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础麻醉与局部麻醉

基础麻醉与局部麻醉



二、优点:



病人神志清、对生理干扰小、并 发症少、操作简单、设备要求少、 安全有效、价格低。
缺点:
不适合于手术大、部位广、病情 重、不合作、年老体弱者及小儿。




三、常用的方法有:
表面麻醉 局部浸润麻醉 区域阻滞 神经阻滞
局 部 麻醉
四、局部麻醉的一般原则
1、一般由术者实施,应熟悉局麻药的药理性质及不良 反应,并有处理意外事件的能力 2、应禁食8小时,禁饮4小时,不能合作而又必须行局 麻者可在基础麻醉下施行 3、应询问病人对局麻药有无不良反应,选择适当的局 麻药及其浓度和剂量,至少两人核对 4、麻醉应完善,达到无痛,避免疼痛刺激引起的全身 反应 5、可适当应用镇静、镇痛药以降低大脑皮层的兴奋性


本节课主要介绍
●基础麻醉的适应症、操作原则及常用药物 ●常用局麻药的种类、性能、浓度、用法及不良反应 ●局部麻醉的一般原则、禁忌症、局部麻醉方法及应用
利多卡因起效快、弥散性能强
局部麻醉
理化性能和麻醉性 脂溶性
决定局麻药效能,脂溶性越高麻醉效能越强 。
布比卡因>罗哌卡因>丁卡因>利多卡因>普鲁卡因
局 部 麻 醉
理化性能和麻醉性 蛋白结合率
布比卡因 95.6% 罗哌卡因 94% 丁卡因 75.6% 利多卡因 64.3% 普鲁卡因 5.8% 与作用时间有密切关系结合率越高作用时间越长




七、局麻药的化学结构和分类
局麻药的共同特点是由三个基本部分 组成,分别为芳香族环、胺基团和将二者 连接起来的中间链,中间链分为酯链和酰 胺链,根据中间链的不同将局麻药分为两 大类: 酯 类:普鲁卡因 、丁卡因 酰胺类: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罗哌卡因




八、局麻药的理化性能和麻醉性
理化性能较重要的是 离解常数 脂溶性 血浆蛋白结合率
术后肌痛。目前临床较少应用。
3.肌肉松弛药
(2)维库溴胺(万可罗宁):肌松作用强,为
泮库溴胺的1-1.5倍,但作用时间短。起效时
间为2-3分钟,临床作用时间为25-30分钟。临
床可用于全麻气管内插管和术中维持肌肉松弛。
严重肝、肾不良者慎用。
局 部 麻 醉
神经阻滞麻醉:
臂丛神经阻滞 颈丛神经阻滞
将在以后进行专题学习
局麻药的过敏反应
罕见,两类局麻药中,又以酯类多见,酰
胺类极罕见。可分为速发型与迟发型,迟发型 较速发型常见。
局 部 麻 醉
局麻药的过敏反应 处理
处理:参照有关过敏性疾病治疗。 ■ 预防过敏反应需做皮试,但假阳性、假 阴性 率较高,很不可靠,各家执行不一样。若酯类 过敏可疑时可用酰胺类皮试,若阴性可改用酰 胺类,但仍需结合临床。
局部麻醉
理化性能和麻醉性 分类
根据离解常数、 脂溶性、 蛋白结合率 即局麻药的麻醉效能,将它们分为三类
局部麻醉
理化性能和麻醉性 分类
①麻醉效能弱,作用时间短:普鲁卡因 ②麻醉效能中,作用时间中:利多卡因 ③麻醉作用强,作用时间长:布比卡因 罗哌卡因、丁卡因
对局部麻醉药应该综合评价
局 部 麻 醉
局麻药的体内过程 生物转化和消除
■仅有少量以原型从尿中排出,
代谢产物的水溶性更高,并从尿中排出。 ■酯类局麻药主要是被血浆假性胆碱酯酶水 解,酰胺类局麻药在肝脏微粒体酶系水解
局 部 麻 醉
十、局麻药的毒性反应 原因
①一次用量超过病人的耐量 ②误注入血管内 ③作用部位血供丰富 ④病人体质弱,耐受力降低
基础麻醉的目的主要在消除病人的精神创伤

一、概念



麻醉前使病人神志消失进入类似睡眠 状态,以利于其后的麻醉操作,这种麻 醉前的处理称为基础麻醉。 基础麻醉与麻醉前用药的区别: 前者—必须产生神志消失的效果 后者—则不使病人神志消失为原则

二、适应症



1、需要手术而又不合作的儿童 2、精神非常紧张、不能自控的病人 3、因各种原因而失去自控能力者
血药浓度超过阈值
局 部 麻 醉
局麻药的毒性反应 临床表现
早期出现头晕、耳鸣、口唇麻木、寒 战、定向力障碍等,重者出现抽搐或惊 厥,呼吸循环衰竭,抢救不及时容易导 致死亡。
局 部 麻 醉
局麻药的毒性反应 预防
①选用最低有效浓度局麻药,不超过限量 ②严防血管内误注 ③局麻药中加入适量肾上腺素 ④长短效局麻药混合使用 ⑤ 用安定类或巴比妥类药物,提高局麻药致 惊域值 ⑥改善或纠正病人病理生理状态
九、局麻药体内过程 吸收
量和速度决定血药浓度,受下列因素影响 (1)、药物剂量 (2)、作用部位 (3)、局麻药的效能 (4)、血管收缩药物
局 部 麻 醉
局麻药体内过程 分布
吸收入血后首先分布到脑、肺、肝、
肾等高灌流器官。
然后以较慢的速度分布到肌肉、肠、皮 肤等血液灌流较差的部位。
局 部 麻 醉




四、常用药物 用法
2、氯胺酮 3-5mg/kg,肌内注射 1-5分钟出现麻醉 持续15-30分钟 剂量过大时,有可能抑制呼吸




四、常用药物 用法
3、咪达唑仑
常用于成人
0.07-0.15mg/kg,肌内注射 如进入手术室: 0.01-0.03mg/kg,静脉注射

一、概念



局部麻醉(local anesthesia) 是指用局部麻醉药暂时阻断某些周围 神经的冲动传导,使受这些神经支配 的相应区域产生麻醉作用。临床上简 称“局麻” 。
有助于消除病儿的精神创伤使局部麻醉、 神经阻滞、椎管内麻醉能成功的用于小 儿手术 氯胺酮既可作基础麻醉,又可产生全麻




四、常用药物 用法
1、硫喷妥钠 2%-2.5%,10-20mg/kg深部肌内注射 严禁在皮下、动脉内及神经部位注射; 10%,45-50mg/kg,不超过1.5g, 于麻醉前15-30分经直肠灌入, 5-15分钟起效, 20-30分钟可达深睡眠状态
局 部 麻 醉
五、局部麻醉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适应症:体表手术及介入性检查的麻醉等 禁忌症:局部感染、恶性肿瘤




六、常用局麻药:
普鲁卡因( procaine ) 丁卡因( tetracaine ) 利多卡因( lidocaine ) 布比卡因( bupivacaine ) 罗哌卡因( ropivacine )
局 部 麻 醉
三、区域阻滞
包围手术区,在其四周和底部注射局麻 药,阻滞通入手术区的的神经纤维,称为区 域阻滞。

区域阻滞
局 部 麻 醉
四、神经阻滞
使所支配区域产生麻醉作用,称为神经阻滞。
临床上常用的阻滞方法有: 臂丛神经阻滞 颈丛神经阻滞 肋间神经阻滞 指(趾)神经阻滞
在神经干、节、丛的周围注射局麻药,阻滞冲动传导,
局 部 麻 醉
一、表面麻醉
将穿透力强的局麻药施于粘膜表面,使其 透过粘膜而阻滞位于粘膜下的神经末梢,使粘 膜产生麻醉现象,称之为表面麻醉。 常用于眼、鼻、咽喉、气管、尿道等处的 浅表手术或检查。 常用药物:1%-2%丁卡因或2%-4%利多 卡因。
局 部 麻 醉
二、局部浸润麻醉
将局麻药注射于手术区的组织内, 阻滞神经末梢而达到麻醉作用,称为局 部浸润麻醉。 基本操作方法:“一针法”,目的是 减少穿刺痛。 常用药物:0.5%普鲁卡因或0.250.5%利多卡因 。
基础麻醉与局部麻醉
麻醉方法的分类
麻醉方法简单分类如下:
1、全身麻醉
吸入全身麻醉 静脉全身麻醉
2、局部麻醉
表面麻醉、局部浸润麻醉、区域阻滞麻醉、 神经阻滞麻醉
3、椎管内麻醉
蛛网膜下腔阻滞(腰麻) 硬脊膜外腔阻滞(硬膜外麻醉) 骶管麻醉(骶麻)腰硬联合麻醉
4、复合麻醉 5、基础麻醉




重点掌握基础麻醉的: 概念 适应症 基本操作原则 常用药物

常用麻醉药的浓度、剂量与用法
局麻药 用法 浓度 % 起效时间 作用时效 一次最大 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症 min min 剂量mg 状阈值的剂量mg/kg 45-90 1000 600-800 19.2 普鲁卡因 局部浸润 神经阻滞 丁卡因 眼表面麻醉 鼻咽气管 神经阻滞 利多卡因 局部浸润 表面麻醉 神经阻滞 布比卡因 局部浸润 神经阻滞 罗哌卡因 神经阻滞 0.25-1.0 1-5 1.5-2.0 0.5-1.0 1-3 1.0-2.0 1-3 0.2-0.3 15 0.25-0.5 1.0 2.0-4.0 2-5 1.0-1.5 10-20 0.25-0.5 0.25-0.5 15-30 0.25-0.5 2-4




理化性能和麻醉性 离解常数PKa
决定起效作用时间、弥散性能
① PKa愈大、离子部分愈多,起效作用 时间越长,普鲁卡因起效慢于利多卡因 ② PKa愈大,弥散性能越差,普鲁卡因 弥散性能差于利多卡因




理化性能和麻醉性 离解常数PKa
普鲁卡因PKa=9.0 2.5% 丁卡因 PKa=8.5 7.4% 布比卡因PKa=8.1 16.6% 利多卡因PKa=7.9 24.0% (在组织液中PH=7.4 它们的非离子部分所占百 分值)
局 部 麻 醉
丙 泊 酚
目前最常用的麻醉药物之一,休克患者、 心功能不良患者禁用。主要副作用:对静脉 有刺激;呼吸抑制明显,必要时应行人工辅 助呼吸,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约为2%-5%;
3.肌肉松弛药
(1)琥珀胆碱:(司可林)起效快,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