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老规矩

老规矩


所以,当我们认真审读材料后,会发觉材料的内涵相 当丰富,老规矩的背后其实中国人的精神追求和行为 准则,即关乎言行,也关乎精神。所以材料说“这些 从小就被要求遵守的准则,点点滴滴,影响了一辈辈 北京人。”其实何止“影响了一辈辈的北京人”,更 影响一代代的中国人。考生唯有认识到这一点,透过 现象看本质,方能让自己思想认识胜人一筹。同时, 通过认真的分析思考,命题者对老规矩的评价也是多 元的、辩证的,老规矩的思考方向并不是单一的,而 是蕴含理性和思辨性的。 然后,材料说“世易时移,这些老规矩渐渐被人们淡 忘了”,这其实对首句“过去”的回应,“有网友陆 续把一些老规矩重新整理出来贴到网上,引发了一片 热议”,“热议”即是没有定论,考生可根据自己的 思考认识,发表自己的看法,在此基础上,命题者再 次把本次作文的写作主题明确提出:“老规矩被重新 提起并受到关注,这种现象引发了你哪些思考?”

通过对命题材料细致入微的分析,我们
可以得出以下判断:2014年高考作文的 写作主题是“如何看待老规矩渐渐被人 们淡忘及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 这两种现象?”考生对两种现象的思考 可以任选其一,也可以兼而谈之,根据 材料,老规矩可细分为传统礼仪、个人 修养、处世之道、家风传承等,同时, 能理性、辩证地看待老规矩对当下时代 的意义及价值,则更佳。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家风传承。春节期间央视推出了一个《新春走基 层· 家风是什么》系列报道,随机采访名人、路人“你 家的家风是什么”,成为马年伊始一个不大不小的公共 话题。而命题材料中的“忠厚传世勤俭持家”其实是对 家风这个热点话题的回应。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往往以 血缘关系为纽带群聚而居,由此形成家族,家风即是维 系一个家族和谐,体现一个家族价值取向的精神风貌。 在我国,家风的传承除了靠长辈的言传身教,还有不少 以文字的形式保留下来,广为流传。比如《颜氏家训》、 《朱子家训》、《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等。而 家国相连,家就是缩小了的国,家风在某种意义上就是 国风。从这个意义来看,这些以家风形式呈现的老规矩, 不仅与家有关,更与国有关,关乎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 和价值取向。
审题立意
我对中心事件的看法\意见\态度
作文





郎朗的父亲在《我和朗朗30年》这本书中,讲述了郎朗 从一个普通的孩子迅速成长为超一流的钢琴家的故事,介绍 了培养郎朗成功的秘诀,其中一条是:让孩子成长得快一些、 更快一些。这引起了家长们的热议。 家长甲说:我觉得非常有道理。培养孩子确实要尽早、 赶快,要尽可能地早学,多学。 家长乙说:我不太同意这种观点。培养孩子不能求快, 求快势必会伴随严苛的训练,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再说, 像郎朗这样成功的又有几个? 家长丙说:是啊,梁启超先生说过,学习不必求猛进, 像罐头塞得太多太急,不见得受益。他教育出的子女个个都 很杰出。 家长甲说:可是时代不一样了啊! …… 要求:以上对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想象和思考?请自选角 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 不限。
2、个人修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先
贤的眼光来看,任何事业的成就均以修身为起 点。正如“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同理, 一身不修,何以平天下?正是基于“修身”重 要性的认识,“北京的老规矩”要求“吃菜不 许满盘子乱挑、笑不露齿话不高声、站有站相 坐有坐相”,这些老规矩均是对个人修养所提 出的要求。但是当下,这些利于“修身”的老 规矩却是渐渐淡忘,且不说吃菜满盘子乱挑, 看看到处可见的“到此一游”就知道当下修养 的缺失有多严重,还有出国旅游,在公众场合 大声喧哗的往往是中国人,更莫谈“笑不露齿 话不高声”,修养的缺失不仅影响个人形象, 也影响着国家的形象。

3、处世之道。中国人素来有着自己的一套处世哲学, 如功利与道德的兼顾,“达则兼顾天下,穷则独善其 身”;中庸和合的人生法则,“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 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阴柔忍让的处事准则, “得饶人处且饶人”等等。材料中“不许管闲事、作 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即是中国人处世哲学 在具体生活中的体现。“不许管闲事”正如“各人自 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强调独善其身,也是 中国人阴柔忍让的处事体现。如果材料中缺乏了此类 现象的列举,那么2014年高考作文的思维空间将大大 缩窄,正是因为“不许管闲事”的列举让我们对这些 “老规矩”多了更深一层的认识,也拓宽了辩证思考 的空间。是否所有的老规矩都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 是否所有的老规矩都要不加辨别的传承?考生如能意 识到这一点,那么对老规矩的认识将会更为理性和深 刻。
中国过去有许多老规矩,“如出门回家 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吃菜不许满盘子乱 挑”、“不许管闲事”、“笑不露齿话不高 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作客时不 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忠厚传世勤俭 持家”等,这些从小就被要求遵守的准则, 点点滴滴,影响了一辈辈中国人。 世易时移,这些老规矩渐渐被人们淡忘 了。不久前,有网友陆续把一些老规矩重新 整理出来贴到网上,引发了一片热议。 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这种现 象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 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老规矩 老规矩的表现 老规矩的作用 老规矩的历史及现状




规矩、规则、准则、 法则 老传统、传统文化、 传统美德 初心、品德等
思考: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
1、传统礼仪。中国素来有“礼仪之邦”的雅称,
“仁义礼智信”为儒家“五常”,缺一不可。 而作为北京的老规矩,需遵循的“礼”有“出 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吃菜不许满盘子乱 挑”等。国有国法,家有礼法,而且就礼法而 言,并不是悬空的礼仪概念,而是渗透于中国 人的日常生活之中,正是因为这些已融入日常 生活的礼仪的存在,使得夫妻、父子、兄弟、 亲朋的沟通交往行而有序,关系和谐。而且, 这些因“礼”而产生的老规矩不仅影响日常生 活,也与我们的民俗紧密结合,例如除夕要合 家团圆、守岁祝福,春节要走亲访友、互道祝 福,清明要拜祭祖先、感恩先人,中秋要祭月 赏月等等。可以说,礼仪是日常生活交际的重 要内容,并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演绎成 为了一种文化。
中国过去有许多老规矩,如“出门回家 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吃菜不许满盘子乱 挑”、“不许管闲事”、“笑不露齿话不高 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作客时不 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忠厚传世勤俭 持家”等,这些从小就被要求遵守的准则, 点点滴滴,影响了一辈辈中国人。 世易时移,这些老规矩渐渐被人们淡忘 了。不久前,有网友陆续把一些老规矩重新 整理出来贴到网上,引发了一片热议。 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这种现 象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 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