽样。

3、取样中的注意安全事项:(1)取样设备,即取样器必须是铜制的,绳子必须用专用的防静电绳子。

(2)取样前要注意观察下列情况后方可实施取样工作:a、罐或管线是否完好b、是否有防静电设施,如罐车是否接地。

C、是否带清洗装置。

D、取样器是否干净、干燥。

4、样品送实验室的处理与保管注意事项。

(1)减少挥发,密封取样桶,防止轻质成分跑掉。

(2)保持完整,控制好温度,温度检测在实施取样现场完成。

五、石油产品的炼制流程原油首先要脱盐、脱水后,进入常压炉蒸馏进入常压塔分馏出不同沸点范围的馏分产品。

如:煤油、柴油、重柴油、蜡油、渣油,再进入减压炉与减压塔中,降低沸点后,最后进入催化、裂解工艺入裂解塔,最终生成不同的石油产品(如下图)脱→不凝气(主要成分C1、C2)→可分离出各类溶质油盐常→轻质馏分油(又称C6~C12油)、蒸馏→煤油统脱→压→→柴油称减水→重柴油→馏→压→的炉→蜡油→可做凡士林分炉原→常压渣油油油→减一→催化剂→减二→液化气→减三→催化、裂解→→减四→催化汽油→减压渣油→催化柴油六、石油产品的分类我国石油产品按其用途或特性划分为溶剂油、燃料油、润滑油、润滑脂、电器用油、液压油、真空油脂、防锈油脂、工艺用油、蜡及其制品、沥青、油焦、石油添加剂和石油化学品,十四个类别,现简要说明一下:1、溶剂油:是原油中低沸点的馏分,按用途分为石油醚、橡胶溶剂油、油漆工业用溶剂油等。

2、燃料油:分为汽油、柴油、喷气燃料、煤油、液化气、航空气油、重油、渣油、特种燃料共九种。

3、润滑油:(1)定义:石油中高沸点馏分并经加工的产物。

(2)分类:喷气机润滑油、航空润滑油、汽油机油、柴油机油、压缩机油、冷冻机油、汽缸油、机械油、仪表油、车轴油、齿轮油、特种润滑油、精密机床用油与其它用途润滑油等十四种。

4、润滑脂:定义:在润滑油中加入适量稠化剂的产物。

5、沥青:石油经过蒸馏后的残渣加工而生成的产物。

七、几种主要石油产品标准及相关知识介绍之一——汽油(技术标准GB/T 17930-2006)1、抗爆性(汽油牌号划分的依据)(1)分为研究法即RON值与马达法即MON值,我们采用的RON值即辛烷值,GB/T5487-1995。

(2)辛烷值是指汽油的抗爆性能,辛烷值越高,汽油的抗爆性能越好。

抗爆性是表示汽油燃烧性能的指标。

用以判断汽油在发动机中燃烧时是否易于发生爆震的现象。

辛烷值是以两种有机化合物的抗爆性相互对比定出来的。

一种叫异辛烷,它的辛烷值为100,即C8H18(注:无色CH3CH3透明液体,具有刺激作用,属低毒类),结构为CH3-C-CH2-CH-CH3。

CH3另一种为正庚烷,它的辛烷值为0,即C7H16(注:无色易挥发液体,具有刺激性,麻醉作用,易造成急性中毒),结构为CH3-CH2-CH2-CH2-CH2-CH2-CH3。

例如某准燃料,含异辛烷80%,正庚烷为20%,则其辛烷值为80。

(3)我国车用汽油现有90号、93号、97号三个牌号,汽油的辛烷值主要决定于组成汽油的烃类分子结构,某些非烃类有机组分也影响汽油的抗爆性,如硫化物与胶质会大大降低汽油的辛烷值;汽油由于贮存日期长,氧化作用也会导致胶质含量增加,辛烷值下降。

2、铅含量(依据GB/T 8020-1987检测)汽油中主要是以四乙基铅的形式存在的。

3、馏程(依据GB/T 6536-1997检测)该指标分10%、50%、90%蒸发温度、终馏点及残留量五个分指标,其中10%的蒸发温度,表示汽油的启动性能,标准要求≤70℃,超过这一温度,说明汽油中轻馏分过少,发动机不易起动,但过低又会发生气阻;50%的蒸发温度表示内燃机由低速达到高速的能力和操作的平稳性能;90%的蒸发温度及终馏点,表示汽油蒸发完全的程度,这两个温度过高,说明汽油中不易挥发的重质组分过多,影响完全汽化,增加消耗,造成磨损,易积炭,从而导致汽车的油耗增加;残留量,主要表示汽油中最容易挥发又不能凝结成液体的轻组分含量,这一指标关系到汽油在贮存与运输时,由于挥发而损失的数量。

4、蒸气压(依据GB/T 8017-1987检测)汽油的蒸气压越大,它越易挥发,这样在使用时,气阻现象就严重,根据环境温度分冬春季、夏秋季两种技术要求。

5、实际胶质(依据GB/T 8019-2008检测)如果过多,易产生积炭现象发生。

它是反映汽油化学稳定性,表明汽油在贮存中抗氧化能力的大小的重要指标。

汽油中如果含有多量的不饱和烃,特别是烯烃过多,在贮存和使用中,这些不饱和烃很容易受空气中氧气的作用发生氧化反应,使汽油颜色变深,气味难闻,同时产生一种胶粘状物质。

6、诱导期(依据GB/T 8018-1987检测)所谓诱导期,是把汽油放入在有氧存在的密闭标准容器中,在一定的大气压和温度下,从测定汽油与氧接触时间到压力骤然下降为止,这段时间。

它也是反映汽油安定性的一个重要指标。

7、硫含量(依据GB/T 380-1977、GB/T 11140-2008等检测)8、硫醇(依据SH/T 0174-1992、GB/T 1792-1988检测)分博士试验及硫醇含量两个指标。

9、铜片腐蚀(依据GB/T 5096-1985检测)汽油中的烃类没有腐蚀性,但当汽油中含有硫化物、有机酸、有机碱以及水溶性酸或碱时,会造成对金属设备的腐蚀,实验中以铜片来反映其腐蚀性。

由此,我们也可看出,汽油中所检测的十八个参数中,某一参数的指标也能从另一个参数的指标中间接反映出来。

10、水溶性酸或碱(依据GB/T 259-1988检测)11、机械杂质及水分12、苯含量(依据SH/T 0693-2000、SH/T 0713-2002检测)苯含量高,提高辛烷值,但过多,汽油使用易造成对环境的影响,不环保。

13、芳烃含量(依据GB/T 11132-2008、SH/T 0741-2004检测)14、烯烃含量(依据GB/T 11132-2008、SH/T 0741-2004检测)15、氧含量(依据SH/T 0663-1998检测)16、甲醇含量(依据SH/T 0663-1998检测)甲醇即CH3OH17、锰含量(依据SH/T 0711-2002检测)18、铁含量(依据SH/T 0712-2002检测)八、几种主要石油产品标准及相关知识介绍之二——轻柴油(技术标准GB 252-2000)柴油是以凝点划分为10号、5号、0号、-10号、-20号、-35号、-50号七种牌号。

它主要用于压燃式发动机中,即柴油机中,由于柴油机较汽油机热效率更高、功率大,燃料消耗低,比较经济,因而近几年应用日趋广泛。

1、色度(依据GB/T 6540-1986检测)2、氧化安定性(依据(SH/T 0175-2004检测)实验时,是在100℃的条件下,通氧,24小时过滤后,称其不溶物的含量。

3、硫含量(依据GB/T 380-1977检测)4、酸度(依据GB/T 258-1977检测)5、10%蒸余物残炭(依据GB/T 268-1987检测)6、灰分(依据GB/T 508-1985检测)7、铜片腐蚀(依据GB/T 5096-1985检测)8、水分(依据GB/T 260-1977检测)9、机械杂质(依据GB/T 511-1988检测)10、运动粘度(依据GB/T 265-1988检测)在柴油机中,柴油是以雾状喷到发动机缸中去的。

粘度如果过大,雾化就差,喷射不均匀,与空气混合就不好,燃烧也就不好,造成机械磨损;粘度如果过小,会引起输送柴油的泵磨损,因此粘度必须适中。

11、冷滤点(依据SH/T 0248-2006检测)12、闪点(依据GB/T 261-2008检测)13、凝点(依据GB/T 510-1983检测)柴油密度较大,其中含有较多大分子烷烃,这些烃类凝点高,在温度较低时,会结晶出来,使柴油失去流动性,使此油机燃料供应中断,不能正常运转,因此它是柴油一项重要指标,柴油的牌号也因凝点来确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