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体液检验第一节脑脊液检查一、名词解释1.Pandy 试验2.脑脊液髓鞘碱性蛋白3.细胞蛋白分离现象二、选择题【A型题】1.脑脊液中的IgG减低见于A.巨人症B.多发性硬化症C.神经梅毒D.结核性脑膜炎E.癫痫2.不符合病毒性脑膜炎脑脊液特点的是A.外观透明或微浑B.不出现凝固现象C.葡萄糖含量正常D.氯化物含量正常E.蛋白质明显减少3.脑脊液标本常用采集部位是A.第三、四脑室B.第3~4腰椎间隙C.第4~5腰椎间隙D.小脑延髓池E.硬脑膜下腔4.正常人的脑脊液中主要蛋白质是A.纤维蛋白原B.清蛋白C.球蛋白D.甲胎蛋白E.血红蛋白5.正常人的脑脊液中主要细胞是A.红细胞B.单核细胞C.淋巴细胞D.嗜酸性粒细胞E.中性粒细胞6.脑脊液标本采集中的第1管进行A.常规细胞检查B.一般性状的检查C.细菌培养检查D.化学检查E.免疫学检查7.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特点是A.外观浑浊B.细胞计数以淋巴细胞为主C.葡萄糖含量正常D.蛋白质明显减少E.可找到抗酸杆菌8.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的比较多的是A.单核细胞B.中性粒细胞C.淋巴细胞D.嗜酸粒细胞E.脓细胞9.正常脑脊液蛋白质定性为A.阳性B.弱阳性C.中度阳性D.阴性E.强阳性10.脑脊液中氯化物显著减少常见于A.化脓性脑膜炎B.结核性脑膜炎C.病毒性脑膜炎D.脑肿瘤E.脑膜梅毒11.脑脊液黄色见于A.流行性脑膜炎B.化脓性脑膜炎C.蛛网膜下腔出血D.结核性脑膜炎E.脑肿瘤12.正常人脑脊液有核细胞是A.(0~0.008)×106/LB.(0~0.010)×106/LC.(0~0.015)×106/LD.(0~0.025)×106/LE.(0~0.035)×106/L13.不会引起脑脊液中葡萄糖升高的是A.病毒型脑膜炎B.急性脑外伤C.蛛网膜下腔出血D.结核性脑膜炎E.缺氧性脑病【X型题】14.脑脊液标本放置过久会引起A.细胞发生破坏和变形B.出现纤维蛋白凝块,影响细胞计数和分类误差C.葡萄糖分解,造成结果假性偏高D.蛋白质分解,造成结果假性偏低E.细菌自溶或死亡影响细菌检出率三、问答题1.脑脊液细胞收集的方法学比较?2.常见脑膜疾病脑脊液检验指标改变特点?3.血性脑脊液标本如何与穿刺损伤相鉴别?4.脑脊液有核细胞检查的临床意义?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Pandy 试验:脑脊液中球蛋白与苯酚结合,出现不溶性蛋白盐的沉淀反应,呈现白色.产生浑浊或沉淀物。
2.脑脊液髓鞘碱性蛋白:广泛用于多发性硬化症的辅助诊断。
大约90%多发性硬化症患者急性期髓鞘碱性蛋白升高是髓索遭到破坏的近期指标。
3.细胞蛋白分离现象:脑瘤患者脑脊液中蛋白增加,而细胞数正常的现象。
二、选择题A型题1.E2.E3.B4.B5.C6.C7.A8.C9.D 10.B 11.C 12.A 13.D 14. ABE三、问答题1.脑脊液细胞收集的方法学比较?(1)脑脊液细胞收集的方法有:离心沉淀法、细胞沉淀室法、醋酸纤维膜浓集法.玻片离心法。
(2)离心沉淀法收集细胞不多且易破碎;细胞沉淀室法、玻片离心法克服了脑脊液细胞数目少和容易被破坏的缺点,便于正确地进行细胞分类计数,易于发现肿瘤细胞、细菌、真菌。
2.常见脑膜疾病脑脊液检验指标改变特点?常见脑膜疾病的脑脊液改变疾病类型压力(kpa)外观蛋白质葡萄糖(mmol/L)氯化物(mmol/L)细胞数(×109/L)有核细胞分类病原体定性定量化脓性脑膜炎显著增高浑浊、脓性、有凝块2+ 显著增加显著减少稍低显著增加中性粒细胞为主可发现致病菌结核性脑膜炎增高雾状微浑有薄膜形成1+~2+ 增加减少显著减少增加早期:中性粒细胞为主后期:淋巴细胞为主见抗酸杆菌或结核培养阳性病毒性脑炎稍增高清晰或微浑1+~2+ 增加正常正常增加淋巴细胞为主无流行性乙型脑炎稍增高清晰或微浑1+ 轻度增加正常正常增加早期:中性粒细胞为主后期:淋巴细胞为主无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稍增高清晰或微浑1+ 轻度增加减少减少增加淋巴细胞为主新型隐球菌脑室及蛛网膜下腔出血增高红色浑浊1+~2+ 增加轻度增加正常增加中性粒细胞为主无脑瘤增高清晰1+ 轻度增加正常正常增加淋巴细胞为主无脑脊髓梅毒稍增高清晰1+ 轻度增加正常正常增加淋巴细胞为主无3.血性脑脊液标本如何与穿刺损伤相鉴别?当腰穿发现脑脊液含血时,应该鉴别是损伤性出血,还是由于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所造成,其判定主要主要方法如下:(1)损伤性出血多因腰穿不顺利,损伤了局部血管所致。
若腰穿顺利,无损伤,为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
(2)损伤性出血与脑脊液混合不均匀,流出之脑脊液的颜色由深变浅,而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脑脊液呈均匀血性。
(3)若出血量多,血液自行凝固为损伤性出血,而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无自凝现象。
(4)损伤性出血经离心或静置后,上层液体无色,若是黄色即为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
(5)将脑脊液收集在3个试管中,如果血色逐渐变淡即为创伤所致;如果三管均匀血性,则为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
(6)显微镜检查红细胞新鲜而完整,为损伤引起的出血;若红细胞皱缩和破碎,说明是陈旧性出血。
4.脑脊液有核细胞检查的临床意义?正常脑脊液中可偶见白细胞,一般为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偶见软脑膜、蛛网膜细胞、室管膜细胞和脉络膜细胞。
病理情况有:(1)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化脓性脑膜炎以嗜中性粒细胞为主,以淋巴细胞.粒细胞和浆细胞并存,病毒性脑膜炎以淋巴细胞为主。
(2)脑血管病:脑出血可见嗜中性粒细胞显著增高,第3天可见吞噬细胞,第5天可见含铁血黄素吞噬细胞。
(3)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以淋巴细胞多见,有时可见白血病细胞或肿瘤细胞。
(4)脑寄生虫病:嗜酸性粒细胞和浆细胞增多。
(5)红斑狼疮:有时可见红斑狼疮细胞。
第二节浆膜腔积液检查一、名词解释1.漏出液2.渗出液二、选择题【A型题】1.关于浆膜腔积液,错误的是A.漏出液和渗出液的鉴别不是绝对的B.漏出液长期滞留于浆膜腔,可发生浓缩C.肝硬化发生腹水多为漏出液D.渗出液多为细菌感染所致E.胆汁刺激发生腹水多为漏出液2.有关浆膜腔积液检查,正确的是A.所有标本必须应抗凝后检查B.肝素抗凝标本用于理学检查C.枸橼酸钠抗凝标本用于生化检查D.EDTA-K抗凝标本用于细胞检查23.渗出液的性质正确的是A.非炎性积液B.多浑浊C.细胞较少D.多不能自凝E.比重小于1.0154.漏出液的性质正确的是A.清晰透明B.炎性积液C.大量蛋白D.中性细胞为主E.多能自凝5.漏出液的细胞主要是A.淋巴细胞B.中性粒细胞C.单核细胞D.间皮细胞E.红细胞6.炎症急性期渗出液的细胞主要是A.淋巴细胞B.中性粒细胞C.单核细胞D.间皮细胞E.红细胞7.漏出液的蛋白含量一般小于A.65g/LB.55g/LC.45g/LD.30g/LE.25g/L8.形成漏出液的常见原因正确是A.主要由局部血管通透性升高所致B.主要由白细胞回流增大所致C.主要由局部血管内渗透升高所致D.主要由钠水潴留E.主要由毛细血管静压增高所致9.结核性积液可明显升高的是A.甲胎蛋白B.腺苷脱氨酶C.乳酸脱氢酶D.溶菌酶E.淀粉酶10.漏出液LD与血清LD比值常小于A.0.2B.0.3C.0.4D.0.5E.0.611.可作为卵巢癌转移指标的是A.LDB.AFPC.CEAD.CA125E.CA19912.渗出液的不正确的是A.浑浊B.比重高C.静置后凝固D.内含极少细胞E.内蛋白含量高【X型题】13.符合假性乳糜性积液的描述是A.脂肪含量小于2%B.蛋白质大于30g/LC.淋巴细胞增高D.外观非乳糜性E.有细菌14.有关浆膜腔积液性状描述正确的是A.正常胸腔、腹腔和心包腔内均有少量的液体B.红色(血性)积液多见于恶性肿瘤、结核病急性期、风湿性疾病等C.漏出液因含的细胞和蛋白质多而呈现为浑浊D.积液的比密的高低与其所含的溶质有关E.漏出液含纤维蛋白原较多,一般会凝固15.腹水为漏出液的是A.重症糖尿病B.肾病综合征C.胃穿孔D.重度营养不良E.丝虫病16.符合渗出液特点的是A.比重>1.030B.黏蛋白定性试验阳性C.蛋白含量>30g/LD.细胞总数<100×106/LE.常为草黄色液体17.漏出液特点的不符合是A.液体比重高B.液体静置后不凝固C.Riva1ta反应阳性D.细胞数小于0.5×106/LE.蛋白含量低三、问答题1.不同病因引起渗出液的区别和临床意义?2.浆膜腔积液主要蛋白检查及意义?3.渗出液和漏出液的鉴别要点?4.浆膜腔液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的意义?5.浆膜腔积液显微镜检查一般要求?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漏出液:属非炎性积液,形成原因主要有:①血管内胶体渗透压下降。
②毛细血管流体静脉压升高。
③淋巴回流受阻。
④水钠潴留引起细胞外液增多。
2.渗出液:属炎性积液,形成原因主要有:炎症时,病原微生物的毒素.缺氧及炎症介质作用,使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血管内大分子物质通过血管壁而渗出,渗出液的产生多为细菌感染引起,恶性肿瘤可引起类似渗出液的积液。
二、选择题1.E2.D3.B4.A5.A6.B7.E8.E9.D 10.E 11.D 12.D 13.AE 14.ABD 15.BDE16.BCE 17.AC三、问答题1.不同病因引起渗出液的区别和临床意义?①脓性渗出液:黄色浑浊,含有大量的脓细胞和细菌。
常见致病菌为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脆弱类杆菌属.绿脓杆菌等,大约10%的积液有厌氧菌感染。
通过涂片或细菌培养可发现致病菌。
放线菌性渗出液脓稠有恶臭,可发现特有的菌块;葡萄球菌性渗出液稠厚而呈黄色;链球菌性渗出液呈淡黄色,量多而稀薄;绿脓杆菌性渗出液呈绿色。
②血性渗出液:积液一般可呈现红色、暗红色或果酱色,常见于创伤、恶性肿瘤和结核性积液及肺梗死等。
肿瘤性血性积液抽取后很快凝固,LD增高,肿瘤标志物阳性,铁蛋白、FN及FDP均升高,而ADA溶菌酶却不高,涂片可找到肿瘤细胞;结核性血性积液凝固较慢,ADA溶菌酶增高明显;积液为果酱色提示阿米巴感染,涂片中可找到阿米巴滋养体;积液呈不均匀血性或混有小凝快,提示为创伤引起。
③浆液性渗出液:黄色、微混半透明的粘稠液体,有核细胞数多在(0.20~0.50)×106/L,蛋白质为30~50g/L,常见于结核性积液及化脓性积液早期和浆膜转移癌。
无菌积液中葡萄糖与血清中葡萄糖相近,而结核性积液葡萄糖减低,必要时应进行结核特异性抗体、乳酸脱氢酶、腺苷氢酶及溶菌酶等相关检查病因以确诊。
④乳糜性渗出液:积液呈乳白色浑浊,以脂肪为主,因胸导管阻塞、破裂或受压引起,常见于丝虫感染、纵隔肿瘤、淋巴结结核所致的胸腔、腹腔积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