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练习题(共22张PPT)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练习题(共22张PPT)
16.(2018·浙江温州月考)杭州钟灵硫秀,远古即孕育了灿烂的“良诸文
化”“吴越文化”。宋室南迁,在此建都,不少中原地区绍绅仕官移民
杭州,使中原文化在此积淀,与杭州原有文化相交融,重新打造出具有
浓重北方韵味的特色江南文化。材料表明(
)
途径
①杭州文化具有包容性
②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③中华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④不同区域文化渐趋融合同一
的“围村”、陕西的“窑洞”、福建的“土楼”等民居建筑都与当地的
自然环境息息相关,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
财富。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
①决定于各地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
②蕴含着中华文化的共性
③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④长期相互借鉴而日趋同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中华文化区域性的成因:①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
传统建筑
④汉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2018·河南开封联考)出门在外,最难改的是乡音,最亲切的是方言。
方言被称作我国民间文化的活化石,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方言却日渐
式微,流失严重。一些人士和地方疾呼,保护方言刻不容缓,这是因为
我国方言(
)
①魅力独特,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
梦 境
第六课 习题
我们的中华文化
高考真题
1.(2018·全国Ⅱ卷,20)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
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实践经验。2016年,国务院印发
《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把发展中医药上升为
国家战略。截至2016年底,我国与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签订中医药合作
(1)根据材料,请你运用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分析我们应怎样树立文化自信。
答案: (1)①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②我们应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求同存异,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对其 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③我们应在文化交流中兼收并蓄,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以我 为主,为我所用,反对文化霸权主义。
8.(2018·山东青岛检测)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
思想,这一思想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和而不同”反映了中华
文化具有的特征是 ( )
A.包容性
B.阶级性
C.民族性
D.地域性
9.(2018·天津九校模拟)旗袍,源自满族旗人的长袍,后融合了旗袍马
甲和文明新装的特点,并结合了西式裙装的配伍形式,被视为20世纪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2018·江西南昌模拟)古代的工匠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令国人自豪、让
世界惊叹的精品之作。而当下,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迈进中,
我们却要补上“工匠精神”这一课。要补上“工匠精神”这一课,我们
必须( ) 工匠——科学技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①向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汲取营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2018·湖北四地七校联考)回文诗是中国文苑的一朵奇范,自西晋以
来,历代诗家争相效仿,如《后园作回文诗》(南朝齐·王融)正读:斜
峰绕径曲,耸石带山连。花除拂戏鸟,树密隐鸣蝉。逆:蝉鸣隐密树,
鸟戏拂徐花。连山带石耸,曲径绕峰斜。品味回文诗,我们可以感受到
(
)
诗、文苑——文学艺术——博大精深独特性
)
①传统建筑的价值在于思想性
②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④传统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①传统建筑的价值不止于思想性,在于它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
志,被称为凝固的艺术。
7.(2018·四川广安一模)文化有其自身发展的特殊规律,即传承与创新, 也就是吸取传统文化、外来文化的精华,剔除其糟柏的过程,从而推动 文化的发展。这体现了( ) A.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B.文化发展的过程就是继承的过程 C.只要加强文化交流,就一定能推动文化发展 D.任何文化都能得到持续发展
①古典诗词意境高远,难以逾越 不能过度捧古贬今,文化有自身发展过程
②汉字文化内涵丰富,风格独特
③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独树一帜
④文学典籍浩如烟海,良莠难辨 客观存在能被人们正确认识——可知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2018·广东东莞三模)《台湾风物图卷》长达320米,以生动的笔墨
描绘了台湾地区的自然山川、民俗风土、人文环境等,被誉为宝岛的
④书写汉字不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2018·江苏连云港联考)众多中国古代建筑,将哲学想象与历史文脉
融入砖石之中,已成为文化传承的视觉象征。发源于民间的徽派建筑,
虽为人作却宛自天成,达到了“青山云外深,白屋烟中出”的和谐境界,
体现了“天人合一”“物我为一”的精神追求。这表明(
②坚持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包容精神
③培育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时代精神核心是改革创新
④将其作为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2018·山东青岛八校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化自信,是兼容并蓄、海纳百川之后的自信,也是尊重文明多样性基础上的自
协议达86个,中医药传播到世界上183个国家和地区。中医药走向世界
的文化意义在于( )
①实现中医药文化的转型升级
②扩大中医药文化的世界影响
③创新中医药文化发展的价值导向
④满足世界各国对中医药文化的需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17·江苏卷,19)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扁鹊提出了“望、闻、问、切” 的诊疗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础。此后,中医药在不断 汲取世界文明成果、丰富发展自己的同时,也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目 前,世界卫生组织成员中已有103个认可使用针灸。这充分说明( ) A.中华文化兼收并蓄、源远流长 B.文化交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C.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动力 D.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
②因时而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乡音 难改
③绚丽多彩,是地域文化的基本载体
④运用广泛,是不同民族间沟通交流的工具 是区域内部交流的工具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2018·山西太原二模)鉴于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使用键盘书写,手写汉字的能力有
明显的下降,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隆重推出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汉字包含着
(
)
梅的意向属于文学艺术,体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独特性
①把“梅”作为精神追求的目标,与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相得益彰 爱国主义
②“梅”文化以其特有的包容性,彰显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③梅被赋予特定时代的相应内涵,成为中华民族气节之象征
④文学艺术中梅所幻化出的人生品格彰显了中华文化的民族性 个性与共性
文化多样性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2018·河北石家庄检测)分布在福建西部和南部崇山峻岭中的福建土 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是创造性的生土建筑 艺术杰作。福建土楼遵循了“天人合一”的东方哲学理念,建筑风格古 朴粗矿,形式优美奇特,尺度适当,功能齐全实用,与青山、绿水、田 园组成了适宜的人居环境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景观。这说明( ) A.中国的文学艺术在古代就大放异彩 B.中国的科学技术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古代 C.中华文明是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 D.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是我们民族祖先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明最灿烂的瑰
宝之一。在汉字博大精深的文化根基里,蕴藏着不可侵犯的民族尊严、崇高强大的
民族意识和自强不息的创造智慧。材料说明( )
①汉字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②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中华民族之魂 是中华民族精神
③书写汉字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心
易错小题
3.(2018·山东青岛三模)汉字是中华文化的代表,成熟的汉字体系至
少在我国商代的中后期已经形成,已经经历了三千多年的发展演变,
是中国古代智者贡献给人类的一份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世界文字
之林的一朵奇范。这表明(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
②汉字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③汉字是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度不同。②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
12.(2018·河南洛阳联考)同样是写梅,陆游的梅是寒士之梅,毛泽东的梅
是战士之梅。做寒士时,有“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品质;做
战士时,有“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傲骨,两者都是人生非常
重要的品格,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梅的意象。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
信。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借鉴而形成的文 明。汉代张塞两次出使西域,向西域传播了中华文化,也引进了葡萄、芝麻等西域文 化成果。唐代中国通使交好的国家达70多个,促进了中华文化远播世界,也促进了各 国文化和物产传入中国。明代郑和七次远洋航海,留下了中国同沿途各国人民友好交 往的佳话。明末清初,欧洲的天文学、医学等知识纷纷传入中国,开阔了中国人的知 识视野。之后,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更是频繁展开,这其中有冲突、矛盾、疑惑、拒绝, 但更多的是学习、消化、融合、创新。 (1)根据材料,请你运用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分析我们应怎样树立文化自信。 (2)文明礼仪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某校开展“倡导文明礼仪、弘扬中华文明”活动。 请你为此活动拟定两条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限15个字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