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旅馆需要看的规范★《旅馆建筑设计规范》JGJ62★《旅游旅馆设计暂行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饮食建筑设计规范》JGJ 64-89《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2001《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 48-88《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民用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程》《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200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5-200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97《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 100-98《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2001目录1场地设计 (4)1.1道路和停车场 (4)1.1.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4)1.1.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5)1.2防火间距 (5)1.2.1《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97 (5)2防火分区 (6)2.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6)2.2《旅馆建筑设计规范》JGJ62 (7)3防烟分区 (8)3.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8)4疏散 (9)4.1安全出入口 (9)4.1.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9)4.2疏散距离 (10)4.2.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10)4.3疏散宽度 (11)4.3.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11)4.3.2《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 100-98 (12)4.3.3《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97 (12)4.3.3《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2001 (13)5楼梯 (15)5.1疏散楼梯 (15)5.1.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15)5.1.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16)5.2封闭的楼梯间 (17)5.2.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18)5.3防烟楼梯 (19)《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19)6电梯 (19)6.1《旅馆建筑设计规范》JGJ62 (19)6.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20)6.3《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20)7建筑节能 (21)1.《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21)8防水排水 (24)8.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24)9类型规范 (26)1.《饮食建筑设计规范》JGJ 64-89 (26)2.《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 48-88 (28)3.《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97 (29)4.《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 118-88 (30)1场地设计1.1道路和停车场1.1.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5.2.2 建筑基地道路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 单车道路宽度不应小于4m,双车道路不应小于7m;2 人行道路宽度不应小于1.50m;3 利用道路边设停车位时,不应影响有效通行宽度;4 车行道路改变方向时,应满足车辆最小转弯半径要求;消防车道路应按消防车最小转弯半径要求设置。
5.3.1 建筑基地地面和道路坡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 基地地面坡度不应小于0.2%,地面坡度大于8%时宜分成台地,台地连接处应设挡墙或护坡;2 基地机动车道的纵坡不应小于0.2%,亦不应大于8%,其坡长不应大于200m,在个别路段可不大于11%,其坡长不应大于80m;在多雪严寒地区不应大于5%,其坡长不应大于600m;横坡应为1%~2%;3 基地非机动车道的纵坡不应小于0.2%,亦不应大于3%,其坡长不应大于50m;在多雪严寒地区不应大于2%,其坡长不应大于1OOm;横坡应为1%~2%;4 基地步行道的纵坡不应小于0.2%,亦不应大于8%,多雪严寒地区不应大于4%,横坡应为1%~2%;5 基地内人流活动的主要地段,应设置无障碍人行道。
注:山地和丘陵地区竖向设计尚应符合有关规范的规定。
4.1.3 基地地面高程应符合下列规定:1 基地地面高程应按城市规划确定的控制标高设计;2 基地地面高程应与相邻基地标高协调,不妨碍相邻各方的排水;3 基地地面最低处高程宜高于相邻城市道路最低高程,否则应有排除地面水的措施。
4.1.5 基地机动车出人口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与大中城市主干道交叉口的距离,自道路红线交叉点量起不应小于70m;2 与人行横道线、人行过街天桥、人行地道(包括引道、引桥)的最边缘线不应小于5m;3 距地铁出人口、公共交通站台边缘不应小于15m;4 距公园、学校、儿童及残疾人使用建筑的出人口不应小于20m;5 当基地道路坡度大于8%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连接;6 与立体交叉口的距离或其他特殊情况,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
1.1.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6.0.1 街区内的道路应考虑消防车的通行,其道路中心线间的距离不宜大于160m。
当建筑物沿街道部分的长度大于150m 或总长度大于220m 时,应设置穿过建筑物的消防车道。
当确有困难时,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
6.0.9 消防车道的净宽度和净空高度均不应小于4.0m。
供消防车停留的空地,其坡度不宜大于3% 。
消防车道与厂房(仓库)、民用建筑之间不应设置妨碍消防车作业的障碍物。
6.0.10 环形消防车道至少应有两处与其它车道连通。
尽头式消防车道应设置回车道或回车场,回车场的面积不应小于12.0m×12.0m;供大型消防车使用时,不宜小于18.0m×18.0m。
消防车道路面、扑救作业场地及其下面的管道和暗沟等应能承受大型消防车的压力。
消防车道可利用交通道路,但应满足消防车通行与停靠的要求。
6.0.3 有封闭内院或天井的建筑物沿街时,应设置连通街道和内院的人行通道(可利用楼梯间),其间距不宜大于80.0m。
6.0.2 有封闭内院或天井的建筑物,当其短边长度大于24.0m 时,宜设置进入内院或天井的消防车道。
1.2防火间距汽车库的防火间距1.2.1《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974.2.1 车库之间以及车库与除甲类物品库房外的其他建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4.2.1的规定。
注:①防火间距应按相邻建筑物外墙的最近距离算起,如外墙有凸出的可燃物构件时,则应从其凸出部分外缘算起,停车场从靠近建筑物的最近停车位置边缘算起。
②高层汽车库与其他建筑物之间,汽车库、修车库与高层工业、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应按本表规定值增加3m。
③汽车库、修车库与甲类厂房之间的防火间距应按本表规定值增加2m。
4.2.2 两座建筑物相邻较高一面外墙为不开设门、窗、洞口的防火墙或当较高一面外墙比较低建筑高15m 及以下范围内的墙为不开门、窗、洞口的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可不限。
当较高一面外墙上,同较低建筑等高的以下范围内的墙为不开设门、窗、洞口的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可按本规范表4.2.1的规定值减小50%。
4.2.3 相邻的两座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当较高一面外墙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墙上开口部位设有甲级防火门、窗或防火卷帘、水幕等防火设施时,其防火间距可减小,但不宜小于4m。
4.2.4相邻的两座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当较低一座的屋顶不设天窗,屋顶承重构件的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且较低一面外墙为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可减小,但不宜小于4m。
5.1.6 汽车库、修车库贴邻其他建筑物时,必须采用防火墙隔开。
设在其他建筑物内的汽车库(包括屋顶的汽车库)、修车库与其他部分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不燃烧体隔墙和2.00h的不燃烧体楼板分隔,汽车库、修车库的外墙门、窗、洞口的上方应设置不燃烧体的防火挑檐。
外墙的上、下窗间墙高度不应小于1.2m。
防火挑檐的宽度不应小于1m,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h。
5.1.7 汽车库内设置修理车位时,停车部位与修车部位之间应设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不燃烧体隔墙和2.00h的不燃烧体楼板分隔。
2防火分区2.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5.1.7 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最多允许层数和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应符合表5.1.7 的规定。
表5.1.7 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最多允许层数和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2.2《旅馆建筑设计规范》JGJ62第4.0.5条旅馆建筑内的商店、商品展销厅、餐厅、宴会厅等火灾危险性大、安全性要求高的功能区及用房,应独立划分防火分区或设置相应耐火极限的防火分隔,并设置必要的排烟设施。
3防烟分区3.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9.1.3 下列场所应设置排烟设施:1 丙类厂房中建筑面积大于300m2的地上房间;人员、可燃物较多的丙类厂房或高度大于32.0m的高层厂房中长度大于20.0m 的内走道;任一层建筑面积大于5000m2的丁类厂房;2 占地面积大于1000m2的丙类仓库;3 公共建筑中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且建筑面积大于300m2的地上房间;长度大于20.0m的内走道;4 中庭;5 设置在一、二、三层且房间建筑面积大于200m2或设置在四层及四层以上或地下、半地下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6 总建筑面积大于200m2或一个房间建筑面积大于5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半地下建筑或地下室、半地下室;7 其它建筑中地上长度大于40m 的疏散走道。
9.1.1 建筑中的防烟可采用机械加压送风防烟方式或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方式。
建筑中的排烟可采用机械排烟方式或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方式。
9.2.1 下列场所宜设置自然排烟设施:1 按本规范第9.1.3 条规定应设置排烟设施且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场所;2 除建筑高度超过50m 的厂房(仓库)外,按第9.1.2 条规定应设置防烟设施且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场所。
9.2.2 设置自然排烟设施的场所,其自然排烟口的净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1 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不应小于2.0m2;合用前室,不应小于3.0m2;2 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每5 层内可开启排烟窗的总面积不应小于2.0m2;3 中庭、剧场舞台,不应小于该中庭、剧场舞台楼地面面积的5%4 其它场所,宜取该场所建筑面积的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