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形成模式探析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文献号】1-724【原文出处】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原刊地名】成都【原刊期号】200304【原刊页号】35~38【分类号】F3【分类名】工业经济【复印期号】200402【标题】产业集群形成模式探析——以青岛家电电子业为例【文章日期】2003-09-09【作者简介】胡昱,刘文俭,中共青岛市委党校山东青岛 266071胡昱,男,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博士研究生、副教授;刘立俭,中共青岛市委党校科研处副主任、副教授。
【内容提要】探索产业集群形成的模式,分析产业集群的发生条件与决定因素,对于创造产业集群的区域环境,利用产业集群优势提升城市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青岛市家电电子业的发展为例,就产业集群形成模式及其原因和条件进行分析探讨。
提出政府在内源型名牌企业带动产业集群模式形成中,发挥重要的推动和创造公平竞争环境的作用;企业正确的战略选择则是产业集群形成的关键和决定性因素。
【摘要题】产业组织【关键词】青岛/电子家电/产业集群/模式【正文】[中图分类号]F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955(2003)04-0035-04研究具体的产业发展形态特别是探索产业集群形成的模式,找出产业集群的发生条件与决定因素,对于创造产业集群的区域环境,利用产业集群优势提升城市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结合青岛市家电电子名牌企业的发展,就产业集群形成模式及其原因和条件进行探讨,以期对其它地区优势产业集群的形成提供参考。
一、青岛家电电子产业集群模式:内源型品牌带动模式产业集群又称产业集聚。
就是在一个适当大的区域范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若干个同类企业,为这些企业配套的上下游企业,以及相关的服务业,高密度地聚集在一起。
产业集群具有许多不同的形式,要视其纵深程度和复杂性而定。
一般情况下,产业集群的形成有三种模式:一是市场创造模式。
即区域经济范围内首先出现专业化的市场,为产业集聚的形成创造了重要的市场交易条件和信息条件,最后使产业的生产过程也聚集在市场的附近。
该模式形成产业集聚的典型地区是浙江省。
其首先出现众多颇具规模的专业化市场,最终形成了诸多具有完整产业链的产业集群。
如宁波、温州等地的以生产服装、领带、打火机、低压电器等产品的专业化产业聚集区。
二是外商直接投资形成模式。
该产业集聚形成与资本流动有关,主要方法是吸引外资。
在特定领域中,吸引几家大型跨国企业进入,会引来更多外商为其配套,“串”起了一批企业,形成跨国公司的客户链,进而带动当地各类产业的发展。
最具典型的区域是“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
三是内源型品牌企业带动模式。
该模式以青岛家电、电子产业集群形成为代表的,是以一批具有竞争优势为核心的名牌大企业,形成产业制造基地,进而又带动一大批配套项目的“扎堆”。
其特点是:上下游相关支持性、功能性企业随产业内居于生产体系和市场主导地位的名牌企业而聚集。
青岛的产业集聚正是由海尔、海信、澳柯玛等名牌企业的主导地位而带动的。
其表现形式是:由最初的组装和外围技术的加工,逐渐向核心部件和关键技术提升,如目前已经生产技术水平较高的高清晰液晶显示终端、数码电视线路板、电脑主板、先进电机和压缩机的加工制造,以及许多高精尖电子元器件等,并在家电、电子整机产品中占有相当大比重。
这一提升又带动了大量基础性、边缘性材料和零部件制造以及相关研发机构的集聚,一些大学和科研机构也不断进入这一领域,形成了产业集群。
2002年青岛家电电子产业的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量的一半以上。
二、政府在内源型名牌企业带动产业集群模式形成中的作用青岛家电电子产业集群的起源,作为“看不见的手”的市场机制发挥了巨大的威力,但作为另一只“看得见手”的政府管理,也共同发挥了作用。
(一)政府的名牌战略政策是内源型家电、电子品牌企业成长的推动力量之一我国家电行业在发展之初,由于巨大的市场需求支持,存在着大量的重复建设和规模不经济等现象。
而青岛家电行业在起步阶段,政府采取了“扶优扶强”的名牌建设政策,从而使处于成长阶段的家电行业有了一个好的发展空间,在较短的时间内发展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并培育出了具有一定实力的大企业和国内名牌。
如海尔、海信、澳柯玛等。
随着名牌企业的生产规模与市场份额不断扩大,整个市场份额向这些少数名牌企业集中,拉动了家电行业从元器件到整机这一生产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企业集合,以及围绕着家电行业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及售后服务所涉及到的企业集合,使产业组合成集群的态势,从名牌产品扩大到整个名牌企业,乃至整个青岛地区的家电电子产业,并优化了青岛家电产品结构调整,提升了产业层次。
具体经验非常典型,如重点抓了“四改一批”:一是通过改造提高一批。
对名牌产品技改项目列入财政、税务、信贷、外汇、投资及产业政策的支持计划,从立项到投产实施责任制管理,重点扶持;二是通过改组拉长一批。
借助名牌优势,推动企业重组、培育大型企业集团,如在海尔准备扩张的1991年,市政府把青岛电冰柜厂、空调器厂划给海尔,组建了青岛海尔集团,1995年又把青岛红星电器厂划给海尔。
以上三个企业分别隶属于不同的行政主这部门,属于不同的所有制结构,市政府不仅从行政上跨结构协调,也打破了所有制体制上的限制,因为海尔“仅为”集体性质。
海尔通过吃“休克鱼”的方式重组,使海尔集团成为我国唯一拥有生产系列冰箱、系列冷柜、系列空调和系列洗衣机的企业集团,确立了其在全国家电行业的“霸主”地位,也为争创世界级家电名牌奠定了基础;三是通过嫁接拓展一批。
政府支持企业利用外资发展名牌产品,吸引国外世界大公司合资合作,使名牌企业在合资的同时得到更大发展;四是通过加强管理巩固一批。
通过开展“管理效益年”等活动,树立产品和管理双优的标杆企业,同时对名牌产品实施动态管理,对名牌产品的生产、销售、质量、管理、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进行监控。
此外,为名牌产品的市场开拓创造条件。
市政府每年都举办一次规模较大的名牌产品展销会;还专门设立企业发展基金,用于扶持名牌企业,对荣获国家级名牌、省级名牌、市级名牌者给予不同的奖励。
通常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是具有整体性的,而地方政府的政策是区域性的,这种区域性的政策一般更具有适应性、针对性,即具有地理集中性的特征,对于促进地区产业竞争优势影响更大。
青岛政府名牌战略政策对青岛家电产业形成本土化的优势行之有效,它凸现和提升了青岛家电产业的竞争优势。
(二)政府创造的公平竞争环境,是内源型产业集群形成的充分条件之一在市场竞争中,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也是进行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主体,政府对企业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真正为企业提供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创造健全的市场竞争机制,让市场的“丛林法则”——优胜劣汰机制,去选择企业,实现政府、市场和企业的有效结合,从而达到产业组织和企业组织的多样化,促进企业规模化和布局合理化的根本目标,提高区域配置资源的效率。
在青岛,海尔、海信、澳柯玛是家电电子行业三大家,90年的海尔主要产品是电冰箱,海信主要产品是电视机,澳柯玛主要产品是电冰柜,他们各有“领地”。
当时三家企业又开始上马对方的产品。
这是否是重复建设、三家企业是否应该合并起来?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上级职能部门也要求青岛市把三家企业合并起来。
青岛市政府领导进行了调研,充分听取三家企业的意见,认为家电产品是全国的大市场,不存在谁的“领地”和重复建设问题,政府必须尊重市场经济规律,让市场作裁判,让企业自行生存发展。
现在三家企业都成为上市公司,形成了三强鼎立,同城发展的格局,这种良性的竞争格局,使得三家名牌企业互为参照物,竞争的压力使企业时时有落后的忧患意识与超前的欲望,企业在寻求更专业的生产要素竞争优势时,自然产生对高级人才、专业设备、元器件和信息的大量需求,也将引来相关支持性、功能性产业的加盟,进而产生了产业集聚、地区集聚的双集聚效应。
三、企业正确的战略选择是青岛家电电子产业集群形成的关键青岛家电电子产业集群在发展中不断提升,其中企业战略的正确选择是其演进的决定性因素。
(一)企业的价值链战略,营造了青岛家电电子产业融合化趋势迈克尔·波特在他的《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到企业价值链战略的中心内容:其一是产业选择问题,即从长期盈利能力和决定长期盈利能力的因素来认识各产业所具有的吸引力;其二是企业在某一产业中的定位问题,即如何在一个选定的产业内取得企业的优势竞争地位。
这两个因素共同决定企业的竞争优势与发展。
青岛家电电子企业战略选择,使企业价值链战略理论得到了充分体现。
1.青岛家电电子企业的产业选择,加快了产业升级与发展。
一个企业所属的产业的内在盈利能力是决定该企业发展能力的一个要素。
一个具有优势竞争地位的企业,如果栖身于一个前景黯淡的产业,就不能获得满意的利润,最终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
这就揭示出一个道理:企业要做大做强,必须要把行业看透,善于判断行业的前景,发现行业机会,进行行业选择。
中国家电产业随着供需不平衡的加剧,家电市场竞争程度激烈,家电产业链各环节的利润空间均在压缩,寻求新的市场需求,建立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青岛家电电子企业的战略就是遵循这一规律,作了产业选择。
如青岛澳柯玛除了生产超市、家庭用高档的冷藏设备、除湿机、自动售货机、投影仪等电气产品外,还依托高科技产品实现企业发展。
他们与科研院所合作研发生产的海洋生物药品,在国际上处于先进水平,极具市场潜力。
其目前生产的手机锂电池产品,正向动力电池、燃料电池产品拓展,将为国家863计划课题电动汽车提供动力。
其研发的高亮度发光二极管(LED)是权具诱惑力的新光源技术,可广泛应用于环境照明、户外广告、城市亮化,在未来可能取代其家电产品,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再如海尔投资机器人制造,成为一个“制造工厂的工厂”,为客户提供独一无二、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设备供应商。
海尔还进入了专业的塑料模具制造、第三方物流产业、大型连锁商业、新型材料和特种钢板等领域。
2.青岛家电电子企业竞争地位的确立,补齐了企业经营战略的短板。
迈克尔·波特的企业价值链战略的分析,最重要是确定企业在产业链条中的位置和增值点,提高竞争优势。
在一个选定的产业里,如果企业不能拥有竞争优势地位,依然不能充分发展。
因为,在产业链上环节有主有次,分别发挥不同的价值创造力,把握住了产业链上的主要环节和关键环节,就等于把握住了企业竞争优势地位。
所谓的关键环节有两个标志:一是技术上具有战略地位,二是具有高增值、高盈利能力。
如电子产业芯片——组件——整机价值链条中,价值分布呈明显的金字塔型,芯片环节高居金字塔的顶端;在家电产业研发——生产——销售价值链条中,研发环节的增值能力往往高于其它环节,这是企业竞争优势的胜出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