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林山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林山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隧道工程风险评估目录一、编制依据................................................................... - 3 -二、工程概况................................................................... - 3 -1、隧道工程概况.......................................................... - 3 -2、工程地质概况.......................................................... - 4 -三、评估过程和评估方法........................................................ - 6 -1、隧道工程风险评估分级.................................................. - 6 -2、风险接受准则与采取的风险处理措施 ..................................... - 10 -四、风险评估.................................................................. - 10 -1、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 - 10 -2、各项基本风险、引起风险的因素 ......................................... - 11 -3、隧道工程总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 - 11 -4、隧道工程专项风险评估................................................. - 12 -5、重大风险源风险估测................................................... - 13 -五、隧道风险评估结论......................................................... - 16 -一、编制依据1、《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试行》交质监发【2011】217号。

2、《公路施工合同段合同文件》、施工图纸及技术规范。

3、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工程国内招标文件范本(2009年版)》、《标准施工招标文件(2007年版)》、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现行《公路隧道技术规范》等相关规范。

4、现行《公路施工手册》、现行《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

5、现场踏勘调查、搜集的实地资料。

6、我单位在类似工程中的施工经验和相关工程的技术总结、工法成果等。

7、依据以上文件、规范、标准及工程实地勘察情况,结合我公司现有技术装备、施工能力、管理水平,以及多年从事复杂地形地质条件隧道施工的丰富经验,并针对本工程施工特点,以“保质量、保工期、保安全、创精品”为目标,编制本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二、工程概况1、隧道工程概况林山隧道位于王屋山景区内部,起迄桩号为K0+030~+870,全长840米,其中明洞进出口各3m,共6m,暗洞长834m,隧道进出口采用端墙式洞门。

公路等级为四级公路,设计行车速度20公里/小时,设计车辆荷载为公路-Ⅱ级,隧道净宽8米。

隧道进口设计标高684.665m,出口设计标高660.770m,最大埋深141.7m。

该隧道处于半径120m的左偏曲线上,最大超高2%,纵坡2.95%。

属全线重点控制性工程。

2、工程地质概况(1)地形地貌隧址区地形属低山区地貌。

隧道穿越的基岩山梁呈近东西向,梁顶在中部K0+500附近,地形由中部向两侧逐渐降低。

进口左侧有一冲沟,进口赵体较陡,倾角在40°左右。

坡体多为林地,植被较发育,以灌木为主。

进出口坡体表层均覆盖有2~4m左右厚的残坡积碎石土。

隧道穿越梁脊最高点海拔812.447m,最低点海拔为675.69m,相对高差约136.76m。

(2)地层岩性隧址区地层主要为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碎石土,下伏地层为太古界石英闪片岩、绢云片岩、绿泥片岩、黑云角闪片岩、斜长角闪岩的混合岩等,侵入岩为混合花岗岩及石英脉等。

根据工程地质调绘、工程钻探及工程物揭示,隧址区工程地质层划分为5层,其岩性特征分别如下:①1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碎石土(Q4el+dl):岩性主要为碎石土,灰黄色,土质不均,骨架颗粒含量约60-80%,成分主要为混合花岗岩、片岩等,大小混杂,棱角状,充填风化岩屑、植物根系及粘性土等,干燥-稍湿,稍密状态。

揭露厚度2.60〜4.80m,分布于全隧址区。

[faO]=280Kpa,[qik]=130Kpa。

②1强风化混合花岗岩(γ2):灰黄色〜褐色,中粗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节理发育,岩芯以碎块状为主,块径约3〜6cm为主,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RQD=30%,夹石英角闪片岩,揭露厚度3.90〜6.70m,分布于隧址区路面以上。

[faO]=2000Kpa, [qik]=250Kpa。

②2中-微-未风化混合花岗岩(γ2):灰白色〜肉红色,中粗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少量节理,岩芯以中柱状为主,岩质坚硬完整,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RQD=70%,掲示厚度3.90〜13.50m。

夹石英角闪片岩,分布于隧址区路面上下。

[fa0] =3000Kpa。

③1太古界强风化石英角闪片岩(Ar):灰黄色为主,强风化,主要由石英、角闪石等矿物组成,含少量云母。

片状结构,中〜厚展状构造*强风化带多呈碎块状,岩质较软。

揭示厚度4〜6.7m。

夹混合花岗岩,主要分布于隧址区路面以上。

[faO]=1500Kpa, [qik]=260Kpa。

③2太古界中-微-未风化石英角闪片岩(Ar),中-微-未风化,主要由石英,角闪石等矿物组成,含少量云母。

片状结构,中〜厚层状构造。

中风化岩芯多呈短〜长柱状,岩石强度较高,质地较坚埂。

揭示厚度2.00〜37,50ma。

局部夹混合花岗岩,分布于隧址区路面上下。

[faO] =2500Kpa。

(3)地震及区域稳定性隧址区位于王屋山向斜北翼及区域大断裂-封门口断层的东南侧约1.5公里。

据有关区域地震资料,济源地处华北地震区太行山大断裂地震带的西南末端,该地震带历史上曾发生多次5级以上地震,本区虽未发生过5级以上地震,但具有发震构造,如封门口断层。

但该断层全新世以来没有再发生明显活动,属于基本稳定型。

F1断层在K0+450.6外与线路相交,可能会延伸到隧道底板,对隧道围岩级别有轻微影响。

项目区地震活动不强,区域稳定性好。

根据《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G B02-2013)和国标《中国地震活动参数区划图》,隧址区设计基本地震峰值加速度为0.10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0S,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Ⅶ度区。

按有关规范规定采取抗震设防措施,王屋山隧道提高一度,按Ⅷ度设防。

(4)水文地质条件地表水隧道穿越的基岩山梁,进出口两侧均有小冲沟发育,冲沟内平时干枯,大气降水时沿斜坡汇入冲沟形成短暂的地表径流。

地下水隧址区内地下水基本类型为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两种类型。

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

主要赋存在山坡上的第四系松散堆积层中,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大部分水体沿山坡体向地势低凹处流动,含水层为残坡积碎石土。

一般无统一潜水位,属上层滞水。

在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厚度较大的地段水量较大,主要受季节性降雨控制,多雨季节对隧道进出口施工开挖有一定影响。

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太古界强-中风化石英闪片岩地层中,主要以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的渗入补给,具有分布不均、水量变化较大的特点。

基岩节理裂隙和风化是该类地下水的主要赋存场所和运动通道,其流向受节理、裂隙的连通性和基岩风化裂隙、层面分布所控制,一般地表上的分水岭也是该类地下水的分水岭,该类地下水主要以地下渗流的形式排泄于地表,水量较小且受降水影响明显。

除隧道进出口附近外,多位于隧道路基面以下,对工程影响较小。

(5)不良地质及特殊岩体本隧道进出口处节理、裂隙多呈微张~张开状,多数地段振动崩塌掉块。

隧址区洞身段未发现滑坡、崩塌、泥石流及采空区等不良地质现象。

隧址区未发现软土、湿陷性黄土、膨胀土等特殊性岩土。

三、评估过程和评估方法根据《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桥梁隧道设计施工有关标准补充规定》及《公路隧道作业要点手册》的有关内容、及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建立我标段隧道工程风险指标体系。

1、隧道工程风险评估分级(1)、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总体风险评估主要考虑隧道地质条件、建设规模、气候与地形条件等评估指标,评估指标的分类、赋值标准。

隧道工程总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指标分类分值说明地质G =(a+b+c) 围岩情况a1. Ⅴ、Ⅵ围岩长度占全隧道长度70%以上3-4根据设计文件和施工实际情况确定。

2. Ⅴ、Ⅵ围岩长度占全隧道长度40%以上、70%以下 23. Ⅴ、Ⅵ围岩长度占全隧道长度20%以上、40%以下 14. Ⅴ、Ⅵ围岩长度占全隧道长度20%以下0瓦斯含量b1.隧道洞身穿越瓦斯地层2-32.隧道洞身附近可能存在瓦斯地层 13.隧道施工区域不会出现瓦斯0富水情况c 1.隧道全程存在可能发生涌水突泥的地质2-3 2.有部分可能发生涌水突泥的地质 1 3.无涌水突泥可能的地质0开挖断面A 1.特大断面(单洞四车道隧道) 4 2.大断面(单洞三车道隧道) 3 3.中断面(单洞双车道隧道) 2 4.小断面(单洞单车道隧道) 1隧道全长L 1.特长(3000m以上) 4 2.长(大于1000m、小于3000m) 3 3.中(大于500m、小于1000) 2 4.短(小于500m) 1洞口形式S 1.竖井 3 2.斜井 2 3.水平洞 1洞口特征C 1.隧道进口施工困难 2 从施工便道难易、地形特点等考虑。

2.隧道进口施工较容易 1注:1.指标的取值针对单洞。

2.表中“以上”表示含本数,“以下”表示不含本数,下同。

(2)隧道工程总体施工风险分级标准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总体风险分级标准风险等级计算分值R等级Ⅵ(极高风险)22分及以上等级Ⅲ(高度风险)14-21分等级Ⅱ(中度风险)7-13分等级Ⅰ(低度风险)0-6分(3)、事故发生可能性的等级分成四级,见下表事故可能性等级标准概率范围中心值概率等级描述概率等级>0.3 1 很可能 40.03~0.3 0.1 可能 30.003~0.03 0.01 偶然 2<0. 003 0.001 不太可能 1注:○1当概率值难以取得时,可用频率代替概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