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茶艺-教师用

幼儿茶艺-教师用


谢 谢 欣 赏
学茶*学礼仪
1、奉茶礼仪 2、品茶礼仪
茶,是中国的国饮,“以茶待客”历来是有数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中国,最普及、最具平民性的日常 生活礼仪。客来宾至,清茶一杯,可以表敬意、洗风尘、叙友情、示情爱、重俭朴、弃虚华,成为人们日常生活 中的一种高尚礼节和纯洁美德。中国人客来敬茶、客走敬茶、结婚敬茶、道歉敬茶,茶与礼仪已紧紧相连,密不 可分。了解掌握好茶礼仪,不仅是对客人、朋友的尊重,也能体现自己的修养。 奉茶礼仪: 1.俗话说:酒满茶半;茶不要太满,以八分满为宜。 2.水温不宜太烫,以免客人不小心被烫伤。 3.有两位以上的访客时,用茶盘端出的茶色要均匀,并要左手捧着茶盘底部,右手扶着茶盘的边缘,如有茶 点心,应放在客人的右前方,茶杯应摆在点心右边。 4.上茶时应以右手端茶,从客人的右方奉上,并面带微笑,眼睛注视对方。 5.以咖啡或红茶待客时,杯耳和茶匙的握柄要朝着客人的右边,此外要替每位客人准备一包砂糖和奶精,将 其放在杯子旁或小碟上,方便客人自行取用。 6.喝茶的环境应该静谧、幽雅、洁净、舒适,让人有随遇而安的感觉。 7.选茶也要因人而异,如北方人喜欢饮香味茶,江浙人喜欢饮清芬的绿茶,闽粤人则喜欢酽郁的乌龙茶、普 洱茶等。 8.茶具可以用精美独特的,也可以用简单质朴的,但必需清洁、美观。 喝茶的客人也要以礼还礼,双手接过,点头致谢。 品茶时,讲究小口品饮,一苦二甘三回味,其妙趣在于意会而不可言传。
学茶*学动手 --崂山茶道表演
崂山绿茶 1、布具 2、焚香 3、赏茶 4、温壶 5、投茶 6、洗茶 7、洗杯 8、冲泡 9、奉茶
•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
• •



• 崂山道茶解说词 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昔日黄帝轩辕氏访广成子而问道,炎帝神农氏尝百草而得茶。中华民族五千年发展史, 炎黄子孙五千年道、茶缘。崂山道茶香高味醇,崂山道教源远流长。 布具-一叶七花:崂山以全真道教而闻名于世,传说王重阳受教于吕洞宾,钟离权两位仙人,入洞穴中悟道8年, 终于“了生死之大事,作全真之丈夫。”后云游至崂山,看崂山山海奇观、灵泉遍布、一派仙家景象,故于崂山创 立全真教,元世祖忽必烈封王重阳为“重阳全真开化真君”。王重阳收马钰、谭处端、刘处玄、邱处机、王处一、 郝大通、孙不二七大弟子,七大弟子各有所成,分别各立门派,将全真教义传至华夏各地,后称“北七真”。所以 我们今天的茶具选用一壶七杯,壶为重阳壶,杯为七子杯,以此来表示对重阳真君和全真七子的纪念之意。 焚香―礼敬三清:“三清”乃道教三种最高的境界,各为一级洞天,各有天尊主持,分别为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 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有玉清掌天、上清辖地、太清管人间之说。 赏茶-道家甘露:昔秦始皇访神仙安期先生于崂山脚下,安期公以采药为生,取灵草煮汁以待客。始皇嗅之清香、 饮之生津、与先生语三日夜而毫无倦意,奇而视之:一似竹叶、二如小石、三若碧螺,问先生曰“此非仙草乎?” 安期公抚髯笑曰:“海上仙山各有琪卉,道山之茶,取仙山之气韵,得大海之妙质,为天孕地育而生之灵物。道家 贵于养生,长寿之诀在于取其自然,故觅而得之。今逢佳客,乃取此茶而待客也。”后人研究得知,此茶乃由崂山 特产的三种珍贵植物精制而成,既可入茶,亦可入药,分别为“崂山石竹”、“崂山玉竹”、“崂山绿茶”,三种 仙草各留佳话、各有奇效,三者合一,秦始皇当年品尝的“仙家之茶”,便展现于各位嘉宾面前,今称“崂山道 茶”。 温壶-玉壶冰鉴:《道德经》中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茶圣陆羽说“山水上、江水 中、井水下。”今日我们的泡茶用水全部采用“茗香源泉水”,此水味道甘洌、水质清纯、为纯正的崂山山泉水, 泡崂山茶用崂山水,昔日崂山道人饮此水而悟道,故此水最能表现“崂山道茶”之真情、真味。 投茶+洗茶-邱祖出使:全真龙门派创始人邱处机应成吉思汗之召,以七十余岁之高龄出使西域雪山,对成吉思汗 提出了“欲一天下者必不嗜杀”的思想,成吉思汗赞由敬佩邱祖之精神而听从邱祖之主张,无形中为当世消弭了战祸, 减少了屠戮。所以崂山道茶与全真道教同息同缘,品之自有仁者之风。投茶入壶,以此茶来纪念当年邱祖为天下百 姓,出仙山而入雪山的伟大壮举。 洗杯-涤除玄览: “玄览”在道家语中指的是“心中的魔障”。当代生活中,物欲横流,人们随时会受到各种各 样欲望的诱惑,所以七情六欲便形成了人们“心中的魔障”。根据《重阳立教十五论》中“降心”之论述,通过洗 杯的动作,来洗净心中的杂念,降服心中的魔障。最终使心中一私不留、一念不起,纯如婴孩、静若止水,步入 “空灵”的境界。 冲泡-“理性调弦”:理性如调弦,紧则有断、慢则不应,紧慢得中,性可调矣。茶人冲泡时水流不断,一为向嘉 宾祝福之意,二为茶人调性养生之法。在此向各位嘉宾分别介绍组成崂山道茶的三种佳茗的特性:其一“崂山石 竹”,此茶阳性,长于崂山阳面石崖之中,故名石竹。性寒,味苦,学名霍麦。始载于《神农百草经》。其二“崂 山玉竹”,此茶阴性,长于崂山阴面,原名葳蕤,《名医别录》中称为玉竹。李时珍描述说:“其根似黄精,差小、 黄白色、其叶似竹,性平,味甘,有养阴润燥、生津止渴之效。”传说中唐代宫女私逃出宫,入深山之中采玉竹为 食,久之皮肤光洁如玉,身轻如燕,后与猎户结庐深山,生儿育女,60岁回归故里时,家乡父老见其容貌如初,惊 叹不已。是以古人说“玉竹平补而润,兼有除风之效,故能驻颜润肤、益病延年。”道家讲“阴阳相生”,玉竹、 石竹在崂山当地被称为“阴阳二宝”,合而饮之可滋阴补阳、延年益寿。其三为“崂山绿茶”,此茶生长于崂山顶 峰云雾之中,最为珍贵,清神、明目、益寿、延年,药用功效数不胜数。传说人间古时瘟疫流行,世外八仙至崂山 聚仙台聚会,以仙草煮汁,化为甘露,遍布人间,终为世人消除疾苦。为造福后人,八仙隐此瑞草于崂山,以待有 缘,后人孜孜以求,崂山绿茶终现于当世。 奉茶-“品茶论道”:茶人乐友,道人合伴。因崂山道教融儒家“礼仁”思想、道家“无为”思想、佛家“度世” 思想与一体,崂山茶道方融儒家“中庸”之美、佛家“空灵”之美、道家“自然”之美于一炉。各位嘉宾皆为品茶 论道而来,我们仅献上此清茶一盏,愿各位嘉宾细细品味着崂山道茶特有的苦尽甘来之味,开启智慧,得悟大道。
幼儿茶道
--让幼儿从外国的可乐世界回归到中国的茶香世界

学茶*学文化
1、茶从哪里来? 2、茶有哪些种类? 3、饮茶有什么好处? 4、怎样喝茶最健康?



茶的传说:在远古时代,人们不识五谷,不懂医疗,茹毛饮血,多病 寿夭,当时的皇帝神农氏,为了帮助人民战胜饥饿和疾病,用49天的 时间亲尝百草、辨五谷,日遇72毒,得茶而解,从此茶叶来到了人间, 据今已有6000余年了„„。 茶的种类:茶树原为南方的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1-6米,后来随着 茶文化的发展,北方也开始种植茶树,北方因气候干冷,所以茶树高 不足1米,但营养成分却比南方茶多,茶树生长3年后采其4-5叶的嫩 芽,经过采摘、炒青、发酵等不同的制作工艺,做成有不同功效的中 国六大茶系:红茶、绿茶、青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 茶的功效:如同唐代陈藏器所强调的:“茶为万病之药”,有23种功 效 (1)少睡 (2)安神 (3)明目 (4)清头目 (5)止渴生津 (6)清热 (7)消暑 (8)解 毒 (9)消食 (10)醒酒 (11)去减肥 (12)下气 (13)利水 (14)通便 (15)治痢 (16) 去痰 (17)祛风解表 (18)坚齿 (19)治心痛 (20)疗疮治瘘 (21)疗饥 (22)益 气力 (23)延年益寿 。 正确饮茶: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间 ,不同的人必需要喝不同的茶, 如果不懂得 正确喝茶的知识,喝错了,反而会对身体有害。我们祖 国的中医学主张:春饮花茶,夏饮绿茶,秋饮青茶,冬饮红茶。晨饮 花茶,午饮绿茶,晚饮红茶。体弱、胃寒、怀孕的人不能喝绿茶,老 年人益喝红茶,男人 益喝绿茶、岩茶,女人益喝绿茶、花茶,儿童 适当喝点淡茶水,也对身体生长发育有益。

学茶*学做人
1、茶与生活 2、茶之精神 3、茶艺之美


茶与生活:一开始人们把茶当成药,用来解毒、治病,后来又把茶当 成饭,用来煮粥、包饺子,再后来又把茶当成饮料,用来解渴、养生, 古代士子们每天的开门七件事,琴、棋、书、画、诗、酒、茶;百姓 们每天的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唐朝的陆羽专 门写了一本叫《茶经》的书,在皇宫中给皇帝和大臣们表演如何制茶, 所以在古代的中国无论是王公贵族、还是文人雅士、或是平民百姓, 都非常喜爱茶,生活中也离不开茶„„。 茶之精神:日本的茶道精神是“和、敬、清、寂”;朝鲜的茶道精神 是“清、敬、和、乐”;著名茶学家、中国十大茶叶专家之一张天福 老先生在1996年提出“俭、清、和、静”四字做为不国茶礼,茶尚俭 --勤俭朴素;茶贵清--清正廉明;茶导和--和衷共济;茶致静--宁静 致远。 愿我们都能够做一名合格的,俭、清、和、静”的中国茶人! 茶艺之美:古代茶人说“凡艺茶,必择净室高堂,焚香净室,心不外 驰,气血和平,方能心与神合,灵与道合。”在茶艺活动过程中,要 使人获得至高的审美感受,必须得人美、茶美、水美、器美、境美、 艺美,六美俱齐,方能使与会者品到茶之真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