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三大步行街调研报告1、解放碑步行街调研1.1区位分析及历史意义:解放碑全称“人民解放纪念碑”,位于重庆市渝中区商业区中心部位,民族路、民权路、邹容路交汇处,是重庆标志性建筑之一,是抗战胜利和重庆解放的历史见证,是全国唯一一座纪念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胜利的国家纪念碑。
1.2交通组织关系及内外交通连接关系:1.2.1交通组织关系:由地图可见,解放碑步行街以解放碑为圆心,呈十字放射状分布,每条道路与市政道路均以铺装衔接,以圆球形路障和花坛相分隔。
步行街内道路平直简单,无车流通过,行人可安全且自由的穿行其中。
解放碑步行街是目前重庆市商业业态最全面、最集中、最繁华的商圈步行街,解放碑以西以青年路为界,左右各连重庆商社大厦和国泰广场正入口,东面以八一路为界,左右各连纽约大厦及大都会广场,步行街以北跨过五四路直达环球购物中心、重庆交易大厦,五四路两端承接国泰艺术中心及大都会东方广场;朝南方向则以中华路、民权路交接处为界,尽头处可直接观察到较场口得意世界大厦,卓茂名车,星豪酒店等地标性建筑。
解放碑作为重庆的一个著名景点,地势集中,交通流线相当发达。
(1)私家车,但是由于解放碑人流密集,交通流量大,周边停车位不足且步行街内不通车,导致私家车经常无处停放且易造成交通拥堵现象,不建议驾车出行。
(2)出租车(3)公交车:市内各区均有公交车可达解放碑。
103、104、105、111、112、122、215、251、301、303、401、402、405、413、418、481等路。
(4)轻轨:2号线——临江门、较场口站点下,步行距离适中。
6号线/1号线——小什字站点下,步行距离相对临江门较远。
1.2.2内外交通连接关系解放碑步行街与市政道路的分隔主要采用铺装的改变和花坛阻隔的形式,将外部交通和内部交通区分开,一方面强调了步行街的范围,另一方面又划分了车流流线和人流流线,使人们可以自由、随意的在步行街内安全的散步和游憩。
皱容支路上OMEGA店铺附近设有小什字站5号出口,方便游人的进入。
1.3地面铺装及排水调查皱容支路与青年路十字路口正对的步行街区域,背对解放碑往八一广场方向,铺装以400*400芝麻黑荔枝面花岗岩密贴和200*200芝麻灰荔枝面花岗岩为主。
地面主要采取明沟排水的方式,每间隔10米设置一个雨水井,且这段道路往解放碑方向约有1.2%的坡降,有助于地面雨水的即时排除,避免产生积水现象。
解放碑步行街四支路进入中心广场的分界处,铺装形式有所改变,主要以200*400孔雀绿荔枝面花岗岩和200*200芝麻灰荔枝面花岗岩混合铺地,将地面分隔为多边形,铺装精美且形式多变,具有人流的集散和引导人流流向的作用,使人群以解放碑为中心向四周分散活动。
步行街中央环形区域铺装最外圈和中央一圈为400*400中国红荔枝面花岗岩密贴,中间为200*200菠萝面花岗岩错缝圆心内向心。
碑体周围一圈花坛设有隐形坐凳,坐凳铺装及压顶为300*300锈石红光面花岗岩。
解放碑台阶区域采用400*400芝麻灰荔枝面花岗岩错缝拼接。
路易威登前广场铺装采用600*600芝麻灰荔枝面花岗岩对缝拼,缝宽10毫米以及600*400芝麻黑光面花岗岩密贴作为边带分隔芝麻灰花岗岩,使铺装更为丰富,不死板,并起到人流导向作用。
1.4景观要素分析(1)解放碑:作为重庆地标性建筑,采用中心设立的空间限定手法,将解放碑这个比较突出又在高度上有一定控制的物体放置在场地的中心位置,形成一种视觉上的焦点,引导人的视线向上。
给人营造一种庄严肃穆而又恢宏开阔的空间感。
(2)花台与灯柱的结合:在灯柱下方设置悬空式花台,不仅弱化了路灯的体量,也使该种路灯成为了解放碑步行街特殊的存在,同种路灯每隔14米设置一个,这种重复产生的连续构图形式形成了较强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3)花坛:步行街东面入口处以45厘米高的10个花坛为分隔带,区分了内部交通和外部交通流线,阻止车流的进入,起到了限定空间的作用。
同时在立面上丰富了视觉效果,起到美化街道的作用。
(4)不锈钢雕塑:步行街北部的边界有不锈钢雕塑一座,基座高70厘米,兼具有地下通风口的功能。
不锈钢雕塑反光强烈,夜晚反光尤其耀眼。
1.5植物搭配及其他分析:(1)奢侈品店前广场处,商业活动展示区解放碑步行街处的植物采用乔灌搭配的方式,乔木多为桂花列植,有时也用黄葛树及榕树作为庭阴树,小乔木基本采用白兰,而灌木部分则多用鹅掌柴或雀舌黄杨进行组合搭配。
面对国贸大厦方向,路易威登门口的前广场处采用这种乔灌搭配的方式,高大乔木具有遮挡视线的作用,形成了一定的围合空间,将快速通道与广场分隔开,限制了人流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形成的围合空间给人以安全和私密感,适合逛街后感觉疲乏的人群在此处休憩和观看商业活动(2)花台植物搭配:西部支路设有一条宽7400,与街道同长的花台,花台中隐藏有地下通风道,花台中种植有600高的一品红,该花台具有隐藏通风口,美化街道的作用,同时花台边带较宽,可供游人休憩,但由于其靠近步行街中央一侧设有更低矮舒适的座椅,故人流停顿不多。
(3)水景:在纽约大厦门口设有叠水水景喷泉,水景体量不大,流动的水流与水景本身形成动静结合的关系,且喷泉设有灯带,随着时间的推移,灯光颜色也有所变化,提升了街道的趣味性,起到美化作用。
(4)树池:在王府井方向,工商银行门口有一休闲广场供游人休息,整条街道采用树池与坐凳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列植,提供了足够的休息空间。
该阵列位于两栋购物中心的中间广场地带,有较多游人在此处停留和休憩。
1.6游客早晚活动类型:上午时段,大部分商场才开始运作,游人也不多,主要人流为在解放碑步行街中晨练的中老年人和以穿行为主的商场工作服务人员。
中午时段,多为刚到步行街的游人,有些选择直接开始购物,而大部分人会则会优先选择去餐馆用餐。
下午时段是人流高峰段,大多数游人选择在下午时段来到此地进行购物和喝下午茶,东部支路截面上的流动人数为144人/min,步行街北部支路,整条街被一种植池分隔为两条供路人穿行。
分隔后的两条路,较宽的一边直通广场中心,横截面人流约81人/min,较窄的一边与步行街西部直接连接,横截面人流约24人/min。
调查当天恰逢重百周年店庆,于是夜晚人流大部分集中在解放碑广场区域观看商演活动,还有周围居民来解放碑步行街处散步。
当然,也还是有相当大一部分的游人选择继续购物,有一些游人在8点左右离开解放碑,前往轻轨站或周边公交站乘车离开。
2、观音桥步行街调研1.1区位分析及历史意义:观音桥步行街地处重庆市江北区,是西南地区规模最大、最宽敞、绿化率高达40%的步行街,入选重庆八大新地标之一、中国十大著名商业步行街之一。
城市景观公共空间面积达20万平方米。
具有商业购物、文化娱乐、酒店餐饮、金融服务、商务办公、居住休闲等功能,地理位置优越,整个步行街由观音桥广场,北城天街,嘉陵公园和在建的太阳谷组成。
1.2交通组织关系及内外交通连接关系:1.2.1交通组织关系:观音桥商圈实施“地面环行+地下直行+地下轻轨”的立体交通方案。
从地图上看,观音桥步行街为一条西北至东南朝向的直行步行街,各商业楼均分布在街道两侧,整个步行街呈对称状分布,开拓视线,给人一种宽敞大气的感觉。
步行街北部接观音桥东环路至北城天街,西部穿越嘉陵公园接壤观音桥西环路车行道以及对面的朗晴广场,南部以北城艺术大厦为终点到达建新东路、西路与南路交接点,东北方向上则穿越重庆百货、阳光世纪及建北一支路。
由于观音桥步行街地势非常集中,因此交通方式也十分多样化,商圈的进出口多达数十处。
(1)公交车,集中在观音桥东环路附近,游人有多种线路可以选择,0606路夜班,0800路夜班,112路外环,115路,125路,127路,128路,181路,183路,65路,601路,606路,606路区间,608路,609路夜班,611路,612路,630路,818路,842路,863路,879路都可以到达步行街入口附近。
乘坐地下轻轨三号线可直达步行街中央,地面上为新世界大厦。
(2)出租车,非常方便,有进出口的地方基本都能打到。
(3)私家车,观音桥商圈拥有680个泊车位的大型停车场,足够供应庞大的私家车流需求。
(4)步行,观音桥地段集中,靠近工商大学江北校区、黄泥磅花卉园等居住区,步行路程不超过半小时,成为附近居民前往逛街购物的节能减排首选。
1.2.2内外交通连接关系步行街与外部道路的分隔采用了设置路障的方式,与解放碑类似的处理方式在于,在外部道路与步行街的衔接处都留有适当的过渡空间,在步行街入口处设置有同种规格的花坛等距排列,使内外空间有明显的划分,内部无车流通过,行人可自由安全的在步行街内散步、逛街和休憩。
与解放碑不同的是,观音桥步行街内含有多个轻轨站的出入口,例如:在刚进入步行街时,时代广场的对面有3号线3出入口,嘉陵公园入口处有3号线5号出入口,面对入口的左边即北城艺术大厦与融恒时代广场的前广场,该广场类似成都市红星广场,有连接商业街与商业街的作用,作为人流休憩及交通集散空间,其含有1个轻轨出入口及3个地下商场出入口,使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有机结合,形成发达的地下交通线。
1.3地面铺装及排水调查在主入口处,铺装形式主要为150*150中国黑光面花岗岩勾缝对拼,缝宽10mm;400*1200芝麻灰和芝麻黑荔枝面花岗岩错缝拼;450*1200秀黄石荔枝面花岗岩密贴;300*1200中国红光面花岗岩拉条2mm。
北城艺术大厦与融恒时代广场的前广场处铺装略有改变,划分步行空间与交通休息空间,主要采用600*600中国黑荔枝面青石板对缝拼;150*600芝麻灰荔枝面花岗岩对缝拼,做条带状分隔青石板。
广场上安置有地灯,每隔1.8m一个。
观音桥地面排水也是主要采用明沟排水,外部道路与步行街衔接处的过渡空间沿路设置了与路长相同的明沟。
在步行街边缘地带每隔3.6m设置一个水篦子,防止雨水堆积造成步行街积水。
1.4景观要素分析(1)入口处文化墙:进入步行街后,左边有一大型水景设施,景墙上雕刻的是江北龙,水景边有文字介绍:江北龙是观音桥商圈的地标性建筑之一,由大青石雕刻而成,恐龙蛋的蛋壳由金箔包裹,象征江北区的辉煌明天。
据记载,江北区是恐龙的故乡之一,曾在1973年发现了剑龙化石,在2004年发现了马门溪龙化石。
该景墙不仅有文化展示作用,还同时隐藏了三号线的三号出入口,起到美化街道的作用。
(2)入口处雕塑与花镜的结合:在观音桥步行街的起始点处设置有以青花瓷为主的花瓶雕塑和写有步行街名称的景观石,两种硬景元素与植物软景相搭配,色彩艳丽,体积较大,可作为入口处的景观节点,不仅丰富了外部景观效果,也增添了浓厚的节日文化气氛,调查时发现有很多游客在此处留影拍照。
(3)街边路标:在入口处、步行街上和嘉陵公园入口处都分别设置了标识明确且有一定设计感的路标指示牌,给游人提供了清晰的路线导向,方便游人自由选择购物商城和闲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