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池塘养殖水质管理

池塘养殖水质管理


会养花白鲢,就会养泥鳅
“坚持”,核心思维在于“防”
(五)异常水质的处理方法
五、异常水质的处理方法
预防水质恶化是核心
但是出现了水质恶化我们该如何处理

• 请看下面案例分析和处理方法:
源充足,关键要看如何转化成有效的形式,101的
作用就是将无用氮转化成有用氮,促进藻类的生

• 磷酸盐成了限制性元素
微生物制剂调水中的重点和难点
• • • • 细菌性出血病季节出现该如何调水? 高温季节该怎样调水? 十月份之后还要不要调水? 看不出水色变化该怎么办?
细菌性出血病季节调水措施
• 现在出血病发病季节提前,周期更长(5-10月)
高温季节调水
特点:
• 1.水质变化较快(来得快,去得快) • 2.饲料的大量投喂带来的问题,氨氮、亚盐容易积 累 • 3.pH值日较差大 • 4.饱和溶氧值下降,溶氧日较差大
• 5.透明度的日变化明显(早清晚绿,早红晚绿)
高温季节调水措施
• 总原则:短-少-匀
• 间隔时间短(7-12天)
• 用量要减少(降到一半用量)
• 看鱼说水
四、水质管理的具体操作方向
水质管理模拟图
放养 模式
增氧机 380V
池塘水质
池塘 条件
密度 规格 品种 配比
饲料选择 杀虫剂 微生物 投入品
饲料投喂
施肥水 消毒剂
培虫池
水深1.5M 水源 底质 风向 面积
4.1放养模式对水质的影响
放养对水质产生了什么影响
• 密度:密度过大,长期浑浊;白鲢过多,水质稳定 性差;鲫鱼过多,水质易浑;过高密度造成了死亡 加剧,腐败的尸体影响了水质;高密度引起的高投 喂造成了水质的易变性。 • 规格:规格越大,饲料系数越高,造成浪费越高。 • 套养大头鱼 亩30条,吃粪便杂物。
模式设定原则
• 原则:安全性、高效益、容易销售、合理性、注
意风险、管理技术
• 方法:反推法和经验法
• 放苗时间的控制
• 浸泡消毒下塘:食盐(3%)与高锰酸钾(5-
10g/m3)的配合使用;
注意事项
• 切忌盲目照搬 • 切忌盲目增大密度 • 循序渐进,逐渐渗透
• 好水保证,效益自成!
4.2 池塘条件
0.25 0.2 0.15 0.1 0.05 0 0
二 氧 化 氯
0.4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天数
13
调水产品使用效果的判断
• 水色:使用1-2次以后观察判断 • 吃食:天气较好的,可以在使用后3-5天观 察; • 透明度:使用后的3-6天的观察 • 亚盐的变化:安全值以下 • 酸碱度的差值:前3天变化大,后面趋于稳 定
• 饲料系数升高,增加成本
• 规格太小,鱼价降低,效益受损,心情郁闷
青鱼发白
海联科——为鱼虾养殖保驾护航
不能消化的藻相
丝状绿藻水
死亡不断
为什么恶化?
• • • • • • • 水源变差(大势所趋) 投喂不当,选料不好 放养不合理,密度过大 增氧设备使用不合理 施肥出现问题 水深调节方面前后规律没有掌握 不懂得正确选择微生物制剂、及合理的使 用
为什么出现老水?
5、PH值偏酸或偏碱 水体偏酸或偏碱,都会引 起一些营养物质的沉淀、吸附,使水体正常的物 质循环速度降低甚至停止,水体生产力低下;另 一方面水生物正常的生理活动受到抑制,生长速 度缓慢甚至停止。 6、缺营养元素 水体中一种或几种营养元素不足 ,成为限制因子,降低水体生产力。
十月份之后
• 十月份后的现状:90%池塘的丝状蓝藻现象,花
白鲢生长速度减缓
看不见变化的问题
• 一、水色看不见明显变化: • 尤其是在使用常规的芽孢杆菌制剂(本身 就是稳定水质的作用) • 二、水中碱度和硬度不够,难以改变水质 (缺磷、钙、钾) • 三、浑水中看不见变化(先清后培)
硬度对应表
硬度范围 施肥无机肥 藻类生长效果
4.3.4增氧机的应用380V
• • • • • • • • 使用原则:七开四不开 晴天中午开,早晚不要开 阴雨天凌晨开,中下午不要开 天气闷热、浮头征兆或大量下肥后半夜开,没有 白天就不开 调水之后开,水质好转不常开 春夏之交,夏秋之交要多开 杀虫之后注意打开 明矾净水观察开
4.3.5消毒
常用消毒剂的选用 • 良好的水质保护消毒剂: • 聚维酮碘、二氧化氯、戊二醛、溴氯海因 、季安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甲醛、氯化 钠、生石灰等; • 破坏性大的消毒剂: • 强氯精、漂白粉等
水环境
• 如何看
三看二定
4.3.2施肥调控技术
施肥存在的问题
• 单一元素,肥效不全 • 稳定较短,难以持续
• 发酵不够,引发泛塘
• 带入病菌,导致疾病
• 难以矿化,造成浪费
各种池塘的施肥策略
• 砂质土壤:颗粒大,对肥料的吸收能力很 弱,易渗漏,需要改造,可大量施有机肥 ,加速淤泥在池底形成; • 泥炭土和黑钙土底质:不缺氮,要多施磷 肥; • 碱性土和沼泽土:缺 钾 • 淤泥过多的老鱼池:一般不施基肥,并要 挖除过多的淤泥。
使用后图片的观察
使用前
使用后
未调水
调水后
实验塘和一般塘对比
实验塘
一般塘
我们首要关注水体营养
• 水中的氮磷比为(5-12):1
• 氮循环(注意保持畅通)
• 磷循环的过程
• 藻类对氮元素和磷元素的吸收遵循李比西定律(
木桶原理)
• 请看案例分析:
调水与补充磷酸盐
• 饲料的投喂以及固氮藻类的氨化作用让水体中氮
三、水质的鉴别方法
水质管理的理论参考指标
• • • • • • • 溶氧的变化规律 pH值的变化规律 氨氮和亚硝酸盐的变化 透明度的大小 悬浮有机物 浮游生物种群和生物量 水色变化
常用鉴别水质的方法
• • • • • • • 水色(需要一定的池塘经验积累) 透明度(塞奇罗盘) 氨氮、亚盐(水质分析盒) pH值(水质分析盒) DO值(溶氧仪的引入,经验的总结) 有机物浓度(淤泥,悬浮物) 有条件可以测量COD、BOD等
二、良好水质的标准
常见优良水质
活、爽,稍微偏瘦 肥、活、爽
好水标准
• 好水的标准:肥、活、嫩、爽 • 肥:水中溶解N、P、C等营养物质和有机质丰富,浮游生物 是营养丰富、易消化、个体大的种类。 • 1、肥水的生物量指标:浮游植物生物量20-120毫克/升,浮 游动物生物量超过5毫克/升; • 2、肥水的透明度指标:池塘为20-40cm; • 3、肥水的营养物指标:有效氮:1-2毫克/升,有效磷:0.1 -0.5毫克/升,有效氮磷比5-12∶1; • 4、肥水的颜色:棕绿、深棕、茶褐、褐青、褐色、嫩绿、亮 绿、浓绿、豆绿、白清。 • 5、肥水的物种:浮游植物以硅藻门、隐藻门、金藻门、团藻 目种类为优势种,另有裸藻门、绿球藻目、丝状蓝藻的种类 ;浮游动物有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种类。
3.人为破坏:滥用药破坏了水体微生物平衡,导致水质恶 化,疾病高发而且越来越难处理;
4.放养模式不合理:忽视起水质净化作用的混养鱼(如花 白鲢)的作用。
常见恶化水质
蓝绿藻爆发 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有机质过多,水清黑色
水体藻相异常,水色过绿
水体过瘦,呈现灰白色
常见问题水质
水体藻类死亡,水色呈浑浊绿色 水质严重恶化,呈浑红色
强氯精对亚硝酸盐积累的实例
亚硝酸盐
0.35
0.3
0.25
0.2
强氯精
0.15
0.1
0.05
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天数
使用强氯精后杀灭藻类和细菌,从而形成亚硝酸盐的大量积累。
温和性消毒剂对水质的影响
东西湖走马岭水产二大队两个池塘亚盐变化
亚 硝 0.4 酸 0.35 盐 0.3
肥、活、嫩、爽
“活”
水色、水华形状、水的透明度不停变化,每天
不一样,每天的早、中、晚不一样,浮游生物的优 势种2-3天就发生变换,是浮游生物处于生命旺盛 生长期的表现。由于肥水中生活的藻类大多为隐藻 、甲藻、硅藻、金藻、裸藻、团藻目能运动的藻类 ,在生长的旺盛期,不停地在水中游动,造成水色 的深浅、水华的形状的变化。透明度早、中、晚相 差10厘米左右,水色有早清晚绿、早红晚绿、半塘 红(棕色)半塘绿等的变化。
• 在5月20左右就要准备先杀一遍菌,用二氧化率泡
腾片(200g/亩)或者粉末(100—150g/亩· 米)
• 第三天调水,施用生物肥
• 第五天,微生物制剂调水
细菌性出血病初期的调水方案
• • • • • • 小野杂鱼的死亡 黄丝状浮膜(原因不清) 少量死亡 先按常规方式处理 内服外消 3-5天之后分使用微生物制剂调水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池塘养殖水质管理
概述
主要内容
一、养殖水体的现状 二、良好水质的标准 三、水质的鉴别方法 四、水质管理的具体操作方向 五、异常水质的处理方法
一、养殖水体的现状
养殖水体现状
1.内源性污染:高密度、集约化养殖导致水体中粪便、残 饵等过量积累,超过水体自净能力,水质严重失衡; 2.外源性污染:整体养殖水环境受污染的状况持续恶化, 主要表现在工业污染、生活污水污染,导致换水难,排换 水风险大;
<10mg/L
10-20mg/L >20mg/L
无机肥
无机肥 无机肥
不生长
不稳定 大量生长
案例
美国人的软水实验 总硬度从7.8mg/L长到32mg/L,碱度增加4倍,罗 非鱼产量增加约25%
小结
• • • • 提问: 水质管理的三个大方向是什么? 放养、池塘条件、投入品 从哪些方向来评判微生态制剂对效益的影响? 花白鲢产量、各种鱼成活率、各种鱼产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