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变态心理学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
每小题1分。
共15分) 1.判定一个人心理是否变态的标准是心理功能紊乱、痛苦或损伤和( A )P3 A.非典型性反应 B.躯体化反应 C.兴奋反应 D.自由联想 2.幻觉的定义是( C ) P17 A.对客观事物的错误感受 B.对客观事物的胡思乱想C.缺乏相应客观刺激时的感知体验D.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感知体验3.解释强迫症的可能原因主要理论有心理动力学理论、神经科学理论和( A )P36 A.认知行为理论B.人本主义理论 C.体液理论 D.刺激一反应理论 4.在疑病症病人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的父亲或母亲具有人格障碍或( D )P39 A.恐惧症B.癔症C.强迫症D.神经症5.CCMD-3将人格障碍的类别分为( C )P61 A.6种 B.7种C.8种D.9种6.反社会性人格障碍的患病率大约是( A ) P64 A.2-3% B.3-4% C.4-5% D.5-6% 7.一位女大学生坐在教室里,听到上帝对她说,她是一个卑鄙可憎的人,这个人可能患上了( B )P88 A.癔症 B.精神分裂症 C.疑病症 D.恐惧症 8.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症状是( D )P90 A.情绪低落 B.情绪不稳 C.情绪高涨D.情感淡漠9.关于精神分裂症青春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思维联想散漫 B.妄想具有一定的现实性C.行为幼稚愚蠢 D.常急性或亚急性起病 10.关于神经性厌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P103 A.多数患者即使十分消瘦仍认为自己胖B.神经性厌食者因食欲减退而不愿进食C.神经性厌食者多知道自己体重过低、进食过少是病态,常主动就医D.神经性厌食患者多同时并发抑郁症11.有关失眠症诊断标准,正确的是( B )P111A.每周失眠2次,持续1月以上B.每周失眠3次,持续1月以上 C.每周失眠2次,持续2月以上 D.每周失眠3次,持续2月以上12.关于精神发育迟滞不正确的描述是( D )P159 A.智力发育低下 B.社会适应困难C.起病与生物、心理及社会因素有关D.起病于大脑发育成熟以后13.当前对孤独症最有效、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是( A )P165 A.教育和训练 B.认知心理治疗 C.药物治疗 D.心理治疗加药物治疗14.谵妄的关键性精神病理改变是( D )P178 A.感知觉障碍B.思维不连贯C.记忆力下降D.意识清晰程度的下降15.老年痴呆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和( C )P179 A.谵妄 B.器质性遗忘 C.血管性痴呆D.晚发性精神分裂症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
共10分) 16.存在主义和人本主义理论家强调自由、选择(责任)和意志力对个体成长的重要意义。
P7 17.临床访谈形式包括无结构访谈、结构化访谈和(精神状况检查)。
P10 18.神经衰弱常见的心理生理障碍包括:睡眠障碍、(头部不适感)、内脏功能障碍等。
P37 19.有研究者认为,疑病症不是一种病,而是一种人格特征,是(衰弱型)或不安全型人格的一种变异。
P39 20.癔症性精神障碍在CCMD一3中被称为(解离症状),是癔病的两大症状之一。
P47 21.反社会性人格障碍病人反社会行为的严重程度,大约在( 30 )岁后随年龄的增长有所减轻。
P64 22.心境障碍的形成原因非常复杂,概括起来概括3个方面:生物学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
P78 23.生理易感性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因为生理改变,尤其是(大脑)的改变与衰老有关。
P177 24.学者们推测,大多数人的性别认同是由怀孕( 2-4 )个月时的胎儿激素水平决定的。
P125 25.对饮酒行为(失去控制)是酒依赖的突出特征之一。
P150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
每小题3分。
共15分) 26.变态心理:是一种伴随痛苦和功能性损伤出现的个体内部的心理功能紊乱,是一种不典型的或文化上不被期待的行为反应。
P2-3 27.疑病症:疑病症又称疑病性神经症,是躯体形式障碍的一种。
是一种以持久地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的优势观念为特征的神经症。
P38 28.失眠症:是指不是由于其他医学或精神病学的问题引起,而是由有机体内部引起的睡眠启动和维持苦难,或者是精神未复原的睡眠。
这类睡眠障碍与伴随的焦虑、压抑等心理障碍有一定交互影响。
P110 29.恋物癖:指个体由某些无生命的物品达到性唤起的一种性偏好障碍。
P129 30.耐受性:指随着个体连续地反复用药,机体对药物原有剂量变得不敏感。
个体需要获得原有药理作用或心理体验,就不得不增加剂量的状态。
P140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
每小题5分。
共30分) 31.简述如何进行精神检查。
P15 答:为了判定某一种精神活动是异常还是正常,一般从3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1)纵向比较;即与其过去一贯的表现相比较,精神状态的改变是否明显;2)横向比较:即与大多数正常人的精神状态相比较,差别是否明显,其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是否超出了一般程度。
3)应注意结合当事人的心理背景的处境进行具体分析和判断。
32.简述妄想的特点。
P19 答:妄想:是一种错误的、歪曲的病理性信念或判断,既没有事实根据,也与个体所处的背景和文化中公认的观念不一致;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都无法纠正。
特点:没有事实依据,与其教育水平不相符,病人坚信不移无法说服,不能以亲身体验和经历加以纠正。
33.简述强迫症的诊断标准。
P35 答:1)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并以强迫症状为主,至少有下列一项:①以强迫思想为主,包括强迫观念、回忆或表象,强迫性对立观念、琼思竭虑、害怕丧失自控能力等。
②以强迫行为为主,包括反复洗涤、核对、检查或询问等;③以上的混合形式。
2)病人称强迫症状起源于自己内心,不是被别人或外界影响加强的;3)强迫症状反复出现,病人认为没有意义,并感到不快,甚至痛苦,因此试图抵抗,但不能奏效;4)症状持续至少3个月,社会功能受损。
34.简述神经性贪食的诊断标准。
P105 答:1)神经性贪食是一种进食障碍:特征为反复发作和不可抗拒的摄食欲望以及暴食行为,病人有担心发胖的恐惧心理,常采取导吐、导泻、禁食等方法以消除暴食引起的发胖的极端措施。
2)可与神经性厌食交替出现:两者具有相似的心理病理机制、性别和年龄分布。
3)多数病人是神经性厌食的延续者:发病年龄较神经性厌食晚。
4)发作性暴食至少每周2次,持续3个月。
5)并非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所致的暴食,也不是癫痫、精神分裂症等精神障碍继发的暴食。
35.简述儿童多动症的两类症状。
P166 答:1)一类为注意缺失:主要表现为无法倾听他人说话,可能会忘记必须完成的家庭作业,经常丢三落四,做事马虎。
病人的注意力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干什么事总是半途而废,不能按规则行事。
2)另一类为多动,表现为烦躁不安,容易冲动,做事不经思考,缺乏耐心。
患儿在课堂上小动作多,坐不住,不守纪律,特别多嘴,放学回家后常翻箱倒柜,忙个不停。
36.简述谵妄的诊断标准。
P178 答:处于谵妄状态的人会有程度不同的意识障碍、注意受损和认知损害;表现为迷茫、无法与周围的人沟通、不能集中注意力、不能把注意力维持在一些几乎是最简单的任务上;有明显的记忆和语言方面的问题,并伴随有定向障碍、情感障碍和睡眠-觉醒周期紊乱。
谵妄的症状不是逐渐产生的,往往迅速起病。
它会在几个小时或几天内发展起来的,并且能在一天内有所变化。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
每小题lO分,共20分)37.试述如何理解自知力。
P25 答:1)自知力又称内省力、领悟力,是临床精神病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指病人对自己精神疾病的认识、判断能力。
2)精神科疾病与非精神科疾病的区别就在于,精神病人对疾病的认识和态度构成了精神科疾病的一个组成部分。
有些精神障碍病人自知力保持完好,如各类神经症病人。
但多数精神障碍病人一般均有程度不同的自知力缺失,因此,他们并不承认自己有精神障碍,也不主动就医,甚至拒绝看病、服药、住院。
3)在精神疾病的初期,有的病人自知力尚存,病人感到自己与以往有所不同,甚至会主动诉说自己的异常体验。
急性起病的病人会表现得十分困难,因为病人意识到自我发生了急剧的改变,却说不清原因。
4)随着病程的进展,病人常对自己的精神症状丧失了判断能力,这种现象称为自知力丧失。
当病情好转时,自知力逐渐恢复。
5)临床上将有、无自知力恢复的程度作为判定病情轻重和病情改善程度的重要指标。
精神症状消失,并认识到所患精神症状是病态的,意味着病人在临床上的痊愈。
38.试述创伤性应激障碍的诊断标准。
P53 答:1)反复发生闯入性的创伤性体验重现、梦境,或因面临与刺激相似或有关的境遇而感到痛苦和不由自主地反复回想; 2)持续的警觉性增高; 3)持续的回避;4)创伤性经历的选择性遗忘;5)对未来失去信心;6)精神障碍延迟发生,符合症状标准至少已3个月,且社会功能受损。
六、案例分析题(10分)39.小刘,男性,20岁,大学二年级学生。
既往身体健康,学习成绩良好,喜欢足球运动。
期末前一个月出现:白天上课大脑一片空白,听不懂老师讲课内容,感到学习成绩不好,对不起父母,对不起老师,入睡困难,每天早晨4点就醒,不愿见同学,连平时喜欢看的足球比赛都不想看了,无食欲,体重下降,认为自己本来就不该读大学,产生退学想法。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小刘有哪些典型临床表现?P75、84答:情绪症状:抑郁心境,兴趣丧失,听课注意力不集中,听不懂老师讲的内容;认知症状:自责,感觉对不起父母老师,消极,以悲观的态度看待未来,想退学;动机症状:上课大脑一片空白,对学习和娱乐失去兴趣;躯体症状:体重减轻,失眠,每天入睡困难,很早就醒;(2)可以做出何种诊断?如何治疗? 答:可以认定小刘患上了抑郁症;主要是由于在期末考试前心理压力过大造成的。
治疗方法可以采用心理治疗:通过贝克认知疗法,改变小刘对自己当前的状况的理解和歪曲,改变小刘的思考方式,观察小刘现在的症状,通过和他沟通,对他进行说服、开导。
从而消除小刘目前的错误的认识和消极的态度。
帮助小刘重建自信心。
引导小刘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目标,生活习惯,学习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