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
泰兴镇大生小学徐明香
【教材分析】
课文是一个古代传说,记叙了大禹治理洪水,为民造福,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赞扬了他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
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依循“治水前——治水中——治水后”的线索,展现了大禹为人民谋利益的感人形象。
【设计意图】
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把朗读作为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情感、感受语言文字的重要手段。
从低年级开始就应该有意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如仿写句子,或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等。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大禹顾大家、弃小家的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及他的智慧、勇敢、坚强。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理解课文第二自然段大雨治水的经过。
【教学方法】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整篇课文的内
容。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师:小朋友,你看到了什么?(洪水)
师:你看到了什么样的洪水?指名说
师:洪水给老百姓带来了哪些危害呢?出示课件
师:农田被淹没了,老百姓就没有吃的了;房屋被冲倒了,老百姓就没有住的地方了,老百姓过着什么样的日子啊?出示第一小节生齐答
相机板书:无家可归
指名读第一小节齐读
2.过渡:洪水这么无情,老百姓多么可怜,是谁来救老百姓的呀?(大禹)
师: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5、大禹治水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课件中的画面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人们被洪水袭击的悲惨场面,学生受到了视觉冲击,心灵也因此被深深震撼,为后面的学习做了情感的铺垫。
二、简单回顾课文
1.师:大禹是怎么治理洪水,洪水有没有被制服呢?请小朋友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
生自由读课文
2.师:洪水被制服了吗?(制服了)老百姓过上了什么样的
日子?(安定)
相机板书:安定
【设计意图】:这是对整篇课文的通体认识,整体了解课文。
教师设计了相关问题,主要锻炼孩子们的语言概括能力。
到此为止,学生对课文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三、学习第二小节
1.过渡:大禹看到这样无情的洪水心里是怎样想的呢?课件出示第二小节第一句话。
指名读齐读
2.师:“下决心”说明了什么?指名说并相机板书:下决心3.学生默读课文第2小节,圈画出反映治水艰难的关键词或者句子。
师板书:艰辛
交流:吃尽走遍千辛万苦千山万水九条大河九座大山
师:这里的九是不是真的就是九呢?(不是,而是很多)
4.同桌之间互读体会所划的词语或者句子。
5.课件出示图师:他们是怎样治理洪水的?让我们一起看这里用“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说一句话。
指名读第二小节
师:同学们,治理洪水多么艰难啊!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
早上,月亮还没有回家,大禹和人们在干什么;晚上,星星已经出来了,大禹和人们还在干什么;渐渐的,他们的脸变黑了,身子变得越来越瘦了。
带着你此时的感受一起朗读课文第二小节。
【设计意图】:圈画的过程是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深入感悟本文语言的过程,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感受到了治理洪水的艰辛,
以及大禹吃苦耐劳的精神。
此环节,还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想象治水的画面,既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更使文章有血有肉,同时学生的情感也与之共鸣。
四、学习课文第3小节
1.过渡:同学们读得真好,通过你们的朗读,我们仿佛看到了聪明、坚强、勇敢的大禹和老百姓们一起治水的场景。
就在禹治水的年代,还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
故事的名字叫“三过家门而不入”指名读并相机板书:三过家门而不入
2.师:课文的第三小节就写了这个动人的故事,请同学们自由朗读。
3.完成书后练习第4题指名读
4.师:从所填的这些数字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之间互相讨论。
交流。
5.师:禹在外治水十三年,十三年,四千七百多个日日夜夜,他一次也没回家看一看。
平时,如果父母离家一个月,你心里怎样?在外的父母又会怎么做呢?指名说
6.课件出示图师:你们看此时的大禹正从自己的家门口经过,妻子正抱着儿子,他的儿子仿佛在说什么呢?指名说
师:大禹是不是铁石心肠、太无情了呢?(不是的)他心里又是怎样想的呢?指名说
是啊,谁说大禹无情无义,他一心为民的深情厚谊,多么让人感动啊!谁来读这一小节?指名读齐读
【设计意图】:“生活即教育”。
学生与自己父母的感情都是非常深的,也有很多深刻的体验。
此环节设计的角色体验,促使
学生更能体会到妻子和儿子也需要大禹,老百姓安定的日子是大禹牺牲自己的骨肉亲情而换来的,从而使学生更能体会到大禹顾大家、弃小家的可贵精神。
五、学习课文第四小节
1.过渡: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多感人啊!洪水被制服了,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此时老百姓的心情怎样?指名说
2、师:他们又是怎样感激禹的呢?课件出示第四小节学生自由朗读第四小节
指名说质疑:禹的名字前为何要加个大字?指名说
师:洪水终于被制服了,老百姓们终于过上了好日子,这全归功于大禹。
齐读第四小节
3、师:读到这里,你想对大禹说些什么呢?出示课件:大禹,我想对您说……指名说动手写一写指名读
【设计意图】:此时此刻,学生对大禹有了全新的认识,他们心里一定有许多感受,动手写写,是为了使情感得到升华。
六、听录音,感知全文。
七、课后作业
师:小朋友,今天回家把《大禹治水》这个动人的故事讲给你的爸爸妈妈或者好朋友听吧。
【教后反思】:
一、激发兴趣,在浓浓情趣中进入课文学习。
新课伊始,老师播放洪水泛滥的视屏,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随即引出“大禹”,学生迫不及待要求学习课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能得到充分发挥。
二、品读感悟,在品读感悟中了解人物形象。
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数量词、动词等的反复朗读体会,促使学生感受到了大禹的伟大形象。
三、自主探究,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
”教学本课,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圈画相关的词句,多种形式朗读,以使学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
四、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每一篇课文都有许多读写训练点,而且学了课文之后,学生心中定会荡起波澜,那么让学生动手写写,以此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