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运动学练习题

运动学练习题

运动学练习题————————————————————————————————作者:————————————————————————————————日期:23 运动学练习题1.关于速度和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B .平均速度就是各个瞬时速度的平均值。

C .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越大D .加速度不断变小,速度却可能不断变大2.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的x -t 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均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B.甲比乙早出发时间t 0 C.甲、乙运动的出发点相距s 0 D.甲的速率大于乙的速率3.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只要是竖直向下,a =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都是自由落体运动B .在开始连续的三个1 s 内通过的位移之比是1∶4∶9C .在开始连续的三个1 s 末的速度大小之比是1∶2∶3D .从开始运动起下落4.9 m 、9.8 m 、14.7 m ,经历时间之比为1∶2∶ 34 .汽车以20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的加速度大小为5m/s 2,那么开始刹车后2s 内与开始刹车后6s 内汽车通过的位移之比为( ) A.1:3B.3:1C.3:4D.4:35.物体静止在一固定的斜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和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B .物体对斜面的摩擦力和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C .物体所受重力和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D .物体所受重力可以分解为沿斜面的力和对斜面的压力 6.下列关于弹力和摩擦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如果地面没有摩擦,人们将行走如飞x /t /sttO 甲 乙4 B .静止的物体可能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 C .在一个接触面上有弹力就一定会有摩擦力D .放在桌面上的课本对桌面的弹力是由于桌面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7.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在与水平方向成θ的拉力F 作用下匀速运动,已知物体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F ·cos θB.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μmgC.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为mgD.物体受到地面的的支持力为mg -F ·sin θ 8. 下列关于力和运动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没有外力作用时,物体不会运动,这是牛顿第一定律的体现B .物体只有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才有惯性C .物体所受合外力为0,则速度一定为0;物体所受合外力不为0,则速度也一定不为0D .物体受的合外力最大时,速度却可以为0;物体受的合外力为0时,速度却可以最大 9.如图甲所示,物体沿斜面由静止滑下,在水平面上滑行一段距离后停止,物体与斜面和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斜面与水平面平滑连接.图乙中v 、a 、f 和s 分别表示物体速度大小、加速度大小、摩擦力大小和路程.图乙中正确的是( )10.质量为2 kg 的物体静止在足够大的水平地面上,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视为相等.从t =0时刻开始,物体受到方向不变、大小呈周期性变化的水平拉力F 的作用,F 随时间t 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则物体在t =0至t =12 s 这段时间的位移大小为( ) A .18 m B .54 m C .72 m D .198 m 11.某人在地面上用弹簧秤称得体重为490N.他将弹簧秤移至电F θv5 梯内称其体重,t 0至t 3时间段内,弹簧秤的示数如图所示,电梯运行的v -t 图可能是(取电梯向上运动的方向为正)( )12.如图,在粗糙水平面上有质量为m 的物体,被一劲度系数为k 的轻弹簧连在左侧墙上,物体在O 点静止时,弹簧恰为自然长度;物体只有在A 、B 之间才能处于静止状态,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物体静止在AB 之间时,离O 越近,受到的摩擦力越小 B .物体静止在AB 之间时,离O 越近,受到的摩擦力越大C .物体在AO 之间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一定向右D .用水平拉力将物体从A 位置快速拉到B 位置,在此过程中,物体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保持不变 二.实验题13.为了探究受到空气阻力时,物体运动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某同学采用了“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时,平衡小车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后,在小车上安装一薄板,以增大空气对小车运动的阻力.(1)往砝码盘中加入一小砝码,在释放小车________(选填“之前”或“之后”)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2)从纸带上选取若干计数点进行测量,得出各计数点的时间t 与速度v 的数据如下表:时间t /s 0 0.50 1.00 1.50 2.00 2.50 速度v /(m·s -1)0.120.190.230.260.280.29请根据实验数据作出小车的v -t 图象.(3)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该同学认为:随着运动速度的增加,小车所受的空气阻力将变大,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根据v -t 图象简要阐述理由.14.将弹簧的上端O 点固定悬吊在铁架台上,旁边置一刻度尺,刻度尺的零刻A O6 AO刻度图1线跟O 点对齐。

现在弹簧下端挂上钩码,指针在刻度尺上指示的刻度记为l 。

刻度随钩码对弹簧的拉力F 变化而变化,将几次实验测得相应的F 、l 各点描绘在图2中。

(1)由图像可知,弹簧原长为 m(2)请在答题纸上的图中描绘出l 随F 变化的图象。

(3)由图像得出弹簧的劲度系数k = N/m 。

(结果取2位有效数字);15.将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A 点,另一端拴上两根细绳,每根细绳分别连着一个量程为5N 、最小刻度为0.1N 的弹簧测力计。

沿着两个不同的方向拉弹簧测力计,当橡皮筋的活动端拉到O 点时,两根细绳相互垂直,如图所示。

这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可由图中读出。

(1)两个相互垂直的拉力的大小分别为_____N 和_____N (只须读到0.1N )。

(2)在坐标纸上按作图法的要求画出这两个力及它们的合力。

F/Nl /m0.25 0.30 0.20 1.96 0.98 2.94 3.92图2AO三.简答题16.如图(a),质量m=1kg的物体沿倾角θ=37°的固定粗糙斜面由静止开始向下运动,风对物体的作用力沿水平方向向右,其大小与风速v成正比,比例系数用k表示,物体加速度a与风速v的关系如图(b)所示.求:(1)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比例系数k.(sin 37°=0.6,cos 37°=0.8,g=10 m/s2)17.A、B两列火车在同一轨道上同向行驶, A在前, 速度为v A=10m/s, B车在后速度v B=30m/s. 因大雾能见度低, B车在距A车500m时, 才发现前方有A车,这时B车立即刹车, 如果前方没有任何障碍物,B车还要滑行1800m才能停止. 问:(1)B刹车的加速度为多大?(2)A车若仍按原速前进, 两车是否会相撞? 若会相撞, 将在刹车后多长时间相撞?(3)若B车在刹车的同时发出信号, 使A车收接到信号立即加速前进(不考虑接收信号的时间差), 则A车的加速度至少是多大时, 才能避免事故发生?76.质量为M的拖拉机拉着耙来耙地,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时间t内前进的距离为s.耙地时,拖拉机受到的牵引力恒为F,受到地面的阻力为自重的k倍,耙所受阻力恒定,连接杆质量不计且与水平面的夹角θ保持不变.求:(1) 拖拉机的加速度大小;(2)拖拉机对连接杆的拉力大小.二、计算题9.(8分)小车从静止开始以1 m/s2的加速度前进,车后相距x0=25 m处,与车运动方向相同的某人同时开始以6 m/s的速度匀速追车,问能否追上?若追不上,求人、车间的最小距离为多少?10.(12分)倾角为α=37°质量为M=17kg的斜面体上方有质量为m=5kg的木块,现用沿斜面向上的恒力F=100N作用在木块上,拉动木块和斜面体一起水平向右匀速运动8(sin37º=0.6,cos37º=0.8)求:(1)木块m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F (2)斜面体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因数?5. 如图为某质点的v - t图象,有位同学根据图象得出了下述结论,其中错误的是A .在t2时刻,质点离出发点最远B .在t4时刻,质点回到出发点C .在0 -- t2与t2 -- t4这两段时间内,质点的运动方向相反D .在t1-- t2与t2 - t3这两段时间内,质点运动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都相同10.如图所示,皮带运输机将物体匀速地送往高处,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物体受到与运动方向相同的摩擦力作用B.传送的速度越大,物体受到的摩擦力越大C. 若物体和传送带都静止,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将消失D.若匀速向下传送货物,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沿皮带向下12.倾角为θ的斜面体C置于水平面上,B置于斜面上。

通过细绳跨过光滑的定滑轮与A 相连接,连接B的一段细绳与斜面平行,A、B、C都处于静止状态.则()A.B受到C的摩擦力一定不为零B.B受到C的摩擦力的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上C.不论B、C间摩擦力大小、方向如何,水平面对C的摩擦力方向一定向左D.水平面对C的支持力与B、C的总重力大小相等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