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最新中药学课件第十一章祛风湿药教学讲义PPT
最新中药学课件第十一章祛风湿药教学讲义PPT
以祛风湿散寒为功 祛风止痛。 味咸则软坚疾散痞块而 利咽消骨以治骨鲠咽喉
• 风湿去经气通则疼痛自止故有诸功。以软 坚疾治骨鲠咽喉为特点。
•
• 应用:
•
麻木拘挛
• 1、用于风湿痹证 关节不利 用威灵仙祛风
步履艰难
胜湿通经止痛之功而治之,如神应丸(威灵 仙 当归、桂心)或放杖丸。 灵仙500g研细 为丸。
• 应用: 风湿痹痛
• 1、用于 筋脉拘挛 用木瓜以舒筋
•
脚气肿痛
活络而祛湿邪。如虎骨木瓜丸(木瓜 地龙 虎骨等15味药组成)亦可用木瓜、苡米、 苍术、独活等同用治痹痛。或木瓜、黄柏、
苍术、苡米、牛膝、防已等水煎服治脚气
肿痛。或木瓜、葛根、羌活、桑枝等同用 治项背强痛。
•
呕吐腹泻
• 2、用于湿阻中焦证 脘闷腹痛 用木瓜和
中药学课件第十一章祛风湿 药
教学目的与要求
• 1掌握祛风湿药的定义、功效、适应范围及 注意事项。
• 2、掌握重点药物的功效、应用及相似药物 的异同点。
• 3、了解蕲蛇与乌梢蛇;南五加皮与北五加 皮;汉防己与木防己的区别。
• 一、含义:
• 凡能祛除肌肉、经络、筋骨间的风寒湿邪, 以解除痹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祛风湿 药。
•
独活--性较缓和,祛风湿力强,
善治 下半身风湿痹痛。
• 祛风湿止痹痛 羌活-- 性较温燥,发散力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解表。
善治上半身风湿痹痛。
均治风寒湿痹,风湿表证 。
• 歌诀:
• 独活辛苦温香,风湿药中为强,
• 通痹偏行下肢,风湿痹痛安康。
威灵仙《新修本草》
• 性能:辛、咸、温,归膀胱经 。 祛风除湿,通络止痛,利咽消骨。 辛温归膀胱则温散太阳 肌表经络之风寒湿邪以
以散风寒胜湿为功入少阴肾走筋骨以祛除在里之
风湿。
•
归太阳膀胱经走表以祛在表之
风湿。
• 故有诸功。
• 应用:
• 1、用于风寒湿痹,腰膝酸痛-- 用独活辛苦温以 散风除湿胜寒而止痛。如独活寄生汤(独活 桑 寄生、秦艽、防风、细辛、川芎、当归、 生地、 白芍、肉桂、茯苓、杜仲、牛膝、甘草)水煎服。
肢体沉重
散药之补剂”。有“诸风药皆燥,惟
秦艽偏润”之说。凡风湿痹痛筋脉拘 挛无论新久皆可用之。
• 应用:
肢节疼痛
• 1、用于风湿痹证
用秦艽以祛风胜
挛急不遂
湿,如防风汤(防风 秦艽 当归 官桂
杏仁 黄芩 葛根 赤茯苓 姜 枣 酒)或独活寄生汤水煎服。无论新久 寒热痹证均可运用。
• 2、用于骨蒸潮热-- 用秦艽质润归 胃经祛阳明之湿以绝化热损阴之源。 如秦艽鳖甲汤(秦艽 鳖甲 骨皮 银胡 青蒿 当归 知母 乌梅 紫 菀 人参 茯苓 天冬等)或秦艽汤 (秦艽 柴胡 知母)水煎服。
• 伸筋草-舒筋活络,主肢体筋脉拘挛,屈 伸不利等证。
寻骨风-通络止痛主伤痛牙痛胃痛
• 松节-通络止痛,主损伤性痛疼。
• 海风藤-通经络,主伤痛。
• 青风藤-功同海风藤,偏利小便。
• 丁公藤-功同海风藤,偏消肿止痛。
• 昆明山海棠-偏续筋骨。
• 雪上一枝蒿-功同川乌。
• 路路通-祛风通络,利水下乳。
• 歌诀:
• 灵仙辛温兼咸,祛风胜湿软坚
• 散寒通络止痛,骨鲠咽喉能痊。
木瓜《别录》中品 处方用名:鲜木瓜,宣木瓜、川木瓜。
• 性能: 酸、香、温,归肝、脾经。 舒筋活络,和胃化湿。 酸温入肝经走筋脉以舒筋 通络。
以化湿为功 香温归脾经走肌肉兼和胃 化湿。
• 性虽温而不燥烈,虽酸而不敛邪,气脱能 收,气滞能和,以祛湿邪,偏行下肢为特 点,称为治湿痹筋脉拘挛的要药。故有诸 功。
•
霍乱转筋
• 胃化湿揉筋之功而治之。如木瓜汤(木瓜、 吴萸、小茴、紫苏、甘草、生姜)水煎服,
亦可用香薷丸(木瓜 香茹 藿香等)治
脘闷腹泻。或用木瓜煎(木瓜、黄连、扁 豆、半夏、蚕砂)水煎服治霍乱转筋。
• 此外: • 还用于消化不良,肉食积滞之证。 • 用量用法:6-12-15g入汤剂 。 • 歌括: • 木瓜主产宣城,舒筋活络有名; • 偏行下肢足膝,吐泻脘腹胀痛。
•
川(草)乌-散寒止痛,主风湿
痛重和头痛、身痛及手足麻
木等。宜先煎。反半夏等
祛风除湿蕲 蛇
白花蛇 通络定惊止痉,主中风、
乌梢蛇 惊风、破伤风、麻风病、
(蛇蜕)疥癣及顽固性痹痛等。
功用:蕲蛇>白花蛇>乌梢蛇>蛇蜕
均主风湿痹痛。
川乌
•
川乌药材
•
草乌
蕲蛇
•
金钱白花蛇
乌梢蛇
蛇蜕
• 了解:蚕沙-和中化湿,治吐泻转筋,风 疹瘙痒等。
• 2、用于外感风湿表证
用独活入太阳走
肢节酸痛
• 肌表善祛风寒湿邪,如羌活胜湿汤(独活、羌活、 防风、川芎、藁本、荆子、甘草)水煎服。
• 3、用于少阴头痛-用本品入肾经以祛经脉 风寒之邪。如独活细辛汤(独活、细辛、 川芎、防风、藁本等)
• 用量:6--12g,入汤剂。
独活与 羌活功用相近,二者性味归经相 同,同治风寒湿表证、风湿痹痛,常相须 为用,古时不分,但二者形态各不相同, 相比之下羌活气味燥烈,独活气味较淡, 区别于下:
• 二、通性及作用:
• 性味:辛、苦、温(寒)归肝、脾、肾、膀 胱经。主要有祛风、胜湿、散寒之功。还 有舒筋、止痛、壮骨、清热之效。
第1节 祛风湿散寒药
独活 ※
《本经》上品
处方用名:香独活、大活、川独活。
性能:辛、苦、香、微温,归肾、膀胱经。
祛风胜湿,通痹止痛,解表。
•
辛温以散风寒,苦湿能胜寒湿
第2节 祛风湿清热药 秦艽
• 处方用名:
• 大艽、西艽、山大艽、川大艽。
• 性能:苦、辛、平,归胃、肝、胆经
•
祛风湿通痹,退虚热利湿。
•
归肝经走筋脉以去筋脉之风湿故
能通痹止痛。
以祛风湿清利为功入阳明以去胃腑之湿以绝化热
损阴之源,故能退虚热。
归肝胆能清利肝胆湿热而退黄以
治湿热黄疸。
故有诸功。
• 特点:其性平和,辛不过散,苦不过 燥,善行四肢。为“风药之润剂,为
• 2、用于诸骨鲠咽--用威灵仙以利咽消骨, 如威灵仙加米醋煎汁含咽(或灵仙30g,砂 仁6g白糖60g加白酒50ml)煎汁频频咽下。
• 此外:威灵仙同桃仁研细,温酒送服治腹中 痞块。
• 用量用法:6-12-30g入汤剂。
• 现代:用于慢性咽炎、食道炎、乳腺炎、扁 桃体炎,有解热镇痛、抗癌作用。
总之,灵仙辛咸温,具辛散温通软坚之 性,归足太阳膀胱经,主周身风湿之疾, 膀胱为太阳经寒水之腑,外行肌表诸部, 故能祛风湿通经络治痹痛,凡风湿之邪滞于 经络之痹痛、麻木等均可治疗。又能软坚 疾,用于骨鲠咽喉及腹内痞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