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幅业务汇总一、救生设备检查、测试及养护周期(产品证书一定要保存好)1.救生艇①维护保养周期:年度:除垢清洗、油漆月度:1)设备和属具检查细节救生艇属具清单及配备要求01 可浮桨足够配齐桨架、桨叉,并系于艇上02 带钩艇篙 2 支03 可浮水瓢/水桶 1 只/2 只04 救生手册 1 本05 磁罗经 1 只配有柜箱、支架装置06 海锚/锚索 1 只/1 根07 艇首缆 2 根至轻载水线2 倍或15 米的长者置于艇首端08 太平斧 2 把前后各1 把09 淡水每人3L 储于水密容器内每月更换10 不锈水舀 1 个附有短绳11 不锈饮料量杯 1 个12 口粮每人不少于 10000KJ 口粮包装气密,置于水密容器内按有效期及时更换13 火箭降落伞火焰信号 4 支按有效期及时更换14 手持火焰信号 6 支按有效期及时更换15 漂浮烟雾信号 2 支按有效期及时更换16 防水手电筒 1 只备用电池和灯泡1 副17 日光信号镜 1 面配有通信方法须知18 救生信号图解说明 1 张20 急救药箱 1 套21 防晕药每人48H22 清洁袋 1 个23 水手刀 1 把以短绳系于艇上24 可浮救助环 2 个系有长度不少于30 米的浮索25 开罐头刀 3 把26 手摇泵 1 只27 艇机工具足够28 钓鱼用具 1 套29 手提式灭火机 1 具用于扑灭油类火30 探照灯 1 具联续工作不少于3 小时31 雷达反射器 1 具32 保温用具至少2 具配员的10%注:三副应每月检查一次救生艇属具的情况,属消耗物品的应及时更换补齐保持属具处于良好可用状态。
2)施放装置检查细节每周:②弃船演习总结:救生衣1分钟内穿着完毕;浸水服2分钟内穿着完毕。
人员在发出弃船演习信号后2分钟内集合完毕。
2名艇员应能在5min内完成登乘降落准备工作;救助艇能在5min内处于降落下水的准备使用状态;发出弃船演习信号后的10分钟内,所有救生艇筏能够载足全部乘员及属具降落水面;发出登艇指令后的3min内,艇员登艇完毕;这里需要强调一点的是,救助艇回收时间在公约里有明确要求,即在正常海况下,载足全部乘员及属具,应不超过5min;因此救生艇兼做救助艇的救生艇公约没有具体要求回收时间。
SOLAS公约:1.每名船员每月应至少参加一次弃船演习和一次消防演习。
若有25%以上的船员未参加船上的上个月弃船和消防演习,应在该船离港后24 h 内举行该两项船员演习。
当船舶在经重大改建后首次投入营运时,或有新船员时,应在开航前举行这些演习。
对于无法这样做的各类船舶,主管机关可同意至少是等效的其他安排。
2.每艘救生艇应在弃船演习中每3 个月至少有一次乘载被指派的操艇船员降落下水,并在水上进行操纵。
如自由降落下水不可行,可允许将救生艇降放至水面(而不是降落一只用于自由降落的救生艇),而不作自由降落下水,但该救生艇应每6 个月至少有一次乘载被指派的操艇船员自由降落下水,并在水上进行操纵。
但如不可行时,主管机关可将此期限延长至12 个月,但必须按不超过6 个月的间隔期安排一次类似的降落试验。
3. 在每次弃船演习时,应测试用于集合与弃船的应急照明系统。
为船上人员总数弃船需配备的所有救生艇筏,应能在发出弃船信号后10 min 内,载足全部人员及属具后降落水面。
重力式吊艇架放艇时应先用吊艇机的摇柄略为摇动吊艇机卷筒使吊艇索吃力,避免吊艇索挂钩和救生艇挂钩脱开,救生艇直接掉入海里,造成救生艇损坏或人员伤亡。
配备艇内操作自由降落的救生艇,操作自由降落的钢丝绳长度一定要够长,且卷筒上的钢丝绳一定要等长,防止释放时把释放把手卡死(释放把手压不下去),救生艇快速降入水中,且自动脱钩容易脱开。
,000总吨及以上的货船,其救生艇应能在该船于平静水域前进速度达5 kn时降落,必要时可利用艇首缆。
2.救生艇吊艇钢丝为26mm3.救生艇首缆为直径:18mm、20mm、22mm的白棕绳,应配备两根。
4.救生艇内艇篙不能绑扎5.救生艇内的淡水箱冬季装水不可超过3/4;泡沫灭火器可用保暖物质包扎2.救生筏及其静水压力释放器①保养周期:每月检查有无过期、拉绳是否处于完好状态、固定装置是否处于立即可用状态/不超12个月检修(包括救生筏存放架)。
②检查细节:每一只救生筏上应具有其所从属船舶的船名及船籍港的标志③注意事项:1.艏缆应绑在释放器脱钩上2.标识是否齐全,绑扎带应剪去。
3.救生圈①保养周期:每月检查有无腐蚀、损坏及失效情况,及时调换或修复。
②检查细节:③注意事项:1.普通救生圈重≥,驾驶台两翼≥4KG2.带绳救生圈可浮救生绳索直径不小于8mm且不打扭结。
4.救生衣及保温服①保养周期:每月检查有无腐蚀、损坏及失效情况,及时调换或修复。
②保养细节:③注意事项:1.若是干电池查看是否有效2.保温服国内不要求印有船名及船籍港,且拉链损坏时应涂上蜡油保证水密。
5.烟火信号①保养周期:体系要求每季度进行保养:检查是否有效,有无受潮过期。
维护保养要求每月检查②保养细节:二、消防设备检查、测试及养护周期1. 消防栓注意每月检查锈蚀、畅通和可用情况,确保开关正常,不能有漏水现象,加油活络,接头密封圈情况。
2.皮龙带、皮龙箱注意每月检查破损情况、水带保持干燥、接头防盗。
皮龙密封圈是否正常。
每季度检查皮龙箱水密、损坏情况,每个皮龙箱配备扳手。
.1 机器处所,15 m;.2 其他处所和开敞甲板,20m;和.3 最大型宽超过30 m 船舶的开敞甲板,25 m。
3.水枪每月检查是否在位、活络,防盗、加油。
.1标准水枪的尺寸应为12 mm、16 mm 和19 mm水雾/水柱两用型。
.2在起居处所和服务处所,不必使用尺寸大于12 mm 的水枪.3在机器处所和外部场所不必使用大于19 mm 的水枪4.消防总管.1每季度检查.2消防总管的直径消防总管和消防水管的直径应足以有效地从2 台同时工作的消防泵输送所需的最大水量,但对其直径仅需足以排送140 m/h 水量的货船除外。
5.国际通岸接头(查看是不是通用型的,否则就要制作一个短消防水带的转换接头)标准尺寸国际通岸接头法兰的标准尺寸,应符合下表要求 :国际通岸接头标准尺寸名称尺寸外径 178 mm内径 64 mm螺栓节圆直径 132 mm法兰槽口直径为 19 mm 的孔 4 个,等距离分布,在上述螺栓节圆直径上,开槽口至法兰盘外缘法兰厚度至少为 mm螺栓及螺母 4 副,每只直径 16 mm ,长度 50 mm材料和附件国际通岸接头应用钢或其他等效材料制成,并设计成能承受 N/ mm 2 工作压力。
其一端应为平面法兰,另一端则有永久附连的配合船上消火栓和消防水带的接口。
国际通岸接头应与 1 只承受 N/mm 2 工作压力的任何材料的垫片及 4 只长度为 50 mm 、直径为 16 mm 的螺栓 4 只、直径为 16 mm 的螺帽和 8 只垫圈一起保存在船上。
6.手提式灭火器.1每具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器应至少具有 5 kg 的容量,而每具泡沫灭火器应至少具有 9 l 的容量。
所有手提灭火器的质量应不超过 23 kg 且他们的灭火性能应至少与9 l 液体灭火器等效.2 应按防火控制图来检查配备灭火器,检查其压力、位置、数量,喷嘴的畅通及软管的状态。
.3 备用灭火剂①能在船上重新充装的灭火器,其备用灭火剂的数量应按前10 个灭火器的100%和其余灭火器的50%进行配备。
备用灭火剂的总数不必超过60 份。
船上应备有充装说明。
②对于不能在船上重新充装的灭火器,应额外配备本条①所确定的相同灭火剂量、型式、容量和数量的手提式灭火器以代替备用灭火剂。
(21MPA)①EEBD 应至少能提供 10 min 的持续使用时间。
②简要的使用说明和示意图应清晰地打印在 EEBD 上③维护保养要求、生产厂商标和流水编号、使用期限和生产日期以及认可机构名称应打印在每具 EEBD 上,并且所有用于培训的 EEBD 应清楚地标出。
④每月检查其压力,每年对其进行检验8.消防员装备船舶应携带至少2套消防员装备①盏认可型的电安全灯(手提灯),其照明时间至少为 3 h。
液货船配置的电安全灯及拟用于危险区域的电安全灯应为防爆型②呼吸器应为 1 具自给式压缩空气呼吸器(150-200kg/㎡或28-30MPA),其筒内储气量应至少为1200L,或 1 具其他型式的自给式呼吸器,其可供使用的时间至少为30 min。
呼吸器所用的空气瓶应能互换。
③每一呼吸器应配备长度至少为 30 m的耐火救生绳1 根。
佩戴呼吸器时有三个检查项目:①检查全面罩的气密②连接空气瓶和全面罩的软管是否漏气,气瓶压力是否充足③低压报警(9-10min时需撤离危险区,1-3min时必须撤离)1进2停3退4紧急撤离。
9.大型CO2固定灭火系统释放原理:氮气启动灭火剂的数量①货物处所所备二氧化碳的数量,除另有规定外,应足以放出体积至少等于该船受保的最大货物处所总容积30%的自由气体。
②机器处所应备有足够的二氧化碳量,所释放出的自由气体体积至少等于下列两者中的较大值:.1 被保护的最大机器处所总容积的 40%,此容积算至机舱棚的一个水平面为止,在这个水平面上,机舱棚的水平面积等于或小于从双层底顶至机舱棚最低部分的中点处水平面积的 40%;.2 被保护的最大机器处所包括机舱棚在内的全部容积的 35%。
控制装置二氧化碳系统应满足下列要求:.1 应设置两套独立的控制装置,以将二氧化碳释放至被保护处所,并确保警报装置的动作。
其中,一套控制装置应用于开启安装在将气体输送至被保护处所的管路上的阀门,另一套控制装置应用于将气体从所储存的容器中排出。
.2 两套控制装置应布置在一个释放箱内。
在该箱的特定部位应设醒目标记。
如果装有控制装置的释放箱平时被锁锁住的话,用于开启释放箱的钥匙应置于设有玻璃面板的盒子里,该盒子应置放在释放箱附近的明显位置处。
船舶消防、救生设备保养周期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