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物理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医院用的“CT”的工作原理是利用超声波的多普勒效应B.将单摆从赤道移到北极,单摆周期将变大C.光导纤维传递光信号是利用光的衍射原理D.由我国“射电望远镜”接收到某遥远天体发出的光波的频率越来越小,可以判断此天体正远离地球2.如图甲所示,在某一电场中有一条直电场线,在电场线上取A、B两点,将一个电子由A点以某一初速度释放,它能沿直线运动到B点,且到达B点时速度恰为零,电子运动的tυ-图像如图乙所示。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电场方向沿电场线由B点指向A点B.电子在A点的加速度一定小于在B点的加速度C.电子在B点的电势能一定大于A点的电势能D.该电场可能是在A点左侧的正点电荷产生的3.如图所示,有四块相同的坚固石块垒成弧形的石拱,其中第3、4块固定在地面上,每块石块的两个面间所夹的圆心角均为37°。
假定石块间的摩擦力可以忽略不计,则第1、3块石块间的作用力和第1、2块石块间的作用力的大小之比为(sin37°=0.6,cos37°=0.8)A. 54B.53C.45D.434.一不计重力的带电粒子垂直射入自左向右逐渐增强的磁场中,由于周围气体的阻碍作用,其运动轨迹恰为一段圆弧,则从图中可以判断A.粒子从B点射入,速率逐渐减小B.粒子从A点射入,速率逐渐增大C.粒子带正电荷D.粒子带负电荷5.如图所示,在网球的网前截击练习中,若练习者在球网正上方距地面H 处,将质量为m 的球以速度υ沿垂直球网的方向击出,球刚好落在底线上。
己知底线到网的距离为L ,重力加速度取g ,将球的运动视作平抛运动,球落在底线上时速度方向的偏角为α。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tan H Lα=B. 球的速度2g Hυ=C .球从抛出至落地过程重力的冲量等于2m gHD .球从击出至落地所用时间为2HLg6.如图所示,蹦蹦球是儿童喜爱的一种健身玩具。
晓倩和同学们在室外玩了一段时间的蹦蹦球之后,发现球内气压不足,已知当时室外温度为-3℃,此时球内气体的体积为2L 、压强为2 atm 。
于是她将球拿到室内放置了足够长的一段时间,再用充气筒给蹦蹦球充气。
室内温度为27℃,充气筒每次充入体积为0.4L 、压强为1 atm 的室内空气(可视为理想气体),不考虑整个过程中蹦蹦球体积的变化和充气过程中气体温度的变化,球内气体视为理想气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球在室内充气前与在室外相比,球内壁单位面积上受到气体分子的撞击力不变B .充气前球内气体的压强为229atm C .在室内,蹦蹦球充气过程温度不变,则球内气体内能不变 D .晓倩把球内气体的压强充到4 atm 以上,至少需要充气9次7.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 的质点以速度0υ做匀速直线运动。
t=0时刻开始,质点受到水平恒力F 作用,速度大小先减小后增大,运动过程中速度最小值为012υ。
质点从开始受到恒力作用到速度最小的过程经历的时间为t ,发生位移的大小为x ,则判断正确的是A .02m t F υ=B. 03m t υ=C .203m x υ=D .2021m x υ=8.如图,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4:1,电压表和电流表均为理想电表,原线圈接有()362sin100u t V π=的正弦交变电流,图中D 为二极管,定值电阻R=9Ω。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1200t s =时,副线圈输出电压的瞬时值为92V B .1600t s =时,电压表示数为182VC .电流表的示数为22A D .变压器输入功率为9W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9.“两弹一星”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
下列核反应方程中,属于研究“两弹”的基本核反应方程的是 A .1441417281N He O H +→+B .238234492902U Th He →+C .13411120H H He n +→+D .23519013619203854010U n Sr Xe n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当分子间的距离增大时,分子间引力增大、斥力减小B .当不浸润的某种液体和固体接触时,附着层的液体分子比液体内部稀疏C .布朗运动说明了固体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热运动D .雨后荷叶上有晶莹剔透的水珠,这是水的表面张力作用使水珠成球形11.2019年9月12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又一次“一箭三星”发射成功。
现假设 三颗星a b c 、、均在赤道平面上空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其中a b 、转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c 转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a b c 、、三颗星的周期分别为62412a b c T h T h T h ===、、,某一时刻三个卫星位置如图所示,从该时刻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b 、每经过4h 相距最近一次 B .a b 、经过8h 第一次相距最远 C .a c 、经过4h 第一次相距最远 D .a c 、每经过8h 相距最近一次12.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方矩形区域内有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两个边长不等(左侧线圈边长长)的正方形单匝闭合线圈,分别用同种材料、不同粗细(右侧线圈粗)的均匀导线绕制做成。
两线圈下边在距离磁场上边界h 高处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再进入磁场,磁场上下边界间距为d(d 略大于线圈边长),最后落到地面上。
运动过程中,线圈平面始终保持在竖直平面内且下边平行于磁场上边界,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两线圈进入磁场的过程中受到的安培力一定不相等B .整个过程中通过两线圈导线截面的电荷量可能相等C .两线圈落至地面时速度大小一定相等D .两线圈进入磁场过程的加速度一定时刻相等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共60分。
13.(6分)甲、乙两同学利用橡皮筋和弹簧测力计做“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的实验时,分别画出了某次实验时力的图示,如图所示(力F '是用一只弹簧测力计拉时的图示)。
(1)______同学的结果比较符合实验事实(填“甲”或“乙”)。
(2)有关此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 A .两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可以同时比橡皮筋的拉力大 B .橡皮筋的拉力是合力,两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分力 C .两次拉橡皮筋时,需将橡皮筋结点拉到同一位置O ,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两次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效果相同D .若只增大某一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大小而要保证橡皮筋结点位置不变,只需调整另一只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即可14.(8分)某同学利用如图(1)所示的电路测量一电压表(量程为3V ,内阻约两三千欧)的内阻。
可使用的器材有:待测电压表;两个定值电阻(126003000R R =Ω=Ω,);两个滑动变阻器3R (其中一个最大阻值为10Ω,另一个最大阻值为2000Ω);电阻箱0R (只能使用×100挡);电源E(电动势约为9V ,内阻未知);单刀开关S 和K ;导线若干。
(1)请根据原理图1,将实物图2连线;(2)实验步骤如下:①为了保护电压表,开关S 闭合前,将滑动变阻器R 3的滑片滑动到接近图1中的滑动变阻器的______端(填“左”或“右”)对应的位置;②闭合开关S ,保持开关K 断开,适当调节R 3,此时电压表示数如图3所示,读数为_____V ;此后保持R 3不变,多次调节R 0,电压表示数几乎保持不变;③保持S 闭合和3R 不变,再闭台K ,调节0R ,做出电压表的示数U 随着电阻箱阻值0R 的变化图线,如图4;(3)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可知选择的滑动变阻器3R 最大阻值为_________Ω; (4)根据图线,计算得电压表的内阻=v R _________Ω。
(保留四位有效数字)15.(8分)如图所示,一直角玻璃三棱镜置于真空中,已知6090A C ∠=∠=o o ,。
一束极细的光束于BC 边上的D 点以入射角145i =o角入射,,BD a CD b ==,棱镜的折射率2n =求:光从进入棱镜到它第一次射入真空所经历的时间(设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c)。
16.(8分)如图所示,A 、B 、C 三个小球(均可视为质点)用轻绳(足够长)通过轻小滑轮对称连接,A 、B 的质量均为m ,当连接小球C 的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60α=o 时,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
现在外力作用下将小球C 竖直向下缓慢拉动至虚线位置,此时连接小球C 的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β=o,然后撤去外力,不计一切阻力,整个装置处于竖直面内,左右滑轮到竖直中线的距离为d=0.3m ,取g=10m /s 2。
求: (1)小球C 的质量M ;(2)撤去外力后C 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当连接物体C 的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变为α时。
小球C 的速度大小υ。
17.(14分)如图所示,有一倾斜的光滑平行金属导轨,导轨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θ=o ,导轨间距为L=0.5m ,接在两导轨间的电阻为3R =Ω,在导轨的中间矩形区域内存在垂直导轨平面向上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2B T =。
一质量为m=0.2kg 、有效电阻为6r =Ω 的导体棒从距磁场上边缘2d m =处由静止释放,在磁场中运动了一段距离加速度变为零,然后再运动一段距离离开磁场,磁场区域的长度为4d ,整个运动过程中,导体棒与导轨接触良好,且始终保持与导轨垂直。
不计导轨的电阻,取g=10m /s 2。
求: (1)导体棒刚进入磁场时导体棒两端的电压0U ; (2)导体棒通过磁场的过程中,导体棒产生的焦耳热Q ; (3)求导体棒从开始运动到离开磁场经历的时间t 。
18.(16分)如图所示,A 为内表面光滑的薄壁U 型盒,质量0.5m kg =,底面长 5.75L m =。
A 的中央位置放有可视为质点、质量1M kg =的滑块B ,初始A 、B 均静止。
在A 左侧与A 相距12.25d m =处有一可视为质点、质量为0.5m kg =的滑块C ,开始时C 以025/m s υ=的初速度向右沿直线运动,与A 碰撞后粘在一起。
己知A 、C 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2μ=。
不考虑各物体相互碰撞的时间及B 与A 碰撞时的机械能损失,三物体始终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取g=10m /s 2。
求:(1)C 与A 碰撞前瞬间,滑块C 速度的大小C υ:(2)A 与B 发生第一次碰撞后B 的速度1B υ、C 开始运动到B 与A 发生第二次碰撞前经历的时间t ;(3)系统停止运动时B 与A 的右端的距离x 以及整个过程B 与A 碰撞的次数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