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句子及句式必备知识
句子的概念
句子是由词或短语构成的语言使用单位。
句子能够表达完整的意思,在口头表达上有一个较长的停顿,在书面上用句号、问号、和叹号来表示。
句子的分类
按照句子结构分为单句和复句
单句:有一个词或短语构成的句子是单句。
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句构成的句子是复句。
单句的分类
根据句子结构非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
主谓句:是由主谓短语构成的句子:我们上学了。
非主谓句:由单个词或非主谓短语构成的句子:好热!好困!
按照语气分为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
陈述句:述说一件事情,句末用句号。
我是中学生。
疑问句:提出一个问题,句末用问号。
你在说什么?
感叹句:表示某种强烈的情感,句末用感叹号。
北京的秋天真美啊!
句子的成分
句子的成分主要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在一个比较完整的陈述句中,句子中各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一般是:
[状语]+(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
1、主语:主语是句子中的陈述对象,多表示人或事物,常用名词或代词。
说明是“谁”或者是“什么”。
简而言之—发出动作的主体就是主语。
中国人民志气高。
那两个服务员忙掏出手机。
2、谓语:谓语是对句子主语做陈述的部分,是对主语的叙述、描写或判断,说明主语“怎么样”。
简而言之—主语发出的动作就是谓语。
漫天的乌云顿时消散了。
树叶黄了。
3、宾语:宾语是谓语动词的支配成分,是谓语动词直接作用的对象,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结果、处所和工具等。
可以回答主语做了“什么”或是“什么”的问题。
简而言之—主语做的事情就是宾语。
敌人监视着苇塘。
门口围着一群看热闹的人。
4、定语:定语是句子中名词中心语前头的修饰成分,说明事物的性质、状态、或限定事物的领属、质料、数量等。
描写性定语,多由形容词性成分充当。
助词“的”是定语的标志。
定语和中心语的组合,有的必须加“的”,有的不能加“的”,有的可加可不加。
单音节形容词作定语,通常不加“的”,
例如:(红)花、(绿)叶、(新)学校、(好)主意等。
双音节形容词作定语,常常加上“的”,特别是用描写状态的词,
例如:(晴朗)的天、(优良)的传统、(动听)的歌声、(粉红)的脸等。
那(沉甸甸的)稻谷、像一垄垄(金黄的)珍珠。
(三杯)美酒敬亲人
5、状语:状语是句子中动词或形容词中心语前头的修饰成分,表示动作的方式、状态、时间、处所或性状的程度等。
[午后],天很闷,风很小。
[白]跑一趟。
(方式)她的身上[净]是水。
(净=全,表范围)
助词“地”是状语的标志。
状语后面加不加“地”的情况很复杂。
单音节副词做状语,一定不加,有些双音节副词加不加“地”均可,
例如“非常热︰非常地热”。
形容词里,单音节形容词做状语比较少,大都也不能加“地”,例如“快跑、苦练、大干”。
多音节形容词有相当一部分加不加都可以,
例如“热烈讨论︰热烈地讨论/仔细看了半天︰仔细地看了半天”
他[已经]走了。
歌声[把王老师]带入深深的回忆。
6、补语:补语是谓语动词的补充成分,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情况、结果、处所、数量、时间等。
这个字写〈错〉了。
她哭〈红〉了双眼。
——结果心里痛快〈极〉了。
这几天真是烦〈透〉了。
——程度讲的人讲得〈眉飞色舞〉,听的人听得〈津津有味〉。
——状态远处传〈来〉了他的笑声。
所有的同学都坚持〈下来〉了。
——趋向看了<几遍>。
等了<一会儿>。
——数量
她生〈在南海〉。
这件事发生〈在2008年〉。
——处所、时间助词“得”是补语的标志。
我们干得<热火朝天>。
他写的字比原来不是好<一点>,而是好得<多>。
句子的主干
在句子中主语、谓语、宾语是句子的主干成分,它表述句子的主要意义,定语、状语、补语是句子的枝干部分,它使句子所表达的意义更具体、形象。
找出句子的主干,就是找出主语、谓语、宾语的中心语,但在否定句中,找主干时做状语的“不、没有”等不能删去,否则句子意思会完全相反。
划分句子的口诀:
句子成分要划对,
纵观全局找主谓。
主前定状谓后补,
谓前只有状地位。
“的”定“地”状“得”后补,
宾语只受谓支配。
基本成分主谓宾,
附加成分定状补,
谓前为状谓后补,
定语必居主宾前。
1、他(主)非常诚恳地(状)征求(谓)大家的(定)意见(宾)。
2、秋天比春天(主)更(状)富有(谓)欣欣向荣的(定)景象(宾)。
3、张思德同志(主)永远(状)是(谓)我们学习的(定)榜样(宾)。
4、汽车(主){在[望不到边际的](定)高原上}(状)奔驰。
5、[在长期的奋斗中,](状)我(主)一向(状)过着(谓)朴素的(定)生活(宾)。
6、峰峦(主)刚刚(状)从黑夜中(状)显露出(谓)一片(定)灰蒙蒙的(定)轮廓(宾)。
7、淡淡的(定)朝阳(主)刚(状)把树梢(状)照亮(谓)。
8、豆大的(定)汗珠(主)不停地(状)从脸上直往下(状)落(谓)。
9、他(主)踉踉跄跄地(状)从外地(状)赶回(谓)久别的(定)家乡(宾)。
10、我们村里的(定)农民(主)往冻土上(状)铺了(谓)一层(定)麦秸(宾)。
11、已经上了岸的(定)勇士(主)乘机(状)俯身(状)冲了上去(谓)。
12、小学校(主)显得(谓)那样(状)幽静而又神秘(宾)。
13、心里(主)突然(状)感到(谓)万分(定)沉重(宾)。
14、他(主)推开门走进去(状)站在(谓)桌子前(宾)。
15、连长(主)命令(谓)我们(宾)马上休息(宾补)。
16、祥林嫂(主)叫(谓)阿毛(宾)坐在门槛上剥豆(宾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