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台及抗水板筏板混凝土浇筑方案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1.工程总体概况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2号地块B项目位于昆明市环湖东路与官南路交叉口和环湖东路与昌宏路交叉口之间,距离滇池较近,环路东路东西向从场地南部穿过。
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2号地块B项目6区、7区,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
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2号地块B项目6区、7区,基础形式为桩基础、独立柱基加抗水板,结构体系为框架—剪力墙,工程设计使用年限50年,建筑安全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烈度9度。
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2号地块B项目6区、7区地下一层,地上三层,建筑总高度。
本工程±绝对高程。
2.编制依据和说明编制依据深圳中深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所发的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2号地块B项目6区、7区施工图《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2011)《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2010)编制说明本方案为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2号地块B项目6区、7区承台、地梁、抗水底板、筏板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专项方案。
方案中未标注单位尺寸的均以“mm”为单位。
3.承台、地梁、抗水底板和筏板设计情况承台基础2,最大面积。
承台基础与承台基础之间设计为地梁连接,其设计尺寸有500×800mm、600×800mm、800×1100mm几种。
承台基础及地梁之间设计为抗水板,设计厚度500mm。
在展馆与展馆之间三角形区域部位,部分抗水板加厚为筏板基础,其设计厚度为800mm。
4.基础混凝土设计要求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及强度等级地下室底板(含承台、地梁)和地下室外墙P8,水池、水箱、游泳池等为P6。
承台、基础梁(地梁)C30,地下室底板C30,地下室外墙C30。
防水混凝土配制要求水泥强度等级不低于;水泥品种应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泵送防水混凝土入泵坍落度控制在120~160mm之内。
膨胀剂混凝土外加剂应符合《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03及国家或行业相关标准。
本工程主体结构构件的后浇带采用填充用膨胀混凝土,下表所述的部位(除后浇带外)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
膨胀剂采用复合纤维抗裂剂(如WK或SY-K等),下表中膨胀剂掺量为水泥、膨胀剂、掺合料总重量的百分比。
补偿收缩混凝土水中养护14天的限制膨胀率应≥×10-4 (后浇带≥×10-4),水中养护14天,空气中养护28天的限制干缩率≤×10-4,28天的抗压强度≥ (后浇带≥。
膨胀剂品种和掺量应经试验满足要求后,由建设方确定,设计认可。
保护层过大时的措施当梁、柱、墙中纵向钢筋保护层厚度大于50时,采取以下措施:地下室外墙掺加聚丙烯腈纤维混凝土;其它部位在保护层中配置钢筋网片其保护层不小于25;并采取有效的定位措施,避免钢筋网片与梁柱墙的纵筋、箍筋接触。
5.大体积混凝土定义及部分基本规定根据GB50496-2009《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大体积混凝土部分基本规定°C;°C;°C/d;°C。
6.混凝土浇筑分区承台及抗水板、筏板浇筑分区根据深圳中深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提供的基础平面布置图中的后浇带进行分区,6区划分为8个浇筑区,7区划分为8个浇筑区。
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2号地块B项目6区、7区承台、地梁、抗水板、筏板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分区图如下:各浇筑区概算面积和混凝土浇筑量统计如下表6区浇筑区7区浇筑区7.混凝土浇筑顺序6区承台、地梁、抗水底板、筏板浇筑顺序为6-7区→6-8区→6-5区→6-6区→6-3区→6-4区→6-1区→6-2区。
7区承台、地梁、抗水底板、筏板浇筑顺序为7-7区→7-8区→7-5区→7-6区→7-3区→7-4区→7-1区→7-2区。
8.混凝土供应及运输本工程所用混凝土均为商品混凝土。
从商品混凝土站至浇筑现场运输使用混凝土罐车运输。
9.现场混凝土送料承台、地梁、抗水底板、筏板混凝土使用泵送浇筑,每个浇筑分区按混凝土浇筑方量选用2台HBT80-16-110s型电动混凝土输送泵。
每台地泵出料口处选用1台覆盖半径为混凝土布料机进行下料。
10.各浇筑区计划浇筑时间计算考虑地泵在浇筑过程中,受混凝土罐车进出交替、移管等因素,每台地泵的平均排量Q(Q=Qmax×α×Et=80×1×=64m3/h)经计算取64m3/h,一昼夜连续浇筑量为64m3/h×24h=1536m3。
6区:6-1区计划浇筑时间×2台=,6-2区计划浇筑时间×2台=,6-3区计划浇筑时间×2台=,6-4区计划浇筑时间×2台=,6-5区计划浇筑时间×2台=, 6-6区计划浇筑时间×2台=,6-7区计划浇筑时间×2台=,6-8区计划浇筑时间×2台=。
7区:7-1区计划浇筑时间×2台=,7-2区计划浇筑时间×2台=,7-3区计划浇筑时间×2台=,7-4区计划浇筑时间×2台=,7-5区计划浇筑时间×2台=,7-6区计划浇筑时间×2台=,7-7区计划浇筑时间×2台=,7-8区计划浇筑时间×2台=。
11.混凝土泵管架搭设对进入抗水板、筏板基础内的泵管使用Φ48×3.5mm钢管沿每根泵管浇筑路线搭设一条立杆宽度、沿长度方向间距的专用泵管架,泵管架设双层横杆和水平杆。
泵管设置在泵管架中间,两边铺设各铺设50mm厚的木架板供泵管搭、拆人员行走。
泵管架随混凝土浇筑向后退行时拆除。
泵管架搭设构造详见下图:12.混凝土浇筑前准备混凝土输送泵准备承台及抗水板、筏板混凝土浇筑前,在外环主道路靠近基坑边布置两台混凝土输送泵。
振捣机具准备混凝土振捣拟采用长度6.0m、直径Ф50的插入式振动棒,每台布料机前端配备4组振捣人员,每个振捣组应多准备2~3根振动棒备用。
混凝土检测、取样仪器准备现场配备坍落度筒用于检查进场混凝土罐车的坍落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和《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中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m3时,同一配合比混凝土每200m3取样不得少于一组的规定,每个浇筑区现场准备混凝土抗压取样试模6组(每组3个)、抗渗取样试模2组(每组3个)。
测量控制仪器准备每个浇筑区在混凝土浇筑时配备一台S3型水准仪和塔尺用于混凝土表面标高测量控制。
浇筑人员准备承台及抗水底板、筏板混凝土为连续浇筑,每个浇筑区需配备人员如下:每班作业人员为(混凝土输送泵操作人员4名;混凝土输送泵泵管架设及移动人员12名;混凝土振捣人员16名;混凝土找平、收面人员12名)46人。
按两班轮换作业,则总计需要人员46×2=92人。
13.混凝土浇筑条件要求承台及抗水底板、筏板钢筋已安装、绑扎完成。
位于承台及抗水板或筏板中的框架柱、外挡墙、剪力墙插筋已全部安装及绑扎完成,其规格、数量和轴线位置已检查核实无误。
型性钢柱预埋螺栓已全部埋设到位,经复核轴线、标高及固定工作已全部完成。
集水坑位置、数量、内部几何尺寸和坑底标高应准确无误。
基础下部安装预埋、预留工作已全部完成,并经检查无误。
集水坑、挡土墙模板安装、加固工作已完成,模板拼缝严密,模板的标高、位置、尺寸准确,支架稳固、可靠,并经检查、验收,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
混凝土泵管架已搭设完成,经检查安全、稳固,能够满足浇筑要求。
责任工长已提出了本次混凝土浇筑数量计划,经审核无误,项目经理签字后送交商混站。
混凝土浇筑人员和振捣机具已全部到位,各项准备工作已就绪。
质量监督、建设、监理和施工单位共同对工程实体进行了检查验收合格,同意进行隐蔽。
监理单位已签发混凝土浇筑令。
14.混凝土浇筑浇筑方式:本工程承台及抗水底板、筏板分区浇筑,为保证连续浇筑混凝土在初凝前能很好结合不形成施工冷缝,混凝土浇筑采用斜面自然流淌方式,斜面坡度控制在1:6~1:10之间。
分层浇筑厚度确定:根据工程基础图可得,本工程承台基础高度最大的达到了,为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对承台基础按厚度进行分层浇筑(不足的仍按一层执行)至抗水底板或筏板下口标高处,上部抗水底板(500mm厚)和筏板(800mm厚)不再进行分层,一次浇筑完成。
混凝土浇筑泵管安排:本工程各浇筑区平面面积较大,为加快混凝土浇筑进度,将2台地泵的输料泵管按平均分布并列方式进行布置,同时由前向后退行。
每根输送泵管浇至承台基础时,先浇筑承台基础加深部分,浇至抗水底板、筏板下口标高时,与抗水底板、筏板一同浇筑。
面层浇筑标高控制:在绑扎每一浇筑区上部钢筋时,测量人员架设水准仪按设计基础顶部标高用Ф12螺纹钢按×间距焊在上部钢筋网上做为最终标高控制点,同时在外围四周挡土墙钢筋上抄测出高于基顶面500mm的控制点并用红油漆做好标记。
当混凝土浇至基础顶面时,找平人员先按钢筋网上焊的标高控制钢筋进行初步找平,随后将四周挡土墙上的标高控制点用卷尺向下量出基础顶面标高,拉通线进行复核,经两种方式校核均为同一标高面后,方能对表面进行最终找平抹压。
混凝土振捣:混凝土振捣采取分层、定点振捣方式。
振动棒应做到快插慢拔,插点均匀排列,逐点移动,整体成“之”形移棒,交界部位应交叉振捣,以防漏振,振动棒插入间距按400mm且不大于振动棒作用半径的倍为准,振捣上一层混凝土时应插入下层混凝土50mm,以消除两层混凝土间的接缝,每个点位振捣至混凝土下沉表面无气泡冒出为止,同时严格控制振捣时间不能过长,以免过振造成混凝土分层离析。
混凝土表面抹压:基础表面混凝土浇注完成后(此时高度应高出标高面15~20mm 为宜),将表面多余的浮浆刮掉后,按标高控制点用3.0m长度的靠尺刮平,同时拉通线进行复核,在混凝土初凝前用铁滚筒碾压数遍,用木砂板第一道抹平,混凝土表面刚收水时用木砂板进行第二道收面,混凝土初凝前用木抹子进行最后一道抹压,以闭合收缩裂缝。
挡土墙混凝土浇筑:为保证地下室防水整体性能,按设计要求四周挡土墙下部450mm高度与基础混凝土一同浇筑(施工缝按设计留在筏板上部450mm高钢板止水带中部处)。
挡土墙混凝土使用振动棒进行振捣,挡土墙在基础混凝土浇捣至设计要求顶部标高后进行,挡土墙分两次装填,第一次装填300mm高度振捣后让其自由下沉基本达到稳定后进行第二次装填浇捣。
15.混凝土测温、养护测温本工程基础为大体积超长混凝土构件,特别是厚度较大的承台基础内部水化热大,为了避免基础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造成温度裂缝,应将混凝土凝结过程中内外温差控制在≤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