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年级上5.装满昆虫的衣袋

五年级上5.装满昆虫的衣袋

(2) “叫、扑、捉”
这些词语说明法布尔动作敏捷,由此可得出法布尔肯定捉过很多的甲虫,有丰富的经验,因此说明他对甲虫很着迷的。
(3)“放进、包上、装进、欣赏”
这些词语说明法布尔包昆虫小心翼翼,他一系列的动作都说明他珍爱这只小甲虫。
(4)“眼泪往下掉 放进了垃圾堆”
能看出法布尔很不情愿,说明他舍不得这些小宝贝。
满载而归:装得满满地回来,形容收获很大。文中指法布尔回家时,口袋里装满了昆虫、石子,贝壳等。
2.小组内交流难写生字“察”“毒”的写法,完成生字描红。
3.四人小组内开火车检查课文的朗读情况,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4.组织小组内讨论并概括课文讲了几件事,推选代表在全班交流。
预设:
捉纺织娘忘回家
放鸭子时捉甲虫被责骂
第五自然段中的“把两个衣袋塞得鼓鼓囊囊的”;
第十自然段中的“背着大人把衣袋装得鼓鼓的”;
第十一自然段中“把两个衣袋做得高高地鼓起”。
两个衣袋鼓鼓的,这是一个很小的细节,但是课文为什么多处写到甚至用作课题呢?
二、归纳总结基本写法:本文通过精准的动词使用,生动的语言神态描写,让痴迷昆虫的法布尔跃然纸上,印入我们的脑海。
直接请学生默写,进行随机讲解。
说明这个词的构词方式可以举几个例子.
特别是“载”这个字的理解.
特别是笔顺
这个是对全文的总结概括.
在教学中,我是让学生在文中找出概括法布尔喜欢昆虫的句子,学生找到这三句
在此体会环境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分层作业设计
A【提高性作业】
1. 完成《习字册》《补充习题》《同步练习》相关作业。
三天前,法布尔就告诉她,花丛里经常传出一种动听的声音,不知是谁在唱歌。现在他终于找到了这位“歌唱家”。
扣住时间词“三天前” 、“现在”,你想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开始体会法布尔观察昆虫执着探究的精神。适时点拨拟人句的使用——“唱歌”和引号的含义——“歌唱家”。
我推荐孩子看法布尔的《昆虫记》,在课前,让学生谈谈读书的感受,从而引出法布尔。
4.体会文章用词的准确生动,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
准备
学情分析
1.本文通俗易懂,富有童趣,很能引发城市学生对于大自然的向往和热爱,高年级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对大自然的各种现象充满着兴趣,从而和文中的法布尔产生共鸣,学生很容易入情入境,教师应通过朗读引导学生走进法布尔的内心世界,去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
5.文章列举了两个事例,说明法布尔从小对昆虫非常着迷,第2和第3自然段写了第一个事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4——9自然段具体写了第二个事例:法布尔把捉到的甲虫、捡到的贝壳和石子塞满衣袋,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揭题导入环节:(略)
二、检查预习环节:
1.检查生字词的自学情况,重点关注:
(1)字音:栖、蠕、着急、满载而归(后2个是多音字)……
(2)字形区分:(可设置填字游戏):
纺织(防止、防治、妨碍、放置),
观察(查阅、检查作业、检察院)……
(3)理解生字词:鸟栖虫居、鼓鼓囊囊、满载而归、厉声、殿堂……
鸟栖虫居:鸟和虫可以自由生活的地方,表示自然环境很好,各种动物可以平静地生活。
★以上句子都是抓住动作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法布尔口袋里装得满满的,赶着鸭子回家了。可以说是满载而归,他的心情如何?(甜滋滋的)可他的爸爸妈妈呢?(非常生气)他们的态度怎样?男女生分角色责骂法布尔。
★引导学生体会法布尔的内心难过却依然痴迷昆虫。
2.适度拓展介绍法布尔的成就和著作《昆虫记》。
★《昆虫记》的成功为法布尔赢得了“昆虫界的荷马”以及“科学界诗人”的美名。
法布尔的高高鼓起的衣袋里,装满的不仅仅是_____,还装满了______,还装满了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5 装满昆虫的衣袋
着迷
迷恋 善于观察 热爱自然
痴迷
推荐阅读
一、阅读
1.法布尔的名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某件事情产生了兴趣,我们就会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做得那么有滋有味,兴趣盎然,忘记了周围的一切,甚至忘记了自己。
课题
5.装满昆虫的衣袋
课时
安排
2课时
教学
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绿线中的5个字只识不写。联系上下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比如“鸟栖虫居、痴迷、殿堂”。
3.从学生的兴趣和阅读体验出发,引导学生紧扣文中描写法布尔迷恋昆虫的重点语句,在读中一步步走进法布尔的内心,感受法布尔对昆虫无比痴迷的情感。
学习二到三自然段小虫子非常着迷”,划下来读一读并想一想,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法布尔怎样的心情?
2.交流,讨论:
人物的语言:“妈妈,我在这儿呢!瞧,我抓到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
抓住两个感叹号,引导学生体会捉住这只令法布尔魂牵梦绕的小虫子,令他喜出望外,令他得意之极,令他忘记了天色已晚,忘记了父母的焦急,急于和家人分享自己的发现……
2.新的课程标准中对于高年段的阅读提到:
“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本文的语言浅显生动,学生很容易在阅读中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但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的能力还需要培养,大部分学生对写人方法的运用难以体会到位,需要在课文学习中适时点拨。
二、情感激发,读写迁移:
★我们的身边也有很多人喜爱甚至痴迷某样东西某件事情,你有注意观察过么??
学生试着描述一个熟悉的人,抓住他的动作、神态,表现他的喜爱或者憎恶。小组交流。
自读4—10自然段,找从哪些语句能看出法布尔对虫子的着迷?在相关文字旁写下批注。
(细细画)
这个题目是对具体事例的提炼,在教学中,我采取学生分组学习汇报的方法,学生找得既全面又仔细,说得很
著名科学家达尔文赞美法布尔是“举世无双”的观察家
★基于学生的了解,教师适当补充法布尔的生平。法布尔的成就虽然得到了社会的广泛承认,获得了许多的科学头衔,但他仍然朴实如初,为人腼腆谦逊,过着清贫的生活。他的才华受到当时文人学者的仰慕,其中包括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等。让学生知道,虽然法布尔的生活清贫,但是他的作品除了展现了他科学观察研究方面的才能和文学才华,同时还向读者传达了他的人文精神以及对生命的无比热爱。
有一天早晨,几个农妇外出干活,看见法布尔趴在路上,睁大眼睛看一块石头,到黄昏时,这些妇女回家了,看见法布尔仍然趴在那里,以为他为谁祷告呢。其实,法布尔一整天都在观察石头上的昆虫。
法布尔曾经花了三年的时间,观察雄蚕蛾如何向雌蚕蛾“求婚”的过程,当快要成功的时候,蚕蛾不巧被一只螳螂吃掉了。结果,法布尔又花了整整三年,才得到完整而准确地观察记录。
3.抓住关键词句,如动词的使用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揣摩课文是如何表现法布尔对昆虫痴迷的这个特点的,试着模仿说话表现某个人的一个特点。
自主学习
合作交流
反思或修改
自主学习内容:
一、复习回顾:课文表现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依次用上了“着迷”“迷恋”“痴迷”,并且多次提到装满昆虫的衣袋,你在读课文的时候注意到了么?课文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作为题目呢?昆虫学家法布尔的衣袋里除了装着昆虫,你认为还装着什么?
爸爸用严厉的目光看着他,生气地说:( )。
小法布尔两眼依然发着光,兴奋地说:( )。
虽然父母批评了他,小法布尔依然( ),他轻轻地抚摸着小纺织娘,偷偷地笑了。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指导课文的四到十自然段。
2.引导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逐渐养成善于观察、乐于发现的好习惯,激发对自然和科学的研究的兴趣。
3.扣住“着迷—迷恋—痴迷”的感情线,抓住课文的具体语句,如“终于、三天前”等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热爱。
课前自主预习
课堂合作交流
反思或修改
一、预习导航:
1.了解和课文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
①了解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人生经历。
②了解法布尔的成就并开始阅读《昆虫记》。
③对昆虫感兴趣的同学了解一下文中提到的昆虫:纺织娘、蝴蝶、甲虫、蠕虫……
2.我把课文认认真真朗读了____遍,知道了文章的主要人物是少年时期的___________,后来他成了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_。
3. “昆”的第六画是( )、第八画是( ),“察”的第八画是( ),“毒”的第七画是( )。
请再把这三个字写一写,注意笔画。
4.自学生字词,通读课文。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不理解意思的,可以查一下词典,联系上下文再去理解。
三、写法分析:本文在写作上你还觉得有没有值得大家学习的地方?
(环境的烘托—第一自然段;人物反衬的写法—父母的责骂和法布尔的坚持等;选取具体事例来突出人物特点,选择事例要有代表性的,能突出人物特点的,介绍时有详有略……)
★(根据学情适度拓展)
课件出示补充资料,引导学生体会法布尔观察昆虫的坚持不懈。`
有一次,法布尔爬到一棵大树上,观察螳螂的活动,结果把周围的一切都忘记了,别人还以为他是小偷呢。当正要抓他时,他这才从观察中醒过来。
B【基础性作业】
一、完成《补充习题》《同步练习》相关作业。
二、照样子,写词语。
例:鸟栖虫居
莺()燕()山()水()风()日()
天()云()月()星()鸟()花()
三、后人为了纪念法布尔,在建造他的雕像时,把两个衣袋做得高高地鼓起,好像里面塞满了许许多多昆虫。在这两个鼓起的衣袋里,装满的仅仅是昆虫吗?你还想到什么,请写下来。
三、初读交流环节:
1.读课文,你知道法布尔为什么要把衣袋里装满昆虫吗?你能从课文里找出相关的语句说明原因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