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速公路隧道风险评估报告2020

高速公路隧道风险评估报告2020

目录第一章概述 (1)1.1、施工安全风险评估简介 (1)1.1.1、评估目的 (1)1.1.2、评估原则 (1)1.1.3、评估内容 (1)1.1.4、施工安全风险评估依据 (2)第二章工程概况 (2)2.1、工程概况 (2)2.2、技术标准 (3)2.3、沿线自然地理及工程地质条件 (3)2.4、主要工程规模 (6)2.5、隧道工程简介 (6)第三章横岭隧道工程概况 (7)3.1工程概况 (7)3.2自然地理概况 (7)3.3工程地质条件 (8)3.4地形地貌 (9)3.5不良地质 (9)3.6 工程地质评价及工程建议 (12)第四章评估过程和评估方法 (14)4.1隧道工程风险评估分级 (14)4.2风险接受准则与采取的风险处理措施 (18)4.3、风险评估 (18)4.3.1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 (18)4.3.2各项基本风险、引起风险的因素 (18)4.3.3隧道工程总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19)4.3.4隧道工程专项风险评估 (20)4.3.5重大风险源风险估测 (21)4.3.6横岭隧道安全风险评估结论 (25)第五章风险对策措施 (25)5.1风险处理的总体对策 (25)5.2断层破碎带处理措施 (27)5.3岩溶处理措施 (30)5.4 隧道大变形处理措施 (34)附件:1、横岭隧道平面布置图 (34)2、横岭隧道地质纵断面图 (34)第一章概述1.1、施工安全风险评估简介1.1.1、评估目的公路工程施工环境条件复杂,施工组织实施困难,作业安全风险高居不下,一直以来是行业安全监管的重点环节。

在施工阶段建立安全风险评估制度,通过定性或定量的施工安全风险估测,能够增强安全风险意识,改进施工措施,规范预案预警预控管理,有效降低施工风险,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

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是公路工程设计风险评估在实施阶段的深化和落实,根据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内容,辨识和评价该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源的种类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其基本目的是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为公路工程施工阶段的安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确保建设项目施工期间实现安全生产,使事故和危害引起的损失最少。

本次预评估的目的是在对:1、《新晋高速公路块村营至营盘(省界)段No.2E段施工图设计》2、《新晋高速公路块村营至营盘(省界)段隧道施工安全总体风险评估报告》3、《新晋高速公路块村营至营盘(省界)段No.2E段项目施工组织设计》4、《新晋高速公路块村营至营盘(省界)段No.2E段项目横岭隧道施工专项方案》等项目建设资料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同类工程建设过程中发生的相关安全事故特点,辨识该项目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各项作业活动、作业环境、施工设备、危险物品等所潜在的风险,并对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以求明确各类危险源的种类及危害程度,进而从安全技术和组织管理等方面提出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提高工程项目施工期间的本质安全度,实现安全生产。

1.1.2、评估原则本次评估以国家现行的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为依据,以《新晋高速公路块村营至营盘(省界)段No.2E段施工图设计》及相关专项方案为基础,用科学的评估方法和规范的评估程序,遵循《高速公路路堑高边坡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试行)》有关要求,坚持政策性、科学性、公正性、针对性等原则,以严肃的科学态度开展该工程的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工作。

1.1.3、评估内容公路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包括总体风险评估和专项风险评估两项内容。

1、总体风险评估隧道工程开工前,根据工程的地质环境条件、建设规模、结构特点等孕险环境与致险因子,估测工程施工期间的整体安全风险大小,确定静态条件下的安全风险等级。

2、专项风险评估隧道工程重大风险源风险估测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方法,事故的严重程度的估测方法采用咨询专家处理方法。

事故可能性的估测方法采用指标体系法。

1.1.4、施工安全风险评估依据1、法律法规及政府文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1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3号);(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8]第6号);(3)《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11]第52号);(4)《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93号);(5)《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2009年国务院令第549号);(5)《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6号);(6)《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监督管理办法》(2017年交通部令第25号);2、技术标准及规范(1)交通运输部《关于开展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实行工作的通知》(交通运输部[2011.5])(2)《安全评价通则》(AQ8001-2007)(3)《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5)《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G/T F50-2011)(6)《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D70-2004)(7)《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8)《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17)(1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3、项目技术资料(1)《新晋高速公路块村营至营盘(省界)段No.2E段施工图设计》(2)《新晋高速公路块村营至营盘(省界)段No.2E段施工图设计阶段详细工程地质勘察报告》(3)本段各施工安全专项方案(4)现场调研情况第二章工程概况2.1、工程概况本项目为新晋高速公路块村营至营盘(省界)段,是连接豫、晋两省的沿太行山脉蜿蜒布设的高速通道。

是河南省规划调整高速公路网的一条重要线路。

由于与本项目起点衔接的长济高速公路和与本项目终点对接的陵侯高速公路均已建成通车,因此本项目的建设对于打通豫晋省际通道、完善优化河南省高速公路网布局,增强河南省北部高速公路网的互补性,促进河南省北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河南、山西两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至关重要。

项目路线起点位于新乡市块村营附近,衔接长济高速公路;路线起点至中部向北延伸,在辉县市与鹤辉高速公路衔接;后向西绕轿顶山螺旋攀升,路线终点位于山西省营盘村(省界)附近,与山西省陵候高速公路陵川段终点路线全长69.753km,桥隧比45%,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桥梁设计荷载公路Ⅰ级。

本段为新晋高速公路No.2E:桩号为K34+300--K37+750,路线长度3.45km设计行车速度100km/h,属山岭区高速公路。

本段工程以桥隧为主,其中大桥两座:西沟大桥左幅1号桥长106m,左幅2号桥长128m,右幅桥长406m;黄水河大桥左幅桥长363m,右幅桥长446m,横岭隧道是本段的重点工程,为分离式隧道,隧道左线长 1934m,右线长1936m,四个洞口都设计为削竹式,围岩等级为Ⅲ、Ⅳ、Ⅴ级,隧道净宽11m,净高5m。

2.2、技术标准⑴设计行车速度:100Km∕h。

⑵设计荷载:汽车荷载等级采用公路-Ⅰ级。

⑶设计车道:全线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

⑷路基宽度:26.0m。

⑸桥梁宽度:整体式路基双幅桥:2×11.75m。

分离式路基单幅桥:13.0m。

⑹涵顶横向宽度:与路基同宽。

⑺设计洪水频率:特大桥为1∕300,路基及大、中、小桥、涵洞等为1∕100。

⑻河流通航等级:本合同段桥梁均无通航要求。

⑼隧道净宽:11.0m⑽隧道净高:5.0m2.3、沿线自然地理及工程地质条件1、地形、地貌项目区域位于华北平原西部边缘和太行山山岭地带,沿线地形起伏很大。

地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

本标段为重丘及山间盆地,河流较发育,地形起伏变化相对较大。

施工场地和临建选址有一定困难。

2、气象、水文项目区域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旱多风,夏热多雨,秋高气爽,冬寒少雪,四季分明,降雨集中。

多年平均气温14℃,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0.8℃,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7.2℃,降水季节分布不均,7、8、9月为集中降水月,降水量占全年60%。

本区地下水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碳酸盐类裂隙岩溶水,分布于新乡北站区的孟坟同古一带及线路北段山区,埋藏岩性为奥陶系厚层灰岩;另一类型水是松散岩类孔隙水~浅层水,以上地下水对混凝土一般均无腐蚀性。

3、地震依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及河南省地震局地震工程勘察研究院做的《新晋高速公路块村营至营盘(省界)段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报告》(豫震安第0600号),确定本项目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抗震设防烈度7度,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Ⅶ度。

地质情况本段属于大起伏高山地貌,由于新生代新构造运动活跃,太行山地不断上升,河流侵蚀基准面急剧下降,使岩体受到切割形成深谷,发育的构造断裂,使沿线山岭区岩石受到破坏,地形极为复杂。

沿线形成许多相对高差很大(上百米)的山中深谷。

峡谷地貌坚硬的石英岩及石灰岩,收到构造断裂破坏,形成许多直立的峭壁(90o)和悬崖(大于90o)地貌。

工程条件属复杂类型。

(1)岩层分布情况及特点隧址区覆盖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坡洪集碎石、含碎石粉质土,覆盖厚度变化大,一般在V型沟底(洞口)分布较厚;基岩主要为奥陶系白云质灰岩、灰岩及其其风化层。

地表松散-稍密,稳定性较差。

基岩由中-微风化灰岩及白云质灰岩组成,基岩岩体部分完整。

①含碎石粉质黏土(层号7-1-3):黄色,稍湿,无摇振反应,刀切面较粗糙,韧性干强度中等,含锈色斑点及灰绿色条纹,土质不均,件少量铁锰质氧化物,其中1.1-0.4m为种植土含植物根。

②碎石(层号7-1-9):灰色,潮湿,棱角状或次棱角状,粒径50-150mm约占55%,最大粒径300mm,云母成分以灰岩、白云质灰岩为主,以角砾充填,级配一般,磨圆较差,钻进漏水。

③碎石(层号7-2-9):灰色,潮湿,棱角状或次棱角状,粒径50-150mm约占55%,最大粒径400mm,云母成分以灰岩、白云质灰岩为主,以角砾充填,级配一般,磨圆较差,钻进漏水。

④强风化灰岩(层号7-2-9):灰白色,隐晶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节理裂隙很发育,岩石很破碎,岩心呈块-短柱状,一般节长50-150mm,最大节长200mm,遇稀盐酸剧烈气泡,锤击声哑,且易破碎,钻进漏水严重。

⑤中风化灰岩(层号9-1-3)灰白色,隐晶质结构,中厚层状结构,节理裂隙较发育,岩石较破碎,岩心呈短-长柱状,一般节长50-300mm,最大节长600mm,遇稀盐酸剧烈气泡,锤击声稍脆,且不易击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