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课时整合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课时整合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课时整合教学设计——《可贵的沉默》《妈妈的账单》课时整合单元教学目标一、知识性目标1、会认本单元横格里的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生字,并组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无私与无价,懂得主动帮父母做事。

4、抓住描写阮恒献血时表情、动作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5、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二、发展性目标1、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

2、体会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

3、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培养语感;同时为综合性实践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4、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设想本组教材编排了两篇与“父母之爱”相关的课文,其他两篇则是关于真挚的友情和博大的爱的,以拓宽“爱与真情”的含义。

我本着“省时高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的原则,我对课文进行了课时整合,将《可贵的沉默》《妈妈的账单》划为一课时,而《她是我的朋友》《七颗钻石》放在了一起。

每一课时后都设计了拓展阅读,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课时教学设计以《可贵的沉默》为范例,引领《妈妈的账单》的学习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贵的沉默》和《妈妈的账单》2、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3、能正确认读“神气十足、左顾右盼、稚拙、羞愧万分、蹑手蹑脚、蕴藏”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重点语句、段落,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感受父母之爱,回报父母的爱,懂得关心父母,关心别人。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段落、语句,理解孩子们情绪的变化;理解小彼得的羞愧之情。

教学难点:学会感受父母无私的爱,懂得关心父母,关心他人,回报父母的爱,回报他人对自已的关爱。

教学流程:课前谈话切入,梳理学习方法:同学们,我们班自从上学期就养成了一个非常好的学习习惯——预习习惯,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呢?生:三读六步预习法师生共同整理:“快乐----自主”三读六步预习法从同学们一张张笑脸上,老师感觉出了你们的自信,养成预习的习惯肯定给你们带来了很多好处,学习的高效率,是吗?一、情境导入1、课件出示“爱”写一写,读一读〈板书:爱〉2、同学们在写这个“爱”字的时候,想到了什么?3、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关于“爱”的两篇课文。

首先检查检查大家的预习收获,敢挑战吗?二、检查预习情况课件出示:(检查预习题)1、我会读词语祝贺左顾右盼迅速重复恰好犯错缓和外婆议论到达稚拙烦恼享受异口同声寂然无声报酬小彼得收款慈爱蹑手蹑脚小心翼翼塞进(1)学生自由练读(2)指名读(3)抢读(4)齐读师:词语掌握很好,检查读课文的情况,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我会读重点句子⑴我的情绪迅速地传染给了他们,他们随着我一起点起数来“15、16、17……”越点越多,越点越兴奋,声音越来越响,前排的孩子都回过头往后看,几个男孩子索性站了起来,我也不阻止他们。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在快乐地交谈,谈的内容当然是生日聚会、生日礼物、父母祝福……⑵孩子们会感受爱了,但这不够。

我想去寻找蕴藏在他们心灵深处的、他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的极为珍贵的东西。

⑶沉默了足足一分钟,我悄悄地瞥了一下这些可爱的孩子们--他们的可爱恰恰在那满脸的犯了错误的神色之中。

我的语气缓和下来,轻轻地问:“怎么才能知道爸爸的生日呢?”像获得赦免一样,那一双双躲闪的目光又从四面八方慢慢地回来了。

先是一两声,继而就是七嘴八舌了:“问爸爸!”“不,问外婆!”“自己查爸爸的身份证!”教室里又热闹起来,只是与沉默前的热闹已经不一样了。

⑷为了给父母一份特别的惊喜,你最好用一种不被父母察觉的方式了解他们的生日,而祝贺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记住一点,只要你表达了自己的爱,再稚拙的礼物他们也会觉得珍贵无比的。

”⑸小彼得读着读着,感到羞愧万分。

过了一会儿,他怀着一颗怦怦直跳的心,蹑手蹑脚地走近母亲,将小脸蛋藏进了妈妈的怀里,小心翼翼地把那60芬尼塞进了她的上衣口袋。

师:课文读得很流利,真棒,你们对课文的概括能力又如何呢?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检查预习读书情况,检查通篇课文,费时又费力,选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检查朗读,要求很简单,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为品读课文打下基础,做好铺垫。

】3、我会填《可贵的沉默》写了__________________的事,《妈妈的账单》写了_______________的事,我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检查“快乐----自主”三读六步预习法中的“概括”环节,交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从整体上把握教材”,不同题材的文章概括的方法不同。

】4、我会问我的疑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计意图:学贵有疑,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要交给学生提问的方法,养成提问的习惯。

整个检查预习环节目的主要是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养成预习的好习惯,起到引领督促的作用。

】三、品读课文,解决问题1、根据学生的提出的问题进行适当的梳理⑴这“极为珍贵的东西”会是什么呢?⑵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⑶小彼得看到妈妈的账单是怎么想的?为什么又把钱塞进了妈妈的口袋呢?【设计意图:教师把学生繁琐的、零碎的问题进行梳理,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一两个重点问题,使问题整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找到答案。

】2、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很有价值,这些问题你们准备怎么解决呢?(读读课文,与同学讨论)我们先来解决前两个问题,一起先学习《可贵的沉默》:3、全班合作交流:⑴请学生把课文中孩子们在叙说父母给自己过生日的情景时的表现,用笔画下来,再读读,体会一下当时孩子们的心情。

从“骄傲地举起了手”,“神气十足地左盼右顾”,“越点越多,越点越兴奋,声音越来越响”,“索性站起来”,“快乐地交谈”等体现了孩子们得到父母的爱的幸福。

【设计意图:交给学生抓重点词语谈理解、谈体会的学习方法,读出孩子感受到父母之爱时的快乐,同学们表现出来的热闹的场面,为下文学习做好铺垫。

】⑵“我想去寻找蕴藏在我们心灵深处的、他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的极为珍贵的东西。

”(“极为珍贵的东西”在这里就是指要回报父母的爱。

这句话是说“我”要让孩子们不光感受到爱,还要让他们懂得回报父母的爱。

)【设计意图:这个问题是“泡泡”里提示的问题,可算是重中之中,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谈出自己的体会,懂得回报懂得回报父母的爱,培养回报付出意识。

】⑶老师后来提了什么问题,使这热烈的场面一下子变得沉默无声?完成下面练习,想像一下,他们在想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想什么?课件出示:【设计意图:拓展想象,加深课文的理解,也锻炼了学生的说话能力。

这也是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的好方法——创设情境想象拓展,练习说话。

】⑷“沉默了足足一分钟,我悄悄地瞥了一下这可爱的孩子们——他们的可爱恰恰在那满脸的犯了错误的神色之中。

”(“足足一分钟”,表明“沉默”的时间很长。

孩子们面对谁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这个话题,一下子从“十分热闹”变得“沉默不语”,“所有的人”都不说话了,并且脸上流露出犯了错误的神色,这恰恰是他们可爱的地方。

说他们可爱,是因为他们在觉察到自己错了之后,毫不掩饰,坦诚地流露在他们的神色之中。

)【设计意图:交给学生抓重点词语谈理解、谈体会的学习方法,读出孩子前后的变化,截然相反的反应,这也是他们的可爱之处,纯洁美好心灵的流露。

】⑸“像获得赦免一样,那一双双躲闪的目光又从四面八方慢慢地回来了。

”(这句话是“我”轻轻问“怎样才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后孩子们的最初反应。

“像获得赦免一样”,形容孩子们的错得到老师的原谅,心情轻松了许多;“躲躲闪闪的目光”,形容孩子们追问时表现出来的回避的神色;“从四面八方慢慢地回来”,说明孩子们的目光慢慢地从各个角度转向老师,敢于看老师了。

)回顾学过的学习方法,小组自由学习,谈出自己的体会,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学习是自主探究课堂的一个重要的途径,也算是捷径,不仅如此,还能达到人人参与的效果,我觉得在教学时一定不能忽略了小组的力量。

】⑹老师提示了大家回报父母爱的方法,教室里又热闹起来,只是与沉默前的热闹已经不一样了。

到底哪儿不一样?(前面是说父母如何爱自己的而热闹,后面是为回报父母的爱想办法而热闹。

)⑺有感情地朗读,开始要读出孩子们欢乐、自信的情绪和热闹的气氛;在孩子们沉默时要读出内疚、后悔的心情;在孩子们明白了要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的时候,要读出欢快、欣喜的语气。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对品读课文环节的总结,整合,提升,让学生充分的表达出自己的感情。

】四、总结学习内容、方法,引出下文。

师:我们自主、合作学习了课文内容,并且有感情地朗读了全文,现在谁能说说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呢?(孩子们在沉默中感受到了父母的爱很多很多;孩子们在沉默中反省了自己,只知道被爱而没想到回报;孩子们在沉默中思索应该怎样回报父母的爱;孩子们在沉默中懂得了接受爱的同时更要回报爱的道理。

)【设计意图:“点题”,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深化本文的中心思想,从心灵上受到震撼。

指导行为实践,以实际行动回报父母、亲人对我们的爱。

】师归纳小结:是的,通过学习《可贵的沉默》,我们知道了那些同学真的懂事了,那课文《妈妈的账单》中的小彼得,又是怎样由不懂事变得懂事了呢?他看到妈妈的账单是怎么想的?为什么又把钱塞进了妈妈的口袋呢?提出读书要求:画出感受深刻的语句,思考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学生读书,并在小组里讨论交流。

重点问题交流:⑴你怎样看小彼得的妈妈把60芬尼放在餐盘旁的作法?⑵如果妈妈的帐单上不写“0芬尼”,你认为该写多少?⑶小彼得看到妈妈的账单是怎么想的?为什么又把钱塞进了妈妈的口袋呢?引导学生谈一谈自己帮助父母做过什么事,当时是怎么想怎么做的,你怎样评价当时的做法?【设计意图:本篇文章是略读课文,主题和《可贵的沉默》一课基本相同,表达的思想也是有很多共同点的,上篇文章的学习方法也非常适合本课学习,引导学生总结方法,根据问题,自主学习本课,全班交流,算是《可贵的沉默》一课的提升!】阅读文章(课前下发给学生)自读要求:画出感受深的语句,在旁边做批注。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对以上两课课时整合的拓展阅读,也就是海量阅读,提升思想认识,扩大阅读量,拓宽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使我的语文课堂早一些达到真正的高效,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我的教学能力都有一个很大的飞跃。

】师:以一首小诗结束本课,充满真情的吟诵《游子吟》布置作业:(选做)1、搜集关于父母之爱的名言警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