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语言之句子赏析
(二)答题的一般模式
描绘诗句内容,理解诗句含义+表达技 巧、语言、结构等特点+表达效果(情感)
【注】亦有前两项颠倒的答题情况,应视具 体问法而定。
高考速递
【2017新课标I卷】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 面问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问题】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 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明意细审巧辨析 ——诗歌鉴赏之度,掌握该类型题的答题方法。
考点阐释
赏析之要,赏句为妙。赏句是一种 层次比较高的鉴赏。它是一种综合运用 诗歌鉴赏知识的题型,几乎涵盖了诗歌 鉴赏的内容、情感、形象、语言、表达 技巧等所有的知识点,答题的自由度较 大,难度也较大。
巩固练习
1、(2018课标全国I)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后面题目。
野歌 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诗中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6分)
【参考答案】: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 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 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含 义)表达了诗人虽然感叹不遇于时,但 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情感)
常见设问
(2018课标全国I)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义?请简 要分析。 (2017课标全国I)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 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2016课标全国II)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 万古凡马空”?曹霸是怎样做到的?请简要分析。 (2015课标全国II)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 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 析。
解题方略
(一)赏析角度
1、从句子的内容、情感出发,是赏析句子 的前提。 2、从语言的特点出发,若有精妙的动词、 形容词等,应作“炼字”赏析。赏析效果即 可。 3、从表达技巧出发(表达方式、表现手法、 修辞手法、结构手法)。
解题方略
4、从句子位置出发。 首句:开篇点题,统领全诗,奠定基调等。 中间句:转折文意,承上启下。 尾句:卒章显志,以景结情,照应开头等。
【参考答案】 ①这两句描写山景,意境阔大而又趣味盎然。 ②上句动中有静,万条谷壑泉水淙淙,奏出天 籁之音;下句静中有动,山峰肃立,静静聆听山 鸣谷应。 ③“立斜阳”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晚山的可爱。
勤于积累,勤于思考,
我必辉煌!
【参考答案】 高峻的山峰在一片积云之中突现, (步骤一) 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以“清瘦”形 容山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造语新奇;一个 “出”字,作者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赋予山峰 动感,使山峰与云层形成了尖耸与广阔、跃动与静 态相结合的画面。(步骤二)“清瘦”表现了作者 清高独立、人格坚守的精神气质。(步骤三)
【答案】下笔写字的声音,像蚕食 桑叶声,(步骤一)用春蚕食叶描 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 动贴切;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 的庄严寂静;(步骤二:手法分析 + 作用)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 之情。(步骤三:感情)
应用体验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问题。 初见嵩山 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张耒,北宋时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 轼牵连,累遭贬谪。 【问题】“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清 瘦”有何精神内涵?(6分)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2012 年全国新课标卷)
思远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 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 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感情有什么作 用?(5分)
【参考答案】①首句起兴(手法),以红 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 的悲凉气氛。(效果)
②为全诗奠定悲凉的情感基调,增添对远 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奠定情感 基调——作用)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村行
[北宋]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注】本诗作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因仗义执言而被贬 为商州团练副使时。 结合全诗,赏析“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这两 句的妙处。(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