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1:课程标准是国家规定的对国民在某些方面和某些领域的基本素质的要求。
这些基本素质的要求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灵魂,因而它发挥着指导教材、教学和评价的功能。
A : 正确2:学校在课程管理方面的自主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国家课程进行合理地调整,保证课程实施的质量;二是自己挖掘课程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发挥学校的特色,保证学生的发展。
A : 正确3.通过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程度等选择适合学生自己的课程。
学生课程的选择性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自己"设计"学习课程,为学校的发展作出自主的选择。
A : 正确4:发展性学校评价的内容涵盖学校建设的各个方面。
具体地说来,包括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发展规划、学校的组织与管理、课程实施、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发展、学校环境与办学条件等。
A : 正确5:教师在使用教材时要积极主动地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扩展,使得课程标准和教材成为支持教学的课程资源,而不是束缚教师和学生发展的绳索。
A : 正确6:校本课程,就是以学校为课程编制主体,自主开发与实施的一种课程。
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是要提高课程的适应性,促进学生的个性成长;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实现学校的课程创新,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
A : 正确7:在开发地方课程资源时,应突显地方课程资源的特色,促进学生的发展。
A : 正确8:地方课程是指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以国家课程标准为基础,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课程观念的指导下,充分利用学校课程资源所设计的课程。
A : 正确9:社区课程资源是指社区内一切可以形成学校课程的因素来源与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包括素材性课程资源和促进课程实施的条件性课程资源。
A : 正确10:教学过程是不断生成的过程,教师应把学习看成是意义建构的过程,避免按照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程序机械地进行教学。
A : 正确11:普通高中校内课程资源的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课程标准和教材。
A : 正确12:课程资源开发的价值取向之一就是学生的发展,对学生的兴趣、需要以及发展方向等情况有明确的评估,使课程资源开发有明确指向,提高课程资源开发的效益。
A : 正确13:课程资源是广泛多样的,它们的存在方式与各地域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及学校自身的发展状况没有紧密的联系。
B : 错误14: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一个根本性目的是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提高其自身的能力及社会适应性。
A : 正确15:教学过程不再是教师完整再现教学设计而已,而是师生共同建设、互动对话的过程。
A : 正确16:课程资源的概念可以从广义和狭义的角度来理解。
从广义上来说,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都可称为课程资源,生活中存在的不可能成为课程资源。
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来源,对课程实施有必要的直接作用的资源。
B : 错误17: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的成果的表达除了研究报告、学术论文之外,还可以采用记述教学叙事、生活叙事以及撰写教育自传的形式。
A : 正确18:教师自我反思的主要内容是教学反思,指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发展的一种活动。
A : 正确19: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是一种基础性研究,是一种质的研究,是一种行动研究。
A : 正确20: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自己必须从"教书匠"变成具有反思能力和研究能力的专家型、研究型教师。
A : 正确21:课程改革的地方化是以学生主体性及个性的发展为基本着眼点和着力点的,它同时强调了学校教师个体开发课程的责任,这不仅是教育本真即人的回归,也是课程本真即经验的回归。
A : 正确22: 校本教学研究强调研究的实效性和可持续性,所有的教学研究都应该旨在改善学校的日常生活,改善教学的实践效果。
A : 正确23: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是以中小学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方法对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探究的一种活动。
它是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研究,有利于教师及学校的专业发展。
A : 正确24:成长记录袋则是本次课改主要倡导的一种重要的质性评价方法。
A : 正确25:模块成绩的认定应遵循校内自主的原则,可以由两部分内容组成即模块测验的成绩和平时的过程性评价的结果。
A : 正确26:新课程倡导以下几个评价原则: 1.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体现评价功能的多元化。
2.以学校内部评价为主,发挥多种评价主体的作用,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3.量化的评价与质的评价并重,体现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4.重视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体现评价标准的多元化。
5.评价的结果与过程并重,体现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A : 正确27: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在于检查,更在于诊断和促进发展。
A : 正确28: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入实际的社会情境,参加并亲身经历各种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领域,参与社区和社会的实践活动,获取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A : 正确29:研究性学习内容确定的基本原则是以学生的生活世界为主体,关照自然、社会和学生自我三个方面。
A : 正确30: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领域。
A : 正确31:综合实践活动与其他必修课的区别在于,它没有课程标准和教材,具有生成性和适应性的特点。
它是国家规定、地方指导和学校开发的课程。
A : 正确32:对于选修课Ⅰ,学校可以根据学校、学生状况进行设置,保持学校课程设置的自主性。
对于选修课Ⅱ,它属于地方课程开发范畴,学校应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开设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一方面体现学校的特色,一方面保证学生发展的需要。
A : 正确33: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规定:每个学期分两段安排课程,每段4周。
B : 错误34:高中课程改革的目标是构建时代性、选择性和基础性的课程体系,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A : 正确35:学分制有利于学习年限的灵活性、学习内容的选择性、培养过程的指导性、崇尚学生的个性化以及教学计划的弹性化。
A : 正确36:教师和家长在学生选课过程中的角色是指导者,而不是学生选课的最终决定者,学生是选课的主体。
A : 正确37:课程改革的使命就是,通过对课程各个要素的调整,谋求学校特色化发展和社会性发展的统一。
A : 正确38:自主学习是指个体自觉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调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或能力。
A : 正确39:促使学生主动发展需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1)强调学生的选择。
(2)重视学生的主体性。
(3)关注学生的学习经验。
(4)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A : 正确40: 素质教育的根本价值之一是要形成一种全新的教育发展机制,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同等的教育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成为学校教育的成功者。
A : 正确41:学生发展的基本含义是通过教育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个性潜能尽可能得到发挥,学生能主动发展,并为其可持续发展和终生教育奠定基础。
A : 正确42:学科发展的需要趋势要求打破学科课程占据绝对主导的局面,活动课程、综合课程和经验课程逐渐进入到课程领域。
A : 正确43:学生发展是教育永恒的追求,教育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促进人的发展。
从教育产生至今,教育发展的每一步都是围绕人--学生来进行。
A : 正确4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实施应试教育的核心环节。
B : 错误45:教师不在是学习者的主宰者,而成为学习的指导者。
A : 正确46:课程内容秉承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原则,使课程由封闭走向开放,学生的发展由同一走向多样化。
A : 正确47:给予学生课程的自主权是对学生个性的尊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爱好和课程提供的选择的可能性来进行选择。
A : 正确48: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
A : 正确49:卓越的教育就是使人尽其才,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个性潜能,使人的个性得以张扬。
A : 正确50:学生发展需要的能力的核心就是终身学习具备的能力。
A : 正确[单项选择题]51: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在本质上遵循( )的基本过程,即明确问题、制定计划、收集资料、获得结论并展开行动的过程。
A : 行动研究52: 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不是为了构建一种宏观的教学理论,而是为了通过解决学校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课程实施与教学实践的效果。
它是一种应用性研究,是一种质的研究,是一种( )研究。
D : 行动53: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经提出一个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 )。
C : 反思54:高中课程改革追求基本的目标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真正实施( )。
D : 素质教育55:( ),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标志我国高中课程改革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2003年3月A : 37681B : 38047C : 37316D : 3695156: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高中课程改革秉承两个教育理念:一是使所有( )都成功;二是高中的任务在于培养健全的人格或者公民基本素养。
C : 学生和社会57:所谓课程时代性是指( )的选择要体现时代精神,与社会、科技的进步紧密相连。
B : 课程内容58:基础性的实质是( )发展所必需的基础知识、一个国家公民所必需的知识、理解多元文化价值观所必需的知识。
B : 学生终生59:新课程规定( )由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体育和健康、艺术和综合实践活动构成。
D : 学习领域60:(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C : 1999年61:( )是学科,是构成学习领域的基本单位。
A : 科目62:( )是构成科目的基本单位,是围绕特定内容,整合学生经验生活构成的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
D : 模块63:新课程选修课Ⅰ由国家研制,选修课Ⅱ由( )开发,但是国家规定选修的基本要求B : 学校64: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 )三个领域。
综合实践活动的精髓是通过研究而学习。
A : 社会实践65:研究性学习活动为必修课,三年为( )学分,再加上社区服务和社会实际的学分,综合实践活动的总学分为23学分。
A : 1566:学分制实质上是一种衡量学生课程( )的标准计量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