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粉煤灰活性激发_白轲
广东建材 2011 年第 8 期
检测与监理
浅谈粉煤灰活性激发
白轲
(广州市市政园林工程质量检测中心)
摘 要:通过对粉煤灰活性来源的分析,综述了近几年来激发粉煤灰活性的机理研究进展,认为粉
煤灰活性激发有 3 个基本思路:一是通过物理方法使粉煤灰表面玻璃体的颗粒表面缺陷增多,提高反 应能力;二是破坏玻璃体表面光滑致密、牢固的 Si-O-Si 和 Si-O-Al 网络结构;三是激发生成具有增 强作用的水化产物或促进水化反应。粉煤灰活性物理激发即机械粉磨,只适用于粗灰;用于化学激发 的激发剂主要是硫酸盐和强碱,而强酸、氯盐则较少;激发剂的复合使用已成为粉煤灰活性激发的趋 势。
长期以来,在所利用的粉煤灰中大部分是用于建筑 材料和筑路材料,这主要是基于对粉煤灰中活性组分的 利用。然而由于粉煤灰特殊的结构及化学稳定性,其在 应用的过程中活性发挥非常缓慢,因此,粉煤灰活化技 术成为人们近年关注的热点[3,4]。
2 粉煤灰活性来源
粉煤灰的活性一般包括物理活性和化学活性。
2.1 物理活性
[3]沈晓冬,马素花等.含硫铝酸钙硅酸盐水泥中粉煤灰活化机理 [J].硅酸盐学报,2006 34(2):175-182. [4]程麟,李东旭,潘志华. 粉煤灰活化机制的研究[J].水泥技 术.2005(6):22-25. [5]李国栋.粉煤灰的结构、形态与活性特征[J].粉煤灰综合利 用,1998(3):35-38. [6]阮燕,吴定燕,高琼英.粉煤灰的颗粒组成与磨细灰的火山灰 活性[J].粉煤灰综合利用 2001(2):28-30. [7]方荣利,张太文.提高粉煤灰活性方法的研究[J].水泥.1996 (6):8-10. [8]王晓均,杨南如,钟白茜.粉煤灰—石灰—水系统反应机理探 讨[J].硅酸盐学报.1996 24(2):137-141. [9]王爱勤,杨南如等.粉煤灰水泥的水化动力学[J].硅酸盐学 报.1997 25(2):123-129. [10]李平江,史美伦,陈志源.粉煤灰细度与其火山灰活性的关系 [J].建筑材料学报.2004 7(2):207-209. [11]姚丕强,王仲春.粉煤灰的超细粉磨及其性能的研究[J].水 泥.2007(6):1-7. [12]黄少文,俞平胜.粉煤灰活化技术及其在水泥材料中的应用 研究[J].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2001 23(2):91-96. [13]芦令超,常钧等.粉煤灰的物理活化[J].硅酸盐通报.2003 (3):25-28. [14]钱觉时.粉煤灰特性与粉煤灰混凝土[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2.31-32. [15] 于 继 寿 , 李 仁 福 , 隋 成 飞 , 赵 传 文 . 酸 碱 激 活 粉 煤 灰 的 研 究 [J].粉煤灰综合利用.2000(2):26-27. [16]梁郁,钱觉时,王智.磷酸激发粉煤灰的试验研究[J].粉煤灰 综合利用.2004(3):44-45. [17]赵海君,严云等.低钙粉煤灰活性激发技术的研究[J].水泥. 2008(3):8-11. [18]王智,钱觉时,卢浩.石灰对粉煤灰活性激发作用的研究进展 [J].粉煤灰综合利用.1999(1):27-30. [19]Shi Caijun,Robert L Day.Early strength development and hydration of alkali-activated blast furnace slag/fly ash blends[J].Advances in Cement Research.1999 11(4):189-196. [20]Douglas E, Brandseter J.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alkali activation of ground granulated blast-furnace slag [J].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1990 20 (5): 746-756. [21] 李东旭, 陈益民等. 碱对粉煤灰的活化和微观结构的影响 [J].材料科学与工程.2000 18(1):50-52. [22]龙世宗,邬燕蓉等.粉煤灰表面活化处理新技术[J].粉煤灰 综合利用.1997(2):81-83. [23]~[31]略
- 36 -
广东建材 2011 年第 8 期
检测与监理
常用的硫酸盐激发剂有石膏和 Na2SO4 等。王智 等[29]认为粉煤灰 - 水泥体系中,Na2SO4 产生的激发效果 优于 Ca2SO4,除其溶解度大于 Ca2SO4 外,主要是 Na2SO4 与 Ca2SO4 反应,提高介质碱度和硫酸盐的反应活性,改 善包裹层水化产生的结构,促进了粉煤灰活性激发。
2.2 化学活性
粉煤灰的化学活性是指粉煤灰的火山灰性质,它来 源于熔融后被迅速冷却而形成的玻璃态的颗粒中可溶 性的 SiO2、Al2O3 等活性组分。活性的 SiO2、Al2O3 在有水 存在时,可以与 Ca(OH)2 反应,生成水化硅酸钙(C-S-H) 和水化铝酸钙(C-A-H)。粉煤灰中的玻璃体越多,火山灰 化学反应性能越强,然而粉煤灰中的玻璃相结构致密, 聚合度高,可溶性 SiO2、Al2O3 少,其早期化学活性低,因 此,要提高粉煤灰的利用率,提高粉煤灰的早期活性将 是一个突破口。
粉煤灰的物理活性产生的效应包括颗粒 (形态)效 应、微集料效应和密实(火山灰)效应[5]。粉煤灰的颗粒 效应泛指由其颗粒的外观形貌、内部结构、颗粒级配等 物理性状所产生的效应。粉煤灰中含有大量的玻璃微 珠,粒形完整,表面光滑,球形玻璃微珠在掺粉煤灰体系 中起到润滑、滚动作用,系统流动性、和易性改善的同 时,增加了保水性和均匀性,降低了需水量[6];微集料效 应是粉煤灰颗粒充当微小集料,使集料的匹配更加合 理,填充率提高;密实效应是微集料效应和火山灰效应 共同作用的宏观表现,使粉煤灰形成类似托勃莫来石次 生晶相,填充系统的孔隙,提高密实度。
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低,并可能引起起霜和碳化等问题[22]。
粉煤灰 - 石灰体系是粉煤灰最基本的活性激发体
系[23],石灰不但为粉煤灰活性激发提供了碱性环境,而
且还提供了能够水化生成胶凝产物所需的 Ca2+,因而能
激发粉煤灰的活性,但研究表明[8],单纯的石灰在常温
常压下激发粉煤灰,激发效果并不理想。王智等[24]研究
Ca2++Al2O3+Cl-+OH-→3CaO·Al2O·3 CaCl2·10H2O 研究表明[31],CaCl2 对低钙粉煤灰(LFA)的激发效果 要比高钙粉煤灰(HFA)的明显,这可能与 CaCl2 能为前 者提供生成水化物所需的 Ca2+ 有关,CaCl2 能提高粉煤 灰体系的早期和中期强度,尤其对 LFA 的后期强度提高 作用显著。但是,由于会引入 Cl-,氯盐的掺入可能会引 起钢筋的锈蚀,这使氯盐作为激发剂受到了很大的限 制。
了石灰形态对粉煤灰活性激发的效果影响,结果表明等
CaO 当量的熟石灰对粉煤灰活性激发的效果比生石灰
的好,且具技术经济优势,并且采用熟石灰无体积安定
性不良的破坏因素。
3.2.3 硫酸盐激发
2-
硫酸盐对粉煤灰活性的激发主要是 S04 在 Ca2+ 的
作用下,与溶解于液相的活性 A1203 反应生成水化硫铝 酸钙 AFt,即钙矾石[25]。钙矾石最终在粉煤灰颗粒表面
作用,掺粗灰(粒径大于 45μm)的水泥浆体样品养护 28 Si-O 和 Al-O 键断裂。早期研究表明[19,20],在 OH- 的作用
天后有显著的二次水化过程,而掺磨细灰(粉磨至粒径 下,粉煤灰颗粒表面的 Si-O 和 Al-O 键断裂,Si-O-Al
小于 45μm)的样品养护 7 天后的二次水化过程已较粗 网络聚合体的聚合度降低,表面形成游离的不饱和活性
硫酸盐激发剂的掺量也不能超过一定的范围,掺量 太高时,会引起泛霜现象。另外如果单独采用硫酸盐和 粉煤灰混合加水, 经多次试验发现 28 天乃至更长时间 均不能凝结, 因此硫酸盐不能单独激发低钙粉煤灰活 性,必须在石灰补充钙的条件下,才能充分激发粉煤灰 活性[30]。
3.2.4 氯盐激发
常用氯盐(CaCl2 和 NaCl)对粉煤灰火山灰的反应 影响较小[E],其激发作用主要通过 Ca2+ 和 Cl- 能够穿 过粉煤灰颗粒表面的水化层,与内部的 Al2O3 反应生成 水化氯铝酸钙[F]。
灰 - 水泥体系水化早期,以 Ca2SO4 作激发剂时将产生大
2-
量的 Aft,且孔结构尺寸小,孔隙率低。体系中的 S04 生 成 Ca2SO4 和 Aft 有一定的膨胀作用,可以填补水化空间 的空隙,使硬化体的密实度提高[27]。王智等[28]认为硫酸 盐主要通过有效激发粉煤灰中的活性 Al2O3,改善粉煤 灰颗粒包裹层的结构和增加粉煤灰活性成分的溶解度 等途径来加快粉煤灰活性的激发速度和提高粉煤灰活 性激发的程度。
形成纤维状或网状结构的包裹层,其紧密度小,有利于
Ca2+ 扩散到粉煤灰内部,与内部活性 SiO2、Al2O3 反应,另
2-
4-
一方面,S04 能置换 CSH 凝胶中的部分 SiO4 ,被置换出
4-
的 SiO4 与包裹层外的 Ca2+ 反应生成 CSH 凝胶,使粉煤
灰活性激发得以继续进行。C.S.Poon 等[26]发现在粉煤
⑷氯盐虽对粉煤灰活性有一定的激发效果,但由于 其会引入 Cl-,从而很少使用。●
【参考文献】
[1]罗道成,易平贵,刘俊峰.我国粉煤灰综合利用的发展现状与 建议[J].煤化工,2002 (6):8-10. [2]沈旦中.我国粉煤灰利用科学技术的可持续发展[J].建筑材 料学报,1998 1(2):170-174.
灰样品显著。姚丕强等[11]的研究结果表明,比表面积达 键,而且 OH- 浓度越大,对 Si-O 和 Al-O 键的破坏作用
到 11000cm2/g, 中位粒径小于 4.0μm 的磨细粉煤灰, 越强。后来又发现[12],Na+、K+ 等阳离子是硅酸盐玻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