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贸知识点

国贸知识点

一,简述重商主义的观点:1、重商主义也称“商业本位”。

是十八世纪在欧洲受欢迎的政治经济体制。

是封建主义解体之后的16~17世纪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一种经济理论或经济体系,反映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

2、一个国家的财富必不可少的是贵金属,如金银等。

这个国家如果没有贵金属矿藏,就要通过贸易来取得。

3、对外贸易必须保持顺差,即出口必须超过进口。

早期重商主义主张采取行政手段,禁止货币输出和积累货币财富。

晚期重商主义主张,对外贸易必须做到输出大于输入,以保持出超。

4、重商主义者认为,不可能所有国家同时都有贸易顺差,在任一时点上黄金总量也是固定的,所以一个国家的收益(富裕)是以另一个国家的付出(贫穷)为代价。

(说明,1为重商主义的基本含义,2、3、4为重商主义的简要的主要观点。

)二,试述亚当斯密绝对利益学说的主要内容并予以评价㈠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他认为,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因而能增加国家财富。

㈡分工的原则是绝对优势或绝对利益斯密认为,分工既然可以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那么每个人都专门从事他最有优势的产品生产,然后彼此进行交换,则对每个人都有利。

㈢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条件各国按照各自的有利条件进行分工和交换,将会使各国的资源、劳动力和资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评价:斯密对社会经济现象的研究,是从流通领域转到生产领域,这与重商主义相比是一大进步。

提出了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国际贸易可以是"双赢"局面,而不是零和博弈。

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它不能解释国际贸易的全部,而只说明国际贸易中的一种特殊情形,即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参加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能够获益。

三,试述李嘉图比较利益论的基本内容各国不一定要专门生产劳动成本绝对低(即绝对有利)的产品,而只要专门生产劳动成本相对低(即利益较大或不利较小)的产品,便可进行对外贸易,并能从中获益和实现社会劳动的节约。

即"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

四,试评述赫克歇尔—俄林的理论在赫克歇尔和俄林看来,现实生产中投入的生产要素不只是一种—劳动力,而是多种。

而投入两种生产要素则是生产过程中的基本条件。

根据生产要素禀赋理论,在各国生产同一种产品的技术水平相同的情况下,两国生产同一产品的价格差别来自于产品的成本差别,这种成本差别来自于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价格差别,这种生产要素的价格差别则取决于各国各种生产要素的相对丰裕程度,即相对禀赋差异,由此产生的价格差异导致了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

要素禀赋理论是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另一种观点。

在其提出者赫克歇尔和伯蒂尔•奥林看来,现实生产中投入的生产要素不只是一种—劳动力,而是多种,而投入两种生产要素则是生产过程中的基本条件。

根据生产要素禀赋理论,在各国生产同一产品的技术水平相同的情况下,两国生产同一产品的价格差来自于产品的成本差别,这种成本差别来自于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价格差别,这种生产要素的价格差别则决定于该国各种生产要素的相对丰裕程度.五,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又称H-O-S理论,它研究国际贸易对要素价格的影响。

该学说可以表述为:在满足要素禀赋论的全部假设条件下,自由的国际贸易通过商品相对价格的均等化,将使同种要素的绝对和相对报酬趋于均等。

六,试述产品生命周期说的主要内容由弗农提出,后经威尔斯、赫希哲等人不断完善。

是战后解释制成品的贸易的著名理论。

该理论认为,制成品和生物一样具有生命周期,即:①新生期;②成长期;③成熟期;④销售下降期;⑤让与期。

七,试述产品内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又称差异化产品理论。

指的是同一产业部门内部的差异产品及其中间产品的交换。

该理论表明:产品差异、规模经济或规模报酬递增及偏好相似,可以解释产业内贸易现象。

当代解析:规模经济;要素禀赋;产品差异;需求偏好。

p51图p29图p55图p102图名词解释1.绝对利益: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是指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一个经济在劳动生产率上占有绝对优势,或其生产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个经济。

若各个经济都从事自己占绝对优势的产品的生产,继而进行交换,那么双方都可以通过交换得到绝对的利益,从而整个世界也可以获得分工的好处。

比较利益: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也不必停产所有的产品,而只应该停止生产在本国国内处于最大劣势的产品,通过自由交换,参与交换的各个国家可以节约社会劳动,增加产品的消费,世界也因为自由交换而增加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

2.贸易条件贸易条件是指一国的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的比率。

3.社会无差异曲线是表示社会福利水平一定时,社会成员之间的效用的不同搭配关系的曲线。

每一条社会无差异曲线都代表一定的社会效用水平,其曲线上每一点的斜率都表明社会对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边际替代率。

每条曲线上各点代表的是福利水平相等的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各种组合。

位置越高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福利水平越高。

生产可能性曲线用来表示经济社会在既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最大数量的组合,反映了资源稀缺性与选择性的经济学特征。

通常为两种商品的生产可能性比较。

在坐标轴上表示出的图形为生产可能性曲线,也可称为转换线。

4.总贸易,以国境为标准划分进出口而统计的国际贸易称为总贸易专门贸易,以关境为标准划分进出口而统计的国际贸易称为专门贸易5.商品生产国与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的贸易对生产国和消费国而言是间接贸易,对第三国而言,则是转口贸易。

6.要素密集度是指产品生产中某种要素投入比例的大小。

要素丰裕则是指在一国的生产要素禀赋中某要素供给所占比例大于别国同种要素的供给比例,且相对价格低于别国同种要素的相对价格。

7.产业内贸易指的是同一产业部门内部的差异产品及其中间产品的交换。

产业间贸易指的是不同产业部门之间的产品的交换。

8.里昂惕夫反论是俄裔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在二战后的1953年根据自己的调查提出的一种于当时占主导的经济论点不同的观点即美国美国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这个论点就是里昂惕夫反论。

9.波特钻石模型是分析国际竞争优势的工具,迈克尔波特认为影响一个国家某一个行业国际竞争优势由以下六点:(1)要素状况(2)需求状况(3)相关和支撑产业(4)企业策略、结构或竞争对手(5)政府行为(6)机遇这六个因素画在图上像一块钻石,所以称之为钻石模型。

10.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变化。

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这种情形叫做规模报酬递增。

11.要素价格均等化学说:在满足要素禀赋论的全部假设条件下,自由的国际贸易通过商品的相对价格的均等化,将使同种要素的绝对和相对报酬趋于均等。

里昂惕夫之谜的不同解释1.劳动效率的差异2.人力资本的差异3.贸易壁垒的存在4.自然资源因素被忽略5.要素密集型逆转发生汉密尔顿的保护关税说1.向私营工业发放贷款,扶植私营工业发展2.实行保护关税制度,保护国内新兴工业3.限制重要原料出口,免税进口本国急需原料 4.给各类工业发放奖励金,并为必需品工业发放津贴 5.限制改良机器及其他先进生产设备输出 6.建立联邦检查制度,保证和提高工业品质量7.吸收外国资金,以满足国内工业发展需要8.鼓励移民迁入,以增加国内劳动力供给。

李斯特的保护幼稚工业论“财富的生产力比之财富本身不晓得要重要多少倍;它不但可以使已有的和已经增加的财富获得保障,而且可以使已经消失的财富获得补偿”主要论点:粮食和原料等贸易无须保护,因为它们受到自然保护,不怕竞争;以奢侈品为主的精制品贸易也不用保护或只需轻度保护,因为这些物品的国外竞争不会对国家竞争不会对国家经济发展造成威胁。

只有与国家工业发展有关的幼稚工业,即有发展前途但刚刚发展且有强有力的国外竞争者的工业才需要保护。

(保护30年,保护手段:关税,对不同的工业部门采取不同的保护程度)财政关税:以增加本国财政收入为目的保护关税:以保护本国的产业和国内市场为目的普遍优惠制:简称普惠制,是发达国家给予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制成品和半制成品(包括某些初级产品)普遍的,非歧视性的,非互惠的一种关税优惠制度。

名义保护率:由于实行保护而引起的国内市场价格超过国际市场价格的部分占国际市场价格的百分比有效保护率:又称实际保护率,是指各种保护措施对某类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净增值所产生的影响,即由于整个关税制度而引起的国内增值的提高部分与自由贸易条件下增值部分相比的百分比绝对配额: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规定一个最高限额,达到这个限额后,便不准进口。

关税配额:对商品进口的绝对数额不加限制而对在一定时期内,在规定配额以内的进口商品,给予低税,减税或免税待遇,对超过配额的进口商品则征收较高的关税,或征收附加税甚至罚款。

反补贴救济机制:1.反补贴特别救济机制2.反补贴调查机制3.反补贴措施外汇倾销:是指一国降低本国货币对外国货币的汇价,使本国货币对外贬值,从而达到提高出口商品价格竞争力和扩大出口的目的。

世界经济特区的类型1.自由港和自由贸易区:自由港又称自由口岸,是世界性经济特区的最早形式,是指全部或绝大多数外国商品可以豁免关税自有进出口的港口。

自由贸易区是由自由港发展而来,它是以自由港为依托,将范围扩大到自由港的临近地区。

2.保税区:又称报税仓库区,是由海关设置的或经海关批准设置的特定地区和仓库。

外国商品可以免税进出保税区,在保税区内还可以对商品进行储存,改装,分类,混合,展览,加工和制造等。

3.出口加工区: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其港口,机场附近交通便利的地方,划出一定区域范围,新建和扩建码头,车站,道路,仓库和厂房等基础设施,并提供减免关税和国内税等优惠待遇,鼓励外商在区内投资设厂,生产以出口为主的制成品。

4.科学工业园区:又称工业科学园,科研工作区,高科技园区等,是一种科技型经济特区。

5.自由边境区和过境区:自由边境区也称自由贸易区域,是指设在本国省市地区的某一地段,按照自由贸易区或出口加工区的优惠措施,对区内使用的机器,设备,原料和消费品,实行减税或免税,以吸引国内外厂商投资。

与出口加工区不同,外国商品在自由贸易区内加工制造后主要用于区内使用,只有少数用于出口。

过境区又称中转贸易区是指某些沿海国家为方便内陆邻国的进出口货运,根据双边协定,开辟某些海港,河港或边境城市作为过境货物的自有中转区,对过境货物简化海关手续,免征关税或只征收小额的过境费。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按一体化的程度1.优惠贸易安排:指成员国之间通过协定或其他形式对全部或部分商品规定特别的关税优惠,也可能包含小部分商品完全免税。

形式最低级,最松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