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时间分辨荧光技术原理及应用

时间分辨荧光技术原理及应用


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
多克隆抗体:多个抗原决定基——机体—— 多种抗体的混合物 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 mAb): 由一个B细胞克隆产生的、针对某一特定抗 原决定簇的高度特异性抗体
PcAb 低

特异性 敏感性
McAb 高

单克隆抗体制备
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的应用
电化学发光
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中,磁性微粒为固相载体包被抗体(抗原),
用三联吡啶钌标记抗体(抗原),在反应体系内待测标本与相应的抗原 (抗 体)发生免疫反应后,形成磁性微粒包被抗体-待测抗原-三联吡啶钌标记抗 体复合物,这时将上述复合物吸入流动室,同时引人TPA缓冲液。当磁性微 粒流经电极表面时,被安装在电极下面的电磁铁吸引住,而未结合的标记 抗体和标本被缓冲液冲走。与此同时电极加压,启动电化学发光反应,使 三联吡啶钌和TPA在电极表面进行电子转移,产生电化学发光,光的强度与 待测抗原的浓度成正比。
直接化学发光的机理
--- 夹心法
磁微粒
抗体
+
被测抗原
+
带丫啶酯 标记物抗 体
(1) 加入H2O2 (pH<10)
(2) 加入碱 (pH>10)
发光
冲洗后
酶联化学发光
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chemiluminescence enzyme immunoassay,CLEIA)是用参与催化某一化学发光反应的酶 来标记抗原或抗体,在与待测标本中相应的抗原(抗体)发生免 疫反应后,形成固相包被抗体-待测抗原-酶标记抗体复合物, 经洗涤后,加入底物(发光剂),酶催化和分解底物发光,由光 量子阅读系统接收,光电倍增管将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并加以 浓度。
波长分辨
发射光与激发光波长间巨大 的Stokes位移(波长跃迁)是镧 系元素荧光的重要特征之一; 铕:激发光340nm,发射光 613nm; 荧光素的Stokes位移为280nm, 普通荧光素只有28nm; 狭窄的发射峰,通过波长分 辨,将特异性荧光与非特异 性荧光分辨开来,近“0” 本底的又一保障。
灵敏度高,检测范围广
1.标准曲线近似一条直线,结果更加准确 2.线性范围宽 3.相对误差小CV < 5% 4.试剂批间差最小
时间分辨试剂采用的免疫学方法
双标 UE3 PAPPA Free-hCGβ TSH 17α-OHP
双抗夹心
竞争法
生物素标记的双抗夹心
双抗夹心 双抗夹心 竞争法
免疫学基本原理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原理
晁建文 博圣内部培训
免疫学基础
抗体结构和实际应用
时间分辨原理
免疫学的发展
免疫 学是 人类 与传 染病 斗争 的过 程中 发展 起来 的!
现今 1977年
后基因组时代,从功能基因入手, 研究免疫应答与耐受的分子机理, 新型疫苗的设计研制。
分子免疫发展
1957年
原子标记技术
多个标记位点(多达20个)灵敏度更高。 原子标记,对抗体结构影响小,保证检测的高灵敏 性,高精确度。 惰性元素,无衰变保质期1年。 物理发光影响小,受环境影响小,可以多次检测。 解离增强技术可使其荧光性提高100万倍,线性范围 更宽,重复性更好。
时间分辨
极长的荧光衰退时间特征 铕:730000ns,钐:50000ns; 一般荧光物质:10-100ns; 利用镧系元素的荧光特点,通 过检测时间延迟,将特异性荧 光与非特异性荧光分辨开来, 使本底干扰达到近乎于“0 ”; 实验中,每一秒进行1000 次 检测计数,结果重现性强。
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
是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免疫细胞
免疫器官
按其功能不同分为: 中枢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和 成熟的场所。 包括:胸腺和骨髓(人和 哺乳动物);法式囊(禽类)。
外周免疫器官及组织 : 1.B细胞成熟的场所; 2.免疫应答的发生部位。 包括:淋巴结 脾脏 粘膜 伴随淋巴组织等。
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示意图
碱性磷酸酶标记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该分析系统以碱性磷酸酶 标记抗体(或抗原),在与反应体系中的待测标本和固相
载体发生免疫反应后,形成固相包被抗体-待测抗原-酶标记抗体复合物,这时加入
AMPPD发光剂,碱性磷酸酶使AMPPD脱去磷酸根基团而发光。
应时,吸收了反应过程中所产生的化学能,使反应的产
物分子或反应的中间态分子中的电子跃迁到激发态,当 电子从激发态回复到基态时,以发射光子的形式释放出
能量,这一现象称为化学发光。
直接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用吖啶酯直接标记抗体(抗原),与待测标本中相应的抗原 (抗体)发生免疫反应后,形成固相包被抗体-待测抗原-吖啶 酯标记抗体复合物,这时只需加入氧化剂(H2O2)和NaOH 使成碱性环境,吖啶酯在不需要催化剂的情况下分解、发 光。 由集光器和光电倍增管接收、记录单位时间内所产生的光 子能,这部分光的积分与待测抗原的量成正比,可从标准曲 线上计算出待测抗原的含量。
时间分辨技术
TRF:Time-Resolved fluorometry时间分辨荧光检测 DELFIA: Dissociation-Enhancement Lanthanide Fluorescence Immuno-Assay (解离增强镧系元素荧光免疫检测) 镧系元素共有15 种,常用的有4种: 钐(Sm),铕(Eu),镝(Dy),锝(Te) 可实现多项目同时检测, 减少操作偶然误差。
AFP/Free hCGß 检测原理
uE3检测原理
PAPP-A检测原理
hCGβ检测原理
hTSH检测原理
17-OHP检测原理
TSH试剂盒成分对比
名称 AUTODELFIA (1152人份) DELFIA (960人份)
标准品
质控品 抗-hTSH-铕示踪剂存储液 浓缩洗液 增强液 新生儿hTSH测试缓冲液
免疫球蛋白的功能区
Ig的H链、L链每隔110个氨基酸即由链内二硫键连接形 成一个能行使特定功能的球性单位,称为Ig的结构域或 功能区(domain)。
各功能区的作用
VH和VL:识别和结合 抗原 CH1和CL:同种异型的 遗传标志 CH2:补体C1q结合位 点, IgG可通过胎盘 CH3/CH4:与多种细胞 表面的FcR结合(免疫 调理,I型超敏反应)
1900年
细胞免疫发展
抗原、抗体被发现——免疫化学发展。
1876年
多种病原菌被发现——疫苗广泛应用
抗原抗体的基本概念
抗原(antigen,Ag)
是指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 产物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外结合,发生免疫效 应的物质。
抗体(antibody,Ab)
是B细胞识别抗原后增殖分化为桨细胞所产生的一 种蛋白质,主要存在于血清等体液中,能与相应抗 原特异性地结合,具有免疫功能。
铰链区
位于CH1与CH2 之间,含有丰富的 脯氨酸,因此易伸 展弯曲,而且易被 木瓜蛋白酶、胃蛋 白酶等水解。
J链和分泌片
J链是一条多肽链,富含半胱氨酸,由浆细胞合成, 以二硫键的形式共价结合到Ig的重链上。 分泌片:由黏膜上皮细胞合成和分泌,以非共价形式 结合到二聚体上,保护IgA,使之不受环境中酶的破 坏,并介导IgA的转运
首先是用特异性抗体包被于固相载体,经洗涤后加入 含有抗原之待测样品,如待检样品中有相应抗原存在,即 可与包被于固相载体上的特异性抗体结合,经保温孵育洗 涤后,即可加入酶标记特异性抗体,再经孵育洗涤后,加 底物显色进行测定,底物降解的量即为欲测抗原的量。
几种常用的方法
双抗体夹心法 双位点一步法 竞争法 间接法(双抗原夹心法) 捕获法测IgM抗体 应用亲和素和生物素的方法
捕获法测IgM抗体
应用亲和素和生物素的方法
钩状效应(hook effect)
定义:是指抗原过剩致一步法测抗原出现假阴性的现象。
在抗原抗体反应时,抗原抗体须在一定比例范围 内才能出现最大凝集,当标本中待测抗原浓度相当高 时,过量抗原分别和固相抗体及酶标抗体结合,而不 再形成夹心复合物,抗原过量或抗体过量都会导致两 者胶联度降低,从而导致凝集程度与实际浓度不符, 出现结果将低于实际含量,严重时甚至可出现假阴性 结果。
免疫细胞来源于骨髓
细胞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免疫应答是十分复杂的过程,此处列出两种基本的免疫应答
抗原抗体反应原理
定义:是指抗原与相应抗体之间发生的特异性结合反应
特异性 比例性 可逆性
抗原抗体反应的三个特点
免疫球蛋白的分子结构
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
四肽链结构 ,链间二硫键连接 两条重链(H)和两条轻链(L) 氨基端和羧基端。
钩状效应在凝集曲线上表现为类似抛物线的形状。
医学免疫学化诊断技术
医学免疫学化诊断技术分为: 同位素放射免疫 非放射免疫分析 吸收光谱法
酶联ELSIA
发射光谱法
酶联化学发光 直接化学发光 电化学发光 荧光偏振 时间分辨
主流化学发光介绍
发光免疫分析:是将发光分析和免疫反应相结合而建立 起来的一种新的检测微量抗原或抗体的标记免疫分析技 术。 化学发光(chemiluminescence):是指伴随化学反应过 程所产生的光的发射现象。某些物质(发光剂)在化学反
根据氨基酸排列顺序的不同分为: 可变区(V)和恒定区(C) 可变区(V区): 氨基酸组成、排列顺序变化较大 恒定区(C区): 氨基酸数量、种类、排列顺序及含糖量都比较稳定
超变区( HVR)
框架区 轻链: 24-34、50-56、89-97 重链: 31-35、50-65、95-10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