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精选高中必修四语文第二单元5 苏轼词两首人教版知识点练习二十七

2019年精选高中必修四语文第二单元5 苏轼词两首人教版知识点练习二十七

2019年精选高中必修四语文第二单元5 苏轼词两首人教版知识点练习二十七第1题【单选题】从词的流派看,下列词句与其他三句不同类的一项是( )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B、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C、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D、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从下列说法中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A、“大江东去”中的“大江”指长江。

B、“故国神游”一句中,“故国”指旧国,旧地,这里指当年赤壁战场。

C、“卷起千堆雪”和“樯橹灰飞烟灭”两句都运用了比喻修辞格。

D、“羽扇”“纶巾”都是古代儒将的装束。

【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对“乱石穿空”三句理解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一个“穿”字,突现了山崖“刺破青天锷未残”的气势。

B、“拍”不仅给人大浪撞击大石的视觉形象,还给人以撞击的听觉效果。

C、“卷”字用拟人手法,展现出波涛翻卷动荡之貌,写出浪花激溅之状。

D、一个“惊”字既写出波涛之气势,更写出波涛给人的感觉。

【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面划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樯橹(qiáng)酹(lèi)吟啸(xiào)羽扇纶巾(guān)B、笺注(qiān)赤鼻矶(jī)蓑衣(suō)料峭(qiāo)C、针砭(biǎn)粗糙(cāo)差别(chā)创伤(chuāng)D、战栗(zhàn)炽烈(chì)对称(chèng)万箭攒心(cuán)【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从下列说法中选出正确的一项( )A、“大江东去”中的“大江”指长江;“长河落日圆”中的“长河”指黄河。

B、“故国神游”一句中,“故国”指旧国,旧地,即今天的中原地区。

C、“樯橹灰飞烟灭”运用了拟人修辞格。

D、“羽扇”“纶巾”都是古代武将的装束。

【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列对《定风波》一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全篇即景抒情,语言自然流畅,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体现了东坡词独特的审美风格。

B、这首词借途中遇雨的生活小事,抒写作者苦乐随缘、开朗乐观、意存归隐的人生态度和坦荡胸怀。

C、“莫听”“何妨”两句是作者的人生写照,也是全词的主题,以下词情都是由此而发。

D、“一蓑烟雨任平生”“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两句,表达了词人乐观开朗、积极进取、对仕途风浪无所畏惧的精神。

【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下列各项中,字形和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故垒樯橹(qiánɡ) 酹江月(lèi) 惊涛拍岸B、料峭萧瑟(sè) 应笑我(yìnɡ) 雄姿英发C、何仿纶巾(ɡuān) 浪淘尽(táo) 一蓑烟雨D、芒鞋吟啸(yín) 千堆雪(zhuī) 山头邪照【答案】:【解析】:第8题【默写】人固有一死,______,______。

(司马迁《史记》)【答案】:【解析】:第9题【默写】______,谈笑间,_____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答案】:【解析】:第10题【默写】大江东去,浪淘尽,______ 。

故垒西边,人道是,_____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答案】:【解析】:第11题【默写】春风又绿江南岸,______。

(王安石《泊船瓜洲》)【答案】:【解析】:第12题【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醉翁操^【1】苏轼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

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

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

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2】。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

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

山有时而童巅^【3】,水有时而回川。

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

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4】。

【注释】【1】据本词序,欧阳修喜爱琅琊幽谷的山川奇丽、泉鸣空涧,常把酒临听,欣然忘归。

后沈遵作琴曲《醉翁操》,崔闲记谱,请苏轼填词。

【2】蒉:草筐。

《论语·宪问》:“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3】童巅:山顶光秃,山无草木曰童。

【4】徽:琴徽,系弦之绳。

此处代指琴。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响空山”与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的“空山”,都写出了山的空寂。

B、“荷蒉”两句以《论语》中荷蒉者对孔子击磬的评价,赞赏醉翁懂得鸣泉之妙。

C、“醉翁去后”两句描写醉翁离开琅琊后,作者空对流泉,以吟诵表达思念之情。

D、词作最后三句是说醉翁虽已离世,声和流泉的美妙意境却仍然得以留存人间。

词作开篇几句运用了以声写声的手法,用玉声形容泉声的清亮圆润。

按照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①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______A.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

(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B.商声寥亮羽声苦,江天寂历江枫秋。

(刘长卿《听笛声留别郑协律》)C.蜂簇野花吟细韵,蝉移高柳迸残声。

(韦庄《听赵秀才弹琴》)D.寒敲白玉声偏婉,暖逼黄莺语自娇。

(王仁裕《荆南席上咏胡琴妓》)②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白居易《琵琶行》同样运用了这种手法来写琵琶声:“______,______。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①古代文人常常喜欢“啸咏”,除了本词中的醉翁,陶渊明写曾写道:“______,______。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②这首词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密切关联。

词中“唯醉翁中知其天”“醉翁啸咏,声和流泉”,呼应了《醉翁亭记》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______,______”等寄情山水的名句。

欧阳修《醉翁亭记》描写了琅琊山的四时景色,表现了作者以山水自适、与民同乐的情怀。

与之相比,苏轼这首《醉翁操》所描写的景色和表现的情怀有何不同?【答案】:【解析】:第13题【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小题。

水龙吟苏轼小沟东接长江,柳堤苇岸连云际。

烟村潇洒,人闲一哄,渔樵早市。

永昼端居,寸阴虚度,了成何事。

但丝莼玉藕,珠粳锦鲤,相留恋,又经岁。

因念浮丘①旧侣,惯瑶池、羽觞沈醉。

青鸾歌舞,铢衣摇曳,壶中天地。

飘堕人间,步虚声断,寒露风细。

抱素琴,独向银蟾影里,此怀难寄。

【注】①浮丘:浮丘公,古仙人名。

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上片开头五句写景:小沟、长江、柳堤、苇岸、烟村、早市。

描绘出一辐开阔辽远,祥和而富有生机的风景画。

B、在这样一个民风淳朴,景色极佳的小村,词人整天闲居无事,没有凡事纷扰,关心的唯有莼菜与玉藕等美食,过着寻常百姓的生活。

C、下片开头六句运用仙话寄托的笔法:词人此时被贬黄州,他想象着“浮丘”仙人式的、“瑶池”仙境般的沉醉生活,再现了众“青鸾”穿着“摇曳”的“铢衣”,进入“壶中天地”而“歌舞”的缥缈美景。

这反映出他遭逢大变,灵肉煎熬,想要逃避现实的心态。

D、“飘坠人间”三句,作者笔锋一转,由“仙境”陡然坠入“人间”,反照现实,过着“露寒风细”贫困的贬居生活,好不凄凉,可见当时的苏轼面临着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困境。

E、整首词,词人采用以景托情,正反观照,杂以仙话寄托的手法,由景入情,由实入虚,以虚显情,由虚而实,层次井然,收到良好的艺术效果。

此词系苏轼被贬黄州两年之时寄蹭友人所作,请结合全词分析词人情感。

【答案】:【解析】:第14题【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的题目水调歌头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词中“我欲……人间”五句,写作者幻想飞升,又怕什么?,随之什么自得?这几句显得摇曳多姿,扑朔迷离。

""用词中原句填空)结合作者当时的实际,说说为什么作者“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答案】:【解析】:第15题【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重江南·超然台作①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①宋神宗宗熙宁七年秋,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东诸城)。

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茸城北旧台,并让其弟苏辙题名曰“超然台”。

胡国:这里指四川眉山。

②寒食:即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一或二日。

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上阕首句即点明了当时的季节特征,以比喻与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状写出柳枝随风轻拂,娴媚动人的姿态。

B、“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表现了密州城的满城春色,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征,色彩对比、明暗相衬。

C、“试上”二字直接点明作者登台望远的场景,其中“试”字储蓄地透露作者暂得清闲的愉悦心情,引起下阕的抒情。

D、全词意境清晰,上阕重在写景,下阕重在抒情,情由景发,情景交融;语言质朴无华,但见其婉约之意。

E、词中斜柳、楼台、春水、春花、烟雨的暮春景象和烧新火、试新茶的细节;都围绕着“超然”二字展开。

作者酒醒后为何“咨嗟”?全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答案】:【解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