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讲我国审计的组织形式

讲我国审计的组织形式

第二讲我国审计的组织形式注:本讲从审计机构、审计人员和审计职业规范体系三个维度展开。

一、政府审计机关1、政府审计机关及人员国家审计机关分为议会领导、政府领导、财政部领导三种。

我国的国家审计机关由政府领导,所以在我国“国家审计”又可称为“政府审计”。

菲律宾的国家审计由财政部领导。

政府审计机关是指代表政府依法行使审计监督权的行政机关。

政府审计机关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

国务院1983年设立审计署,在国务院总理领导下主管全国的审计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设审计机关,各级审计机关在业务上接受上一级审计机关领导,对上一级审计机关和本级人民政府负责并报告工作。

●审计署向重点地区、城市和计划单列市派出人员代表审计署执行审计业务。

审计署驻重庆市特派员办事处/财政部驻大连市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

计划单列市:大连、青岛、宁波、厦门、深圳。

◆学习窗口前移/视野扩展:世界上存在四种政府审计模式,包括立法型(美国、加拿大)、司法型(法国、意大利)、行政型(中国、菲律宾)、独立型(日本会计检察院、德国联邦审计院)。

参见王海兵、刘亚莲发表的论文“审计报告理论比较研究”,载于《会计之友》2010年第3期下,第101-105页。

该文收录于《审计基本理论比较》(立信会计出版社,2009年)。

2、政府审计机关职责、权限(审计法,第二条)国家实行审计监督制度。

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立审计机关。

各级审计机关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的财政收支,国有金融机构和企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以及其他应当接受审计的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依法进行的审计监督。

政府审计是高层次的经济监督,遵循合法性、独立性和强制性三个活动原则。

3、(拓展)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INTOSAI)1968年在日本东京大会上宣告成立,总部设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

INTOSAI是联合国经济和社会理事会所属下的一个非政府间组织,担负着为联合国提供咨询的任务。

联合国及其任何一个专门机构的成员国的最高审计机关均可参加。

它的宗旨是通过交流各国政府在财政管理方面的思想和经验,来加强各国最高审计机关之间的关系。

二、民间审计组织1、概述我国民间审计组织包括会计师事务所和审计事务所。

1981年1月1日成立了恢复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后的第一家会计师事务所(上海会计师事务所),从此我国的社会审计机构迅速发展壮大。

1995年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和中国注册审计师协会合并成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接受财政部和审计署的监督指导。

CICPA——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2、民间审计业务范围社会审计组织接受委托承办的具体业务项目,依照《注册会计师法》的规定,注册会计师依法承办审计业务和会计咨询、会计服务。

此外,还根据委托人的委托,从事审阅业务、其他鉴证业务和相关服务业务。

具体包括:①审查企业会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

②验证企业资本,出具验资报告。

③办理企业合并、分立、清算事宜中的审计业务,出具有关的报告。

④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审计业务。

(离任审计;债券发行审计;任期经济责任审计……)⑤审阅业务。

注册会计师业务范围由法定业务向其他领域拓展,审阅程序简单,保证程度有限,审阅成本较低。

⑥其他鉴证业务。

例如内部控制审核、预测性财务信息审核、系统鉴证等。

⑦相关服务包括对财务信息执行商定程序、代编财务信息、税务服务、会计服务和管理咨询等。

1-4属于审计业务。

审计业务是法定业务,非CPA不得承办。

相关服务业务不能像鉴证业务一样对注册会计师独立性提出要求。

3、(拓展)西方国家的民间审计组织会计师事务所在世界各国有四种组织方式:独资,普通合伙制,有限公司制,有限责任合伙制。

有限责任合伙制(Limited Liability Partnerships, LLPs)会计师事务所,是事务所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有限责任,各合伙人对个人执业行为承担无限责任。

融入了合伙制和股份公司制的优点,又摒弃了它们的不足。

三、内部审计机构1、概念。

内部审计——部门或单位内部独立的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对本部门或本单位进行的审计。

内部审计机构包括部门内部审计机构和单位内部审计机构。

国际上,内部审计机构按照领导方式不同可以分为三种:董事会或其所属的审计委员会领导、企业总裁或总经理领导、企业主管财务副总裁或总会计师领导。

内部审计不同于一般的会计稽核,内部审计机构不受财会部门负责人领导,而受本单位负责人领导。

内部审计具有服务上的内向性和审查范围的广泛性。

2、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责、权限(审计法,第二十九条)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各部门、国有的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

各部门、国有的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的内部审计,应当接受审计机关的业务指导和监督。

3、(拓展)国际内部审计机构1941年是内部审计奠基年。

美国内部审计师协会的成立是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发展的标志。

1987年中国加入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标志着中国内部审计进入国际化轨道。

百科名片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CIA是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CERTIFIED INTERNAL AUDITOR)的英文简称,它不仅是国际内部审计领域专家的标志,也是目前国际审计界唯一公认的职业资格。

CIA需经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NSTITUTE OF INTERNAL AUDITORS 简称IIA)组织的考试取得。

四、政府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和民间审计组织三者之间的关系(区别)国家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和社会审计组织三者之间,相互独立,服务于不同的审计对象和审计目标,在不同的审计领域中各司其职,相互不可替代,因此不存在主导和从属关系。

(联系)同时,三者之间又相互联系、相互配合、分工协作,共同构成我国的审计监督体系。

●1994-1-1实施《注册会计师法》,我国民间审计步入规范化、法制化的发展轨道。

●1995-1-1实施《审计法》,同年财政部、审计署将中注协和中审协合并为中注协。

中注协接受财政部和审计署的监督指导。

●1996-1-1实施《独立审计基本准则》●1997-1-1实施《国家审计基本准则》五、审计专业队伍的构成1、政府审计人员国家审计机关的专业人员主要由熟悉会计、审计、财务、税务等业务的专职人员构成。

审计署(国务院):审计长1人/国务院总理提名,全国人代会决定,国家主席任免副审计长若干/国务院任免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局长/本级人代会决定任免副局长/本级人民政府决定百科名片刘家义男,汉族,1956年8月出生,重庆开县人,1976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0年2月参加工作,西南财经大学财政系财政学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经济学博士学位,高级审计师。

现任审计署审计长。

2、民间审计人员主要包括注册会计师(CPA,CPA-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执业/非执业)和业务助理人员。

CPA对助理人员的工作给予必要的指导、监督,并对其工作结果负责。

3、内部审计人员内审领导人员和专业人员(内审员)组成。

内部审计人员由本单位负责人领导,任免和调动须由本单位领导征得主管部门审计机构的同意。

内审员主要由熟悉会计、审计、财务、税务等业务的专职人员构成。

六、审计人员的素质要求1、政治素质——遵纪守法,敬业奉献,独立公正。

2、业务素质[1]较高的会计理论水平和熟练的财会工作技能;[2]通晓审计理论和审计专门方法并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3]熟悉国家的方针、政策、法令、制度、以及有关的财经法规;[4]具有调查研究、综合分析能力及其他相关专业知识。

七、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执业准则制定历程:①起步阶段(1980~1993):从1991年到1993年中注协先后发布7个执业规则。

②制定准则阶段(1994~2004):中注协1994年5月开始起草独立审计准则,到2004年,基本建立我国审计准则体系框架。

(国家审计准则由审计署颁布实施)。

③国际趋同阶段(2005年至今):2006/2/15发布包括48项审计准则的新审计准则体系。

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包括: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注册会计师业务准则+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和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

1、注册会计师业务准则共47项,由鉴证业务准则和相关服务准则构成。

具体包括:鉴证业务基本准则(1项)→审计准则(41项)+审阅准则(1项)+其他鉴证业务准则(2项);相关服务准则(2项)。

2、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1项。

3、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由基本原则和具体要求组成。

●思考:鉴证业务准则具体包括哪些?(鉴证业务基本准则、审计准则、审阅准则、其他鉴证业务准则)。

八、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性质、作用(了解)1.执业准则的性质(1)是规范CPA执业的行为准则。

(2)既对CPA的业务素质提出要求,也向社会提供审计质量保证,是衡量CPA审计工作质量的权威性标准。

(3)通过CPA执行审计程序体现出来。

(4)是发表审计意见的客观依据。

2.执业准则的作用赢得公众信任;提高审计质量;维护(所&CPA)合法权益;促进(审计)经验交流。

●研究性学习/拓展训练:独立审计准则有没有负作用?(准则可能导致僵化,缩小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范围,以及可能抑制批评性、建设性思想的发展;可能误导使用者确信依据执业准则审定的财务报表是可靠的;社会政治压力下致使会计师职业受到操纵;过多的准则会增加准则制定、执行和监督成本。

)九、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质量控制是指会计师事务所为了确保审计质量符合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而建立和实施的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总称。

会计师事务所应合理制定和运用两个层次的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一是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工作的全面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二是各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

●质量控制准则与独立审计准则的关系?(1)联系。

都是CPA职业规范体系的组成部分,都是为了保证审计工作质量,提高会计报表的可信性。

会计师事务所合理运用质量控制准则的目的,在于使所有审计工作均符合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

(独立性是审计工作的灵魂,审计质量是会计师事务所的生命)(2)区别。

独立审计准则是CPA遵守的审计技术标准,针对每个审计项目的完成而制定。

质量控制准则是每个会计师事务所遵守的管理标准,针对整个审计实务的控制而制定的。

十、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准则是指注册会计师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等的总称。

包括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和具体要求。

注册会计师的职业性质决定了他所担负的是对社会公众的责任。

(“灯塔付费”之争)1. 独立、客观、公正原则(教材P61)(1)独立原则是指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时应当在实质上和形式上独立于委托单位和其他机构。

实质上独立:要求注册会计师与委托单位之间必须实实在在地毫无利害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