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游褒禅山记》知识点梳理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游褒禅山记》知识点梳理一、文学常识王安石(1021—1086),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字介甫,号半山。
北宋抚州临川(今属江西省临川县)人。
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
谥文,又称王文公。
王安石自幼随做地方官的父亲王益转徙于新淦、庐陵、新繁、韶州等地,至景祐四年(1037),全家始定居于江宁(今南京市)。
宋仁宗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考中进士。
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副宰相),开始推行新法。
次年十二月拜相,继续推行新法。
因为遭到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势力的激烈反对,于熙宁七年(1074)罢相,次年复拜相。
熙宁九年(1076)再次辞去相位,晚年退居江宁,潜心于学术研究和诗歌创作。
元祐元年(1086)司马光执政,尽废新法,王安石忧愤病死。
王安石事迹,见《宋史本传》、《续资治通鉴长编》《宋诗纪事》《宋人轶事汇编》《宋稗类钞》等。
二、知识点梳理(一)通假字1. 长乐王回深父。
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二)词类活用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
)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
)3.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极:名词活用为动词,尽情享受)4.有泉侧出。
(侧:名词作状语,在一侧。
)5.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
)6.好游者亦不能穷也。
(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穷尽,走到头。
)7.而其见愈奇。
(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
)8.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
)9.火尚足以明也。
(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
)10. 则或咎其欲出者。
(咎:形容词用作动词,指责。
)11.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险远: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
)12.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幽暗昏惑:形容词作名词,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13.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弄错,使……错误。
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名:名词作动词,说明白。
14.往往有得。
(得:动词用作名词,收获)(三)特殊句式1、文言固定句式:(1).有怠而欲出者。
(有一个……的人。
)(2).其孰能讥之乎?(难道……吗?)(3).何可胜道也哉!(哪里……呢!)(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这就是……的缘故。
)2、省略句:(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于)之(2).距洞百余步,有碑仆(于)道(3).有志矣,不随(之)以止也(4).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5).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之以怠。
(宾语)(6).余于仆碑,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
(宾语)(7).余之力尚足以(之)入,火尚足以(之)明也3、判断句:(1).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3).此余之所得也(4).所谓华(huā)山洞者,以其乃华(huā)山之阳名之也(5)今言“华(huā)”如“华(huá)实”之“华(huá)”者,盖音谬也4、倒装句(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
(介宾短语后置)(2.)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状语后置)(四)一词多义:1. 乃①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竟,竟然,居然)③良乃入,具告沛公(于是)④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才)2. 道①有碑仆道(路,道路)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主张)④何可胜道也哉(说,讲)⑤策之不以其道(方法)3. 盖①日初出大如车盖(车盖)②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是因为”“是由于”等)③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超过,胜过)④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有“大概”的意思)4. 文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文字)②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纹)③属予作文以记之(文章)④文过饰非(掩饰)5. 然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如此,这样)②吴广以为然(对,正确)③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但,但是)6. 其⑴始舍于其址。
(代词,它的,代华山)⑵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代词,那)⑶距其院东五里。
(代词,那个)⑷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代词,它)⑸其文漫灭。
(代词,它的,代仆碑)⑹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代词,它上面)⑺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代词,它的,代华山)⑻问其深。
(代词,代上文“有穴窈然”的“穴”,译作“那个洞”)⑼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代词,代“好游者”,译作“那些”)⑽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其进”的“其”是指代第一个分句,译作“那”,“其见”的“其”是指代第一、二分句,也译作“那”)⑾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代词,它的,代后洞)⑿盖其又深。
(代词,指代后洞,译作“那”)⒀则其至又加少矣。
(代词,代那些)⒁既其出。
(句中语气助词,没有什么实际意义)⒂则或咎其欲出者。
(代词,指代“欲出者”,译作“那”)⒃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第一人称代词,自己)⒄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代词,他们)⒅其孰能讥之乎?(副词“其……乎”这个固定格式,用来表示反问,可译作:难道……吗?)⒆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代词,指代那些以讹传讹的情况,可译为“那”)7. 观(1)古人之观与天地、山川......(欣赏)(2)而世之雄伟、瑰怪、非常之观,(景象)(五)古今异义词:1.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十一】古义:十分之一。
今义:数词。
2.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非常】古义:不平常。
今义:用作表程度的副词,十分,很。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学者】古义:泛指求学的人,指读书人今义: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所以】古义:是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相当于“……的原因”。
今义:常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5.于是余有叹焉。
【于是】古义:“于”,介词,对;“是”,代词,这件事。
为单音词连用。
今义:合用为一个连词。
6.余于仆碑,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
【悲】古义:“悲”,感叹今义:悲伤。
7.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至于】古义:“至”是“到”,“于”为介词,引出下文地点。
今义:表提及。
三、考纲解读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理解B(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2.分析综合C(1)筛选文中的信息(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3.鉴赏评价D(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四、走近高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成4~7题。
何灌,字仲源,开封祥符人。
武选登第,为河东从事。
经略使韩缜语之曰:“君奇士也,他日当据吾坐。
”为府州、火山军巡检。
辽人常越境而汲,灌亲申画界堠,遏其来,忿而举兵犯我。
灌迎高射之,发辄中,或著崖石皆没镞,敌惊以为神,逡巡敛去。
后三十年,契丹萧太师与灌会,道曩事,数何巡检神射,灌曰:“即灌是也。
”萧矍然起拜。
为河东将,与夏人遇,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羌惧而引却。
张康国荐于徽宗,召对,问西北边事,以笏画御榻,指坐衣花纹为形势。
帝曰:“敌在吾目中矣。
”提点河东刑狱,迁西上阁门使、领威州刺史、知沧州。
以治城鄣功,转引进使。
诏运粟三十万石于并塞三州,灌言:“水浅不胜舟,陆当用车八千乘,沿边方登麦,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
”奏上,报可。
未几,知岷州,引邈川水溉间田千顷,湟人号广利渠。
徙河州,复守岷,提举熙河兰湟弓箭手。
入言:“若先葺渠引水,使田不病旱,则人乐应募,而射士之额足矣。
”从之。
甫半岁,得善田二万六千顷,募士七千四百人,为他路最。
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再发则否。
客曰:“太尉不能耶?”曰:“非也,以礼让客耳。
”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
迁步军都虞候。
金师南下,悉出禁旅付梁方平守黎阳。
靖康元年正月二日,次滑州,方平南奔,灌亦望风迎溃。
黄河南岸无一人御敌,金师遂直叩京城。
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
背城拒战凡三日,被创,没于阵,年六十二。
(节选自《宋史•何灌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A.辽人常越境而汲汲:取水。
B.灌迎高射之,发辄中迎:面对。
C.敌惊以为神,逡巡敛去敛:躲藏。
D.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彻:穿透。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何灌行事有成的一组是(3分) 【D】①灌亲申画界堠,遏其来②或著崖石皆没镞③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④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⑤得善田二万六千顷⑥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A.①②⑤ B.①③④C.②④⑥D.③⑤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A、何灌有军事才能,射技震惊契丹。
经略使韩缜极为赏识他,认为终将取代自己;在守边时,何灌大显神威,以致三十年后提及往事契丹丈量都惊恐起拜。
B、何灌泞谙西北边事,受到微宗赞许。
他任洒落将时奋勇击退外敌,经举荐得到徽宗召问,他用笏板指画以助讲解,形象生动,徵宗很快明白了边战形势。
C、何灌善于治理政务,举措得到皇上认可。
为完成运粮任务,他建议将水运改为陆运;在招募射士时,又提出修渠引水,兴造良田,使剩余劳力乐于应募。
D、何灌力守京城,拒不降敌,不幸阵亡。
金兵南下,梁方平弃城逃遁,何灌阻止溃退未成;金兵长驱直下,逼近京城,何灌领命背城搞敌三日,受伤战死。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
答:整理弓箭再次射中靶心,观看的人赞叹,皇上亲自赐酒犒劳他。
(2)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答:何灌来到,请求入见,皇上不允许,而命令他把守西部边角。
五、巩固与提高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是()A.今言“华(huā)”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B.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yǎo)然。
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shèng)道也哉。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xiàng)之。
2.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活用不同类的一项()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B.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D.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3.选出与“其孰能讥之乎”中“其”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A.距其院东五里B.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C.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D.一之谓甚,其可再乎?4.选出下列各句中“以”是介词的一项()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B.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C.余与四人拥火以入D.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5.下列句中“观”字词性不同的一项是()A.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B.大王见臣列观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D.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虫鱼、鸟兽,往往有得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C.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句是()A.其下平旷,有泉侧出B.有志矣,不随以止也C.火尚足以明也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8.选出句中“者”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B.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C.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D.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9.下列句子的句中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B.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C.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六、课堂小结巩固与提高答案:1.C(“胜”应读“shē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