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疗质量与安全课件

医疗质量与安全课件

行工作职责;
➢ 严格按照行业规范,规范诊疗行为; ➢ 加强“三基三严”训练; ➢ 加强医患沟通; ➢ 加强外科医生对手术患者其它疾病的关注; ➢ 在保证医疗安全的前提下开展新技术新项目。
医疗安全意识
所谓医疗安全意识,就是指医院的每个 工作人员从思想深处时时处处都装着医疗安 全这个问题。在这里所说的时时处处,既从 时间上做了要求,又从地点上做了强调。即: 只要在医院,只要有病人,就要绷紧医疗安 全这根“弦”。
35
30
25
20
15
10
5
0
0
5
10
15
20
药物剂量
散点图:表示一变量决定另一变量的关系 及两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六、医院质量管理组织体系
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
质量控制办公室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 病案管理委员会 伦理委员会 输血管理委员会 放射诊疗质量管理委员会 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
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设备管理委员会 消防安全委员会
PDCA循环的四个阶段
• 一是计划阶段: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质量问题,确定 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研究对策,提出改进计划,并预 期其效果。
• 二是执行阶段:执行计划,按照计划要求认真组织实施。
• 三是检查阶段: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和结果,分析对比 实际达到的结果与预期结果之间的差异。
• 四是总结处理阶段:根据检查结果进行总结,把经验纳 入有关标准、制度和规定之中,以便巩固和提高质量; 把没有解决的质量问题作为新的质量问题,转入下一次 PDCA循环。
追求数量
禁止批评 - 绝对禁止批评
工具四:因果分析图
又称为鱼骨图(Fishbone)。是为了寻找某种质量问题 的原因,采用召开调查会的办法将员工的意见反映在因 果图上。
• 集思广益 • 一张因果图只解决一个质量问题 • 探讨原因要从主因到次因,从大到小,寻根究底,直
至能具体采取措施为止。
分析
罗列出所有影响因素
PDCA循环的特点
➢ 四个阶段紧密衔接,缺一不可。 ➢ 大环套小环,小环推动大环。 ➢ 不断循环上升,每循环一周上一个新台阶。
AP CD
AP CD

AP
改 进
CD
AP AP CD CD
A P 改 新目标 CD 进
原有水PDCA
评审细则要求
B
C
D
良好
合格 不合格
有监管 有结果
高峰时段
资料
方法
环境
工具五:排列图
➢是对发生频次从最高到最低的项目进行排 列而采用的简单图示技术。 ➢帕累托原理:80%的缺陷是由20%的原因 造成的。
关键的少数
累积百分比
发生数
护士针刺伤的原因
117
95% 97% 99% 100%100%
89%
90%
97 77%
80%
77
70%
60%
57 50
a.人是决定医疗质量的首要因素
医务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 具有本岗位专业技术,并规范用于临床 • 掌握本专业的行业规范 • 履行本岗位的工作职责 • 发扬团队作业精神 • 对医疗安全有充分的认识,不出现低级性的医
疗错误,在安全情况下开展工作 • 能为本工作岗位提供相应的服务 • 用心进行医患沟通 • 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
PDC
有机制且 能有效执 行
PD
仅有制度 或规章或 流程,未 执行
仅P或全无
工具二:标杆管理
➢所谓标杆管理,是将产品和服务与最强大的竞争 对手或者本领域领导者相比较的持续流程,通过借 鉴先进的模式和理念,对本组织进行改造,创造出 适合自己的最佳管理方式,是一种有目的、有目标 的学习、模仿和创新过程。
医务科











护理部

院感科
器械科
保卫科
➢ 医疗安全
Medical Security
概念:什么是医疗安全?
医务人员实施医疗行为、提供医疗服务的整个过程,包 括检查、诊断、治疗、康复等,凡是涉及患者安全的问题, 都是医疗安全问题。不注重医疗安全,很可能对病人造成 直接的、无法挽回的后果,甚至危及病人生命。因此,对 医疗安全的认识要高于对一般医疗质量的认识,必须从新 的高度、新的角度认识医疗安全问题。
作为管理学中的一个通 用模型,最早由统计学家休 哈特提出构想,1950年由美 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加 以宣传,并在推行全面质量 管理工作中进行广泛的应用 与完善,被成为戴明环。
PDCA循环(Plan Do Check Action)
一个不间断的确立标准、 衡量成效、纠正偏差的动 态循环过程,每循环一次,质量就得到改进,反映了全 面质量管理中的一般规律。
二、质量对医院的意义
• 提高医院效益的需要 • 确保医院长远发展的需要 • 保障医疗安全,防范医疗纠纷的需要 • 打造医院品牌的需要 • 由外延式向内涵式发展转变的需要
三、医疗质量的构成
终末质量
环节质量
基础质量
1.医疗质量---基础质量
是保证医疗质量的物质基础和必备条件。 通常由人员、技术、物资、规章制度和时间 五个基本要素组成。日常工作中经常提到的 加强基础质量管理就是针对这五个要素进行 的管理。
持续改进质量 保障医疗安全
• 目前医疗纠纷特点: “纠纷多、类型广、索赔高、处理难” • 医疗纠纷产生原因:内因和外因 • 内因:一些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没有跟上形势的要求,法
制观念淡薄,不重视医疗文件书写,违背诊疗常规,以及 服务态度不好等成为引发争议的主要问题。 • 外因:患方因素+社会因素
医院引起医疗纠纷常见的原因
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
医疗质量
Medical Quality
一、医疗质量的基本概念
狭义的医疗质量:是指对医疗效果的评价,其内容包 括:诊断是否正确、迅速、全面;治疗是否及时、有 效、彻底;住院时间是长是短;有无由于医疗而给病 人增加痛苦或损害等4个方面。
广义的医疗质量: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疗质量 内涵不断扩大 还包括:工作效率、医疗费用是否合 理、社会对医院整体服务的满意度等。体现了新时期 对医疗服务提出的新要求。
质量管理要实现的目标
全面质量管理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是以医院为整体,通过全院所有工 作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医技人员、 行政后勤服务人员等)的共同努力,利 用各种方法持续地改进医疗服务的各环 节质量,以满足病人的要求。概括为:全
员参与全过程管理。
质量管理常用工具
工具一:PDCA循环
插管、引流管等; ➢ 有创操作管理
医疗质量---终末质量
• 是质量管理的最终结果,主要以数据为依据综合评价 医疗效果的优劣,是评价医疗质量的重要内容。
统计指标: 工作量(门诊人次、急诊人次、住院人数等) 诊断质量(出入院诊断符合率、病理诊断与临床诊 断符合率等) 治疗质量(好转率、治愈率、死亡率等) 工作效率(病床使用率、周转次数、平均住院日等) 患者负担(门诊人均费用、住院人均费用、药占比等)
医师
医师的在岗人数 医师的操作水平
医师的读片出报告的速度
病人
CT设备
病人的类型
CT扫描的速度
病人到达的时间
图像处理的速度
病人的自我准备情况
图像重建及后处理
病人的药物过敏反映
等待时间
扫描流程介绍
扫描部位
工作量
与CT检查相关科室的分布情 况介绍
增强扫描
CT检查的注意事项及准备 预约登记的方法
设备开机时间及使用率 与CT检查相关科室的分布
一、医疗安全界定和医疗安全管理意义
(一)、医疗安全和医疗不安全的界定
1、医疗安全的界定
医疗安全是指:病人在医院医疗过程中不发生允许 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障碍、缺陷 或死亡。
2、医疗不安全的界定 • 医疗不安全是指:病人在医院医疗过程中,凡是由
于医疗系统的低能状态、医疗管理过失或医务人员 医疗不当等原因,而给病人造成允许范围以外的心 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障碍、缺陷或死亡,均属 医疗不安全的范畴。
50%
43% 40
40%
37
30%
17
14
20%
7
3
2
1 10%
-3
0%
拔针 回套 处理废弃物 静脉注射 测血糖 手术 其它
类别
工具六、甘特图
是以图示的方式形象地表示出特定项目的活动顺 序与持续时间 。
其他常用工具
• 检查表 • 流程图 • 趋势图 • 柱形图 • 散点图 • 直方图
止痛药需求的时间间隔
b.技术是医疗质量的根本
研究表明,85%的疾病只需要普通医疗技 术。国内外许多综合性大型医院已不再是 一味追求高、难、大型手术,而是把规范、 有序的医疗行为完全融入到日常工作中, 并在每一个细节中完美呈现。
c.制度是医疗质量管理的准则
➢ 没有规章制度,医疗质量就无法形成;有了规章 制度而不去执行,医疗质量同样不能保证。
➢ 医疗核心制度:无数医学前辈经验的总结 ➢ 附医疗核心制度
医疗质量---环节质量
• 指病人从就诊到入院、诊断、治疗、疗效评价及出 院等医疗全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主要包括:诊 断质量、治疗质量、护理质量、医技科室工作质量、 药剂管理质量、后勤保障质量和经济管理等。
• 目前,环节质量管理主要集中在一些重点部门、关 键环节和薄弱环节的管理。
头 脑 风 暴 的 明确阐述问题 三 个 阶 段
小组成员 提出见解
记录
会后评价
头脑风暴法要点
- 不受任何限制,大 胆地想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