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系列讲座稿1、批评与表扬的艺术2、做成功的父母 —— 培养孩子的成才素质3、孩子撒谎怎么办?( 一) 表扬与批评的艺术孩子从婴儿时期起, 就开始接受外界事物的大量信号刺激, 这些刺激在幼儿的大脑中形成了 各种条件反射。
这些已形成的条件反射, 经过成人的赞许得以巩固, 并按照成人所要求的方 向发展。
在社会心理学看来,人的社会动机之一是赞许动机,即指人们期望获得他人及社会的赞扬、 肯定、 承认和鼓励, 以得到心理需要的满足。
社会赞许动机对人的行为的培养具有极其重要 的意义。
家庭教育中的表扬同赏识、 夸奖、赞许等方丑同类, 都是对孩子的积极评价, 是对其行 为的 “良性刺激 ”。
父母常常以点头、微笑、 拍手、 抚摸等动作表示对孩子行为的赞许,而这些赞许巩固着儿童 对于社会行为标准的理解,是他们在社会和生活中学习的一种方式。
儿童长大以后, 对其行为的赞许方法和手段更多的是语言的肯定, 以及伴随语言而出现 的各种表情、某些物质鼓励。
这样, 儿童就可以按照成人的要求, 将某些行为建立和巩固起 来。
因此, 对孩子的赞许不仅仅是对孩子所做的某一件事、某一个行为的肯定,也不仅仅是 为了使孩子产生一时的愉悦, 而是关系到孩子在社会化过程中, 为其规定怎样的标准, 设立 怎样的目标, 以及孩子是否为达到这一目标作出自己的努力、 怎样去努力。
这些赞许就其本 身而言有时可能是微不足道、 无关紧要或是极其平常的, 未必会产生什么成就。
之所以这样 做,在于对孩子行为产生的效果, 尤其是孩子的成就需要是建立在需要赢得他人的重视和赞 许的基础上的, 如果孩子为取得成功所作的努力得不到他人的赞许, 那么他就很有可能不再 努力去争取成功。
表扬,是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手段, 家长大多都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养成 社会所期望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然而,在具体的家庭教育实践中, 至会适得其反, 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他们运用表扬的方式不同。
呢? 把握表扬的科学性表扬孩子对孩子的成长有积极的作用勿庸置疑, 但是表扬孩子不能没有原则、 不讲科学。
不 恰当的表扬不仅教育效果会大打折扣, 不能激励孩子, 相反会挫伤孩子作家毕淑敏写过一篇 短文,题为 “请为你的夸奖道歉 ”, 说的是她的一位朋友到北欧某国做访问学者,周末到当地 教授家中做客。
一进屋,问候之后, 看到了教授 5 岁的小女儿。
这孩子满头金发, 极其美丽。
朋友带去了中国礼物, 小女孩有礼貌地微笑道谢。
朋友抚摸着女孩的头发说, 你长得这么漂 亮,真是可爱极了!教授等女儿退走之后,严肃地对朋友说,你伤害了我的女儿,你要向她 道歉。
朋友大惊。
教授说,你是因为她的漂亮而夸奖她,而漂亮不是她的功劳,这取决于我 和她父亲的遗传基因,与她个人基本上没有关系。
表扬的效果并不一样,甚 那么, 应该如何表扬孩子你夸奖了她,孩子很小,不会分辨,她就会认为这是她的本领。
而且一旦认为天生的美丽是值得骄傲的资本,她就会看不起长相平平甚至丑陋的孩子,这就咸了误区……不过你不要这样沮丧,你还有机会可以弥补。
有一点,你是可以夸奖她的,这就是她的微笑和有礼貌,这是她自己努力的结果。
“请你为你刚才的夸奖道歉。
”教授这样结束了她的话。
后来那个朋友正式向教授的小女儿道了歉,同样表扬了她的礼貌。
“每一次夸奖都会留下划痕”一一正因为此,当我们表扬孩子的时候应当谨言慎行,把握其科学性。
1、表扬要适度、适量。
一位妈妈,有一个 12 岁的儿子,儿子班上搞了一次手工比赛,要从众多的作品中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名额有 12 个。
回到家,儿子沮丧地拿出自己的作品。
她一看,呦,挺漂亮的的小纸盒,上面还有图案呢!她当即说:“独儿子,你做得真棒!”可还没等她说完,儿子就像机关枪似的向她开了火:“你又随便肯定,你还以为我是六七岁的时候,值不值你就夸我。
告诉你,我这个作品,是最没有创意的,我知道你在鼓励我,怕我伤心。
可你知道吗?你的鼓励实际是对我的污辱,你每次这样,我都挺难受的。
换位想,当你明明知道自己确实不如别人时,却偏偏被表扬,这一招是我们老师经常对付那些基础差,脑子又不聪明的学生用的,其实就他们自己听不出来。
每到这时,我们都会很同情他们。
如果老师这样对我,我会感到很没面子,甚至还会恨老师的!”她一听,话就塞住了。
丁是个四年级的男孩,学习成绩总是在班上倒数前几名,老师、同学都认为他是个“差生”。
经测试,他的智商水平并不太低,于是专家们建议他的父母对他少责备、多表扬。
其父母采纳了这一建议,确实收到了积极效果,丁丁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了,成绩也提高了。
但遗憾的是,丁丁父母在尝到表扬孩子的甜头后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一一在家时,丁丁无时无刻不在受到表扬,既听不到批评,也听不到任何忠告或指点。
这种过度、过滥的表扬带来的最大危害是:孩子被自己的一时成功冲昏了头脑,甚至因过度自负而不能正确或准确地评估自己。
当在学校里听不到老师和同学如此表扬,他产生了比以前更强烈的失落感,结果一蹶不振,甚至发展到厌学、逃学。
有儿童教育专家指出,对刚刚摆脱了心理困境的孩子来说,父母掌握表扬的“度”尤为重要。
表扬不足会使他们自卑。
但仅仅为增强其自信而不断作出的过高评价,也可能将心理尚未成熟的孩子诱入自视过高的幻想中,甚至制订出完全不切实际的人生目标。
这样一旦再次遭到失败,便可能面临一次心理上的“灭顶之灾”。
2、表扬对“事”不对“人”。
当孩子做错事时,有的家长气急败坏,张口责骂他们自私、懒惰、顽皮、不听话,但不知道怎样才能把她们变得无私、勤劳、温顺。
俗话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须知1个人的个性是难以改变的,家长如果把注意力都集中到的孩子的行为上,事情就好办了。
家长不要说:“你真是好孩子。
”而要说:“你帮助别的小朋友,真好。
”或者换个说法:“妈妈喜欢你这样做。
”表扬的目标指向,使孩子本身可能产生这样的积极后果,使他们得到这样的认识:做得好就是好孩子,做不好就不是好孩子。
为了做好孩子,就不能出错。
还应该明白,没有人永远正确,孩子一旦做错事,就会产生消极的自我评价,因此,这时候家长没有必要一概指责,穷追不舍。
表扬孩子的进步,首先要确立一个目标,当孩子的行为向这个目标前进时,既使进步渺小,都要提出表扬。
比如你的目标是要求孩子玩耍后自己收拾好玩具,尽管孩子从来不这样做,但是你还要坚持不懈地重复这一要求,如果有一次他把一个玩具放在玩具盒里,表扬的时机就来了。
“你把布娃娃放进了玩具盒里,真不错,妈妈帮你即可把别的玩具收起来好吗?“又”如,你跟别人说话时,孩子总是打岔乱嚷,希望你不要忽视了他,最初孩子静静地听你和别人说话,过了一段时间(比如两分钟),你停下来跟他说一句“真乖”,然后继续讲话,这一次时间可以长些(比如四分钟),你在来表扬他一次,这样孩子就学会了等待。
当目标达到时,一种新行为完全建立起来,稍许的表扬就足以使这种行为得到维持,但仍然不能完全放弃表扬。
表扬还要及时,当孩子表现出了好的或者家长所期待的行为,要马上表扬,及时的表扬和才能更有效,对越小的孩子越应如此。
对孩子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出现的好的思想、出色的表现、以及点滴的进步予以表扬,可以起到强化的作用,使之得以巩固、发扬,成为孩子持久的习惯。
而如果父母和老师在对孩子所做的某一件小事表扬时,上升到人格的高度,甚至涉及对人生的评价,往往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有一位父亲,经常辅导孩子学习。
一天晚上,孩子把父亲出的几道数学题都做对了,父亲高兴地说:“你太棒了,够得上一个数学家了。
”夸奖之后,父亲又出了几道数学题,满以为孩子会更努力地去做,可不料他只看了两眼就喊道:“我做不了,”这是为什么呢?原来问题就出在父亲的夸奖上。
父亲用数学家的称号来称赞孩子,使孩子满心欢喜。
可当他看到父亲又留下的作业题颇有难度,自己恐怕做不出来,便产生了心理压力。
题做不出来,还算什么数学家呢,他不敢再做下去,十白破坏了父亲心目中刚刚形成的“数学家”形象。
也有的父母和老师夸孩子做的某一件好事时总会说:“你真是个好孩子 I ”孩子也许就会反过来想:“那我不做这件事就是坏孩子了吗,”对身边其他没有做这件事的孩子来说更容易有这样的想法。
所以,表扬孩子还是“就事论事”为好,使他产生愿意继续做这样的事的愿望,这也就达到了表扬的目的。
3、表扬的方式:表扬的方式要得,当表扬,要具体明确,因为这样的目的是增加所期望的行为,所以要让孩子知道究竟哪一种行为受到了表扬,表扬越具体明确,孩子就越容易理解,并且重复这一行为。
比如,当孩子起床后收拾好床铺,然后去刷牙洗脸,你表扬说:“你做得很好。
”孩子不清楚自己的什么举动得到了妈妈的夸奖,如果换一种方式可能就好些:“你起床后把床和收拾得很整齐,真是太好了。
” 表扬的方式还有适合孩子的年龄阶段,比如对年龄很小的孩子在口头表扬能同时给他一个吻,一次拥抱或者其他的身体接触,效果将做好。
而大一点的孩子的习惯表扬的方式含蓄一些,可心领神会地向他们眨眼睛,或者竖起大拇指表示自己已经注意到他做的不错等等的肢体语言可能更容易接受。
因此,家长不断地尝试,有意留意哪一种表扬的方式对自己的孩子更好。
4、大可不必给孩子“戴高帽”,造成孩子的错觉或心理压力。
表扬一个要顾及“一群”。
李红是少先队中队长,不仅学习好,工作也很出色,深得同学、老师信任,并时常受到班主任王老师的表扬。
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李红的工作变得平平了,人也失去了以往的开朗和干练。
王老师想,也许是李红需要鼓励和鞭策了,于是表扬得更勤,规格也更高了。
直到有一天,李红跟王老师说:“请您不要再当众表扬我了。
”王老师感到奇怪:“不表扬你,难道你愿意听我批评不成?”李红为难地说:“您总表扬我,别的同学都不理我了。
”原来,王老师对这个中队长过度赏识,而忽视了其他班干部的作用。
有的同学就对李红说,我们干得再好王老师也看不见,以后有什么事你就自己干吧!也有的同学说李红就会自己逞能。
王老师万万也没有想到对李红的表扬却把她孤立了起来,挫伤了更多学生的积极性。
其实李红的处境,很多人都遭遇过。
运用表扬教育、激励孩子不是简单的只有美好的语言就能达到良好的效果的,不仅要有原则性、科学性,也还要有技巧。
所以我们有必要——学点表扬孩子的艺术性表扬孩子的艺术性1、夸孩子聪明不如夸他努力。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