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禹治水》教案(第二课时)

《大禹治水》教案(第二课时)

《大禹治水》教案(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重点研读课文3.4自然段,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体会大禹巧妙疏导的治水方法,一心一意的治水精神。

2.能正确、流利、熟练朗读课文,尝试复述课文。

3.通过拓展积累,使学生初步认识神话故事,并引导学生产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重、难点:
1.熟读课文,尝试复述。

2.引导探究大禹治水成功的原因所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大禹治水》。

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生字,现在我们来复习一下。

这些词语你会读了吗?
出示词语:洪水毒蛇猛兽伤害
灾难仍然认识恢复继续消退教训被动
(1)开火车读(横着读);
(2)开火车读(竖着读);
(3)全班齐读。

3.我们还学习了课文1、2自然段,谁来说说1、2自然段讲了什么?
(1)要求用自己的话说。

(2)指名说。

4.小结过渡:鲧用“筑坝挡水”的办法治水失败,百姓们只能继续过着痛苦的生活,怎么办呢?
引出:“他的儿子禹继续治水”。

二、学习3、4自然段,体会大禹治水成功的原因。

1.出示“他的儿子禹继续治水”。

(1)理解“继续”。

A.找近义词:连续。

B.选词填空。

连续继续
①接力赛时,张轩琪摔倒了,他立刻爬起来()向前冲去。

②洪皓()两年被评为“和乐好少年”。

③取得成绩不能骄傲,要()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

C.学生发现归纳“连续、继续”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相同:都有接连的意思。

不同:“连续”重点在连着,没有间断。

“继续”重点在接着,可以间断。

小结过渡:了解了“继续”的意思,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3、4自然段。

2.自由读3、4自然段,尝试完成表格。

(1)出示表格,小声自由读3、4自然段。

(2)指名完成表格,并试着说说3、4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3)研读第四自然段治水方法部分。

交流出示:“禹吸取了鲧治水失败的教训……最后流到大海里去。


A.指名读语段,聚焦“疏导”。

用“拆词法”理解:疏通+引导就是疏导;联系上下文“疏通了很多河道,让洪水通过河道,最后流到大海里去。

”理解;看图想象等方法多维度理解“疏导”意思。

B.指导朗读,感受治水方法之巧妙。

3.研读第三自然段,感受治水精神。

(1)大禹治水成功仅仅靠用对方法吗?引导学生关注治水精神。

(2)交流出示:“禹离开了家乡,一去就是十三年。

这十三年里,他到处奔走,曾经多次路过自己家门口。

可是他认为治水要紧,一次也没有走进家门看一
看。


(3)自由读读第3自然段,说说感受。

(4)引导学生抓“十三年、到处奔走、三次”等关键词体会“一心一意”的治水精神。

4.研读结尾部分,聚焦“安居乐业”,体会百姓之乐。

(1)指名读故事结尾部分。

(2)说说读到这里你的心情如何?
(3)指名学生交流对“安居乐业”一词的理解。

(安心生活,快乐工作)
(4)带着愉快的心情读好故事结尾。

三、指导写字“产、业”。

1.出示“产、业”两字。

2.观察并指名说说这两个字有哪些共同之处,书写时要注意什么?(独体字,主笔突出)
3.师范写,生在桌上以指当笔摹写。

4.生在语文书的田字格中描一描写一写。

5.同桌互评。

(评价标准:主笔是否突出;田字格中位置是否居中。


四、借助提示,尝试复述课文。

1.再读课文,借助提示,尝试复述。

2.指名复述,学生评价。

3.师引导,复述时注意:开头要吸引人,可以用“很久很久以前”开始讲述;过渡要自然;尽量结合提示,尝试用自己语言复述,说出讲故事的感觉。

4.再指名回答,师生共同点评。

五、拓展积累,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1.补充介绍大禹人物事迹资料。

了解大禹为什么名字前加大?(伟大的禹)
2.进一步引导学生知道古时候除了在名字前加大表示尊敬,还可以在姓名后加子以示对伟人贤人的尊敬之意。

3.师质疑:“大禹治水”是什么故事?(神话故事)
4.指名回答,学生说说什么是神话故事。

5.补充介绍:神话故事是民间文学的一种。

远古时代人民的集体口头创作。

包括神鬼的故事和神(鬼)化的英雄传说。

6.看图猜神话。

(女娲补天、哪吒闹海、嫦娥奔月、精卫填海、盘古开天地等)
7.好书推荐:《山海经》。

六、总结课堂收获。

1.指名学生说收获。

(尝试从不同角度谈收获)
2.教师小结。

板书设计:
大禹治水
用对方法疏导
一心一意十三年三过家门不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