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有机肥(Bs Y1336+复合有机)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研
究
摘要在漳州市进行生物有机肥料(bs y1336+复合有机)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生物有机肥料(bs y1336+复合有机)与普通肥料相比,水稻叶片大而肥厚,色泽浓绿,外观好,具有良好的商品性状。
百泰生技生物有机肥与生物菌对水稻的增产作用显著,分别比习惯施肥处理增产764.92、373.88 kg/hm2。
关键词生物有机肥(bs y1336+复合有机);水稻;性状;产量中图分类号 s1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4-0251-01
在水稻栽培中,根据水稻的需肥规律,做到科学施肥、合理分
配和运筹肥料是高产的关键[1-4],但是化肥施入土壤后,由于施肥、灌溉方式不当而被作物吸收利用的只占其施入量的30%~35%。
为提高肥料利用率,特进行了生物有机肥(bs y1336+复合有机)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试验,该试验旨在通过施用生物有机肥和科学管理,达到高产高效,实现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漳州市漳浦县石榴镇,土壤条件一致,有机质含量
较高。
试验地块往年种植水稻,周围地块均种植水稻。
1.2 试验材料
供试生物有机肥:台湾百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的
生物有机肥料(bs y1336+复合有机);供试水稻品种:杂交水稻博优23。
1.3 试验设计
根据施用肥料种类和小区施肥量不同,试验设3个处理,处理a:基肥施百泰生技1号4.3 kg,第1次追肥施百泰生技5号11.5 kg;处理b:基肥施碳酸氢铵5 kg+过磷酸钙5 kg+百泰生技菌5 g,第1次追肥施尿素4 kg+百泰生技菌4 g,第2次追肥施氯化钾2 kg+百泰生技菌4 g。
对照(ck):基肥施碳酸氢铵5 kg+过磷酸钙5 kg,第1次追肥施尿素4 kg,第2次追肥施氯化钾2 kg。
施肥量均为小区用量。
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为13.4 m2。
1.4 试验过程
试验水稻于7月28日播种,采用秧盘稀播种育秧,每穴播芽种1~2粒,8月10日人工插秧。
施肥方法按试验设计要求,基肥于8月8日施用,第1次追肥于8月16日施用,第2次追肥于9月12日施用。
3个处理施肥量折纯n、p2o5、k20含量均相等。
各处理小区选择5个观察点,每个点5株水稻,观察水稻生育期、性状、产量,取平均值作为性状观测值。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物有机肥料(bs y1336+复合有机)对水稻生育期的影响
处理a与ck相比,叶片大而肥厚,色泽浓绿,外观好看,商品性好。
与处理b相比,稻穗外观也有一定差异。
从表1可以看出,各处理幼穗分化期、孕穗期、始穗期、齐穗期、成熟期差异不大,
处理a叶片较翠绿,生育期较处理b、ck长2、1 d。
2.2 生物有机肥料(bs y1336+复合有机)对水稻经济性状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各处理株高差别不大。
产量构成的主要因素:有效穗数处理a最多,为282.54万穗/hm2;每穗实粒数处理b最高,为150.9粒,ck最少,为143.2粒;处理a后期叶片较翠绿,有效光合作用时间延长,对后期灌浆提高粒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因此,处理 a的千粒重比处理b、ck高。
试验表明,生物有机肥料(bs y1336+复合有机)通过有效促进光合作用,能够提高水稻有效穗数、每穗实粒重和千粒重。
2.3 生物有机肥料(bs y1336+复合有机)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组织专家对9个小区分开收割称重,计算产量,结果见表3。
可以看出,处理a平均产量最高,为8 139.55 kg/hm2。
处理a较处理b增产显著,较ck增产极显著。
处理b平均产量居第2位,为7 748.51 kg/hm2,较ck增产显著。
ck平(下转第269页)均产量最低,为7 374.63 kg /hm2。
采用dp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见表4。
可以看出,各处理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表明,施用生物有机肥料(bs y1336+复合有机)与普通肥料相比,水稻叶片大而肥厚,色泽浓绿,外观好,具有良好的商品性状。
从后期水稻叶片表现和考种结果,施用生物有机肥料(bs
y1336+复合有机)处理后期表现叶片较翠绿,有效光合作用时间较长,对后期灌浆提高粒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百泰生技生物有机肥与生物菌对水稻的增产作用显著,比习惯施肥处理分别增产
764.92、373.88 kg/hm2。
4 参考文献
[1] 李卫国,任永玲.氮、磷、钾、硅肥配施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01,29(1):53-58.
[2] 朱朋波,徐大勇,方兆伟,等.水稻生长后期不同施氮量对稻米产量及品种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07(2):208-210.
[3] 丁国祥,徐霞,钱云,等.水稻氮肥施用量试验[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115-119.
[4] 叶永印,张事龙.氮肥施用技术对水稻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2,30(3):366-368.
[5] 廖可军.水稻科学施肥技术[j].江苏农艺与农机,1998(4):32.
[6] 朱兆亮.稻田土壤中氮素的转化与氮肥的合理施用[j].化
学通报,1994(9):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