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模拟试卷(4)及答案

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模拟试卷(4)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列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错选、不选或多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20分)1.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他的著作()中。

A.《大教学论》B.《教育漫话》C.《普通教育学》D.《林哈德与葛笃德》2.决定人的发展方向、水平、速度和个别关系的因素是()。

A.社会B.实践C.教育D.环境3.认为教育的最高理想就是使人的自然天性获得自由发展的教育家是()。

A.柏拉图B.卢梭C.拉伯雷D.裴斯泰洛齐4.教学中教师往往是在复习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导入新课的,这是一种()。

A.水平迁移B.负迁移C.行为迁移D.顺向迁移5.各种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和教学影视的观察和演示,均属于()。

A.实物直观B.感性直观C.模象直观D.言语直观6.古代印度的教育控制在()教和佛教手中。

A.婆罗门B.道C.基督D.伊斯兰7.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

A.遗传B.环境C.教育D.个体主观能动性8.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

A.条件B.结果C.任务D.途径9.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

A.社会教育机构B.学校系统C.高等教育D.近代中等教育10.认为教育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B.裴斯泰洛齐C.卢梭D.杜威11.学习的主体因素是()。

A.学生B.教师C.教学内容D.教学方法12.儿童自我意识最原始的形态是()。

A.生理自我B.心理自我C.社会自我D.网络自我13.单独呈现条件刺激就能引起的反应是()。

A.无条件反应B.中性反应C.条件反应D.应答性反应14.小刘为了得到老师或父母的奖励而努力学习,则他的学习动机是()。

A.高尚动机B.内部动机C.外部动机D.低级动机15.学会写“木”字,有助于学习写“材”字,同样,学会写“人”字,有助于学写“众”字等,这些迁移都是()。

A.一般迁移B.特殊迁移C.态度迁移D.行为迁移16.认知发展阶段论的创立者是()。

A.桑代克B.皮亚杰C.华生D.苛勒17.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现象中属于学习的是()。

A.蜜蜂采蜜B.猴子练习攀爬C.疲劳引起的行为改变D.儿童模仿别人的行为18.“教育者应先受教育”说明转化后进生的()。

A.扬长原则B.对事不对人原则C.潜移默化原则D.可接受性原则19.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根本所在是()。

A.创新能力的培养B.读写能力的培养C.听说能力的培养D.交往能力的培养20.教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前提是()。

A.热爱学校B.热爱学生C.热爱教育事业D.加强自身修养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列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不选、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1.与学生的学习动机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是()。

A.态度B.性格C.兴趣D.求知欲E.责任感2.有效地观察直观对象,可运用的感知规律有()。

A.强度律B.差异律C.活动律D.组合律E.同一律3.影响创造性的因素有()。

A.环境B.人际关系C.智力D.政治体制E.个性4.道德情感从表现形式上看,主要包括()。

A.直觉的道德情感B.自发的道德情感C.想象的道德情感D.灌输的道德情感E.伦理的道德情感5.评定量表的评定等级通常分为()。

A.3级B.4级C.5级D.6级E.7级6.为使会谈富有成效,辅导教师要运用的专门技术有()。

A.倾听B.鼓励C.询问D.反映E.调查7.教学评价是一种系统化的持续过程,包括()。

A.确定评估目标B.搜集有关的资料C.描述并分析资料D.形成价值判断E.作出决定8.专家型教师和新教师在()方面都存在差异。

A.课时计划B.知识基础C.课堂教学过程D.能力水平E.课后教学评价9.衡量一堂好课的标准是()。

A.目的明确B.内容正确C.方法恰当D.语言准确生动E.组织紧凑得力10.下列关于巩固性原则的描述正确的是()。

A.“学而时习之”B.巩固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C.巩固就是死记硬背D.重视组织各种复习E.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三、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清政府下决心推行现代小学开始于( )年。

2.威尔逊把“( )”看作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

3.当一个人的外表具有魅力时,他的一些与外表无关的特征也常常被肯定,这种现象被称为( )。

4.教育是建立一个国家民主生活的( )基础和工具。

5.小学生的观察常注意一些感兴趣的新鲜的东西,而忽略( )的东西。

6.小学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 )。

7.( )是教育活动中的基本关系,反映着不同的社会发展水平。

8.( )是在教育科学研究与教育实践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

9. ( )童年时期开始成为儿童的主导活动。

10.布鲁纳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 )的方式,使学科的( )转变为学生头脑的认知结构。

四、判断题(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小题1分,共10分)1.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的划分是很严格的。

( )2.特殊迁移的范围往往比一般迁移广。

( )3.发展到自律道德阶段的儿童开始认识到规则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

( )4.标准化测验常用来测量学生的学习状况。

( )5.教师讲解的含糊不清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正相关。

( )6.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末壬寅学制的颁布。

( )7.柏拉图认为教育应该是国家的。

( )8.上好一节课的先决条件是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

( )9.德育就是政治教育。

( )10.班级管理是以班主任为中心的管理。

( )五、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1.义务教育2.演示法3.班会4.学习期待5.学习目标六、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学习的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是什么关系?2.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措施有哪些?3.简述教师概念的内涵。

七、论述题(共10分)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集中体现在教师的专业素养上,请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教师专业素养的认识。

八、案例分析题(共10分)一个青年教师在进行公开课《伊犁草原漫记》教学时,课文第二段第三层写秋天猎人猎熊的果敢,但一名学生没有按要求归纳猎人果敢的特点,而是说猎人残忍,同时指出猎人的行为是违法行为。

原本课文中这一段是歌颂猎人的,学生却痛斥猎人的猎熊行为,这是教师始料不及的。

可喜的是,这位教师并不因为学生当着听课教师的面提出不同的观点而气恼或逃避,而是因势利导,让学生充分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全班学生从保护野生动物的角度出发,推翻了课文的观点。

请你对这位教师的行为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D2.D3.B4.D5.C6.A7.D8.A9.B10.B11.A12.A13.C14.C15.B16.B17.D18.C19.A20.C二、多项选择题1.CDE2.ABCD3.ACE4.ACE5.ACE6.ABCD7.ABCDE8.ABE9.ABCDE10.ABDE三、填空题1.1898年;2.“基因复制”;3.晕轮效应;4.义务;5.主要;6.打好基础;7.师生关系;8.行动研究;9.学习;10.发现学习,基本结构。

四、判断题1.×2.×3.×4.×5.×6.×7.×8.×9.×10.√五、名词解释1.义务教育:是指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必须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

2.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3.班会:是以班级为单位,在班主任指导下,一般由学生干部主持进行的全班性会务活动。

4.学习期待: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

学习期待与学习目标密切相关,但两者不能等同。

5.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个体通过学习活动想要达到的预期结果,而在个体完成学习活动之前,这个预想结果是以观念的形式存在于头脑之中的。

因此,学习期待就是学习目标的个体头脑中的反映。

六、简答题1.答: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将学习动机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内部动机是指由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

外部动机是指个体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

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的划分不是绝对的。

外部学习动机的实质仍然是一种学习的内部动力,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强调内部学习动机,但也不忽视外部学习动机的作用。

教师应一方面逐渐使外部动机转化成为内部动机,另一方面又应利用外部动机使学生已经形成的内部动机处于持续的激起状态。

2.答: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措施有:(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①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②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③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

(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①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②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

(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3.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对教师的界定是: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这一概念包含两方面的内涵:第一,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第二,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4.答:我国小学课程设计的原则:(1)高度的科学性和高度的思想性的统一。

(2)要以完成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目标为最终目的。

(3)要适合小学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以上三条原则最重要,除此以外,还有贯彻幼儿、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衔接的原则,贯彻因地制宜的原则等等。

七、论述题【答案要点】(一)理论要点: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三个方面1.教师的学科知识素养;2.教师广泛的文化素质;3.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

(1)敬业;(2)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3)掌握教育理论和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4)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二)能联系实际谈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言之有理即可(略)。

八、案例分析题【答案要点】当学生的观点与课本、教师有不同之处时,教师不再像以前那样直接否定学生的答案,而是采取让学生进行讨论、比较或辨别,达到意见的统一,或者并不统一意见,留着悬念让学生课后进一步探讨等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打破了唯课本、唯教参的传统教学观念,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行为的转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