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运动损伤及处理方法
5
三、包扎
• 包扎有保护伤口、减少感染机会、压迫止血、固定骨折和减少伤痛的 作用,是损伤急救的主要技术之一。 • 包扎常用的材料有绷带、三角巾等。 • 现场如果没有这些材料,亦可用毛巾、衣物等代替。 • 包扎动作应力求熟练、软柔,松紧应适宜。 • 这里介绍以绷带为材料或类似绷带的材料的几种包扎法: • (1)环形包扎法常用于肢体较小部位的包扎,或用于其他包扎法的 开始和终结。包扎时打开绷带卷,把绷带斜放伤肢上,用手压住,将 绷带绕肢体包扎一周后,再将带头和一个小角反折过来,然后继续绕 圈包扎,第二圈盖住第一圈,包扎3-4圈即可。 • (2)螺旋包扎法绷带卷斜行缠绕,每卷压着前面的一半或三分之一。 此法多用于肢体粗细差别不大的部位。 • (3)反折螺旋包扎法做螺旋包扎时,用一拇指压住绷带上方,将其 反折向下,压住前一圈的一半或三分之一,多用于肢体粗细相关较大 的部位。 • (4)“8”字包扎法多用于关节部位的包扎。在关节上方开始做环形 包扎数圈,然后将绷带斜行缠绕,一圈在关节下缠绕,两圈在关节凹 6 面交叉,反复进行,每圈压过前一圈一半或三分之一。
四、中医药物疗法
• 中医药物疗法主要是利用各种草药的不同 药理药性,通过外敷,实现退热、消肿、 止痛、舒筋、续断生新的功效,一般来说, 内服云南白药、跌打丸、七厘散、三七片、 伤痛宁片等中成药,可以起到活血散淤、 消肿止痛的作用。
7
五、西药药物治疗法
• 西医各种药水对皮肤损伤有比较明显 的杀菌消毒作用,常用的外用药有2 %红汞溶液(红药水),1%龙胆紫 溶液(紫药水),2%碘酊(碘酒), 消炎粉及各种消炎药膏如土霉素软膏、 四环素软膏等。内服的镇痛药种类也 很多,如复方阿斯匹林片、安乃近片 及各种止痛片。
14
• 5、关节韧带扭伤
• 锻炼中由于外力使关节活动超出正常生理范围,造成关节周围的韧带 拉伤、部分断裂或完全断裂,这称作关节韧带扭伤。最容易发生关节 韧带扭伤的部位在膝关节、手指关节和踝关节。关节韧带扭伤后,局 部肿胀、疼痛、压痛,有皮下出血的可看见青紫区。 早期正确处 理关节韧带扭伤非常重要。因为韧带组织不易再生恢复,如果处理不 当或误诊而转成慢性疾病,可能遗留功能障碍,且以后易再次扭伤。 急性损伤发生后,应立即停止活动,以减少出血。立刻用冷水冲损伤 部位或用冰块冷敷局部以达到止血的目的。然后覆盖绷带加压包扎防 止肿胀。韧带完全断裂或怀疑并发骨折的,在加压包扎后必须请医生 进一步检查和治疗。经过24~48小时后,损伤部位的内出血已停止, 这时可用温热毛巾热敷或按摩以消肿和促进血液吸收。在进行温热敷 时,温度不要太高,时间不宜太长,按摩时也不宜太重,以免加重渗 出、水肿或发生再出血。为了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应注意动静结合, 在没有疼痛感觉的前提下进行早期活动。基本痊愈后,应加强关节周 围肌肉的力量练习,提高关节的相更多模板下载>>请到WPS在线模 板
9
七、常见的运动损伤
• 1、小腿骨疼痛 • 运动时身体重力和支撑面反作用力相互作用于小 腿骨,使小腿骨产生应力性改变而受损。 小 腿骨疼痛较轻的同学,一般不需要特殊的治疗, 只要适当减少下肢的蹍跳练习,选择松软的场地, 经过2~3周调整,一般就可以使疼痛消除。经常 疼痛或运动后疼痛较重的同学,则应停止运动, 并用弹性绷带裹扎小腿,抬高患肢,或者热敷疼 痛部位,或者用手按摩,用这些方法来处理一般 都能奏效。伤愈后再参加体育锻炼时,运动量必 须逐渐增加,避免复发。
10
• 2、运动性胫腓骨骨膜炎 • 运动性胫腓骨骨膜炎是可以预防的:合理 安排运动量,以免造成小腿局部负荷过重; 正确掌握动作技术,注意动作中的放松和 落地缓冲;避免在过硬场地上进行蹍跳练 习;做好充分准备活动,运动后及时用按 摩手法消除小腿肌肉的疲劳。
11
• 3、抽筋
• 抽筋在运动生理学上叫“肌肉痉挛”,是指肌肉不由自 主地强直收缩。体育锻炼中,最容易发生痉挛的肌肉是小 腿腓肠肌。主要原因是: (1)体内失盐过多。在进 行剧烈运动时,由于身体大量出汗使体内盐分失去过多, 破坏了体内电解的平衡,由于体内氯化钠含量过低,引起 肌肉神经的兴奋性增高而使肌肉发生痉挛。 (2)肌 肉收缩与舒张失调。运动中,由于肌肉快速连续收缩,放 松的时间太短,破坏了肌肉收缩与舒张交替进行的协调关 系,引起肌肉痉挛。这种强烈收缩抑制舒张的痉挛情况在 肌肉疲劳时更易发生。 (3)冷刺激。在寒冷的环境 中进行体育活动时,如果没有充分的准备活动,肌肉受到 寒冷刺激的时候,常引起肌肉痉挛。 发生肌肉痉挛时, 局部肌肉坚硬或隆起,剧烈疼痛,且一时不易缓解。有的 缓解后,仍有不适感并易再次发生痉挛。
12
• 肌肉痉挛发生时,一般通过慢慢加力、持续牵拉 的方法,就可使痉挛的肌肉得到放松并消除疼痛。 小腿抽筋时,可平躺地上,用异侧手抓住前脚掌, 伸直膝关节用力拉;也可平坐或仰卧,伸直膝关 节,同伴双手握其足部抵于腹,痉挛者躯干前倾 适度用力,同伴用手促其脚背缓慢地背伸,同时 推、揉、捏小腿肌肉,就可以使痉挛缓解。
4
二、止血出血可分为外出血和内出血两种。
• 在开放性损伤中血管因受伤破裂,而致血液自伤口向体外流出称外出 血。这里介绍外出血的止血法: • (1)加压包扎法:小的外伤、毛细血管或小静脉出血,流出的血液 易于凝结,在伤口部盖上消毒熬料,然后用三角巾或绷带加压包扎即 可。 • (2)指压止血法:一般用于动脉止血。即用手指将出血动脉的近心 脏端,用力压向其相对的骨面,以阻断血液来源而达到临时止血的目 的。 • (3)止血带止血法四肢大动脉出血,不易用加压包扎或指压法止血 时,可用止血带(橡皮带或其他代用品),缚扎于出血部的近心脏端。 应用止血带,不能直接压在皮肤上,而先要在上止血带的部位用三角 巾、毛巾等软物包垫好,将伤肢高抬,再扎上止血带,其松紧度以能 压住动脉血流为原则,缚后以肢端腊色为宜;如果呈紫红色则能压住 动脉血流为原则,如系上肢应每隔20-30分钟,如系下肢应每隔45-60 分钟放松一次,凡上止血带后的伤者,必须记录上止血带的部位与时 间,并应迅速送医疗单位。
2
护具的应用
• 从足关节的护踝到肘关节的护肘,从举重时用的腰带到不 起眼的健美裤……这些看似细小的运动护具,却能够在我 们平时锻炼的过程中为肌肉和关节分担外来的压力和冲击。 • 研究表明,对于大量普通锻炼的人群而言,各种扭伤、 摔伤、撞伤、拉伤等意外伤在运动损伤中只占不到5%的 比例,大部分损伤都因频繁运动而引起。 • 中国保健科技学会副会长贾亚光说:“各种关节是运 动中最容易损伤的部位,关节过伸或过屈都有可能对肌腱 造成损害,除做好热身运动外,适当佩带护具能在很大程 度上避免肌腱过度拉伸。” • 但让不少曾经佩带护具的人困惑的是:“戴上护具之 后活动不灵便,运动第一,还是安全第一?” •
常见的运动损伤及处理方法
主讲人:李帅
一篮球运动在我国开展最为普遍。
• 最常见的创伤是因跌倒、跳起抢球落地不正确(踩在别人 脚上或被踩),急停、急转、冲撞或因场地不平,或场地 过滑而引起的急性创伤。 • 一般较常见的有踝关节韧带的捩伤或骨折(往往由于处理 不当而变成慢性疾患,经常疼痛妨碍运动)、膝的韧带半 月板损伤、指挫伤及腕部舟状骨骨折。另外,在篮球运动 中也可发生慢性创伤,其中最影响运动训练与技术发挥的 是髌骨软骨病,其发生主要是由于滑步进攻与攻守、急停 与踏跳上篮等局部训练过多所致,应引起注意。 • 预防的必要措施,是加强全面训练,避免单打一的训练方 法,创造合乎标准的场地卫生条件,加强运动员的纪律教 育及裁判工作。同时,应注意运动员的过度疲劳状态,以 减少发生创伤的可能性。
13
• 4、肌肉拉伤
• 肌肉拉伤是肌肉在运动中急剧收缩或过度牵拉引起的损伤。 这在长蹍、引体向上和仰卧起坐练习时容易发生。肌肉拉 伤后,拉伤部位剧痛,用手可摸到肌肉紧张形成的索条状 硬块,触疼明显,局部肿胀或皮下出血,活动明显受到限 制。 肌肉拉伤后,要立即进行冷处理——用冷水冲局 部或用毛巾包裹冰决冷敷,然后用绷带适当用力包裹损伤 部位,防止肿胀。在放松损伤部位肌肉并抬高伤肢的同时, 可服用一些止疼、止血类药物。24小时至48小时后拆除包 扎。根据伤情,可外贴活血和消肿胀膏药,可适当热敷或 用较轻的手法对损伤局部进行按摩。 肌肉拉伤严重者, 如将肌腹或肌腱拉断者,应抓紧时间去医院作手术缝合。
3
• “戴上护腿板,总觉得腿部灵活性大大降低了,远不如不 戴灵活。”这是足球初学者的普遍体会。奉行“运动第一” 宗旨的不少人因此脱下了护腿板。 • 然而,真正的威胁就存在于这一“戴”一“脱”之中。 活动不灵便,是因为护具让关节和肌肉在正常范围内运动, 而超常运动是造成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专业运动员 来说,最好的护具就是绷带和胶布,两者与肌肉的结合程 度最紧密,也能够最好地保护肌肉和关节。 打篮球的 时候戴上护腕、护膝、护踝,踢足球的时候加上护腿板, 护肘、护腕是打网球、羽毛球、乒乓球必不可少用品…… 这些微不足道的小护具,在关键时刻却能为保护我们的身 体帮上大忙呢!
8
六、“冷敷”“热攻”,中西医结合
• 对于经常参加健身运动的人们来说,各种各样的运动意外 伤害都有可能发生。对付常见的运动损伤的方法是:“冷 敷”“热攻”,中西医结合,而且一定要注意治疗时机。 • “冷敷”就是冷冻疗法,利用比人体温度低的冷水、冰块 等刺激患处进行初期治疗,有止血、退热、镇痛、麻醉和 消肿的作用。方法是将毛巾浸透冷水后放在伤部,两分钟 左右换一次;或者将冰块装入塑料袋内进行外敷。在遭到 挫伤、关节韧带扭伤、早期肌肉拉伤等急性闭合性软组织 损伤时,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使血管收缩,减轻局部充血, 抑制感觉神经,缓解症状。 • “热攻”就是通过热疗,促使局部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和 淋巴循环,促进淤血和渗出液的吸收,具有消肿、散淤、 解疼、镇痛、减少粘连和促进损伤愈合的作用。常用方法 是将毛巾浸透热水或热醋后放于伤部,每次敷30分钟左 右。热敷法适用于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中期、后期和 慢性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