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会考复习资料高二语文会考基础知识点1. 小说三要素:A 人物B 情节C 环境2. 议论文三要素:A 论点B 论据C 论证3. 比喻三要素:A 本体B 喻体C 喻词4. 记叙文六要素(五W+H):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 何因why 何过how 何果what5. 律诗四条件:A 八句四联(首颔颈尾)B 偶尾同韵C 中联对偶D 平声合调6. 五种表达方式:A叙述B议论C抒情D说明E描写7. 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A 举例子B 列数字C 打比方(喻)D 作比较E 分类别F 下定义8. 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A 总分总结构B 总分结构C分总结构9. 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A 按时间顺序B 按空间顺序C 按逻辑顺序10. 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A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B 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11. 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A 举例法B 对比法C 喻证法DE 归谬法F12. 八种主要修辞方法:A 比喻B 拟人C 排比D 夸张E 反问F 设问G 反复H 对偶(简记为:喻拟排夸,二反设对)13. 四种人物描写方法:A 外貌描写B 语言描写C 动作描写D 心理描写(简记为:外语动心)14. 七种短语类型:A 并列短语B 偏正短语C 主谓短语D 动宾短语E 动补短语F 介宾短语G 的字短语(按功能划分为七种)A 名词性短语B 动词性短语C 形容词性短语(按词性分三种)15. 六种句子成分:A 主语B谓语C宾语D补语E定语F状语16. 十二词类(性):A 名动形B 数量代C副介连D 助叹拟17. 三种记叙方法(顺序):A顺叙B倒叙C插叙18. 三种省略号作用:A 表引文内容省略B表列举事项省略C 表说话中断延长19. 四种波折号作用:A 表解释说明前文B 表后文跳跃转折C 表声音中断延长D 表时地数起止20. 四种引号作用:A 表引用实际内容B 表讽刺反语C 表特定称谓D 表着重强调高二语文会考易错成语1. 哀而不伤:悲哀而不过分。
多形容诗歌、音乐等具中和之美。
并非悲哀而不伤心。
2. 哀兵必胜:遭受压迫而悲愤地奋起反抗的军队必定胜利。
“哀兵” 不能误解为哀丧的军队。
3. 爱屋及乌:因为爱那个人,而连带爱护停留在他屋上的乌鸦。
比喻因爱一个人而连带喜爱跟他有关的人或物4. 爱莫能助:虽然同情但无力帮助。
(正:同情;误:喜爱)5. 安土重迁:并非看重迁移的意思,而是形容恋乡土,不愿轻易迁移到外地。
“重”在这里解释为“难”,在家乡住惯了,不愿轻易迁移。
形容留恋故土。
6. 安危相易:平安与危难可以互相转化。
易:变换。
7. 安时处顺:安于常分,顺其自然,形容满足于现状。
8. 按部就班: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
9. 白驹过隙:白驹,原指骏马,后比喻日影。
比喻时间过得很快。
10. 百身何赎:意思是白死一百次,也换不过来。
后来表示对死者极其沉痛的悼念。
赎:抵偿。
11. 百年树人:培养人才是长远之计,需要付出艰辛。
(正:培育;误:树木)12.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不满足于现有成就.继续努力,以取得更好成绩。
百尺竿头:百尺高的竿子,佛教比喻道行修养的极高境界。
13. 稗官野史:稗官:古代的小官;野史:古代私家编撰的史书。
指记载轶闻琐事的作品。
14. 班门弄斧: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
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宾语;含贬义)15. 坂上走丸:坂,山坡。
走:快跑,像在斜坡上滚弹丸一样,快地往下。
形容事情发展很快。
16. 鲍鱼之肆:卖咸鱼的铺子。
比喻恶劣的环境。
鲍鱼:咸鱼;肆:店铺17. 暴殄天物:原指残害灭绝天生自然资源。
暴:损害。
殄:绝。
18. 暴虎冯河:赤手空拳打老虎,没有渡船要过河。
比喻有勇无谋,冒险行事。
暴:徒手搏斗。
冯(p íng)河:涉水过河。
19. 毕其功于一役:毕:尽,完成。
一次战役就完全成功或一下子把几项任务都做完。
20. 筚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衣服,去开辟山林。
形容事业的艰辛。
筚路:柴车。
蓝缕:破旧的衣服。
21. 比翼双飞:比喻夫妻情投意合,在事业上并肩前进。
比翼,翅膀挨着翅膀。
双飞,成双的并飞。
(连动式;作谓语、宾语、补语)22. 敝帚自珍:把自己家里的破扫帚当成宝贝。
比喻东西虽然不好,自己却很珍惜。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比喻自己的东西不值钱舍不得扔掉)23. 鞭辟人里:里,里头;辟,透彻.形容能透彻说明问题.也形容言辞或文章的道理很深刻、透彻。
要注意语境:他对这个问题分析很全面,可谓鞭辟入里.前后不一致,前面说全面,后面说透彻。
24. 表里山河:内有高山,外有大河。
形容地势险要。
25. 标新立异: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众不同。
(联合式;作主语、谓语、定语;形容故意与众不同以26. 别无长物:表面上看起来是别无特长,其实是指再没有别的东西,形容除此之外空无所有。
27. 别开生面:另外开创新的局面或创造新的格局。
生面:新的格局。
28. 博闻强识: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正:记忆;误:认识)29. 不知所云:不知说的是什么,指语言紊乱或空洞,它指的是说话人。
易误解为“听者没有理解”。
30. 不以为意:不放在心上。
31. 不敢旁骛:不敢再来求别的.形容注意力集中于一点.32. 不分轩轾;车前高后低叫轩,前低后高叫轾.比喻不分高低优劣。
33. 不绝如缕: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用于声音、书信、情绪等)34. 不可理喻:不能够用道理使之明白。
形容愚昧或态度蛮横,不讲道理。
(正:使明白;误:作比喻)35. 不谋而合: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完全一致。
本词与“不约而同”区别开来,“不约而同”也有不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的意思,但“不约而同”只能做状语不能做谓语。
36. 不耻下问:不可用于比自己高明的人。
37. 不瘟不火: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
常被人错误地用来表示商品销售不够火爆,且写作“不温不火”,真是不伦不类。
38. 不经之谈:荒诞无稽的话。
(正:正常;误:经常)39. 不亦乐乎:不也很快乐吗?常用来表示达到极点的意思。
40. 不可救药:药:治疗。
病已重到无法用药医治的程度。
比喻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41. 不可开交:无法摆脱或结束。
前面加“忙得”打“得”等。
42. 不可理喻:不是不值得让人搭理,而是不能够用道理来使他明白,形容态度蛮横,不讲道理.43. 不可终日:形容形势危急或心中惶恐。
44. 不可向迩:不能接近。
45. 不可理喻:不能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愚昧或蛮横。
46. 不可思议:不可想象,不能理解,强调神秘奥妙。
47. 不胫而走:消息传得很快。
表示东西丢失用“不翼而飞”。
48. 不刊之论:刊:删改,修订。
不可删改或修订的言论。
形容文章或言论的精当,无懈可击。
容易误用为贬义。
49. 不易之论:很容易让人理解为不易理解的言论,实为内容正确,不可更改的言论。
50. 不稂不莠:稂,狼尾草:莠,狗尾草.比喻人不成材,没有出息. 作贬义。
高二语文会考句子翻译1、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
译:我虽然正气凛然,没什么惭愧的,但在君主和双亲面前,却没有一点事功来掩饰自己的罪过。
2、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
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译:这五个人受斩刑的时候,神情昂然,喊着巡抚的名字而骂他,谈笑着死去。
被砍下的首级放在城上,脸色没有一点改变。
3、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译:然而这五个人生在民间,平时没有受到过诗书的教诲,却能为大义所激励,踏上死地而不回头,这又是什么缘故呢?4、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译:所以,我和同社的各位先生,惋惜这座坟墓空有那块石碑,就替它写了这篇碑记,也借以说明死生的重大意义,平民也对国家有重要的作用啊。
5、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译: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
6、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译:他已经把郑国当作东边的疆界,又想扩张他西边的疆界。
7、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
译:损害秦国而让晋国受益,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
8、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赢。
译:范增多次向项王使眼色,再三举起他所佩带的玉玦暗示项王,项王沉默着没有反应。
9、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译:做大事不必顾及小节,讲大礼不必计较小的谦让。
10、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译:现在人家正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们则好比是鱼肉,还告辞干什么呢?1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臣等不肖,请辞去。
译:我们离开父母兄弟来侍奉您的原因,只是因为仰慕您高尚的品德。
现在您和廉颇同在朝廷做官,廉将军说出无理的话,但您却害怕躲避他,害怕得太过分了。
就是一般人对这种情况尚且感到羞耻,更何况是将相呢! 我们没有才能,请允许我们告辞离开吧!12、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但是我考虑,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用兵侵犯赵国,只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存在啊! 现在如果两虎相斗,势必不能共存。
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以国家之急为先而以丝绸为后啊!13、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译:我这个粗陋卑贱的人,不知道将军宽容我到这样的地步呀!14、上为政者得则罚之。
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
译:上面执政的人抓获他之后就会惩罚他。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损人利己。
15、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
译:现在的不仁义是攻打别的国家,却不知道这是错误的,反而就这件事情称赞它,说它是义举。
高二语文会考复习技巧1. 课文预习六步法:A 查注生词,扫清三字B 朗读课文,感知内容C 了解作者,把握背景D标明段序,分清结构E 画关键句,体会作用F 简写主旨,归纳特色2. 学生课堂听讲五法(细听讲做笔记):A 听到listenB 看到lookC 写到writeD 说到speakE 思到think(耳眼手嘴脑五官并用)3. 赏诗三步法:A 知人论世(了解作者,把握背景)B 译析字面(通译全诗,分析景情)C 阐明主旨(简述内容,阐明理趣)4. 划分文章结构四法:A 依据表达方式B 找寻明暗线索C 依据时空顺序D 依据逻辑顺序5. 分析八种关键句作用:A 点明题目,引起下文(点题句)B 点明中心,亮出主旨(中心句)C 设置悬念,引发兴趣(悬念句)D 承上启下,自然衔接(过渡句)E 前后照应,和谐统一(照应句)F 侧面烘托,间接映衬(烘托句)G 后文铺垫,埋下伏笔(铺垫句)H 增强语言,突出特征(修辞句)6. 辨别七类文章写法:A 对比写法B 象征写法C 烘托写法D 以小见大写法E 先扬后抑写法F 虚实结合写法G 夹叙夹议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