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如何提高语文教师的语言魅力

浅谈如何提高语文教师的语言魅力

浅谈如何提高语文教师的语言魅力摘要:教学语言是一门艺术,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凭借声音、文字符号、情感体态等形式,选择和运用完美的语言,传授语文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启迪学生智慧的高超技艺。

教师的语言表达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的效果。

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能启迪学生心灵,把学生带进一个领略知识的境界,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不断地接受新知识,教师在拥有扎实的基本功后,要通过博览群书,丰厚教师语言修养,运用幽默语言,优化教育环境,借助体态语言,形成独特教学风格,来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积极的学习,情感欲望和求知欲望也得到一定的满足。

关键词:博览群书幽默语言教育环境体态语言
教学语言是一门艺术,是教学工作的核心,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凭借声音、文字符号、情感体态等形式,选择和运用完美的语言,传授语文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启迪学生智慧,交流思想的高超技艺。

教师的语言表达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的效果。

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能启迪学生心灵,激励上进;能把含糊的知识变得具体,能把枯燥的事理讲得生动,能把学生带进一个领略知识的境界,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不断地接受新知识,教师在拥有扎实的基本功后,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增强教师的语言艺术,提高教师的语言魅力。

一、博览群书,丰厚教师语言修养。

近些年来,不少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可谓是动足了脑筋,深挖教材和教参,课堂上采取了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但我们发现,语文教师的文化底蕴大多“清澈见底”,对自己的文化底蕴没有做到与进具俱进,没有及时丰厚自己的教学语言,以至自己的教学失去魅力,学生的学习失去了积极的推动力。

作为语文教师应明白,只读两本书(教材、教参)的教师无论如何是不能成为优秀教师的,因为缺少丰厚的文化底蕴支撑,教学语言也变的贫瘠。

教学语言是教师的生命,丰厚的语言修养是教学教学魅力的外化,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语文老师,课堂上就会游刃有余,学生就有强烈的内驱力,所以语文教师应增强自己的文化底蕴。

教师教学语言的运用,离不开广博而深厚的知识积累。

在平时的学习中,语文教师要成为杂家,即便不能无所不晓,至少对人类文化的各个领域和学科应都有所涉猎,略知一二,不是只吸取民族、传统的文化,同时,还要容纳大量泊来品,要熟知外来优秀文化,适应现代文明,把握时代脉搏。

教师在读书时,不仅要读一些中外经典作品,也要阅读一些少儿报刊,特别是那些实践性、前瞻性和交叉性学科的知识,建立起宽广、坚实、系统科学的知识库。

成功的教师语言,不仅需要哲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学、教育学等多方面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还要求教师必须时刻密切关注社会,细心体察生活。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交往的范围将越来越广,他们可以通过参加培训,参观学习,外出考察,参加会议等多种途径,扩大社会交往范围,汲取优秀教学素材的资源宝库,提高教学语言
艺术。

作为一名特受学生欢迎的新时代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和文化功底,就是你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

为了灌满这一桶水,并让它不因为蒸发而减少,在业余要认真钻研业务知识外,更要涉猎人类文化的各个领域,以提升自己教育的爱心和社会的良心。

教师只有坚持不懈地增长自己的才学,不断探索教育技巧的奥秘,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增强自己的文化底蕴,才能使学生产生依赖感,才能赢得学生的敬佩,从而转化为一种很强的人格力量去鞭策和激励学生。

二、运用幽默语言,优化教育环境。

在教学过程中,课堂的规范性,用词的准确性,逻辑的规律性,使得我们的课堂语言有时显得僵硬、刻板,所以“寓庄于谐”的教学语言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同和提倡。

有趣、幽默语言能消除教学过于生硬而带给学生学习的疲劳,营造轻松的情境,形象生动的描述更能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特别是在启发学生认识的时候,用诙谐幽默的语言能引人深思,言之有趣,妙趣横生。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洛夫曾说过:“教育家最主要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

”幽默是减少师生间摩擦的消炎药,能化解师生矛盾,增进师生感情和展现个人魅力。

教育调查资料表明,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喜爱具有幽默感的教师,而不欢迎语言寡淡无味,表情呆板冷漠的教师。

实践进一步表明,如果教师能将幽默恰当地运用到教学语言艺术之中,往往会收到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感情,以致优化教育
环境来提高教育绩效的独特功效。

教师应明白,幽默作为一种艺术,是人类智慧、学识、经验和能力的综合性应用与创造性发挥,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方法,我们的语文教师才能从容应对困境、成功化解矛盾、营造和谐气氛、从而彰显幽默的价值和意义。

通常,情景导入、褒贬换用和移时错位等都不失为是良好的幽默技巧和方法。

教师应经常性地对所掌握的技巧进行综合研究和实践应用,注重各种方法的嫁接和转换,从中找出适合某一特定情境的技巧,并以此为基础来组织自己文雅教学语言中所蕴含的幽默语言。

语文教师的语言要懂得从学生的心理特色出发,用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不平常的东西,从差异中找出共同点,在生活和教学中创设幽默的情景,提高自身的语言艺术水平。

作为语文老师,不但要简洁明了地传授知识,而且要富于情趣、富于理性。

让自己通过文雅的、理性化的语言在幽默的协调下,在学生心目中建立起一种无穷的人格魅力。

幽默的教学语言能发生一种向心力,把学生吸引团结在教师的身边,使教师教得活泼活跃,学生学得轻松愉悦。

可以说,文雅、幽默、理性化的教学语言是教师建立威望,让学生心悦诚服的最有效手腕。

但教师运用幽默语言艺术时,必须准确把握幽默的分寸,否则,非但不能发挥幽默的艺术魅力,反而流向“滥语”,给人以低俗的形象,从而严重损害语文教师自己形象,进而影响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教学效果的提升。

三、借助体态语言,形成独特教学风格。

语文教学中,教师良好而有效的体态语言能让学生感受到亲切和谐的情感,能为师生的互动营造出轻松的氛围,能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课堂气氛的活化起到良好的促进剂作用。

教师体态语言丰富而微妙,在日常教学中无处不存,无时不在,往往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作为一名教师,课堂语言的体态语言运用是十分必要的。

在教学中,体态语言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了解这一点,不仅有助于理解学生的意图,而且能够使自己的表达方式更加丰富,表达效果更加直接,进而使师生之间更和谐。

任何一块语文教学模块的实施,都不可能由单一的口头语言形式进行,它总是和灵活多样的体态语言来辅助。

体态语言和口头语言二者缺一不可,在教学过程中,正是通过教师行云流水般的有声语言和各种精妙的体态语言有机结合,将知识传授于学生。

二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

与有声语言相比,体态语言更加直观形象,它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器官,在情境教学中,它能促进师生之间双向情感顺利交流,教学信息得以顺利传递。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进展,表情、教学行为也应随之变化。

丰富的体态语言,无疑会使教学气氛更加活跃,学生的学习和练习轻松愉快,并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形成一种和谐、快乐、活跃的氛围。

在教学的双边活动中,教师应当察颜观色,注意观察学生在无意识的与稍纵即逝的体态语言中表露出来的下意识感情或欲望。

从学生表情、神态和行为动作中,了解学生对自己教学内容的种种反应,掌握心理动态,把握教学时机,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节奏,更
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同时,我们也应明白,在很多情况下,学生也是根据教师的体态语言的变化,来判断教师的情感、意图和态度,以此来调节自己的学习活动。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努力自觉地控制自己不利于教学的体态语言,克服它的消极不利影响,以亲切、自信、自然、潇洒的体态语言来影响感染学生,运用体态语,让各个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能更充分地表达自己,使学生更乐于学习,从而形成一种别人无法模仿的教学风格,以期师生达到心灵的契合,从而使教学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

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应有好读书的习惯,要于时俱进,跟随时代的步伐,成为一个大杂家,使自己的教学语言具有艺术性。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有丰厚的文化底蕴,还应该具有驾驭教学语言的高明技巧,要教态大方有度、表情丰富传神、语言幽默生动,加之一些独特的体态语言,形成一个独特的教学风格,在整个讲授过程中挥洒自如,整体形象具有感染力和渗透力,这样将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将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吸引过来,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积极的学习,使学生乐意且渴望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学习效果也就事半功倍,学生的情感欲望和求知欲望也得到一定的满足。

参考文献
[1]吴月杰,《每天一堂幽默课》[m],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1-11-01
[2]卢景同,《形式语言及设计符号学》,[m],机械出版社,
2011-02-01
[3]武永明,朱晓民,《中学语文教学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01-01
[4]欣溶,《幽默与口才大全集》,[m],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5-01
[5]蒙田等,《读书记》,[m],新星出版社,2010-05-01
[6](美)多克特罗,《名作家文学课:创造灵魂的人》,[j],译林出版社,2011-04-0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