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时教学内容: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有福伤财,无福伤己。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增广贤文》的原文及译文。
明白书中讲的道理。
2、通过资料的扩展,让学生体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学方式:朗读、讨论、交流、背诵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谁来说说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和道理?那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增广贤文》中的话。
二、自学诗句,感悟诗意1、领读“知足常足,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有福伤财,无福伤己。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2、自由读一读。
3、指名读,纠正字音。
4、分组读。
5、教师:同学们读得真好,你们知道这两句诗句是什么意思吗?请大家结合下面的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先自己说,再同座互相说一说。
三、讨论交流,理解诗意1、“知足常足,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终身不耻”中“求”、“恨”、“止”分别是什么意思?你能不能谈一谈对这句话的见解呢?师:知足者常乐,终身不为金钱受侮辱;凡事要有节制,适可而止,这样一辈子也不会遭到耻辱了。
2、“有福伤财,无福伤己。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这两句话中的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话又告诉了我们什么呢?师:有福的人受伤害无非是损失点钱财,无福的人受伤害却要自己去顶。
差错虽很小,但造成的后果却很大。
3、讲故事,明道理。
1、故事一:胡九韶,明朝金溪人。
他的家境很贫困,一面教书,一面努力耕作,仅仅可以衣食温饱。
每天黄昏时,胡九韶都要到门口焚香,向天拜九拜,感谢上天赐给他一天的清福。
妻子笑他说:“我们一天三餐都是菜粥,怎么谈得上是清福?”胡九韶说:“我首先很庆幸生在太平盛世,没有战争兵祸。
又庆幸我们全家人都能有饭吃,有衣穿,不至于挨饿受冻。
第三庆幸的是家里床上没有病人,监狱中没有囚犯,这不是清福是甚么?”2、听完故事,请学生结合故事,说说故事说明了什么?3、故事二:西汉时期,赵充国奉汉宣帝之命去平定西北地区叛乱,见叛军军心不齐,就采取招抚的办法,使得大部分叛军投诚。
可汉宣帝命他出兵,结果出师不利。
后来他按皇命收集军粮,造成叛乱,他感慨地说:“真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4、听完故事,请学生结合故事,谈谈故事要告诉我们的是什么?四、联系自己,指导行为1、那我们联系实际,来说说,你对这三句话的理解?2、让我们牢记这些吧,下面请大家自由背诵。
点人背,分组背,全班背五、课堂总结教学内容:若登高必自卑,若涉远必自迩。
三思而行,再思可矣。
使口不如自走,求人不如求己。
小时是兄弟,长大各乡里。
教学目标:1、通过资料的扩展,让学生体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积累了《增广贤文》里的一些名言,谁愿意背一背。
看到你们都跃跃欲试,我们一起津津有味地来背一背,好吗?(学生背)你喜欢哪一条和大家说一说。
二、谈话导入1、前面,大家已经学习积累了很多名言名句,那通过学习,你能谈谈你都有哪些收获吗?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校本课程《增广贤文》(板书)。
三、讲解新课(一)、讲解:若登高必自卑,若涉远必自迩。
1、我们学习的这一句名言就是:(出示)谁来读读。
2、交流自学。
你对这句话都有怎样的理解呢?课前我们进行了预习,就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同学说说,开始吧。
3、学生汇报。
教师补充:人向高处攀登时总感到自己渺小;人向远处走却总是抱着信心。
4、如何运用。
想一想,什么时候能用上这句话呢?请你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
(二)、讲解:三思而行,再思可矣。
1、引入:大家一定熟悉这句话,我们再来看看这句名言,(出示)谁来读读,我们一起读读。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谁能试着说一说。
2、读出不同语气。
这句话说的是什么事经过再三思考,一定会有好处的。
3、结合自身,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三)、讲解:使口不如自走,求人不如求己。
1、看故事,明道理。
(海伦·凯勒来到时间才16个月,猩红热就夺去了她的视觉.听觉和语言能力。
失去了思维依托的海伦智力十分低下,她看不到五光十色的世界,听不到山鸣谷应,也无从表达她忧郁的心理,但他凭借惊人的毅力,一点点去学,不仅练就了正常人的思维能力,还创造了常人难以达到的辉煌,她掌握英.美.法.德.希腊和拉丁语,发表了大量的文学作品,成了全美国最受尊敬的文学家,教育家。
当有人问她:“是什么让你这样坚持的走下去?”她说:“因为我一直告诉自己,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
”)2、小结:动口不如动手去干,求人不如自己亲自去办。
3、资料扩展。
(某人在屋檐下躲雨,看见观音正撑伞走过。
这人说:“观音菩萨,普度一下众生吧,带我一段如何?”观音说:“我在雨里,你在檐下,而檐下无雨,你不需要我度。
”这人立刻跳出檐下,站在雨中:“现在我也在雨中了,该度我了吧?”观音说:“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我不被淋,因为有伞;你被雨淋,因为无伞。
所以不是我度自己,而是伞度我。
你要想度,不必找我,请自找伞去!”说完便走了。
)(四)、讲解:小时是兄弟,长大各乡里。
意思是过去在一起,长大后却各奔东西。
四、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又学习了四名名言,你喜欢哪句就试着和同桌背一背。
回家后背给爸爸妈妈听,并说说你从中明白了哪些道理。
教学内容:妒财莫妒食,怨生莫怨死。
人见白头嗔,我见白头喜。
多少少年亡,不到白头死。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3、逐步培养学生热爱国学、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1、导语:同学们,老师今天再给你们讲个故事,喜欢吗?那要求大家要认真听,还要认真想:老师讲的这个故事,你从中明白了什么?2、老师讲故事。
(有两个人,都住在山上。
那山挺荒凉,是秃的。
第一个挺悲观,一边叹气,一边在山脚下为自己修着坟茔。
第二个挺乐观,乐呵呵的,在山坡上种了好多绿色的树苗。
岁月悠悠。
转眼过了四十年。
第一个人果然老了,就泪汪汪地打开坟茔的门,走了进去,再也没有出来。
第二个人却精神抖擞,在碧树下采摘着金色的丰收。
又过了许多年,第一个人的坟茔前长满了衰草,野狼出没。
那座花果山前却花长开,树长青,满山闪耀着生命的辉煌。
原来,悲观与乐观都是种子。
都能长出情节。
只不过,前者结的果叫无奈。
后者结的果叫甘甜。
)3、反馈:你明白了什么?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1、过渡:对了,我们要有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请看——“妒财莫妒食,怨生莫怨死。
人见白头嗔,我见白头喜。
多少少年亡,不到白头死。
”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⑴、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
⑵、指名读,正音。
⑶、齐读,读正确流利。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⑴、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
(引导学生说完整话)⑵、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
⑶、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
⑷、指名反馈,师生补充。
⑸、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⑹、小结。
老师先总结诗句意思。
你是怎么读懂的呢?总结学习方法:反复朗读;小组合作学习。
查字典;请教老师、父母;背诵,加深理解。
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1、谈话:在学习生活中,当你遇到挫折时,你是抱着一种怎样的态度?请说给大家听听。
你从中明白了什么?(人的一生不可能永远都是一帆风顺的,逆境中要学会释放压力,为自己的生活寻找快乐,你不可能十全十美,但是你一样可以有一个快乐的人生。
)2、如何才能真正做到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呢?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1、交流收集到的材料:这些都是古人总结出来的含有深刻道理的句子,谁还知道一些有关这方面的句子或者是名言警句?如:乐人之乐,人亦乐其乐;忧人之忧,人亦忧其忧2、总结谈话: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是多么的丰富多彩,像这些增广贤文会教我们很多学习、生活、做人的道理。
只要我们用心去学习,多读多想,一定会让你的头脑更聪明,如果运用于写作上,那一定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布置作业:把我们今天所学到的增广贤文讲给家长听,背给家长听。
教学内容:墙有逢,壁有耳。
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
贼是小人,智过君子。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也。
贫穷自在,富贵多忧。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并背诵。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能指导自己的行为。
教学方式:朗读、讨论、交流、背诵教学过程:一、明——明确学习内容1、出示:“墙有逢,壁有耳。
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
贼是小人,智过君子。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也。
贫穷自在,富贵多忧。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增广贤文》中的五句话。
二、知——知晓文章本意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6、教师:同学们读得真好,你们知道这两句诗句是什么意思吗?请大家结合下面的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先自己说,再同座互相说一说。
师:墙壁透风,隔墙有耳,要时时提防。
好事不容易传出去,坏事很快便传得到处都知。
贼虽然是小人,但他脑子并不笨,所以我们要小心提防。
君子虽然穷但能安守本份,若小人穷了的话便会胡作非为。
人穷可以活得自在,钱财多了忧虑也多,发愁的事并不少。
三、思——深入思考理解1、这些话你是怎样理解的?从中你明白了什么?2、老师释疑。
3、师总结。
四、融——与生活融汇贯通1、是的,我们在生活中一定要做个正直的人,做个君子。
2、学了这几句,联系生活,你有什么感受?五、品——品读深刻的意蕴古人说“贫穷自在”,这个贫穷,是自食其力,能够温饱的贫穷。
这种贫穷,不是饥寒交迫,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贫穷。
古人说“富贵多忧”,这个富贵,是为富不仁的富,是欺压人民的贵。
这样的富,虽富可敌国,会败在一旦;这样的贵,虽贵比天子,也会自身不保。
为什麽,不仁不义,老天不佑。
教学内容:不以我为德,反以我为仇。
宁向直中取,不可曲中求。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知我者为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让学生了解《增广贤文》一的原文及译文。
明白书中讲的道理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4、通过学习《增广贤文》,感受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教学重难点:理解句子的意思,明白其中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1、生齐背上节课所学的内容。
2、指名、生简单说一说上节课所学到的道理。
二、温馨点击1、今天我们来学习几句新的诗句,请大家翻开书页,自己读一读。
哪位同学想读给大家听一听?哪位同学想挑战他? 还有这么多同学想读,那就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