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身医学·“亚健康”的表现、原因和对策董莉,董玉整(广州医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广东广州!"#"$%)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亚健康”的五大表现")"身体“亚健康”。
在现实生活中,“亚健康”往往首先表现在个体的躯体上,即身体“亚健康”。
因为身体“亚健康”的体征表现较容易为个体自身所体验和理解,也容易为他人所识别。
所以,首先引起人们注意的便是个体身体的“亚健康”。
身体“亚健康”的主要表现,就是个体总感到自己的身体有些不舒服。
这种不舒服,我们可以把它归结为以下几方面,即乏力困倦、肌体酸痛、失眠憔悴、机能下降、功能紊乱等。
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经常感到体力不支,容易疲乏和困倦,缺乏活力和朝气。
")%心理“亚健康”。
“亚健康”表现在心理上,即心理“亚健康”。
复杂的心理活动是人与动物的显著区别,也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区别的一个依据。
健康的心理是人们健康生存发展的保证,而“亚健康”心理则是人们走向失败甚至犯罪的内在根由。
因此,保持健康的心理尤为重要。
可是,现实中,不少人总感到烦躁、焦虑、妒忌、恐惧、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等,这些都是心理“亚健康”的表现。
心理“亚健康”状态的存在和发展,客观上影响着人们的人生态度和人生实践,使人们对自己的生活和实践表现出明显的片面性,以及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整体的损害性。
对付心理“亚健康”的主要办法,就是主动积极地分析原因,自觉地进行心理调适,并配合适当的治疗。
")’情感“亚健康”。
“亚健康”是表现在情感上。
无论在何种意义上,以往的任何时代都不会像今天这样,让我们建立情感的对象、途径更多,情感影响的范围更广、更深刻,与此同时,我们的情感生活也就更加自由,更有意味。
但与此相伴的,却是大量存在着的“亚健康”的情感生活。
炽热的情感是人的社会性的主要表现,如何正确地表达和实现情感,正是人的社会生活的现实内容。
但在社会化程度加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却普遍地感到和看到冷漠、无望、溺爱、疲惫、机械,以及婚外情、早恋等。
这些都是情感“亚健康”的种种表现。
情感“亚健康”状态,必然会影响人们正常的情感生活,影响家庭、单位和社会的人际关系,对自己、对他人都会造成不应有的伤害。
要尽快走出情感“亚健康”,就一定要实行情景转移、认知调整,并适当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等,力求情感生活的真实、平静和丰富。
对情感“亚健康”,我们应有充分的认识,并认真对待,从而恢复并保持我们应有的健康的情感生活、情感世界。
")-思想“亚健康”。
“亚健康”是表现在思想上。
思想“亚健康”是指人们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存在着不利于自己和社会发展的偏差等。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思想的层次和程度不同,使每个人具有不同的文化价值。
人的文化价值不只是决定于人的思想的量的多寡,更重要的是决定于人的思想的质的正确与否、健康与否。
正确与否指的是思想与对象的关系是否真实,健康与否指的是思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否和谐,是否有利于思想和现实的进一步发展。
很多人在不同的时空条件下都有过思想“亚健康”。
这主要是因为人们的学习不够、错误选择接受、社会默化、从众、思维方法不科学等造成的。
比如,有的人没有经过思考就接受了一个观念:只要一心一意地去练功,就不会生病,即使生病了,也不用吃药打针。
有了功,就有了一切。
在这个观念影响下,有的人生病了,拒绝吃药打针,结果命丧黄泉。
")!行为“亚健康”。
“亚健康”是表现在行为上。
仔细观察我们就会发现,有的人总有行为失常、无序、不当等的表现,这便是行为“亚健康”。
行为“亚健康”有的是自觉的,有的是不自觉的。
从个体自己对行为的管理和控制的能力和经验来看,行为亚健康源于个体对自己行为的失控、错控等。
有的人在大众场合大声喧哗,旁若无人;有的人在公共场所衣官不整,行动随便;有的人随地吐痰,乱仍果皮;等等。
这些现象是经常见到的。
行为“亚健康”状态的存在,不论发生在何时何地都会对个体自身的发展及群体和社会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甚至是破坏力量。
小则影响社会形象,大则影响社会进步和发展。
因此,要建立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养成文明、健康、科学的行为习惯,让每一个行为都体现现代化的精神和意味,做一个真正的现代人。
要达到这个目标,就一定要限制、诱导、矫正、治疗“亚健康”行为,恢复行为的常态,保持行为的应有之态。
%“亚健康”广泛存在的主要原因导致“亚健康”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在要求高效率的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工作任务繁重,竞争异常激烈,·-!·./01213/4305617898:6;,</2/=>/?%##",@87A%%,B8A"%,C8D47B8A%-,万方数据环境状态恶化,等等,使人们长期处于心理压力过大、超负荷运转的紧张状态中;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沟通困难,社会交往趋于表面化、形式化;清静的休息没保证,加上不良的饮食习惯和不合理的饮食结构,这种状态若不能及时缓解,则很容易产生慢性疲劳和心情压抑,导致免疫功能降低,从而走向“亚健康”。
从人们的生存态度来看,我们生活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面对着各种各样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为了生存,为了发展,我们不得不选择,不得不抛弃,于是,精于算计便是我们在社会中生活的必备本领。
当然,算计利益并不仅仅只是个人利益,还有家庭利益、团体利益、社会利益等等。
算计利益并不是自私的同意语。
因为我们这个时代讲究利益和效益。
精于计算,使我们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改造社会,但同时又使我们的心理世界始终处于复杂的矛盾斗争中,当这种矛盾斗争破坏了心理平衡的防线,心理健康便受到威胁,心理生活便处于“亚健康”状态。
生活中有许许多多诱人的利益吸引我们为之奋斗,诸如政治利益、经济利益、社会利益、情感利益等等。
它们都可能是造成“亚健康”的诱因。
各种利益的算计,使得我们经常折磨别人又自我折磨。
算计蚕食着人们的健康,使人们总是处于无休止的“亚健康”状态。
如果我们适可而止,科学地算计,对算计有一个宽容、适度的态度,得之淡然,失之坦然,知足常乐,我们就不会轻易进入“亚健康”状态。
可见,这些是由于生存态度的“亚健康”造成的。
从人们的社会关系来看,社会的发展使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多,交往也越来越多,但同时也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表面化、形式化、物质化,缺乏深层次的融合和有力的整合,于是,冷漠逐渐成了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情感问题。
冷漠,是个人对他人、对社会的消极态度。
冷漠是情感的变态,同时又是对健康情感的破坏。
冷漠使人的情感没有着落,总是漂浮不定;使人的情感没有支柱,总是空洞乏味;使人的情感没有对象,总是横冲直撞;使人的情感没有色彩,总是混沌一片。
总之,冷漠使人缺乏活力和动力,使社会缺少联系和行动,使人走形,使社会变样,使人的社会生活变得冷酷严峻,望而生畏。
冷漠使人游离健康,以“亚健康”的情态对待别人,对待社会。
在冷漠人的眼里,别人、社会都是“亚健康”的。
冷漠所要构造的,就是“亚健康”的情感世界。
冷漠的世界,就是使人们、使社会的情感生活都进入“亚健康”。
这些都是社会关系的“亚健康”造成的。
!克服“亚健康”的基本原则“亚健康”是疾病的先兆,若不及时医治、调适,就会变成疾病。
事实上,很多人的疾病,都是源于自己长期的“亚健康”状态。
同时,“亚健康”又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社会性问题,要治疗“亚健康”,需要全社会的高度重视,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非短期内所能完成。
就我们每个个体来说,要克服“亚健康”,就要坚持几个基本原则,这就是:适度、乐观、和谐。
社会工作中的竞争日益激烈,人们为了在工作上做出一定的成绩,就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更多的代价。
很多人因此而处于“亚健康”状态。
既要干好工作,又要保持健康,正确的方法就是适度。
要客观地认识自己的工作能力,不要接受超过自己工作能力的工作。
每个人的工作能力都是有限的,再有本事的人,也不可能胜任所有的工作。
因此,要想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就一定要准确把握自己对工作的适应方向和程度。
有了准确的把握,干工作才会得心应手。
反之,则显得笨拙无能,事倍功半。
要善于与他人合作,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共同把工作做好。
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工作,不要急于求成,不要总想出风头。
制定详细的计划,一步一步地工作,保持一个常态,是战胜工作方式“亚健康”的有效方法。
要治疗“亚健康”,要活得愉快,活得长久,活得有质量,有意味,就一定要乐观,笑对万事万物。
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乐观待己,乐观待人,乐观处世,是治疗“亚健康”的人生态度的最好办法。
要善于发现优点,善于赞赏优点,从而增强自信,增强对他人和社会的信心。
要能放得下,想得开。
不要钻死胡同,过分执著。
失恋了,没有必要自杀;失宠了,没有必要自怜;失算了,没有必要自弃。
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会再来。
没有什么想不开、放不下的。
要学会自我满足。
常言道,知足者常乐。
不知足是人进步的动力,但总是没有满足的感觉便是不健康的心态。
当然,乐观不是盲目的兴奋,不是对一切都无所谓。
没有了真假,没有了善恶,没有了美丑,这并不是乐观,并不是积极的人生态度。
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不断地探索完善人格的多种可能性和现实性,积极实践、创新。
乐观豁达,笑对万事万物,困难挫折造成的心理压力就会减轻,我们就会走出、避开“亚健康”,保持身体、心理、情感、思想、行为的健康、和谐,从而拥有实在的健康和幸福。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内容丰富了,可是,有关健康的问题却大大增多了。
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我们的生活结构失衡,出现了不和谐,破坏了健康。
这些都是和现代人不和谐的生活方式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可将此称为“亚健康的生活方式”或“生活方式病”,有人也称之为“现代文明病”。
因此,要保持健康,就一定要保持和谐。
总之,我们一定要正确地认识“亚健康”,积极地预防“亚健康”。
如果处于“亚健康”状态,就要及时地进行科学治疗和调适。
我们要尽可能地保持健康的体态、心态、情态、思态和行态,不要自寻烦恼;要学会控制和调适自己,不要过分执著;要面对现实,不要心比天高;要学会宽容和忍让,不要总以自我为中心;要适度锻炼身体,放松自己,劳逸结合,张弛有度,不要总是疲于奔命;要积极与朋友相处,不要把自己封闭起来;要均衡营养、保障睡眠、常晒太阳;如此等等。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尽可能地保持健康的高质量状态,轻松地工作,幸福地生活。
这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作者简介:董莉("#$"%),女,《广州医学院学报社科版》副编审。
收稿日期:&’’"%"’%’((责任编辑:王宝瑞)·))·医学与哲学&’’"年"&月第&&卷第"&期总第&*+期万方数据“亚健康”的表现、原因和对策作者:董莉, 董玉整作者单位:广州医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广东广州,510182刊名:医学与哲学英文刊名:MEDICINE AND PHILOSOPHY年,卷(期):2001,22(12)被引用次数:40次1.黄其春亚健康的产生及解决对策[期刊论文]-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2,5(3)2.何裕民关于"次健康"--一个新领域命名的商榷[期刊论文]-医学与哲学2000,21(6)3.毛云东亚健康浅谈[会议论文]-20091.韩西.易贤楚豫南地区部分企事业体检人员亚健康状态检出情况与干预效果[期刊论文]-实用医药杂志 2010(7)2.崔向菊亚健康状态的预防对策[期刊论文]-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09(8)3.刘欢欢.张小远.赵静波.陈军.陈瑜.赵久波.肖蓉军队医科院校心理亚健康学生肌电生物反馈干预研究[期刊论文]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4(22)4.丁言浩大学生亚健康的预防措施[期刊论文]-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1(3)5.杨志敏.杨小波.黄鹂.老膺荣.麦润汝.奎瑜亚健康概念框架的文献评析[期刊论文]-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7)6.杨红果小议亚健康的调节[期刊论文]-金卡工程 2009(4)7.谢东北.林玲心理亚健康-概念的廓清和诊断标准的选择[期刊论文]-现代预防医学 2008(1)8.梁晓东体育锻炼在亚健康状态中的作用[期刊论文]-实用医技杂志 2006(7)9.吴达武.姚实林亚健康研究的思考[期刊论文]-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2003(1)10.费俐兴.胡奇志青少年亚健康的主要成因及学校体育对策研究[期刊论文]-当代体育科技 2013(3)11.谢东北大学生心理亚健康及体育干预[期刊论文]-社区医学杂志 2008(17)12.郑云郎人类必须警惕亚健康[期刊论文]-生物学教学 2005(7)13.林婷青年群体亚健康——现代化与人类生存危机[期刊论文]-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6)14.陈淼.王静产科医护人员亚健康状况调查[期刊论文]-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08(30)15.于庆春.张茜发挥中医在防治亚健康状态中的优势[期刊论文]-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8(9)16.孙海娅大学生亚健康现状及干预对策[期刊论文]-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07(2)17.吕晓丽.付青危险性分析在大学生亚健康状况研究中的应用[期刊论文]-医学与哲学 2006(5)18.王萍大学生亚健康现状分析[期刊论文]-管理学家 2011(3)19.陶鑫.杜春炜.杜颖.罗虹辉.张延平.孙翠清体检者心理健康状态的测定和评价[期刊论文]-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20.别怀玺亚健康状态研究现状及思考[期刊论文]-医学与社会 2011(7)21.张永忠.洪倩亚健康成因的系统论思考[期刊论文]-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6(5)22.陈瑜.张小远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国学校卫生 2006(11)23.陈瑜广州某医科院校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干预实验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24.金玲.陈清江亚健康状态研究进展[期刊论文]-海军医学杂志 2003(4)25.贾天奇.李娟.樊凤杰.宋佳霖.洪文学体育疗法与亚健康干预[期刊论文]-体育与科学 2008(3)26.王琦.高京宏.李英帅.夏仲元亚健康筛选方法研究[期刊论文]-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6(11)27.张雯.沈汝(木冈)孕产妇亚健康状态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实用预防医学 2009(3)28.蔡菁菁.黄志军.袁洪亚健康诊断、评估、防治进展[期刊论文]-实用预防医学 2007(2)29.林桂珍.钟兰英亚健康的发生因素及其治疗[期刊论文]-中药研究与信息 2004(10)30.雷军亚健康状态的发生机制及其预防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2007(3)31.汤仕忠.申红静.蔡雄鑫248例亚健康者心理健康状态的测定和评价[期刊论文]-中国全科医学 2005(1)32.孔乐乐.方天会亚健康状态的评价及其预防[期刊论文]-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33)33.闫剑勇.丁国允.雷达亚健康状态及其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2005(3)34.戴玲.廖昌兴.刘陶文亚健康的研究现状[期刊论文]-华夏医学 2008(4)35.杨桂英.代秀红.胡巍.李强社区人群亚健康状态及其健康教育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9)36.姚菊峰.付菊芳.孙静.周静.郭艳.董怡.王芳亚健康危险因素及其护理干预[期刊论文]-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12)37.张志明.金冬梅亚健康状态研究现状[期刊论文]-中国健康教育 2008(3)38.陈久高知识人群亚健康预警系统的研究[期刊论文]-科技信息 2009(14)39.隋树杰.王崴.仰曙芬国内人群亚健康状态现状及研究进展[期刊论文]-护理学报 2008(1)40.雷龙鸣.李燕燕.何育风心理性亚健康的研究[期刊论文]-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4)引用本文格式:董莉.董玉整“亚健康”的表现、原因和对策[期刊论文]-医学与哲学 20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