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2020下学期小学语文质量评价方案

2019-2020下学期小学语文质量评价方案

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语文期末质量评价方案
年级:一、二、三、四年级
课程名称:语文
一、指导思想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

语文课程评价应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状况,全面落实语文课程目标。

应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重功能,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二、评价对象:1-4年级学生
三、评价时间:
四、评价原则:
(一)实事求是原则评价既是为了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做检测,也是为学校和老师今后的工作计划和方向提供依据,既是师生一学期的工作和学习的终结,也是下期学习和工作的起点,实事求是原则能保证这两方面工作的真实性。

(二)鼓励性原则评价不是为了对学生排队或区分好坏,而是为了增进对学生的了解,进而改进学生的学习;是为了增进对教学的反思,进而改进教学。

评价是为了鼓舞士气,把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搞得更好,所以评价要坚持鼓励性原则。

不但要让学生和老师发现学习和工作中的问题,更要让他们有努力后的成就感。

(三)发展性原则评价要代表着未来课程评价的发展方向,要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立足学生,促进发展。

评价内容要全面,评价方式要多样,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发展需要。

(四)科学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评价是一件严谨的事,在制定评价原则、评价指标,确定评价内容,做评价分析时都要有科学性,而在评价形式和组织方式上又可灵活多样,使评价也是师生乐于参与的活动。

(五)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老师不仅要关注终结性评价,即关注把考试作为搜集学生发展证据的手段,还要关注过程性评价,也就是把考试评价和其他评价方法(如平时的观察、记录等)有机结合起来。

五、评价方式:结合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及语文学科的活动,将评价方法进行多元化处理,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个部分,过程性评价占学业总评的40﹪,内容包括:语文常规习惯和学习态度15﹪,日常作业完成情况15﹪,语文实践活动10﹪。

评价内容、方法、形式、标准,见过程性评价表。

终结性评价占学业总评的60﹪,评价内容为期末测评试卷,其中一年级为自组织测评,二、三年级为二七区统一测评,四年级为郑州市统一测评。

六、具体评价方案
1、过程性评价:语文常规习惯和态度(15%)+作业表现(15%)+实践活动(10%)
2、终结性评价:期末质量评价试卷(60%)
总评:分数与等级的转换为:总分达95分以上的为“优秀”;85—94.5分为“良好”;60—84.5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

相关主题