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口腔预防医学第一第二章重点

口腔预防医学第一第二章重点

第一章绪论口腔预防医学preventive dentistry:通过有组织的社会努力,预防口腔疾病,维护口腔健康及提高生命质量的科学与艺术。

一级预防primary prevention:又称病因预防。

针对疾病发生的生物、物理、化学、心理及社会因素采取预防措施,消除致病因素,防止各种致病因素对人体的危害是一级预防的主要任务,也是预防医学的最终奋斗目标。

又称临床前期预防,即在疾病发生的前期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情恶化,预防并发症和后遗症,尽量恢复或保留口腔功能。

第二章口腔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描述性、分析性、实验)口腔流行病学作用:描述人群口腔健康与疾病的分布状态;研究口腔疾病的病因和影响流行的因素;研究疾病预防措施并评价其效果;监测口腔疾病流行趋势;为制定口腔卫生保健规划提供依据腔疾病发生、发展和分布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同时研究口腔健康及其影响因素,为探讨口腔疾病的病因和流行因素、制定口腔保健计划、选择防治策略和评价服务效果打下良好基础。

(1)描述性流行病学一特定时点的情况。

它的作用在于了解疾病的患病情况和分布特点,以便制定预防措施和为研究病因提供线索。

间推移的自然动态变化。

它的作用在于动态观察疾病或某种现象的演变情况及其原因分析。

(2)分析性流行病学特点是观察时间短、需要研究的对象少,适合研究一些病程较长的慢性病和罕见病。

可同时研究多个因素。

暴露组,观察一定时间,比较两组的发病率,以检验该因素与某疾病病因的假设。

特点是观察时间长,可以获得不同暴露强度与疾病的关系,可以观察一种暴露因素与多种疾病的关系。

(3干预措施或施加某些因素或消除某些因素以观察其对疾病发生或健康状态的影响。

分为临床实验、现场实验、社区干预实验★龋病常用的指数①恒牙龋失补指数(常用):DMFT为龋失补牙数、DMFS为龋失补牙面数。

“龋”即已龋坏尚未填充的牙;“失”指因龋丧失的牙;“补”为因龋已做填充的牙;30岁以上不分龋病或牙周病导致失牙,其失牙数按照口腔内实际失牙数计;患龋情况②乳牙龋失补指数:9岁以下儿童丧失了不该脱落的乳牙,即为龋失牙,患龋情况③龋均mean DMFT:龋病严重程度,指受检人群中每人口腔中平均龋失补牙数;龋面均meanDMFS:指受检人群中每人口腔中平均龋失补牙面数④龋面充填构成比:是指一组人群中的龋、失、补牙面中已充填的龋面(继发龋面不算)所占的比重,反映地区口腔保健工作的水平,充填龋齿所需的工作量⑤患龋率:在调查期间某人群中患龋病的频率,人口基数以百人算,故常以百分比表示,用于流行病学研究⑥龋齿发病率:应用最广,至少在一年时间内,某人群新发生龋病的频率。

⑦无龋率:全口牙列均无龋的人数占全部受检人数的百分率,表示口腔健康水平和预防措施的成果WHO龋病流行程度的评价指标(12岁):龋均(0-1.1 很低)(1.2-2.6 低)(2.7-4.4 中)(4.5-6.5 高)(6.6以上很高)【龋病流行特征】——地区分布(患龋水平以12为标,发达低于发展中)、时间分布、人群分布(年龄,性别,城乡,民族)(城市高于农村,现反,乳牙患龋率男性高于女性,恒牙女性高于男性;患龋率最高的是彝族,最低的是回族,)【影响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氟摄入量(0.6-0.8mg/L患龋率最低)、饮食习惯(糖摄入量和频率,糖加工形式)、家族影响★牙周病常用指数■简化口腔卫生指数OHI-S:只检查6个牙面即16、11、26、31的唇(颊)面和36、46的舌面。

包括简化软垢指数DI-S和简化牙石指数CI-S△.简化软垢指数DI-S0 = 牙面无软垢1 = 软垢覆盖面积占牙面1/3以下2 = 软垢覆盖面积为牙面1/3与2/3之间3 = 软垢覆盖面积占牙面2/3以上△.简化牙石指数CI-S0 = 龈上、龈下无牙石1 = 龈上石覆盖面积占牙面1/3以下2 = 龈上石覆盖面积占牙面1/3与2/3之间,或牙颈部有散在龈下牙石3 = 龈上石覆盖面积占牙面2/3以上,或牙颈部有连续而厚的龈下牙石■菌斑指数PLI——根据牙面菌斑的厚度和量而不根据菌斑覆盖面积计分;每颗牙检查4个牙面,即近中颊面、正中颊面、远中颊面以及舌面,每个牙的记分为4个面记分之和除以4,个人记分为每颗牙记分之和除以受检牙数0 = 龈缘区无菌斑1 = 龈缘区的牙面有薄的菌斑,但视诊不可见,若用探针尖的侧面可刮出菌斑2 = 在龈缘或邻面可见中等量菌斑3 = 龈沟内或龈缘区及邻面有大量软垢■Turesky改良的Q-H菌斑指数——需先用菌斑染色剂染色(16、21、24、36、41、44Ramfjord 指数牙)0 = 牙面无菌斑1 = 牙颈部龈缘处有散在的点状菌斑2 = 牙颈部菌斑宽度不超过1mm3 = 牙颈部菌斑覆盖面积超过1mm,不足牙面1/34 = 菌斑覆盖面积在牙面1/3与2/3之间5 = 菌斑覆盖面积占牙面2/3以上■牙龈指数GI,检查牙龈颜色和质的变化以及出血倾向,菌斑染色前0 = 牙龈健康1 = 牙龈轻度炎症,牙龈颜色有轻度改变并轻度水肿,探诊不出血2 = 牙龈中度炎症,牙龈色红,水肿光亮,探诊出血3 = 牙龈严重炎症,牙龈明显红肿或有溃疡,并有自动出血倾向对群体牙龈炎的流行程度,可按:牙龈指数、牙龈炎流行程度:0无0.1~1.0轻度1.1.~2.0中度2.1~3.0重度■牙龈出血指数GBI 反应牙龈炎的活动状况,菌斑染色前用 0=探诊后牙龈不出血 1=探诊后可见牙龈出血■龈沟出血指数SBI 菌斑染色前,牙龈炎活动期0=龈缘和龈乳头外观健康,轻探龈沟后不出血1=龈缘和龈乳头呈轻度炎症,轻探龈沟后不出血2=牙龈呈轻度炎症,有颜色改变,无肿胀或水肿,探诊后点状出血3=牙龈呈中度炎症,有颜色改变和轻度水肿,探诊后出血,血溢在龈沟内4=牙龈呈重度炎症,不但颜色改变,而且明显肿胀,探诊后出血,血溢出龈沟5=牙龈有色的改变,明显肿胀,有时有溃疡,探诊后出血或有自动出血★★社区牙周指数CPI(考题)反映牙周组织的健康状况,也反映牙周的治疗需要情况【检查器械】:CPI牙周探针,探针尖端为直径为0.5mm小球,刻度为3.5、5.5、8.5、11.5 作用:检查牙龈出血情况,顶端小球可避免探针头部过于尖锐而刺伤牙龈组织导致出血,而误诊牙龈炎;探测龈下牙石;探测牙龈沟或牙周袋的深度,探针在3.5mm和5.5mm处的刻度便于测定牙周袋深度【检查项目】:牙龈出血、牙石、牙周袋深度【检查方法】:以探诊为主,结合视诊;所用力不超过20g6区段指数牙(20岁以上)方法:轻缓插入,与牙长轴平行,紧贴牙根,从远中向近中,上下短距离的颤动,以感觉龈下牙石同时牙龈出血情况,刻度观察牙周袋深度【检查指数牙】:将口腔分为六个区段,检查牙龈出血和牙石、牙周袋深度。

A.20岁以上:10颗指数牙B.15-20岁:只检查6颗指数牙(避免第二恒磨牙假性牙周袋)16、11、26、46、31、36C.15以下:只检查6颗指数牙,不查牙周袋WHO规定:☆每个区段内必须有2颗或以上功能牙,并且无拔牙指征,该区段才做检查。

☆检查区段内以最重情况记分。

☆探查指数牙,若没有指数牙的区段,探查所有余留牙,以最重情况记分。

☆以6区段中最高分记分作为个人CPI值。

【计分标准】:0= 牙龈健康1= 龈炎,探诊后出血2= 牙石,探诊可发现牙石,但探针黑色部分全部露在龈袋外3= 早期牙周病,龈缘覆盖部分探针黑色部分,龈袋深度4-5mm4= 晚期牙周病,探针黑色部分被龈缘完全覆盖,牙周袋≥6mm或以上X= 除外区段(少于2颗功能牙)9= 无法检查(不记录)牙周病的流行特征——地区分布(农村比城市严重)、时间分布(青春期龈炎发病达高峰,其后下降;牙周病患病率逐渐上升)人群分布(年龄、性别、民族,年增越重,男性高于女性,龈炎最低朝鲜族,最高彝族)影响牙周病流行因素——口腔卫生、吸烟(危险性高2倍;瘾大者7倍)、营养、全身疾病个特定的时间内收集一个人群患口腔疾病的频率、流行强度、分布及流行规律的资料,是一个横断面调查。

★【调查目的】:1)查明口腔疾病在特定时间内的发生频率和分布特征及其流行规律2)了解和分析影响口腔健康的有关因素3)为探索病因,建立和验证病因假设提供依据4)选择预防保健措施和评价预防保健措施的效果5)评估治疗与人力需要★【调查项目】:一般项目、健康状况项目、问卷调查项目★【调查方法】:(1)普查——在特定时间范围内,一般1~2天或1~2周,对特定人群中的每一个成员进行的调查或检查,又称全面调查,应查率要求在95%以上(2)抽样调查——从目标地区的总体人群中,按统计学随机抽样原则抽取部分人作为调查对象,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多阶段抽样(3WHO推荐的调查方法。

其目的是为了在短时间内了解某群体口腔健康状况,并估计在该群体中开展口腔保健工作所需的人力和物力。

这种方法只调查有代表性的指数年龄组的人群(5、12、15、35-44、65-74)(4的调查,一般是对有代表性的1-2个年龄组少数人群进行调查★【样本含量】:样本量小则抽样误差大,样本量太大则造成浪费N=t²PQ/d²——t值为2,P为某病预期现患率,Q=1-P, d为允许误差【误差及预防方法】:完全避免,但可测量其大小,并能通过抽样设计和扩大样本来加以控制(1)选择性偏倚:随意选择样本所造成。

防止方法是严格按照随机抽样的设计方案抽样(2)无应答偏倚:防止方法是调查前做好组织宣传工作,改善调查方式使受检者积极配合(3)信息偏倚:A、因检查器械等造成的测量偏倚:如检查器械不规范,现场工作条件差,如光线不足等,防止的办法是按规定使用标准检查器械,并保持稳定的环境条件B、因调查对象引起的偏倚:包括回忆偏倚及报告偏倚。

防止的办法是调查中尽量设计可能的回忆目标,对一些敏感的问题选用间接询问法、对象转移法等技术以保证信息的可靠C、因检查者引起的偏倚:防止的办法一是疾病的诊断标准要准确,二是调查前要认真培训,三是调查前要做标准一致性试验(Kappa值小于0.4,可靠度不合格;0.41-0.6可靠度中等;0.61-0.8可靠度优;0.81-1完全可靠)标准一致性试验,也就是可靠度的检验,包括检查者本身可靠度检验和检查者之间的可靠度检验★★口腔健康状况调查设计表(考题)(1)一般项目:如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等(2)健康状况项目:包括口外检查、颞颌关节评价、口腔黏膜情况、釉质发育不全、氟牙症、社区牙周指数、附着丧失、牙列状况及治疗需要、修复状况、牙合畸形等(3)问卷调查项目:研究对象的属性;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和行为;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临床试验应符合三个基本原则——随机、对照、盲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