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初中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11窃读记
初中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11窃读记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本文写了什么故事?哪些详写?哪些略 写?
记叙作者童年因贫困买不起书而只能在书店 “窃读”的经历 。
详写
1.因“窃读”而被赶出了书店。 2.得到店员的关心帮助,读完了一本好书。
略写
1.发现“窃读”这一好方法; 2.到几家书店读完一本书; 3.装作其他顾客的家属; 4.以雨天避雨为借口留在书店; 5.用花生米充饥; 6.藏在书店一角避免引人注意。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请结合你划出的描写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
句来说说自己的体会。
痛苦、劳累、尴尬、幸福、憎恨、感恩……
人物形象分析
“我”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从哪几个 方面来写的?
本文通过动作、心理、语言、神态描 写,刻画出一个家庭贫困却酷爱读书,不 怕艰辛并懂得感恩的穷学生形象。
布置作业
1.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关于读书 的名言;
2.课外阅读《城南旧事》。
主题思想
课文以“窃读”为线索,以放学后急 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 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 等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 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 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拓展迁移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自己是 否也有这种“窃读”的经历?
现在的我们要不要这种 “窃读”精神?
品读活动
解说一个词
品味一个词
品读活动一:解说一个词 根据课文内容说“窃读”
例:紧张贪婪的窃读
小结:
只看不买的窃读 紧张贪婪的窃读 混入人群的窃读 饥肠辘辘的窃读 沉浸快乐的窃读
担心害怕的窃读 察言观色的窃读 大雨掩护的窃读 腰酸腿疼的窃读
再读课文,品味语言 品读活动二:品味一个词
深入课文语言品“滋味”
林海音(1918— 2001),原名林含英, 小名英子,原籍台湾苗 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 经商。生于日本大阪, 不久即返台,因父亲不 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 举家迁居北京,林海音 即在北京长大,1948年 回到故乡台湾。代表作 为短篇小说集《城南旧 事》。
窃读记
查字典:
找出“窃”字的多个义项。
“窃”,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 Q), 再查音节( qie ); 用部首查字法,先查( 穴 )部,再查( 四 ) 画。
解读文章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记住,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 里长大的!”
“吃饭长大”指的是身体的物质需求,“读 书长大”则是指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粮食 哺育的是身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只有 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一个真正健康成 长起来的人;“在爱里长大”:被人关爱,被店 员默默的关心和帮助,这让“我”认清了人世间 的真善美,不再固执地仇恨人类。也让“我”懂 得,今后“我”也要把这种爱传递给别人,帮助 别人。
释义:
窃
1.偷盗,喻用不合法不 合理的手段取得;
2.私自,暗中 解释,在“行窃”中选第( 1 ) 种解释,在“窃以为不可”中 选第( 3 )种解释。
窃读记
▲
“偷偷地”、“暗中”
窃读:假装逛书店,其实是要读书店里 的书而不买,趁店员不注意时暗中偷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