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基本类型有三种:明喻、暗喻、借喻;
1、明喻
本体、喻词和喻体同时出现。
常用的喻词有:像、好像、好似、如、有如、如同、恰似、仿佛......
叶子(本体)出水很高,像(喻词)亭亭的舞女的裙(喻体)。
(朱自清《荷塘月色》)
2、暗喻
本体、喻体同时出现,但用“是”、“成为”、“变为”等词代替“像”一类的比喻词。
母亲啊!你(本体)是荷叶(喻体),我(本体)是红莲(喻体)。
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本体)都成了水墨山水(喻体)。
(李健吾《雨中登泰山》)3、借喻
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
天上张著灰色的幔(喻体)。
(“灰色的幔”是喻体。
本体是“黑云”,但不写出来。
)
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地地垂落,看不清一条条的,只是那么一片,一阵,地上射起无数箭头……(老舍《骆驼祥子》)
写作手法之铺垫
铺垫的作用是对主要内容起烘托作用,比如推动情节,为下文做铺垫,突出人物等等。
举例:
1、梁衡的散文《壶口瀑布》(课本第63页)
问:作者为什么要先略写第一次看瀑布呢?
答:写第一次观看壶口瀑布给人以惊心动魄的感觉,为后文具体描写壶口瀑布波澜壮阔的气势,起到铺垫和渲染。
在人们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2、《明湖居听书》
这篇课文主要写白妞高超的歌唱艺术。
为了突出这一中心,在写演出之前,先写场内热闹场面,再写琴师和黑妞,再写场中的议论,这些都是为突出白妞说书的高超技艺作烘托和铺垫的。
然后,作者集中笔力,正面写白妞说书的高超技艺,最后,写听众的反应,高度评价白妞说书的效果。
(注意:衬托和铺垫在课文中是同时存在的,并不矛盾。
区别在于起衬托作用的只有琴师和黑妞,其它场面啦议论啊算铺垫不算衬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