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学-祛风湿药

中药学-祛风湿药

• 附:蛇蜕——可祛风定惊、止痒退翳,用于小儿 惊风、皮肤疥癣瘙痒、目生翳障等。
木瓜
• 来源:蔷薇科贴梗海棠、木瓜的果实。 • 炮制:蒸熟晒露。
• 性能:酸,温。归肝、脾经。
• 功效:舒筋活络,化湿和胃。

本品温香为用,化湿为功,善祛筋络之湿,
长于疗转筋;又可和中。
• 应用:1、风湿痹痛——宜于筋脉拘挛、麻木不仁 的着痹。
又可补肝肾、壮筋骨、强腰脊。兼能固摄冲任督 带。
• 应用:1、风湿痹痛——腰痛脊强,不能俯仰及足 膝软弱、关节不利者。善治腰脊痛为特长。
• 2、肾虚不固,尿频、遗尿、遗精、带下等。 • 其他:其茸毛局部使用可止血。
千年健
• 来源:天南星科千年健的根茎。 • 别名:一包针、千年见。 • 炮制:生用。 • 功用疏要:本品辛、苦而温,归 • 肝、肾经。既可祛风湿、止痹痛,又可强壮筋骨。
• 炮制:生用。
• 性能:苦,寒。大毒。归心、肝经。
• 功效: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杀虫解 毒。

本品古本草未记载,始见于《中国药用植物
志》。
• 应用:1、风湿痹痛——今用于风湿性及类风湿性 关节炎,可捣烂外敷、酊剂或其总甙片口服。
• 2、疔疮肿毒、带状疱疹、皮肤瘙痒等。多外用。
• 其他:①肾病综合征、原发性肾小球肾病及紫癜 性、狼疮性、肾小球肾炎等。②支气管哮喘、喘
• 2、脚气。
• 3、吐泻转筋。陶弘景:“…最疗转筋。如转筋时, 但呼其名及书上作‘木瓜’字,皆愈。”
• 其他:消化不良。
• 注意:胃酸过多者不宜用。
• 按:甘肃用木瓜海棠、毛叶木瓜等代用。
蚕 沙
伸筋草
路路通(枫 香果)
• 松节:
青风藤




丁 公 藤
(昆

掉明
毛• 山
苹海
)棠




临床用于风湿痹痛而腰膝冷痛、下肢拘挛麻木之 证。今有用于胃痛者。
雪莲花
• 来源:菊科植物绵头雪莲花、鼠曲雪莲花、水母 雪莲花的带花全株。
• 功用疏要:祛风湿、强筋骨、补肾阳、调经止血。 用于风湿痹证,肾虚阳萎,月经不调、痛经经闭、 崩漏带下等。

• 雪莲是菊科凤毛菊属雪莲亚属的草本植物。它生长在海拔 4800-5800米的雪山雪线附近的碎石间,耐低温抗风寒, 花像莲蓬座子,顶形似莲花,故得名雪莲花。该亚属的植 物有20余种,绝大部分产于我国青藏高原及其毗邻地区。 雪莲花不易采摘,数量有限。
• 2、风中经络,手足不用、口眼歪斜。
• 3、骨蒸潮热。
• 4、湿热黄疸。
• 按:又可用于外感风寒夹湿而周身疼痛者;素体阴虚 而外感风寒者。
• 用量:大剂量可用之30克。
防己
• 来源:防己科藤本植物粉防己、马兜铃科缠绕植 物广防己的根。别名:粉防己——汉防己、白木 香;广防己——木防己、防己马兜铃。
•经络,治骨鲠。
• 本品辛散温通,力猛善行,可祛除风寒湿邪而 止痛;咸可软坚治骨鲠。《药品化义》:“性猛 急,善走而不守,宣通十二经络。…因其力猛, 亦能软骨。”
• 应用:1、风湿痹痛——宜于肢体拘挛、麻木者, 或游走疼痛者,或腰腿膝脚疼痛。
• 2、诸骨梗咽。
• 3、麻风、顽癣、恶疮、皮肤瘙痒。
• 4、急慢惊风、破伤风。
• 用量:3-10克;研末1-1.5克。
• 按:临床常用眼镜蛇科银环蛇的幼体代替,又称 小白花蛇。
乌梢蛇
• 来源:游蛇科乌梢蛇除去内脏的全体。别名:乌 蛇、青蛇、黑花蛇、黑乌梢。
• 功用疏要:本品功能祛风通络、定惊止痉,作用 与蕲蛇类似,但无毒。临床用于风湿痹痛,疥癣、 白癜风,破伤风、急慢惊风等证。
• 炮制:去头尾切块生用;黄酒润透去皮骨。
• 性能:甘、咸,温。有毒。归肝经。
• 功效:祛风通络,息风定惊。

本品性善走窜,可透骨搜风、通经络,又可
攻毒,定惊止痉,善治内外风毒侵袭血分之疾,
为祛风要药。《纲目》:“……取其内走脏腑、
外彻皮肤,无处不到也。”
• 应用:1、风湿顽痹。
• 2、中风半身不遂。
• 草、寓木等。
桑 寄 生
槲寄生
桑寄生
• 炮制:生用。 • 性能:苦、甘,平。归肝、肾经。 • 功效: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 本品苦除湿,甘补益,性质平和,质偏润补,
有补益精血之功。或有称之为“强壮性祛风湿药” 者。
• 应用:1、风湿痹痛——宜于年迈体弱或久痹不愈, 腰膝酸软、筋骨无力者。
• 鹿衔草
• 鹿蹄草科草本植物鹿蹄草、普通鹿蹄草的全草。 功能祛风湿、强筋骨、止血、止咳;用于风湿痹 证,月经过多、崩漏、咯血、外伤出血,久咳劳 嗽。


鹿
鹿







第二节 祛风湿清热药
• 性能:辛苦而寒,善祛风湿热邪,主要用 于关节红肿热痛的风湿热痹。但配伍后也 多能用于风寒湿痹。
秦艽
• 来源:龙胆科秦艽、麻花秦艽、粗茎秦艽、小秦 艽的根。《纲目》:“秦艽出秦中,以根作罗纹 交纠者佳”。别名:左秦艽、左拧根、左扭、秦 胶、秦纠。
• 炮制:生用。或文火炒。
• 2、肝肾不足,筋骨痿软、小儿行迟。
• 按:民谚:“浑身软如泥,离不了五加皮”; “两脚不会移,要吃五加皮”。
• 3、水肿。
• 注:临床使用的五加皮尚有北五加(香加皮)、 刺五加(五加参)等。甘肃有短柄五加、毛叶五 加、毛梗红毛五加、糙叶五加等品种。
桑寄生
• 来源:桑寄生科灌木桑寄生、槲寄生的带叶茎枝。 别名:桑寄生——广寄生;槲寄生——北寄生、 柳寄生。桑上寄生、寄生树、寄生
• 附:《本草从新》诗:
• 铁脚威灵仙,砂糖和醋煎。
• 一口吞下去,铁剑软如绵。
• 用量:治骨鲠可至30克。
川乌
• 来源:毛茛科乌头的块根。 • 炮制:生用或制用。
• 性能:辛、苦,热。大毒。归心、脾、肝、肾经。 • 功效:祛风除湿,散寒止痛。 • 本品辛热散寒祛风,苦热除湿,善于走散,止
痛作用良好。
• 配伍:① 补血、活血药;②温里散寒药;③利湿 药;④清热药;⑤补肝肾、强筋骨药。
• 注意:①可采用丸、酒、膏剂;②阴虚血亏者慎用; ③少数有毒者注意用法用量。
第一节 祛风湿散寒药
• 特点:辛苦而温,散寒力较强。 • 功效:祛风除湿,散寒止痛。 • 适应证:寒痹为主,配伍后 • 亦可用之湿痹,甚至热痹。
• 因为雪莲有适应高山环境的生物学特性,它叶极密状如白 色长绵毛,宛若绵球,绵毛交织,形成了无数的"小室"室 中的气体难以与外界交换,白天在阳光的直接照射下,它 比周围的土壤和空气所吸收的热量要大;而绵毛层又可使 机体免遭强烈辐射的伤害。另外,密集于茎顶端的头状花 序,常被两面密被长绵毛的叶片所包封,犹如穿上了白绒 衣,以保征在寒冷的高山环境下传种接代。
独活
• 来源:伞形科重齿毛当归的的根。别名:独摇草、 独滑、长生草。
• 炮制:生用。
• 性能:辛、苦,微温。归肝、肾、膀胱经。
• 功效:祛风湿,止痛,解表。

本品辛香而散,苦温而燥,入肝肾筋骨,可
祛风除湿、散寒止痛;入膀胱可解表。
• 应用:1、风湿痹痛——宜于下半身痹痛。
• 2、风寒表证。
• 其他:①少阴头痛;②湿疹、湿痒。
• ★与羌活的异同:
• 同:祛风湿、解表、止痛,用于风湿痹痛、表证。
• 异:独活力缓,善于下行,治下半身痹痛及伏风、 少阴头痛。
• 羌活力峻,善于升散,治上半身痹痛及游风、 太阳头痛。
威灵仙
• 来源:毛茛科攀缘灌木威灵仙、棉团铁线莲、东北铁 线莲的根及根茎。别名:灵仙、铁脚威灵仙、能消。
• 炮制:生用,或酒炒。
• 2、胎漏、胎动不安——滑胎多用。
• 其他:①高血压病;②冠心病;③心律失常。 • 用量:药力平缓,可用之30克。
狗脊
• 来源:蚌壳蕨科金毛狗脊的根状茎。别名:金毛
狗、强膂、扶筋等。《唐本草》: “此药苗似贯众,
根长多歧,状如狗脊骨.” • 炮制:生用;砂子烫炒。
• 性能:苦、甘,温。归肝、肾经。 • 功效:祛风湿,补肝肾,强腰脊。 • 本品苦除湿,甘补益。既可祛风湿、利关节,
清湿热、祛风止痒;制用祛风湿、强筋骨。临床
用于风湿痹痛、疮疡肿毒、湿疹瘙痒等。今也常
用于高血压;并有研究称可抑制疟原虫。
腺 梗
豨 莶
豨 莶

臭梧桐
• 来源:马鞭草科灌木或乔木海州常山的嫩枝叶。别 名:海州常山、海桐、臭芙蓉、泡花桐、臭牡丹、 凤眼子。
• 炮制:生用。 • 功用疏要:本品可祛风湿、 • 通经活络。临床可用于风湿 • 痹痛、高血压病,也可用于 • 湿疹、痱子以及慢性气管炎 • 等。
• 性能:苦、辛,微寒。归胃、肝、胆经。
• 功效:祛风湿,止痹痛,舒筋络,退虚热,清湿热。
• 本品辛可散风,苦可除湿,微寒清热。善入肝经 祛筋脉中风湿而舒筋活络、止痛;质润不燥而寒,可 退阴虚之热;又可清肝胆湿热。《本草备要》:“风 药中之润剂,散药中之补剂”。
• 应用:1、风湿痹痛——宜于热痹;宜于筋脉拘挛、 屈伸不利者;配伍后可用之寒湿痹痛。
• 炮制:生用。
• 性能:苦、辛,寒。归膀胱、肾、脾经。
• 功效:祛风湿,止痛,利水消肿。

本品辛散苦泄,可祛风泄湿;大寒清热;善
走窜而下行。
• 应用:1、风湿痹痛——宜于湿热痹痛;配伍温经 散寒药也可治寒湿痹痛。
• 2、水肿、痰饮、脚气。
• 按:今研究两种防己并能降血压;汉防己可扩张 冠脉、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
五加皮
• 来源:五加科小灌木细柱五加的根皮。别名:南 五加、五花、文章草等。《纲目》:“此药以五 叶交加者良,故名五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